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命奇迹的人工心脏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35年前接受了国际上新兴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几十年来,每逢危急时刻,她总是得到医生护士鼎力相助,一次次化险为夷,从而成为由国内专家主刀施行的心脏换瓣国内最长寿者。
20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 年逾八旬的当年主刀医生严志焜教授和已步入中年的农家女陈凤桥在杭州再次相逢,谈及往事,感慨万千。
相隔25年的两次心脏换瓣手术
1976年夏天,浙江省桐乡市同福乡14岁的陈凤桥,被医生宣布得了严重心脏病,且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检查的结果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脏病,在当时几近不治之症。
陈凤桥回忆,当时发病严重时躺着身子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彻夜难眠。专家警告,如不进行手术治疗,病情发展至心力衰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 内科用药已无能为力了,只得求助外科大夫。所谓外科治疗,就是采用国际上新兴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即通过手术除去已不能胜任工作的病变瓣膜,换上人工心脏瓣膜。这在当时世界上属高科技,高难度手术。
父母背着陈凤桥来到杭州,经人介绍辗转找到了严志焜教授 。严教授对这次手术充满信心,而陈凤桥也遇亲人般地对这位慈祥的医生伯伯有了深深的信赖。
1976年12月23日,严教授主刀为陈凤桥施行心脏人工瓣膜二尖瓣置换术,清醒过来的陈凤桥得知,一夜之间自己成了新闻人物:浙江省首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宣告成功。
上世纪末, 陈凤桥又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经检查, 陈凤桥心脏另一个瓣膜, 三尖瓣因退行性出现问题。2001年3月15日, 严教授再次主刀为陈凤桥做了心脏人工瓣膜三尖瓣置换术。
百余次“沟通” 延续生命
陈凤桥出院后,严教授等一直跟踪观察,及时相助。
心脏换瓣后,得终身服用抗血液凝固药,平时要尽量避免磕磕绊绊,一旦出血则较难止住。1978年12月的一天傍晚,干完活回家的陈凤桥突然觉得下身一股热流汹涌,低头一看,鲜血顺着裤筒汩汩而流。父母见状大惊失色,忙将她送往县医院。
是黄体酮破裂大出血。 医院得知陈凤桥心脏换过瓣膜,长期服用抗凝药,立即将病人转往省城。到达杭州已是次日凌晨3点。此时陈凤桥血色素骤降至4克,血压也直往下掉,危在旦夕。
严教授闻讯,脸色严峻,顾不上穿上大衣,戴上帽子手套就冲出门去,跳上自行车顶着嗖嗖寒风往医院赶。到了医院连忙指导医务人员抢救。陈凤桥面色、嘴唇慢慢地红润起 ,教授笑了,医生护士松了口气,陈凤桥又躲过一劫。
一晃,陈凤桥已是22岁的大姑娘。小黄毛丫头成了新嫁娘了。接到陈凤桥的来信,严教授既喜又忧,忧的是一旦生孩子又将面临大出血的险境。半年后,陈凤桥怀孕了,严教授心再次悬了起来,他清楚,与死神作殊死搏斗已无法避免。
严教授想自己毕竟不是妇产科医生,就请老同学帮忙!此后,他一趟又一趟到妇产科。老同学被他感动了,答应全力以赴,制订分娩方案,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一同帮助陈凤桥闯过鬼门关。
专家建议,像陈凤桥这样的高危产妇需提前入院严密观察。1984年10月的一天,陈凤桥住进了医院。
陈凤桥分娩这天,严教授早早来到分娩室外,焦灼地等待着,不时抬腕看表。14时许,负责接生的专家摘下口罩,露出笑脸,对严教授说:“一切顺利,一个健康的女婴。”严教授这才松了口气。
之后几十年间,陈凤桥又多次面临困境,严教授等专家无数次予以关心,仅当面指导就百余次,助陈凤桥一次又次闯过鬼门关,让专家的心血与科技创造的生命延续、再延续!
据悉,1965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成功实施了中国首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存活近30年;“*”期间此项技术停止。“*”后,1976年下半年,广州也开展一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但主刀是外国专家,因此,浙江心脏换瓣(双瓣)者应该是目前国内最”长寿者”。
上一篇: 生命晶体管
下一篇: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