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同印度的外交关系

科普小知识2021-09-07 05:52:08
...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方交往密切。1959年**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发展迅速。近年来,两国关系总体发展平稳,双方同意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中方希望双方增进政治互信,推进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双边关系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和分歧,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推动中印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简称:中印关系

外文名:Sino-Indianrelations

中国:指*

印度:指印度*

建交时间:1950年4月1日

1、历史沿革

中、印二国均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有几千年历史。

汉代及以前

印度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政治接触。但是,自公元1世纪起这两个国家就已经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特别是伴随着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关系承担着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中印关系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触。在古印度文学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Chinas”的民族,现在被认为就是在指中国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约公元前5世纪)中有着“China”的记录,这可能是在指秦国,也就是之后的秦朝。孔雀帝国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学担任过教授的考底利耶(公元前350-283年)在他的作品《政事论》即用“cina”词头将中国丝绸称为“cinamsuka”(“cina”丝绸服装)和“cinapatta”(“cina”丝束)。

在《史记》中,张骞(-113BC)和司马迁(145-90BC)使用了“身毒”来称呼印度河流域地区(在现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这一词应是来源于梵文中的“Sindhu”。当云南在1世纪被汉朝吞并时,中国*报告在那里存在一个“身毒”社区。

唐朝至近代

在公元一世纪佛教开始从印度向中国传输后,许多印度的学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国,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中国,并将梵文佛经《修多罗》译成中文;少林寺的创始人佛陀跋陀罗(约464-495年)和5世纪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成为禅宗的创办人少林寺第一位禅师。同时许多中国学者和僧侣也前往印度,如中国高僧法显于402年,访问印度并居住10年,之后他将许多梵文佛经译成了中文,其《佛国记》成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极具历史价值著作;玄奘(602-664)和义净(635-713)。他们都曾在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寺学习。7世纪玄奘于戒日王时期访问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这后来启发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唐王朝和戒日

在公元7世纪,唐朝获得了中国的丝绸之路和中亚的大部分控制权。王玄策作为一个外交代表团的代表被派遣到了印度北部,卷入了戒日王(590-647)死亡后的内战之中。在使团的30名成员被篡位者杀害后,王玄策逃跑,并在盟国尼泊尔和吐蕃的部队陪同下返回。在他的军队帮助下,王玄策包围并占领了首都,而他的副手蒋师仁抓住了篡位者并把他作为囚犯押送回唐朝(599-649)首都长安。

在8世纪,由印度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阿耶波多(476-550)所编撰的天文正弦表,在唐朝被翻译进公元718年编辑的天文学和数学书籍《开元占经》。《开元占经》由瞿昙悉达,一个祖上居于印度,在长安出生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编撰。他还因为将九曜概念翻译入中国历法而闻名。

明朝

从1405年到1433年,明朝*赞助了中国舰队一系列的七次远征。永乐皇帝计划用他们来树立中国的形象,加强帝国对贸易的控制,并给印度洋周边的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还可能要延续传统上中国接纳外国人的朝贡制度。

郑和被任命率领一个庞大的舰队探索这些地区。他规模最大的航程包括了超过317艘船和28000人,他最大的宝船超过126.73米长。航行期间,他访问了许多印度王国和港口。在头三次航行中,郑和访问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远征去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后来的探险则前往东非海岸,最远到达了马林迪,在现在的肯尼亚。纵观他的旅行,郑和大方地向所在国家的国王赠送丝绸、瓷器及其他他从中国带来的货物;作为回报,他收到了昂贵且不同寻常的礼物,包括来自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这些动物在明帝国的皇室动物园里结束了它们剩下的日子。郑和和他的团队对当地的神祇和习俗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并在锡兰竖立起了一座纪念碑(加勒三语铭文),来纪念释迦牟尼佛,安拉,和毗湿奴。

森巴战争

在18至19世纪,印度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邦联开始向它邻近的土地扩张,它在1834年使拉达克成为了查谟邦的附属国。在1841年,锡克教徒入侵*,并占领了部分*西部地区。中国军队在1841年12月击败了锡克教徒的部队,并迫使它们从*撤出军队而进入拉达克围困列城,在那里中国军队转而被锡克军所打败。此时,双方都不希望将冲突延续,因为锡克教徒卷入了之后引发了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的和英国的冲突,而中国则正在和英属东印度公司进行鸦片战争。中国人和锡克教徒在1842年9月签署了条约,规定在对方国家的边界不得有越轨或干扰的行为。

