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马什哈德

科普小知识2021-10-02 05:18:11
...

马什哈德(Mashhad)是伊朗第二大城市,呼罗珊省首府,什叶派*的圣城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拥有阿拉伯语名字的伊朗大城市。位于国境东北部,德黑兰以东850公里,靠近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边境。也是伊朗和中东著名的旅游胜地。它被誉为“圣城”,是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更是藏红花的唯一产地。多少世纪以来,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现今马什哈德除了是伊朗最神圣的城市之外,更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千千万万的瞻仰者。“一片葱绿、金色圆顶”足以成为对马什哈德的独特印象。

中文名称:马什哈德

其他名称:麦什德

英文名称:Mashhad

波斯文:مشهد

所属国家:伊朗

所属省份:拉扎维霍拉桑省

行政区级别:省会

城市地位:伊朗第二大城市

地理位置:伊朗东北部

气候类型:半干旱性气候

人口:242.7万(2006年)

宗教信仰:*

机场:马什哈德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伊玛目里萨陵墓,古哈尔沙德*,哈杰拉比陵墓

1、城市简介


马什哈德

马什哈德(波斯语:مشهدMashhad,阿拉伯语:مشهدMashhad‎,英语:ThePlaceofMartyrdom)是伊朗第二大城市,拉扎维霍拉桑省省会,什叶派*的圣城之一,

也是唯一一个拥有阿拉伯语名字的伊朗大城市。又译麦什德。位于国境东北部,卡沙夫河河谷,德黑兰以东850公里。城市于拉扎维霍拉桑省的*,靠近阿富汗斯坦与土克曼斯坦边境,面积约458平方千米。根据2006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马什哈德拥有人口2,427,316人。其中波斯族占总人口93.5%,突厥族占3.4%,库尔德族占1.5%,阿拉伯族占%0.5,其他民族占%0.5。地处马什哈德盆地,海拔985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干燥。用水依靠坎儿井和水渠。马什哈德意即殉难的地方。在古代图斯城基础上发展起来。809年后,成为什*什叶派的一个朝觐中心。1220年,被蒙古人摧毁后,重建为马什哈德城,后成为伊朗北部通往中亚的商队过境要道和地区贸易中心。是伊朗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也是北部羊毛贸易中心。以香料、染料、皮革及其制品、地毯和丝织品生产和贸易为主。为政治、宗教中心,伊朗的现任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就出生在这里,每年到此朝圣者在10万人以上。是横贯伊朗北部铁路的东部终点,另有一机场。城市分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以宗教建筑和古建筑为主,新城区多商业街和住宅。

马什哈德是*什叶派在伊朗的圣地,今天的城市以伊玛目阿里·里扎的陵墓而闻名于世,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伊玛目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圣地,从而也导致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9世纪,阿巴斯王朝马蒙在任哈里发之前,为赢得什叶派信徒的支持,请该派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扎由麦地那迁居图斯,并宣布他为继承人。据说后因慑于阿里·里扎在什叶派中的声望,而将其毒死,葬于距图斯约20公里的一小村庄。该村遂以“马什哈德·里扎”(意为里扎殉难处)闻名。后在该地辟一公墓区,什叶派信徒以死后得葬于此为莫大的荣幸。历代君主都关注该地的发展与陵墓的修缮,参谒者络绎不绝。


马什哈德

马什哈德城区现分新老两部分,里扎陵园位于老城区。经过历代营建,形成了包括陵墓、*、神学院、博物馆、医院等的建筑群,占地11万平方米。陵园由墓冢大厅和其他柱廊、大厅组成。墓冢大厅的拱形圆顶高约45米,全部用纯金包镶。墓冢四周绕以金银焊制约高3米的栅栏。参谒者由栅栏空隙投入硬币或珍贵纪念物以示敬意,有的则在墓前默祷或哀泣。博物馆内藏有伊朗历代文物、工艺品及《*》手抄珍本。西侧的广场有蓄水池和喷泉,可供参谒者沐浴。皇帝米尔扎·沙鲁赫(1377~1447)之妻古哈尔·沙德所建之*位于南端,与陵墓主要建筑连成一体。此外,马什哈德还有18世纪波斯皇帝纳迪尔沙等人的陵墓以及新建的*大学。新区则有比较现代化的街道、住宅以及一些旅游设施。

马什哈德同样也以诗人菲尔多西(波斯语:حکیمابوقاسمفردوسیتوسی,HakīmAbuQāsimFirdowsīTūsī)的城市而闻名于世,这位诗人的作品《列王纪》(波斯语:شاهنامه)在伊朗被称为民族史诗。

