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丘吉尔

科普小知识 2023-11-09 21:09:39
...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他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英语民族史》4卷等。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40-1945年、1951-1955年期间曾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1929年至1965年临终,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被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中文名: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外文名:WinstonChurchill

国籍:英国

民族:英格兰

出生地: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

出生日期:1874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1965年1月24日

职业:政治家、画家、演说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信仰:坚持维护*贸易原则

主要成就:4次平均排名之首的英国首相;195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获嘉德勋章,诺贝尔和平奖提名;领导英国人民迎来二战胜利展开

代表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

血型:A型

星座:射手座

所属政党:保守党

1、个人经历

家庭背景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SirWinstonLeonardSpencer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作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ofMalborough)。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LordRandolphChurchill)是马尔巴罗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是保守党“樱草会”(保守党中的一个派系,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创办人,曾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丘吉尔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

1908年9月2日,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与出生贵族却家境贫寒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结婚,大约有1400人出席了婚礼,国王还向这对新人赠送了一根刻有马尔巴罗家族族徽的手杖。丘吉尔一共育有5个孩子:戴安娜、伦道夫、莎拉、玛格丽特(夭折)和玛丽。戴安娜、莎拉后来成为电影演员,伦道夫踏入政坛成为一名保守党*。

早年经历

丘吉尔是一个早产儿,由于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忙于政治而母亲又沉湎于交际之中,丘吉尔少年时代很少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只与他的保姆结下了深厚的亲情。

1881年,7岁的丘吉尔被送入一个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丘吉尔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因此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后来不得不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1888年,丘吉尔进入仅次于伊顿公学的哈罗公学就读,但是成绩依然不佳,虽然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后来之所以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伦道夫勋爵于是决定在儿子丘吉尔毕业后将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1893年8月,丘吉尔进入该校的骑兵专业学习。

1895年,丘吉尔政坛上不得志的父亲早逝。

1895年2月,丘吉尔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

1895年10月,刚刚当上中尉的丘吉尔利用假期和朋友一起到古巴亲身体验一下西班牙和古巴当地人民起义的战争。由于其父亲的关系丘吉尔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负责收集西班牙军队所使用的枪弹的情报。《每日纪事报》也聘请他为随军记者,为该报发稿。

1895年11月,历经了战火,身怀一枚西班牙红十字勋章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

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他在向两张报纸所发出的稿件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1898年《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在英国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萨伏罗拉》、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河上的战争》。

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

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洛伦索-马贵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政治经历


1900年10月,代表英国保守党参选的丘吉尔顺利当选*,从此开始了长达61年的政治生涯。不过在议会中他虽然是保守党成员,却抨击保守*的多项政策,批评*在英布战争中的政策,并坚持反对*的扩军计划,在成功阻挡*的扩军提案在下议院通过后,丘吉尔又在贸易问题上走到了*的对立面,他公开表示反对首相尼维尔·张伯伦的贸易壁垒政策,坚持维护*贸易原则,这使得他与保守党彻底决裂,1904年他自称“独立的保守党人”,并最终于1905年1月被保守党取消了党员资格。

1905年5月,他坐到了反对党的议席中。

1906年*党上台,丘吉尔获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

1908年,阿斯奎斯首相上台,丘吉尔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进入内阁,任内推动了强制性工人失业和伤残保险,并阻挠海军增加财政预算。

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在*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当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他在任内曾经多次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一名摄影记者拍下了丘吉尔在现场的照片,丘吉尔被拍到在塞德奈街杀戮事件现场的照片事件被大肆渲染,保守党领袖阿瑟·巴尔福嘲讽丘吉尔道:“他(丘吉尔)和那名摄影师都将自己宝贵的生命置之不顾。我知道这位摄影师正在做什么,但这位可敬的绅士又在做什么?”1911年10月,丘吉尔获任命为海军大臣,一开始时他和他的下属发生了许多摩擦,他要求下属官员严格服从自己的权威,将不屈从自己的官员革职,允许基层官兵发表批评自己长官的言论。虽然在基层中引来好评,却使得直接隶属于海军大臣的四名海务大臣感到不满。丘吉尔改变过去一味要求裁减军费的作风,开始主张与德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确保英国在海军方面的优势无法受到挑战。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5年1月,丘吉尔批准了海军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但最后海军却无法攻占下该海峡,并付出了巨大代价,使得英国在战事之初的优势丧失,丘吉尔成为保守党猛烈攻击的对象。