20世纪

在近现代如抗日战争时期,印度给予中国很多支持,1938年印度国会派遣医疗队支援中国“抗战”,其中的队员柯棣华大夫病逝于中国;“抗战”时期战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以后,随后开辟的“驼峰航线”其始发地就在印度的阿萨姆邦。1942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作战中战事失利,孙立人部退入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在重新组装、训练后成为经由缅甸反攻回国的前锋部队。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底*在北京建立,1950年4月1日印度即承认*为中国*,同*建交。同为泛*阵营及新近建政的亚洲大国,中国和印度经历了一段蜜月期,印度总理尼赫鲁推广了泰戈尔提出的“中印是亲兄弟”口号(“Hindi-Chinibhai-bhai”)。

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印之间的矛盾加剧,具体最剧烈的体现在了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中印边界的纠纷,在1962年酿成边境战争。此纠纷的缘由来自20世纪初英属印度时期。民国初期及其以前,中印早已形成了传统习惯线。东段大体上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而行,中段大体沿喜马拉雅山分水岭走向。1914年3月24日英属印度当局与*地方当局划定的“麦克马洪线”将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划归英属印度,但从未获历届中国*的承认,中国历届*也拒绝这一条约;至1937年,印度官方地图尽管以“麦克马洪线”显示其“边界”,但注明“边界未经标定”。印度独立之前和独立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之后印度将东段实际控制范围从传统习惯线逐步向北推进到“麦克马洪线”附近。1950年代,印度趁中国国内问题大举北进,于1959年在东段抵达其单方主张的“麦克马洪线”,在西段不断越过传统习惯线并建立侵占据点;至1959年后,印度越过实际控制线继续向前推进并在西段建立据点43处。1951年,印军占领达旺并强迫*地方*撤出,而达旺就是第六世*仓央嘉措出生地。到1953年印度全部控制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后并建立行政区。1954年印度在侵占区设立“东北边境特区”,1982年升为*直辖区,1987年成立“阿鲁纳恰尔邦”。此外,*阵营内部的派系、领导权争夺也加剧了中印之间的矛盾。1959年*出走印度,更使中印关系进一步恶化。

两国*为寻求解决而过边境地区领土争端,早在1960年4月,当时的*总理曾赴新德里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谋求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最终未果,导致引发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边境分界之争演变为“三线”之争,1987年两国在边境发生一次边境冲突并差点导致两国再次开战。以来中印之间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10轮*级谈判,对缓和边境的武装对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战争之后,中印外交关系发生较大转变,在冷战期间,印度一直坚定地站在苏联阵营,与中苏分裂之后的中国对立,而中国则与其宿敌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并在冷战后期与美国合作站在苏联及其盟友的对立面。虽然冷战结束之后两国关系回复友好,印度军方内部仍将中国视作最大假想敌。

21世纪

2000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问*,标志中印两国外交关系的逐步升温。

2002年中国总理*回访印度,主要谈论经济话题。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对中国进行里程碑式的访问,其后中印关系得到显著提升。中国正式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同时两国开始着手解决边界争端。

2004年,两国还计划开放锡金的乃堆拉山口和Jelepla通道,这对双方都有好处。2004是中印双边贸易的一个里程碑,双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

2005年4月,中国总理*访问班加罗尔以推动中印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在演讲中,温指出“合作就像两座宝塔,一个硬件和一个软件。中印合作起来,我们就能在世界上占据领导地位。”*表示21世纪将是“IT产业的亚洲世纪”。在这次高层访问期间,还签订了几项协议以加深两国间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关系。关于印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件事,*起初似乎支持,但是在回国后又回到中立的位置。