2、历史沿革


战争中的马什哈德

在公元9世纪初,马什哈德还只是个名为萨纳巴德的小村庄,距离图斯24公里远。这里有一座名为“哈米德·伊本·卡塔比”的夏宫,夏宫的名字以当时霍拉桑的统治者的名字命名。公元808年当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哈伦·拉希德(阿拉伯语:هارونرشيد)通过此城平定河中地区的暴动时,他在这里生病并因病去世。几年后,在公元818年伊玛目阿里·里扎在这里被哈里发马蒙(阿拉伯语:ابوجعفرعبداللهمأمون)折磨至死,他被埋在哈伦的陵墓旁边。

在这次事件之后,这个地方就被称为马什哈德·阿里里扎(意为阿里·里扎殉道的地方)。什叶派*也开始了去向他的陵墓的朝圣之旅。公元9世纪末陵墓上修建了一个圆顶,许多建筑物和巴扎(市场)也在陵墓的周围蓬勃发展起来。在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陵墓数次遭到损毁和重建。

在1220年蒙古人西侵之前,马什哈德并没有被认作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蒙古人的侵略使得大霍拉桑地区(波斯语:خراسانکهنیاخراسانبزرگ)的许多大城市被摧毁,相对而言马什哈德则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坏。因此蒙古人大*后的幸存者都迁往马什哈德。当著名的世界旅行家伊本·巴图塔于1333年旅行至此时,他描述这里是一个大城市,有充足的水果树以及河流与磨坊,贵族的陵墓上建有优雅的大圆顶,城墙也是用彩色的瓦片装饰过的。

以后,在沙哈鲁(波斯语:شاهرخميرزا-ŠāhrukhMīrzā)时代,马什哈德成为帖木儿帝国的主要城市之一。1418年他的妻子古哈尔沙德(波斯语:گوهرشادGowharšād,意为光亮的宝石)开始为在伊玛目里扎陵墓旁建造一座壮观的*进行集资,这座*今天被称作古哈尔沙德*(波斯语:مسجدگوهرشاد)。直到今天这座*相对来说还保存比较完好,建筑物的巨大尺寸显示了城市在15世纪时的重要地位。


战争中的马什哈德

萨法维帝国的建立者伊斯玛仪一世(波斯语:شاهاسماعیل/ŠāhIsmā'īl)在赫拉特的统治者帖木儿的五世孙侯赛因·拜卡拉(波斯语:حسینبایقرا)去世后征服了马什哈德并削弱了帖木儿帝国。不久在阿巴斯一世(波斯语:شاهعباسبزرگ)统治时期,马什哈德被乌兹别克人占领,阿巴斯皇帝在经历了长期的血战,并在赫拉特附近的一场大战役中击败乌兹别克人,将他们赶过阿姆河,并于1597年重新夺回了这座城市。

阿巴斯一世希望鼓励波斯人前往马什哈德朝圣,他自己也以步行从伊斯法汗前往马什哈德而闻名于世。在萨法维帝国时代,马什哈德甚至获得了更多的宗教认知,成为了大霍拉桑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几座*大学和其他的组织在伊玛目里扎圣地附近建立了起来。

除了城市在宗教上的重要性,马什哈德同样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在1736-1747年间在纳迪尔沙统治下可以看到城市最伟大的荣耀,纳迪尔沙同样也是伊玛目里扎圣地的捐助者,他将首都设在马什哈德,直到1796年*汗·卡加尔(波斯语:آغامحمدخانقاجار)征服当时大部分霍拉桑地区之前,马什哈德一直是阿夫沙尔王朝的都城。

1912年伊玛目里扎圣地被沙皇俄国的军队轰炸,这一事件也导致了在什叶派*世界广泛和持久的怨恨。

1935年伊玛目里扎圣地起义

1935年,出于对礼萨·汗反宗教和现代化政策的强烈反抗,马什哈德的圣地爆发了起义,听从那些宣称礼萨汗进行异教徒改革、腐败和重税的阿訇的号召,许多商人和村民在圣地寻求避难,颂唱口号如“国王是新的异端”长达四天四夜,当地警察和军队拒绝侵犯圣地。僵局直到来自阿塞拜疆的部队抵达马什哈德并攻入圣地才被打破,造成了数十人丧生、上百人受伤的惨剧,这也标志着什叶派宗教人士和伊朗国王的最终决裂。