1915年5月,决定要与保守党人共组联合*的阿斯奎斯首相免除了丘吉尔海军大臣的职务,派他出任内阁中地位最低的不管部大臣。被排挤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尔决定辞职,赶赴法国前线亲自参加战争。

1916年5月,丘吉尔卸任皇家苏格兰毛瑟枪团第6营营长,并放弃了中校军衔,回到议会。

1916年9月,达达尼尔海峡战事调查委员会成立,次年1月该委员会发表报告,将事件的主要原因归咎于首相阿斯奎斯和陆军大臣,而丘吉尔在事件中的责任被认为不是那么重大,这份报告的发表为丘吉尔重新在政坛崛起提供了契机。

1917年7月,*党党魁劳合·乔治宣布任命丘吉尔为军需大臣。乔治原本准备让丘吉尔担任更高的职务,但是因与*党组联合*的保守党人的坚决反对而作罢。即使是任命丘吉尔为军需大臣也引起了一场大风波,舆论与保守党人士都表示强烈的反对,但是在首相的坚持下丘吉尔照常上任。丘吉尔在军需大臣任内推动了多项对今后战争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发明,包括坦克、飞机和化学毒气。在丘吉尔的提议下,英国迅速扩大了坦克的生产规模,推动飞机在战争中的应用。

1918年11月英国举行一战后的首次大选,选后丘吉尔在内阁内兼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两项职务。他开始对英国军队进行调整,并且主张积极干预俄国内战。他称英国应该让布尔什维克主义“胎死腹中”,将*人称为“残暴的大猩猩”。丘吉尔也从此以坚定的反共立场而闻名,唯一的例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21年,丘吉尔转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兼任空军大臣,开始与爱尔兰新芬党谈判,最终允许爱尔兰成为英帝国内的一个自治领。

1922年的大选中*党惨败,丘吉尔本人也在自己的选区中意外失利。多年的战争使得选民变得左倾,原本支持*党的选民大批大批地倒向工党。

1923年的选举中丘吉尔再度落败,工党则获得胜利,组建了第一个工*。丘吉尔意识到*党的*已经开始衰败,很难再成为政坛上可以与保守党抗衡的政治*,于是他逐渐疏远*党,转而向保守党靠拢。

1924年3月的补选中,丘吉尔以“独立的反*者”身份参选,提出*党等其他所有反对党都应该向实力较强的保守党靠拢。最后选举结果丘吉尔还是以43票之差落败。著名的*者、剧作家肖伯纳在竞选期间写了一封信给丘吉尔,讽刺他的对俄政策,称他无法支持花了英国人“1亿英镑试图将俄国的时钟拨回封建时代”的人。

1924年夏,刚刚成立了9个月的工*倒台,丘吉尔代表保守党参选以高票当选,并被首相斯坦利·鲍德温任命为财政大臣,这是内阁中地位仅次于首相的职位,也是丘吉尔父亲曾经担任过的职务。但是丘吉尔本人对财政一窍不通,在任内推动了英国重新采用金本位制,这一决策后来被著名的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凯恩斯批评,给英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英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上升了12%。1926年英国职工总会因矿工薪资问题宣布举行全国大罢工,丘吉尔在罢工中采取强硬立场,还建议用机关枪驱散罢工矿工。因印刷工人也加入到罢工行列中,报纸无法出版,丘吉尔下令由*发行《英国公报》,宣传*的政策。金本位制最终在1931年被取消。

1929年5月英国再度举行大选,这次选举中丘吉尔本人虽然险胜,但是保守党和*党在全国范围内惨败,拉姆齐·麦克唐纳的工*重新执政。这段被称为“在野岁月”的日子是丘吉尔政治生涯中的最低潮,他在议会中除了批评*提出的印度自治方案,并决定与国大党谈判外,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作,包括已经在连载中的《世界危机》以及《我的早年生活》,还有一本关于祖先马尔巴罗公爵一世的传记。