中印关系

2005年,南亚地区合作协会(SAARC)首脑会议中,中国被授予观察员地位。当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已经把中国视为SAARC的永久成员时,印度似乎不太情愿。中印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还基于他们的工业扩张对能源的要求,以及他们都愿意在国外(非洲、中东以及中亚)油田进行投资以抢先保证资源。另一方面,这些投资必然面临竞争(最近多个国际项目的石油竞标已经证明了这点)。但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合作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在全球石油市场上都越来越面临更强大的竞争者。这种合作在印度油气部长艾亚尔2006年1月12日对北京的访问时已经形成,艾亚尔签订了一份合约,计划由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VL)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在有前景的项目上进行合作竞标。这可能对双方的国际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这是古代贸易路线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通道。两国官员表示边界贸易的重新开放将帮助缓和该地区的经济孤立。

2007年5月,中国拒绝了一名来自阿鲁纳恰尔邦的印度行政官员的签证申请。

2008年1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中国,会见胡*主席和*总理,并讨论了贸易、商业、国防、军事等双边议题。2008年7月,在第34届日本G8峰会上,胡*和辛格友好会见。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印度向地震受害者提供了帮助。2008年是中印双边贸易的一个里程碑,贸易额超过了370亿美元。中印贸易额在2012年达到700亿美元。

2009年中国海军和印度海军在索马里海域一同执行一项反海盗任务。

2015年5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谈。双方就中印携手共谋发展,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会谈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双方铁路、矿业、地方交往等领域24个合作文件的签署。

2016年5月,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9月,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主席同其会见。10月,*主席赴印度出席金砖国家*第八次会晤。

2、政治关系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方交往密切。1959年**后,中印关系恶化。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总统文卡塔拉曼(1992年)、总理拉奥(1993年)、副总统纳拉亚南(1994年)、总统纳拉亚南(2000年)先后访华。国务院总理*(1991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1993年)、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1995年)、国家主席*(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001年)、国务院总理*(2002年)分别访问印度。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4月,*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1月,胡*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制定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签署《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10年是中国印度建交60周年。5月,印度总统帕蒂尔来华进行国事访问。12月,*总理访印,两国签署《*和印度*联合公报》。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

2012年是“中印友好合作年”。胡*主席和*总理分别在金砖国家*峰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同辛格总理举行双边会见。印外长克里希纳2月来华出席印驻华使馆新馆启用仪式,6月代表印度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杨洁篪外长3月对印进行访问。

2013年,中印关系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1月,*国务委员赴印出席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其间与辛格总理和国家安全顾问梅农举行双边会见。3月,*主席在出席南非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会见辛格总理。5月,印外长库尔希德访华。*总理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10月,印总理辛格来华进行正式访问。

2014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2014年5月,*总理同印度新任总理莫迪通电话。6月,外交部长王毅作为*主席特使访印,印副总统安萨里访华并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纪念活动。7月,*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出席金砖国家*第六次会晤期间举行双边会见。8月,王毅外长与印外长斯瓦拉吉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会晤。9月,*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5年5月14日至16日,印度总理莫迪正式访华。6月13日至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访问印度。7月上旬,*主席在乌法出席金砖国家*第七次会晤期间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见。11月,国务院总理*在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国家*系列峰会期间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访印。

2016年5月,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9月,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主席同其会见。10月,*主席赴印度出席金砖国家*第八次会晤。11月,*主席特使、**政治局委员、*政法委书记*访问印度,杨洁篪国务委员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在印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非正式会晤。

2017年9月5日,国家主席*在厦门会见来华出席金砖国家*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印度总理莫迪。

3、文化交流

中国高僧法显(339-414年)于公元402年访问印度,他在印度住了10年。他在回到中国以后将许多梵文佛经译成了中文。他所作的游记“佛国记”是一部很重要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以及佛经修多罗于公元401年被请到中国。他将梵文译成中文的修多罗至今仍非常宝贵。公元五世纪南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成了中国少林寺的第一位禅师。玄奘于公元七世纪戒日王时期访问印度,研究探寻佛经文稿。他的游历被后人写成了小说“西游记”。成为中国著名的传统文学著作和神话。

在印度佛教的衰败以及殖*义的扩张时期,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减退。然而当两国人民开始寻找答案以回答面临的新问题时,老的传统友谊又复苏了。国家争取*的伟大斗争促进了恢复交往、互利和相互支持。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是康有为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印度考察、谭云山教授于1937年在泰戈尔指导下在印度国际大学创立了中国学院、印度国会于1938年派遣医疗队去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柯棣华大夫就在该医疗队中)、1939年至1940年徐悲鸿访问了印度。