1994年伊玛目里扎圣地爆炸事件

1994年6月20日,伊玛目里扎圣地的一个祈祷厅中,一枚炸弹被引爆。这起在阿舒拉日(阿拉伯语:عاشوراء‎ʻĀshūrā’,Ashura,Ashoura,土耳其语:AşureGünü)马什哈德爆炸事件造成了至少25人死亡。一位名为麦赫迪·纳赫维的总部位于伊拉克的伊朗反对派集团伊朗*人民游击队(波斯语:سازمانمجاهدينخلقايرانsāzmān-emojāhedin-ekhalq-eirān)的成员声称对这起事件负责。该组织声称执行爆炸任务是为了纪念该组织于1981年6月20日成立后的周年纪念。虽然伊朗*在电视中谴责了这一组织的行为并希望避免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教派冲突,巴基斯坦新闻日报在1995年3月27日报道,巴基斯坦调查者发现了一名居住在卡拉奇的利亚里的24岁的宗教*者阿卜杜勒·沙库尔,他作为阿拉伯*拉姆兹·尤素福(阿拉伯语:رمزييوسف‎,RamzīYūsuf)的一名重要的巴基斯坦联络者,与拉姆兹·艾哈迈德·尤素福有过密切的接触,他自己声称对1994年6月20日发生于马什哈德伊玛目里扎圣地的爆炸案负责。

3、气候特点


马什哈德风景

马什哈德的气候类型属于半干旱气候,有炎热的夏季和凉爽的冬季。城市的年平均降雨量大约是250mm,有时一些降雨量还是以下雪的形式出现的。马什哈德也有潮湿和干燥的时间段,每年十二月到来年五月巨大的降雨量会让城市变得湿润。夏季是典型的炎热、干燥的时期,有时气温会超过35℃。而冬季则是典型的凉爽时期,由于山脉对于寒流的阻断作用使得冬季不会感觉到非常寒冷,不过在冬夜里气温常规会降至零下。马什哈德享受着全年平均2900个小时的日照时间。

4、地理位置

城市位于北纬36.20º、东经59.35º,土克曼斯坦边境附近的卡沙夫河谷中、比纳鲁德山脉和赫扎尔-马谢德山脉之间。由于靠近山脉使得城市从中获益,有着凉爽的冬季、舒适的春季、温和的夏季和美丽的秋季。马什哈德距离土克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只有大约250公里的路程。

5、人口民族

马什哈德也是马什哈德县(波斯语:شهرستانshahrestān)的行政中心,而一定程度上这个县也是马什哈德比较小的地区(波斯语:بخشbakhsh)。而马什哈德城市本身还包括周围的部分县与地区,城市一共被划分为13个更小的行政单位,总人口将近二百五十万。其中波斯族占总人口93.5%,突厥族占3.4%,库尔德族占1.5%,阿拉伯族占%0.5,其他民族占%0.5。

马什哈德居*要由伊朗人组成,每年也有超过两千万的朝圣者拜访这座城市。

6、教育机构

大学

马什哈德的菲尔多西大学

马什哈德医科大学

马什哈德*阿扎德大学

马什哈德的帕亚梅·努尔大学

马什哈德的哈亚姆大学

伊玛目礼萨大学

拉扎维*研究大学

学院

萨尔曼高等教育学院

萨吉德高等教育学院

伊朗教育、文化和科研*科学院马什哈德分院

突斯高等教育学院

马什哈德的蒙塔泽里工学院

沙希德·贝希什蒂师范学院

沙希德·荷尔什迪师范学院

阿斯拉尔高等教育学院

萨门高等教育学院

哈亚姆高等教育学院

马什哈德的阿尔扎拉女子技术学院

巴哈尔高等教育学院

比纳卢德高等教育学院

埃克巴尔·拉胡里高等教育学院

哈瓦兰高等教育学院

呼罗珊拉扎维应用与实践科学研究院

7、地方名人

菲尔多西


菲尔多西

广受尊重的波斯诗人,与萨迪、哈菲兹和莫拉维一起,被誉为“波斯诗坛四柱”。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的民族史诗《王书》(شاهنامه‎;拉丁化:Shāhnāmé,意译“皇帝的史诗”)。

菲尔多西生于霍拉桑图斯城郊巴惹村一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波斯语,通晓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早年研读过诸多波斯古籍,熟知民间的历史传说故事。约于980年左右开始创作波斯民族史诗《王书》。1009年完成第一稿,临终前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历时40年。开始创作时,他是萨曼王朝的臣民,史诗完成时,其家乡已纳入伽色尼王朝。依照惯例,他将诗稿呈献给伽色尼国王玛赫穆德。但因书中鲜明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以及他和国王属于不同的*派别,国王拒绝接受其作品。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不得不到处流亡,最后偷偷返回故乡。卒后,由于当地宗教首领的反对,遗体未能葬入公墓,埋在自家后院。1934年,伊朗*为诗人建造了陵园。