此外他还访问美国,拜访美国各界人士和政治领袖。1931年12月,在丘吉尔的第二次美国之行中他遭遇车祸,内脏严重出血,不过幸好治愈得当,住院8天后就出院。

慕尼黑阴谋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人民天真地相信,一战后将再也不会有一场如此残酷的战争了。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1936年3月7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3月11日,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

1938年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人的聚居区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头子提出自治。

1938年7月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派出的代表团访问捷克,讨论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

1938年9月15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亲自访问慕尼黑,与希特勒商讨苏台德问题。会谈中希特勒明确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张伯伦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国的首肯后,两国驻捷克的公使于9月20日拜会总统贝奈斯,极力游说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后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了一份声明:这无异是西方*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情况到9月22日进一步恶化,希特勒提出了具体的时限:捷克*必须在9月28日下午2时之前作出决定,否则德国就将发起进攻,英国的内阁表示无法接受,战争一时间似乎近在眼前。

1938年9月28日,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请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日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1939年3月13日,德国吞并了捷克的剩余部分,斯洛伐克则在德国的支持下独立,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失败。

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表演讲时保证,如果波兰遭受侵略,英国将予以支持。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战时内阁首相


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

1940年5月8日,张伯伦*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压,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议院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了对丘吉尔*的支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的士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到救援行列。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1940年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访问法国,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继续作战,但是很明显的法国*已经决定投降。

1940年6月17日,*将军抵达英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以致英帝国和她的联邦在1000年后人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

1940年8月,不列颠战役正式打响,英德空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战役期间德军每天平均出动飞机1,000架次,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人数上处于劣势,一个人每天必须执行3次左右的任务。

1940年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

1940年9月7日,德国决定停止空战,改以轰炸伦敦,这给英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是不列颠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点。

1940年9月7日到11月3日,德军以每晚平均200架飞机的数量连续57天对伦敦进行轰炸,仅头两天就造成800多人死亡。这期间丘吉尔几乎每周都亲自到被炸现场视察。虽然丘吉尔不止一次地在被炸毁的房屋现场流下热泪,但是他依然以钢铁般的意志继续带领人民战斗。

1940年9月19日,丘吉尔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支援物资,希特勒决定无限期推延登陆计划,不列颠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

1940年7月,罗斯福不顾国内激烈的反对声浪,向英国出售包括50万支步枪、8万挺机关枪、1亿3千万发子弹、100万发炮弹等武器弹药。

1940年8月,在丘吉尔的提议下,经过两国艰苦的磋商,以及罗斯福本人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美国最终同意向英国海军提供50艘驱逐舰,英国则以租赁的形式将其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交给美国。

1940年12月8日,英国的美元储备已经枯竭,4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已经用于订购所有美国愿意提供的武器军火。于是丘吉尔亲自写信给罗斯福,坦率地表明英国的资金短缺,但是依然希望美国能够帮助英国:“如果大不列颠在这场斗争的高潮中被夺去它全部可以销售的资产,使得我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拯救了文明,替美国争取了充分装备以防不测后却一贫如洗,那在原则上是错误的。”罗斯福收到该信后提出以“租赁”的形式将武器弹药支援英国,两个月后,租赁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在罗斯福12月30日的著名讲话中,称“我们必须成为*国家的兵工厂。”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宣战。当晚丘吉尔就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现在必须与从前的敌人苏联合作,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那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再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任何对第三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跟着希特勒走的个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

1941年8月,丘吉尔出访美国,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原本处于中立的美国也参战。丘吉尔相信,胜利已经不可扭转。

1941年12月22日,丘吉尔冒着被德国潜艇袭击的风险访问美国。

1942年1月1日,丘吉尔代表英国和美国、中国以及苏联的代表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草稿上签字,为战后的世界做出规划。之后丘吉尔又出席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会议,与罗斯福、斯大林等*多次会面,商讨战后世界局势。

战争中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关系是十分特殊的。丘吉尔是著名的反共分子,但是在二战中却愿意与斯大林合作对抗纳粹德国。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减轻苏联独自面对德军的压力。

1943年11月,他与罗斯福以及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做出了敦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的决定。

