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等收入群体

科普小知识2022-02-15 07:35:40
...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或阶层)概念。中等收入群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集体的总称概念。从字面上理解,“中等收入者”就是收入中等的人。根据财政部有关专家的分析,中国城镇人口户(一般按3口之家计算)均税前收入6万-20万元,就是中国比较标准的“中等收入者”。户均收入6万元是中等收入群体的起点,这个起点与2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相吻合的。因为计税收入3000元前面有社会保险费用和公积金费用的适当费用扣除,大约人均500元,这样实际起征点是2500元,折合年薪就是30000元。3口之家两人工作正好是6万元。由此看来,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者都是中等收入者。

1、划分标准

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

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说,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上限:高于平均收入两倍。例:以2009年为例,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10700元,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其上限为:32100元。由此算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大约为30%。

而社会学认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中间阶层应占到一个社会的60%-70%,所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瑞典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超过了60%(例:在“中等收入者网络认知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等收入者年收入应为5万-10万,这与专家给出的1-3.2万的区间,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例: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人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2017年12月,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学理论

橄榄型社会是稳定的社会。认为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社会学理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所以,在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有60%-70%的人口属于中间阶层,这样的社会才是稳定的。按照这一划分,中等收入群体,正类似中间阶层。去年年底网络上走红的一个“被”字,获得很多人的共鸣,而最近虏获不少人心的则是一个“伪”字。前者说的是工资“被增长”、听证“被代表”等等。后者说的“伪中产”、“伪幸福”——表面光鲜的中等收入群体,很大一部分却是“房奴”、“车奴”、“卡奴”等众“某奴”的加身,再加上“短腿”的社会保障、高强度的工作、烦心的子女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压力的感知越来越敏感。“"伪中产"的"伪幸福"”的感叹,既是部分中等收入人群疲于奔命的现实写照,也流露出他们的无奈和期盼。

2、衡量标准

物质财富

收入和财产:“收入中等,宽裕有余”。

标志:在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中国社会的小康生活水平是中间阶层的中国式表达

精神财富

职业声望和自我认同:职业稳定性。

社会评价:因资本经济的崛起,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

社会认同:因中间阶层意味着一种人人和家庭的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形态,所以社会认同率高,社会大众都想成为中间阶层。说明一个社会在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上进。中国至今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因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并且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会随之增加。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必须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速度。

3、主要成员


中等收入群体

1.科技企业家

在过去,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待遇不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虽然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知名度,形成了无形资产,但不能变现的无形资产,实际是无资产。无形资产要有形化,有形资产要证券化,证券资产要货币化,三化的提出,首先把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财富化了。比如说联想总裁柳传志,他把自己的技术,自己的管理投资到企业,所得到的股份资产已达到了市场价格的几千万。袁隆平的冠名权是250万股,每一股上市40块钱,他利用他的科学技术来作为资本。随着公司的发展、上市,他的资本就可以变现,从证券资产变为货币资产。这批人今后越来越多,他们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收入就会越来越高。

2.金融证券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金融证券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也是一个报酬比较高的行业,特别是一个比较快地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这个接轨不仅是*上接轨,而且报酬上也在接轨。这批人收入较高,有的人已经相当高了。现在金融证券界,年薪50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也不是个别。这是金融证券界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这些人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高消费。

3.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外企进入中国以后,实行管理人员本土化,而不仅是一般职工本土化,而且高级管理人员也会逐渐本土化。这样以来,有一批人就成为进入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叫新买办。这批人,待遇是按照国际标准来发工资的,但他享受中国的低物价、拿高薪享受低价的服务。

4.中介机构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外之间的交流会普遍增多。比方说律师、会计师、评估师,这些人既要为国内企业服务,也要为国外企业服务。外国的中介机构收费非常高。同样,我国中介机构对外企收费也很高。虽然是以人民币支付,计价是以美元计价。

5.各行各业的专家,比如说医生

因为有些人到医院去,宁可出高价请医术高明的专家诊治。一个手术可能收几万,甚至一二十万都可能;因为命是最要紧的,一个拥有巨资的富翁是舍得用高价请医术高明的医生的。今后会有一大批医生也可能成为高收入者。