8、城市交通

飞机

马什哈德哈希米内贾德烈士国际机场

波斯语发音为ForudgaheBeynolmellaliMashad,是马什哈德地区唯一的国际机场,就客流量和货物吞吐量而言在全国仅次于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该机场航线非常密集,通往国内30个大中城市,此外还有27条国际航线通往卡塔尔、科威特等海湾国家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铁路

马什哈德与三条铁路干线相连: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铁路、马什哈德至巴夫格铁路(朝南方向)和马什哈德至土库曼斯坦边境的萨拉赫斯铁路。一些货运列车会继续从萨拉赫斯前往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不过由于轨道直径的不同这些列车必须使用铁轨转向架才能继续前进。在马什哈德至巴夫格铁路线上有一条支线正在修建,这条支线是连接阿富汗的赫拉特与马什哈德的,目前这条支线尚未完成。还有一条线路是计划朝西连接戈尔甘的铁路终点站并进一步与里海港口托尔卡曼港相连。客运服务则由伊朗国家铁路公司负责运营。所有的列车都由伊朗国家铁路公司安排。

地铁

马什哈德城市铁道集团正在为马什哈德市建造一个地铁系统,包括四条线路,总长度达到77公里。地铁的第一条线路计划于2010-2011年间完工,线路长达24公里,一共拥有25个火车站。

班车

马什哈德长途汽车站

最主要的长途客运站在SajjadBlvd和KhayamBlvd十字路口附近,车票可在各旅行社提前预订。前往周边地区的短途车大多从SarakhsSquare附近的Istgah-eSarakhs车站出发。

9、旅游景点

景点 简介
菲尔多西墓

波斯语发音为Aramgah-eFerdowsi,菲尔多西是广受世界承认的伊朗诗人,他的伟大诗篇《列王记》(Shahnameh)就重要性而言堪比《荷马史诗》。然而,菲尔多西这部著作因为“反*”得罪了当地权贵,去世后只能悄悄埋在自家花园。直到1934年伊朗官方才为他修建了现在的陵园。


菲儿多西墓

伊玛目礼萨圣陵

波斯语发音为Haram-eEmamReza,伊玛目礼萨是什叶派历史上第八伊玛目,公元818年被阿拉伯哈里发用毒葡萄杀害后葬于此地。每年全世界来自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甚至印尼的2000多万人涌向马什哈德朝觐,尤其是在阿舒拉节,马什哈德通常全城爆满。很多人也许奇怪,伊玛目礼萨地位不及伊玛目侯赛因和伊玛目阿里,为何什叶派*都喜欢来这儿?答案是,每年前往伊拉克巴格达、卡尔巴拉、纳杰夫和萨迈拉朝觐的人数还要远超马什哈德!此外伊拉克连年战乱,来自伊朗的朝觐者是基地组织的主要袭击目标,因此大量迫于安全形势去不了伊拉克的伊朗人,就全家来到马什哈德朝觐。现在的陵寝其实是一个包括陵墓、多座*、经学院、博物馆和医院等构成的建筑群,而礼萨的墓冢大厅位于一个带有金色穹顶的神祠内,阳光下分外炫目;墓冢被纯金的格子框架罩住,每天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这里亲吻、抚摸框架,再用手抚摸自己的脸,泪流满面。离开神祠时,人们还要抚摸神祠的大门和墙壁。神祠周围有7个大型庭院,虔诚的*们席地而坐,面向神祠诵读*。在傍晚时分,不时还能看到有人抬着棺木绕神祠一周,这是因为什叶派*希望死后也能到这里来和伊玛目告别,宗教人士举行祈祷仪式后,再抬回去安葬。


伊玛目礼萨圣陵

奥马尔·海亚姆墓园

位于马什哈德西南120公里外的内沙布尔城东,古代内沙布尔城址。奥马尔·海亚姆是10-11世纪伊朗乃至*世界的一位全才型学者。现行的伊朗太阳历历法有他参与制定;一元三次方程解法最初是他发现的;中古代数学很大一部分也要归功于他。但是使他全世界闻名的,却是他留下的诗集《鲁拜集》Rubaiyyat(四行诗集)。其中的哲学思考,质疑宗教,世事无常,行乐今生的观念,配以简单而优雅的文字,再加上从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开始不断翻译成各国文字,使得海亚姆在身后近千年风靡全球。今天的墓园建成于1963年。