1944年6月6日,在又拖延了两年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行动终于开始,斯大林向丘吉尔表示祝贺,称这次行动在“战争史从来也没有过足以与之类比的事业”。从此之后盟军很快就解放了法国,然后开始向德国本土进攻。

1945年4月25日,盟军和苏联军队在德国中部的易北河会师,将负隅顽抗的纳粹德国拦腰截为两段,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丘吉尔向英国人民宣告,英国已经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温斯顿·丘吉尔,公开表示,对他来说,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非常相似。他认为,纳粹是共产主义专制的一种形式。他关于“可恨的*专制国家”的言论,是丘吉尔在1940年说的。

战后岁月


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这主要是因为工党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目标对战后一贫如洗的英国社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后的丘吉尔开始计划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并多次提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合众国”的设想。

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在当时这篇演讲被媒体猛烈抨击,因为此时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还未破裂,很多人把丘吉尔看成战争贩子。但是今天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丘吉尔也很早就提出要恢复德国的实力,共同抵御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散。

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

1953年12月10日,丘吉尔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但这时的丘吉尔因为年事已高已经难以胜任首相一职,而且他又恢复到二战爆发之前的反共立场,发表了如“苏联会强加给英国一个盖世太保”等等的反共言论,这导致众人的不满,成为其日后辞职的一个重要因素。

1954年4月底到7月底,他派遣副首相兼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艾登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出席关于解决朝鲜战争战后重建以及关于结束越南抗法战争、促使法军从越南撤军问题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有关当事国外长日内瓦会议,并于6月17日与*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达成两国之间互派代办的协议,从而也使得英国成为第一个同*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特命全权大使、特命全权公使或者代办级别的正式外交关系),互派外交代表与互设外交代表机关以及互相拥有外交特权与外交豁免权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同年7月9日,英国首任驻华代办杜维廉正式向周总理递交国书,从而标志着我国和英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4年11月30日,丘吉尔八十岁华诞,议会两院在西敏寺为他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而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势向群众致意,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1956年4月,丘吉尔访问联邦德国,因其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贡献而被授予“查理曼奖”。

1958年11月,丘吉尔访问巴黎,获*总统授予“解放奖章”。

1959年11月,丘吉尔继承了“下院之父”的称号。

1963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丘吉尔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士。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巧合的是,丘吉尔的父亲也是在70年前的1月24日去世的。

英国*为丘吉尔举行了国葬。他的灵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众吊唁,议会也休会三天;灵柩由议会议长和3名政党领袖,以及国防和海陆空参谋长守护,大约有32万民众前来向丘吉尔致敬,包括几十位各国的国家元首和*。根据丘吉尔的遗愿,仪式结束后灵柩用游艇运到滑铁卢火车站,在那里鸣礼炮19响,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出生地布伦海姆宫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他的父母亲葬在一起。

然而丘吉尔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丝毫的暗淡。时至今日,丘吉尔依然被大多数英国人看作是最伟大的首相。在2002年由BBC主办的“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票选活动中,丘吉尔高居榜首。曾经有俄国书刊称他于1959年发表了纪念斯大林的演讲,但是经查证并无这个演讲(tributetostalinnyet)。

2、人物年谱


1874年4月,伦道夫·丘吉尔与珍妮·杰罗姆在巴黎英国驻法大使馆举行婚礼。

1874年11月30日,丘吉尔诞生于英国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镇布伦海姆宫。

1881年,丘吉尔就读于阿斯科特的圣乔治贵族子弟寄宿学校。

1884年,丘吉尔从圣乔治贵族子弟寄宿学校转到布赖顿的汤姆逊学校就读。

1888年3月,丘吉尔从汤姆逊学校转到哈罗公学读书。

1893年1月,丘吉尔从法国凡尔赛学法语归来,在伯恩默思庄园的游戏中摔成重伤,肾脏破裂,险些丧命。

1893年8月,丘吉尔被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校录取,名列第95位。

1894年11月,丘吉尔在帝国剧院的*中“发表了我的第一次演讲”。

1895年1月,丘吉尔通过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校毕业考试。在130名考生中名列第20位。