近年来,两国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2002年3月,中国开放印度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12月,两国旅游部门签署了关于中国公民组团赴印度旅游实施方案谅解备忘录。中印人员往来稳步上升,2007年互访人数达53.2万人次,其中印来华46.2万人次。2007年是“中印旅游友好年”。双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两国旅游往来。

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4月,“感知中国·印度行—四川周”活动在印度举办。9月,印500名青年代表访华,*总理出席中印青年传统文化交流大舞台活动。

2012年2月至3月,中国500名青年访印。

2015年,两国人员往来88.92万人次,其中印来华73.06万人次,中国赴印15.86万人次。两国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深圳、三亚至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加尔各答等城市的直航航线,每周飞行约45个班次。

2006年以来,中印百人青年团实现八次互访。

2013年10月,北京、成都、昆明分别与印度德里、班加罗尔、加尔各答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

2014年9月,广东省与古吉拉特邦缔结友好省邦协议,上海与孟买、广州与艾哈迈达巴德缔结友好城市协议。

2015年5月,首届中印地方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四川省与卡纳塔卡邦、重庆市和金奈市、青岛市和海德拉巴市、敦煌市和奥朗加巴德市建立友好省邦城市关系。2015年6月,中国为印度官方香客开通经乃堆拉山口入出境的朝圣路线。

2016年,贵州省与安德拉邦、济南市与那格浦尔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结成友好省邦/城市。

1.与印度有关的中国古迹

石窟

敦煌:位于甘肃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端的一个绿洲城市。在古代,敦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传自印度的佛教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包括千佛洞和莫高窟等,洞穴石壁上刻满精美的壁画,让人想起印度历史上的阿旃陀(公元366年到公元10世纪)。

*:*的古代建筑艺术深受印度佛教的影响,在遍及*各地的佛塔、寺庙以及悬崖洞窟中,这种影响都非常明显。一些重要的遗址包括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库车、克孜尔、Cherchelik及尼雅等。

洛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于北魏时期(公元488年)开始修建,历经唐宋两朝,一直持续到公元14世纪。龙门石窟共包括10多万尊雕像,40座宝塔及3600幅题记和碑刻。

大足:大足石窟位于重庆直辖市,主要是指悬崖雕刻,其中宝顶山石窟是最大、也是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大足石窟于唐朝(公元650年)开始建造,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包括5万多尊佛教、道教和儒家岩石塑像。


中印关系

大同:山西大同以云冈石窟而闻名,石窟群密集地分布在悬崖上,延伸长达1公里远。云冈石窟修建于北魏时期(公元453年-494年),包括约1000个石窟和约10万尊佛像。

2.寺庙

北京五塔寺:五塔寺修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仿菩提伽耶寺而建。明清时期,每年前往五塔寺祭拜的信徒不计其数。寺庙周围雕刻有梵文和藏文。寺庙宝塔在*时期及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1979年进行修复。

洛阳白马寺: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修建于公元75年,原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部。据传说,有两个来自印度的僧人骑着白马送来佛教经典,白马寺因此得名。公元一世纪,最早来中国传播佛教的印度高僧竺法兰和摄摩腾就曾在此弘法。今天所见的建筑修建于明朝。如今的白马寺是一个活跃的禅宗修行中心,少数僧人仍然在此修行。目前,为了铭记白马寺在增强印中友谊方面所做的历史功绩,印度*正出资在原来的寺院内兴建一座印度风格的佛殿。

西安大雁塔和小雁塔:大雁塔最先于公元589年修建于长安(今天的陕西西安),相比小雁塔,大雁塔更为有名,因为唐朝皇帝对其进行过重建,供玄奘在此修行,并翻译从印度不远万里带回来的梵文佛经。随后,玄奘翻译的佛经就保存在此。玄奘还曾担任这里的住持。小雁塔修建于公元709年,与著名僧人义净有关,他在这里翻译了约400卷从印度带回的梵文佛经。