奥尔马.海亚姆墓园

纳迪尔沙陵墓

纳迪尔沙陵墓位于伊玛目礼萨圣陵西北方向。NaderShah(1688-1747)是伊朗阿夫沙尔王朝开国之君,但也基本就是亡国之君。他在萨法维王朝崩溃以后收拾旧山河,击溃阿富汗人,顶住奥斯曼土耳其,定都马什哈德,向东扩张,伊朗大军打进中亚,阿富汗,将印度莫卧儿帝国打得一蹶不振。然而作为优秀的军事统帅,他懂得马上得天下,却不懂不能马上治天下。对待下属、臣民异常残暴,最后被仆人为求保命而刺杀。王朝也从此分崩离析。现存的陵墓和博物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原址修建的。


纳迪尔沙陵墓

“康”村

非常壮美的一座伊朗传统村落,约有100多年历史。整个村子依山而建,村前不远路的一侧是溪流,上百栋稍显破败的房子错落有致的挨着,坎儿井水流过每家每户。爬上村前的山坡,整个Kang尽收眼底,用风景如画一点不为过。到了霍拉桑一定要去Kang村,这将是你伊朗东部之行的一大亮点。


“康”村

瑞德康塔

此塔在Radkantower村东南方向2KM处。是一处历史古迹,原用来储粮,现已废弃。


瑞德康塔

10、地方特产

特产 图片
绿松石

马什哈德东北120公里处的尼沙普尔是著名的绿松石产地。西方人把绿松石称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据说是因为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经土耳其运往欧洲而得名。国际宝石界将绿松石分为四个品级,一级品即波斯级,产自尼沙普尔。


绿松石

藏红花

藏红花是马什哈德另外一项重要特产,这里出产的藏红花以品质优良、药用和食用价值高享誉世界。最好的藏红花产自南霍拉桑卡恩镇,距离马什哈德以南370公里,靠近阿富汗边境,在马什哈德大街上,到处可见出售藏红花的店铺。


藏红花

11、地方文化


菲尔多西大学

很长时间以来马什哈德一直作为*研究的一个世俗的中心,而在科学和艺术上马什哈德也一直是伊朗的一个重要的中心。以伟大的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名字命名的菲尔多西大学就位于马什哈德,大阿亚图拉霍伊(GrandAyatollahSayyidAbul-QassimKhoei)神学院(阿拉伯语单数:مدرسة‎,madrasa,阿拉伯语复数:مدارس,madāris),最初建于17世纪,最近已经用现代化的设施替代了原来的老式建筑。这座神学院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进行*研究的传统中心。建于1984年的拉扎维*研究大学位于马什哈德市中心,并成为伊玛目里扎圣地的组成部分。马什哈德传统的*宗教教育的威望吸引着大批*学生前来求学,这些学生被称为塔拉班(talaban),在国际上也被称为莫拉(Mola)。

马什哈德也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的阿斯坦·库德斯·拉扎维*图书馆的所在地,这座图书馆建于1457年前,有超过六百年的历史。拥有一百一十万册图书和一个*国际研究中心(图书馆有35个分馆,其中17个在马什哈德,5个在霍拉桑省,12个在伊朗其他城市,1个在印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手稿和罕见的关于古代*历史的著作。而阿斯坦·库德斯·拉扎维博物馆也是这个图书馆的一个组成部分,藏有超过70,000份不同历史时期的手稿。在图书馆创建伊始就拥有大约六百万份历史文献。

1569年马什哈德医院的一位内科医生伊马德·丁·马苏德·设拉子写下了最早关于梅毒的*专

12、宗教信仰


在教堂朝拜的*

如今城市的圣地伊玛目里扎圣地(波斯语:حرمامامرضا)和马什哈德的博物馆成为了伊朗最大规模的文化和艺术遗产之一,特别是书籍的手稿和细密画。一些重要的神学学校与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扎的圣地有紧密的连系。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圣城,马什哈德每年都要吸引超过两千万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观光朝圣,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来向什叶派的第八代伊玛目阿里·里扎表示敬意的,从中世纪起,这就成为了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的原因。有说法称富人前往麦加朝觐,而穷人前往马什哈德朝圣。因此,就算那些已经完成了前往麦加朝圣并获得哈吉(Haji)头衔的朝圣者,他们也将前往马什哈德,尤其前往伊玛目里扎圣地朝圣,这些人也被称作Mashtee,这个头衔也包括当地的居民在内,被认为是每年超过两千万*前往马什哈德朝圣的目的。

上一篇:巴博勒

下一篇:内沙布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