拜织女
“拜织女”是七夕节的习俗。“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1、简介
节日夜晚,人们或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丰富多彩。不过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这里略加阐述。
据史料记载,七夕习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2、起源
古代待嫁的少女,会彼此组成乞巧会,各自预备一些个别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各样的花果、仙女、器皿、宫室等。在初六的晚上,她们便设好了神坛,等到进入初七,便焚香向天祷告,进行迎仙、拜仙等习俗。在众多祭品当中有一样相当特别,那是一个纸制的园盆,称为七姐盆,这园盆内有纸制的衣服、巾履、脂粉、镜台、梳篦,每样东西都有七份,取织女排行第七之意。
3、具体做法
少女、少妇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