6.国企高管和私企个体经营户

国企本身就意味着是一份铁饭碗工作,国企高管虽不如公司老板腰缠万贯,但是和普通大众相比,那绝对是小康以上生活水平。私企个体经营户虽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本着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的经验理念,相比之下,也是高收入一族。

4、国家政策


中等收入群体

在发展中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北京2016年5月16日电**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财经领导小组组长*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要树立必胜信念,坚定不移把这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刘云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分别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方案的汇报,听取了江苏、重庆、河北以及深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的汇报。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

*指出,党*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深刻理解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准确把握基本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要发挥好市场和*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勇于承担责任,各部门各级地方*都要勇于担当,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要突破重点难点,坚持重点论,集中攻关,以点带面。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有针对性制定政策、解疑释惑;具体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盯住看,有人管,马上干。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注意减少风险隐患。

*强调,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必须强化人力资本,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好企业家作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化解困惑,保障各种要素投入获得回报;必须加强产权保护,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出席,*和国家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地方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2017年12月,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5、测算方法

2017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首次明确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毛盛勇

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他表示,尽管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综合国际上各种研究方法测算后,“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这一判断都是立得住的。”

在看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毛盛勇也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尽管规模最大,发展加快,但比重仍有较大差距,这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长了44.3%,实际年均增长7.4%。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超过3亿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所释放的消费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稳定器,而中等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将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坚实的基础。

毛盛勇说,目前国内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对此有过界定,其中世界银行提出的相关标准比较通用。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25万元人民币。毛盛勇强调,不论是以汇率还是以购买力平价测算,这个标准都不影响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判断。

他以2016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说明:按全国居民五等份(人数各占20%)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

显然,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合计40%的人口落入了世界银行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即使在高收入组内部把25万元以上群体扩大到10%,所剩下的10%的人口加上中高收入组的20%人口,合计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也达到30%。

此前,据瑞士信贷研究中心研究,全球大约有10.5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其中中国占比接近35%,也即3.7亿中等收入群体。毛盛勇认为,这个数据与中国实际情况也大致相符。

6、影响因素

对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原因,专家表示,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少可以归结为五大推动力量。

一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毛盛勇看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虽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但年均7.1%的增速放眼全球也属于高增长。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为54万亿元,到2016年提升到74.7万亿元,2017年估计超过82万亿元。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带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快于GDP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

二是中国的城镇化率稳步提升。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2.6%,2016年提高到57.4%,四年时间里提高了4.8个百分点,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对应的是每年进城人口约1700万人。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客观上带来了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是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据毛盛勇的观察,由于新兴行业成长性强,这些行业不仅从业人员规模快速扩大,而且收入增长较快,总体快于传统行业。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新动能将加速成长,带动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

四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2016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51.6%。与此同时,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2年服务业吸纳就业占比为36.1%,2016年提高到43.5%。在工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服务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阵地。

更进一步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增强。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吸纳非农就业172万人,比2009~2011年多吸纳30万人。这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力推动。扶贫不是为了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但扶贫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收入水平。2012年,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为10.2%,2016年下降到4.5%。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了2010年4335万。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贫困人口再次减少了一千万人以上。

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产业扶贫、就业培训等帮扶措施,给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对收入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脱贫的人口中,也不仅仅是简单地从贫困到温饱,一些人也进入到了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也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难群众得到社会政策更好的托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将显著提高,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7、意义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健全的社会结构必然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即中等收入者占最大比重,富裕者和贫穷者都占极少数。因此,只有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者比重越来越大时,社会结构才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趋于合理化。“消灭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实现中待收入者队伍的壮大。

8、措施

首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依靠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分配公平提供制度保证。

其次,*不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劳动者不能只是等靠要。勤劳致富是每个劳动者应有的本色,国家也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三,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第四,大力发展经济,确保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

上一篇:萝卜招聘

下一篇:洋垃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