扶风县法门寺:在西安附近,修建于西魏,但在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较受重视。法门寺的主要圣物为一组四根手指骨,据称是释迦摩尼的手指骨舍利。佛祖舍利静静地在地下躺了几个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法门寺宝塔倒塌,修缮工程中在地基下发现了三间石室,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才重回人间。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附近,公元六世纪,由来自印度的佛法大师达摩修建,作为重要的武术中心。在达摩的带领下,少林寺逐渐发展成一个繁荣的禅宗修习中心,并在唐朝以后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佛教支派。

三门峡空相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达摩祖师墓旁,不久前,空相寺举行了庆祝达摩祖师1500周年诞辰的庆典活动。

泉州开元寺:开元寺于公元7世纪由唐朝开元皇帝敕建于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建有两根刻有湿婆神的石柱。显而易见,这两根石柱是从印度的寺庙运至泉州的。其他特色石刻遗迹包括一个带翅膀的佛祖像、一头向湿婆林迦献花的大象以及一个站立的毗瑟挐像。自1933年首次发现印度教遗迹以来,迄今泉州已发现300多件具有印度教特色的建筑和雕刻碎片。大多数碎片都发现于通淮门附近,由于这里曾是明朝重建城墙的一部分,因此,泉州东南部很有可能曾建有一座印度教庙宇。

另外,人们相信在云南丽江和福建福州也都存在印度寺庙遗迹。

3.纪念馆/博物馆

石家庄柯棣华大夫纪念馆:抗日战争期间,柯棣华大夫作为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来到中国。柯棣华大夫的坟墓建在石家庄(河北省)。石家庄烈士陵园内建有一座以柯棣华大夫名字命名的纪念馆。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玄奘的经文。

广州巴斯教徒墓地:在中国南部的广州市附近发现了巴斯墓地遗迹,这说明在18和19世纪,印度巴斯人和中国南方有贸易往来。

杭州泰戈尔纪念堂:泰戈尔纪念堂由中国学者魏风江修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魏风江曾在印度桑提尼克坦(Shantiniketan)留学。纪念馆展出与泰戈1924年中国之行有关的物品及其他一些物品。

昆明驼峰航线纪念馆:二战期间,将盟军的支援物资从英属印度的加尔各答通过飞机运送至昆明,支持国共统一阵线联合抗日。

成都:博物馆展出一系列刻在竹子上的巴利语经文,这些经文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人们认为,这些经文中的大部分是从印度东北部通过陆路运送至中国,然后雕刻在竹子上的。

青岛:佛学大师法显从印度取经归来,所乘轮船偏离航向,大费周折,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绕了一圈之后,终于在山东省港市青岛附近靠岸,因此此地具有纪念意义。

4、经济贸易

中印贸易自2000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增长。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仅有的2.65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亿美元。

2005年4月,*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制定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

多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14年,中印贸易额706.05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我对印出口54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我自印进口163.79亿美元,同比下降3.8%。201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716.2亿美元。

2016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711.8亿美元。2017年1至5月,中印双边贸易额332.9亿美元,同比增长22.6%,印度对华出口增长46.4%。铁路、通讯设备、清洁能源、工程设备、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正成为两国企业拓展和深化合作的平台。同时,印度在信息技术、制药、咨询等优势领域的企业也已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不俗业绩。

中国企业对印累计投资已近50亿美元,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有500多家中资企业在印安家落户。除了华为、中兴等早期“开拓者”外,华夏幸福等中国知名企业也相继在印投资,建设产业新城等项目。OPPO、VIVO、小米、联想等后起之秀在印发展势头迅猛。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5、其他领域

1、两国在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展。2006年5月,两国签署《中印防务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2007年,双方举行了首次陆军联合反恐训练,两国军方代表团多次互访。

2009年,印海军参谋长梅赫塔上将来华访问并参加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印东部军区司令维杰·库马尔·辛格率印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上将和*军区司令员舒玉泰分别率团访印;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访印。

2011年6月,印边防部队代表团访华。12月,第四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在新德里举行。

2012年5月,中国海军“郑和”号训练舰访印。6月,四艘印海军舰艇访问上海。9月,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访印。2013年1月,第五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在北京举行。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戚建国率团访印。7月,印国防部长安东尼访华。

