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法律常识

进行会计分析应消除的几个方面

科普小知识 2023-11-02 16:32:51
...

因此,举凡直接或间接影响会计质量的因素都会对财务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会计质量的因素有制度上的,如会计准则的负面影响;有难以避免的预测误差,如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率;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等。因此,在进行会计分析时,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消除这些影响:

一、界定关键性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评估公司对于一些关键性因素与风险的管理成效。而与关键性因索有关的交易,其会计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会计利润的表现,因此在会计分析中,分析人员应先界定与关键性因素及风险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有哪些,并评估其是否合理。例如,在租赁业务中,出租设备租赁期终了时的残值估计,直接影响到价格与租赁合同的签订,从而正确的估计是一项关键性因素,因为残值多寡直接影响到账面上的利润与资产。如果高估了残值,公司就面临未来大额冲销的风险。

二、评估管理当局在重要会计项目上所享有的会计弹性程度

由于各产业的关键性因素不同,因此所属企业在其关键性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方法所享有的弹性便有所不同。有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必须受到会计准则的束缚,有些则具有很大的弹性。例如销售费用与广告费用是服务性行业最重要的投资之一,但是在入账时,仍需全数以费用入账;另一方面,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如何估计坏账,管理当局却享有很大的弹性;软件开发行业也可以*选择在哪一个阶段将其开发费用资本化。可见,不同产业因关键性因素的不同,管理当局在重要会计处理上所能得到的弹性空间也不相同。

若是管理当局在关键性因素的会计处理上没有弹性,则会计信息对于了解该公司实际状况的帮助就相当有限。相反,如果企业有很大的弹性的话,会计数字就有相当的信息潜力蕴含其中,此时管理当局的诱因与心态就值得深入了解了。

三、评估管理当局如何把握其弹性,以及在其会计政策背后的可能动机

企业管理当局既有会计处理的弹性空间,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将公司的实际经济状况传达出来,或是隐匿起来。以下几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

1、公司的会计政策与行业一般状况有何差异?如有所不同,是否因该公司的竞争策略具有独特性?

2、管理当局是否处于盈余管理的高度诱因中?例如,当企业财务状况濒临违反负债合同条款的边缘时;管理者眼见难以达到业绩标准时;管理当局本身拥有相当的公司股份时;某种入账方式具有节税效果时等等。

3、该公司曾否更改过其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更改的理由是什么?更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4、该公司过去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是否符合实际?举例来说,财务季报不需经过严格的核查审计,管理当局即可能在其中高列收入、低报费用,以美化账面,但到了年底查账,将迫使其对第四季的报表进行大幅修正,以冲销前面的“误列”项目。也有些公司的商誉摊销,早期为了提高账面盈余而低度摊提,使得后期不得不大笔摊完,这或许也提供了该公司曾进行盈余管理的线索。

四、评估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与深度

分析师利用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难易,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态度。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是评估企业整个会计质量很重要的一环。在评估披露质量时,应检视下列问题:该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披露,得以评估公司的经营策略与经济结果?附注中是否允当说明主要会计政策与假设及其背后的逻辑?该公司是否允当解释当前效绩?面对揭示在即的坏消息,管理当局的态度如何?是否允当解释效绩不良的原因?公司对于促进与投资人的关系是否持积极态度?具体的促进方案是什么?

五、留意需要进一步调查或了解的问题

在公司经营的过程中,或是在财务报告中,有些问题直指会计质量的可疑之处,当然不可忽略。以下试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出现非预期的会计改变,特别是效绩不良时。这可能意味着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弹性来粉饰财务报表。

2、发生使利润大幅增加的非预期交易。当效绩很差时,公司可能利用资产负债交易,实现利得,美化效绩,例如出售资产、以债换股等。

3、出现预期以外的大额资产摊销。这可能是公司管理当局反应缓慢,在进行会计估计时未将企业环境的变化考虑进来;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4、出现大额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交易往往欠缺市场的客观性,会计估计容易失之主观。

以上所列的是潜在会计质量不良的若干问题,但是,在下结论前应先作进一步的分析。因为每一个问题后面,可能同时有好几种不同的理由,有些是基于正常经营基础的,有些才是有会计疑虑的。换句话说,这些问题仅是分析之始,而非分析的目的。发现这些问题,等于为分析人员提供进一步了解状况的线索。

六、会计扭曲复原

如果会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报表数字有问题,应尽可能地设法恢复财务报表原来应有的数字以减少扭曲,如此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财务分析才有意义,当然,欲利用外部信息来重新计算所有的会计数字并不容易,但仍应尽可能地利用现金流量表与财务附注中的各种信息,努力复原。

现金流量表提供了很丰富的资讯,如果对公司在权责发生制下编制出来的报表缺乏信心,则可换个角度,去参考现金基础下的效绩。特别是某些有过度资本化之嫌的资产项目,现金流量表就提供了判断的依据。

财务报表附注也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对会计数字的复原大有帮助。例如,如果公司更改其会计政策,会在附注中说明更改后对公司报表的影响。有些公司会在附注中说明其应计估计(如坏账准备)的明细,以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处理的不同。由于税务报表通常较财务报表保守,因此这方面的附注可使投资人了解若是在较为保守的政策下,股东盈余的可能状况。

七、分析人员应时时保持客观

在进行会计分析时,分析人员应避免误入以下陷阱或是很容易产生的错误观念:

1、站在分析人员的立场,“保守的”会计与“好的”会计是不同的。有些人倾向于认同保守的会计制度,然而,财务分析人员所关注的,应该是公司的会计系统对于企业的真实状况所能表达的程度。过于保守的会计制度与过于积极者一样,都不能提供真实信息。而且,保守的会计制度常常令管理当局得以使盈余呈现较平滑的趋势,而平滑盈*会使分析人员无法及时确认不良效绩。

2、“异常的”会计行为与“有问题的”会计行为不应该时有混淆。有些会计处理或许与众不同,但可能是有正常的理由。例如,为了抢得市场先机,而采取十分创新的营销策略,可能就必须采取与一般情况不同的会计处理才能反映真实状况。因此,评估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得当,必须根植于公司的经营策略上,不应仅因其与众不同即判定意图不良。

3、分析人员应谨防职业性倾向,将所有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变化都归于“盈余管理诱因”。有些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改变确实是显示了企业环境的变化,如存货不寻常的增加,是为上新产品作准备;应收账款不寻常的增加,是因为销售策略的改变等等。分析人员面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改变,应谨慎考虑所有不同的解释,并充分利用各种定性信息来判断才是,不应先入为主,不问青红皂白即判定当局在操纵盈余。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知识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还遇到什么较为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陆当地进行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