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新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变化
摘 要:2007年1月1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开始实施,新准则内容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准确把握、分析和理解新准则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构成情况。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的物质条件,代表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它向人们揭示了上市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拥有资产和承担债务的信息,因而对上市公司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作出一定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分析企业财务结构的优劣和负债经营的合理程度。最后通过对上市公司不同时点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可以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利润表能够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利润表通过把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费用情况加以配比,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利润表是考核企业计划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是分析和预测企业收益能力的重要资料。对不同时期利润表数据的比较,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预测未来收益,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
一、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变化
(一)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WWW.11665.CoM如果资产发生减值,我们可以认定减值部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因此不能再作为资产进行反映。现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了能更好地体现资产的本质,所以规定“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
(二)突出了或有事项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影响
在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应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同时,还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各项预计负债形成的原因及金额作相应披露,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获得更充分、详细的有关或有事项的信息,突出了或有事项形成的债务对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增强了会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的作用。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增加准确的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的会计报表将原“递延所得税借(贷)项”改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所体现的意义也有很大的区别。“递延所得税借项”和“递延所得税贷项”只是一个符号,所体现的经济含义并不是真正的资产和负债。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体现的内容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反映了企业在未来可以利用的应税利益或者未来应该承担的现实义务。这一变化也体现了新准则资产负债表观这一理念。
(四)增加了用公允价值列示的资产和负债
根据新准则项目的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项目必须以公允价值予以列示,与传统的计量属性相比,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该项资产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有助于决策者据此来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尤其是在“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上,更有利于社会潜在投资者在与这些金融机构的交易中充分分析该企业的经营趋势,对潜在投资者是有利的。
二、利润表编制的变化
(一)利润要素及定义的变化
新《基本准则》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的概念。首先,新基本准则引入了利得的概念,对其进行了补充,体现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其次,利得与损失作为财务报表子要素的增加,将非经常性损益由表外披露改为表内确认,使得权益的变动情况得到了更全面的反映。再者,通过各国准则对比可以看出,利得与损失要素是国际公认的概念,只是内涵各有不同而已,将其引入我国准则体系,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特征。
(二)利润确认计量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由于公允价值是资产与负债在编制财务报告时点上的财产价值的现实衡量,所以企业的利润的组成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有交易事项实际发生后收益和损失,还有企业持有某项资产可能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在利润表中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栏体现了全面收益观的理念,将未实现的资本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资本性收益,既符合综合收益观点,同样也符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当然如果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产利得和损失直接纳入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部分,将会降低利润指标的质量,并且使各年间的利润额产生波动,而这种波动(如整体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导致的减值损失或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无法预料的,这对于进行年度间的对比分析和考核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有着重大影响。
(三)利润报告方面的变化
第一,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利润。由于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是有相似和相同之处,所反映的内容在实质上也是十分相似,所以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列示。在报表中将其合并反映简化了报表的编制工作。其他如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也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本身就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在期末进行,会计工作非常繁忙,如果能够将二者合并,许多数据就可不经过计算而是直接获得,可大大减轻编制会计报表的工作量。
第二,增加了每股收益的报告内容。每股收益反映的就是企业每股普通股在一个会计期间所获得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它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赢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作出经济决策。由于普通股的价格是按股论价,按股买卖,并按股计算获利额,因此,股票投资和财务报表使用者都要利用每股收益指标来评价公司以往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率,估计股票投资风险和回报,预侧公司未来获利趋势,在众多的财务分析指标中,唯有“每股收益”指标被列入基本财务报告中并需要注册会计师鉴证,“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与其信息的披露尤为重要。为了规范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及其列报,增强不同企业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业绩的可比性,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财政部新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以下简称新准则)。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形式,即一般包括引言、定义、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应披露的事项,文字表述更加符合中国法律用语和语言习惯,有助于会计专业人员理解和掌握每股收益准则的内容,便于准则的贯彻和执行。
三、会计报告的变化所体现的新会计准则在制定上的特点
(一)利润表编制上的变化反映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业务出现了多元化,大多不再只经营单一的业务,而且多种业务所产生的收益和成本已经不能简单用交易金额来判断那个属于主营那个属于附带。况且,企业转型迅速,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的转换也会随时发生,到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业务出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它们具有金额较小、收人不十分稳定、服务对象不太固定等特点,但是其对企业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都是企业的经营业务,都会发生可以预见的收入和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二者合并后更加可以看出其与营业外收支业务的本质区别,也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经营业绩的分析。
(二)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在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使财务报告成为世界通用的、可靠的商业语言。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相较原准则对比改变了过去“只记浮亏不记浮赢”的现象,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更强。虽然说在整个短期投资持有期间内,无论是采用新准则核算还是采用旧准则核算,对投资收益总额的影响是一致的,但新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不同时期的损益分布产生了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能同时反应持有损益和已实现的投资收益两个方面的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三)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当然,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相同,而应当考虑各国特殊的国情,做到求同存异、趋同化异。例如:按照我国会计法制环境的现状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民间组织制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准则体系的各准则,不可能像会计惯例那样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行。财政部门就是考虑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属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一部分,制定时并没有直接采用国际准则中财务报表概念的形式,为使报表的内容仍然能紧紧围绕着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目标的最终实现,我们在准则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了中国特色。例如:在企业合并准则的制定中就充分地体现了我国现行经济市场的特色,由于我国同一集团内部进行合并的交易事项比较多,完全按照购买法来规范合并事项反而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而我国的准则将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还有,在资产减值的计提上明确规定长期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这也是考虑到长期资产减值的核算仍然存在诸多的不易控制的因素,如果和国际会计准则作相同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所有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减值因素消失的时候都可以转回)反而会降低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所以在新的会计准则中仍然以中国国情为前提,保留了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 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6.
[2] 郑庆华,赵耀,齐兆振.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下一篇: 顺丰产品知晓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