2014年2月,第六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在印度新德里举行。

2015年4月,第七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在北京举行。11月,*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上将访印。12月,印度边防代表团访华。

2016年4月,印度国防部长帕里卡尔访华。11月,*军委联合参谋部副部长孙建国上将同印度国防秘书库玛尔在印举行第八届中印防务与安全磋商,印度陆军参谋长辛格访华,中印在印度举行第6次陆军反恐联合训练。

2、中印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识,保持良好的合作。两国在中印俄三方合作、发展中五国、“金砖国家”、“基础四国”、多哈回合谈判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就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协调立场,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

6、边界问题

边界谈判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并进一步蚕食中国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54年,印度按其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1959年,印度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由于印度坚持无理立场,双方未达成协议。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果而终。1962年10月,中印边界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

1987年2月,印度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

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双边关系的障碍,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1993年,两国*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并成立专家小组,讨论制定协定的实施办法并取得一些积极进展。1996年11月底江泽*席访印期间,两国*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维护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为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创造良好的气氛。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重申愿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正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在最终解决之前共同努力保持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致力于继续执行为此目的签署的有关协定。双方同意各自任命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经过双方特别代表5次会晤,2005年4月*总理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近年来,中印边界谈判继续向前推进,边境地区总体保持和平与安宁。

2012年1月,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同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新德里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5次会晤。双方签署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3月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第二次会议11月在新德里举行。

2013年6月,杨洁篪国务委员同印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北京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6次会晤。

2014年2月,杨洁篪国务委员同印国家安全顾问梅农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17次会晤。

2015年3月,杨洁篪国务委员访问印度并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第18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2016年4月,杨洁篪国务委员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在北京举行第19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印军非法越界事件

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中印边界锡金段中方一侧的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的交通,便利当地牧民放牧和边防部队巡逻。这是中方在自己领土上的正常活动,完全正当合法。

中方出于善意,分别于5月18日和6月8日通过边防会晤机制两次向印方提前作了通报,印方未做任何反馈。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悍然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据2017年8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就印军越界事件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事件发生后,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对印方非法越界行为予以强烈谴责,要求印方遵守历史界约,立即无条件将越界的印度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度一侧。但印方通过炮制各种站不住脚的理由,为印军非法越界行为编造借口。

对此,中方通过外交渠道继续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现地紧急处置措施,加强边界管控,前推作战部署,强化针对性训练,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2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历时两个多月的印军越界事件得到解决。中国军队将保持高度戒备,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7、重要文件

序号 文件名 签署时间
29 **和印度**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全文) 2015年5月15日
28 *和印度*联合声明 2015年5月15日
27 *、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外长第十三次会晤联合公报 2015年2月2日
26 *和印度*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 2014年9月19日
25 *、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外交部长第十二次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2013年11月13日
24 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 2013年10月23日
23 *和印度*联合声明 2013年5月20日
22 金砖国家*第五次会晤德班宣言(全文) 2013年3月28日
21 中俄印外长第11次会晤联合公报(全文) 2012年4月15日
20 *和印度*联合公报 2010年12月16日
19 *、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外交部长第十次会晤联合公报 2010年11月15日
18 *、印度*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9年10月27日
17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8年5月16日
16 *、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8年5月15日
15 *和印度*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 2008年1月14日
14 *外交部和印度*外交部合作议定书 2007年9月5日
13 **与印度**关于简化签证手续谅解备忘录 2007年9月5日
12 **和印度**旅游合作协定 2007年9月5日
11

**和印度**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

2007年9月5日
10 *和印度*领事条约 2007年9月5日
9 *、印度*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会晤联合公报 2007年2月15日
8 联合宣言 2006年11月21日
8 *、俄罗斯联邦和印度*外交部长非正式会晤联合公报 2005年6月3日
7 *与印度*联合声明 2005年4月11日
6 *和印度*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2003年6月23日
5

**和印度**关于在中印边境实

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1996年11月29日
4

**和印度**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1993年9月7日
3 **和印度**贸易协定 1984年8月15日
2 **和印度**文化合作协定 1988年5月28日
1 *和印度*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 1950年1月4日

上一篇:国际残疾人日

下一篇:国际麻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