1895年1月24日,丘吉尔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因病逝世,终年46岁。

1895年2月20日,丘吉尔被任命为骑兵中尉军官,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服役。

1895年7月,老保姆爱维莉丝特太太逝世。

1895年11月,丘吉尔与同伴雷金纳德·巴恩斯中尉一起乘船经纽约赴古巴,采访西班牙军队对古巴民族解放运动游击队的讨伐行动,所写战地报道在,《每日纪事报》上发表。为此获西班牙*颁发的红十字勋章。

1895年11月30日,丘吉尔21岁生日,当天遭古巴游击队袭击,幸免于难。

1896年9月,丘吉尔随所属第四骠骑兵团驻防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

1897年春天,丘吉尔回伦敦休假,在“樱草会”于巴思举行的集会上发表了第一次政治演讲,大获成功。

1897年夏秋之间,丘吉尔以随军新闻记者身份参加了英印军队在印度西北边境地区对起义的游牧部落开展的军事行动。

1897年9月16日,丘吉尔亲身参加了战斗,险遭不测。

1897年10月初,丘吉尔重返第四骠骑兵团。

1898年春天,《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一书由朗曼公司出版。夏天,写作小说《萨伏罗拉》。

1898年8月,丘吉尔乘船赴埃及,加入在苏丹的英国皇家第21枪骑兵团。

1898年9月2日,丘吉尔所在的英国皇家第21枪骑兵团与苏丹起义者托钵僧队伍遭遇,发生激烈战斗。

1898年10月,丘吉尔从埃及回英国休假。然后返回印度班加罗尔的第四骠骑兵团。

1899年3月,丘吉尔辞去军职,离开印度返回英国。途经开罗时,收集有关英国与苏丹战争的资料,此时已写完《河上的战争》第18章。

1899年6月,丘吉尔前往奥德姆选区第一次参加竞选,但遭到失败。

1899年8月,丘吉尔收到《河上的战争》的校样。

1899年10月,《河上的战争》由朗曼公司出版。与《晨邮报》商定,以该报记者身份赴南非采访英布战争。

1899年10月14日,丘吉尔乘船驶过好望角,抵达开普敦。然后转途到达德班。

1899年12月,丘吉尔在与布尔人的遭遇战中被俘虏。

1899年12月12日,丘吉尔乘机逃出战俘营,24日抵达德班。

1900年2月,《萨伏罗拉》由朗曼公司出版。

1900年5月,《从伦敦到莱迪史密斯》和《伊恩·汉密尔顿的进军》由朗曼公司出版。

1900年6月,丘吉尔进入被攻陷的比勒陀利亚。

1900年7月,丘吉尔从南非回到英国。

1900年10月,丘吉尔当选为奥德姆地区的保守党*。

1900年10月24日—12月,丘吉尔赴美国发表关于南非战争的演讲。

1901年1月,丘吉尔到加拿大发表关于南非战争的演讲。

1901年2月,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新*的“处女演讲”。

1902年4月,“胡里干”小组与约瑟夫·张伯伦共进午餐,张伯伦向他们提“关税壁垒”政策。

1902年10月,丘吉尔在竞选演说中表示将坚定她维护*贸易政策。

1904年5月,丘吉尔在下院与保守党切断了联系。

1905年1月,丘吉尔被保守党取消其党员资格。

1905年5月,丘吉尔参加*党。

1905年12月,丘吉尔谢绝担任财政部次官的邀请,就任殖民地事务部次官。

1906年1月,《伦道夫·丘吉尔勋爵》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丘吉尔在曼彻斯特西北选区的大选中当选为*党*。

1906年4月,丘吉尔在下院的演说中要求与南非战争中的对手和解。

1907年4月,丘吉尔在帝国会议中就帝国特惠制发言。10月,出发作东非之行。

1908年1月,丘吉尔从东非返回英国。

1908年3月,《我的非洲之行》由霍德和斯托顿公司出版。

1908年4月,丘吉尔被提名担任商务大臣。按照1707年摄政法的规定辞去议席,回曼彻斯特参加补缺选举,遭到失败。落选后旋即前往丹迪市参加补缺选举,以较高票数当选。获胜后就任商务大臣,并进入内阁。

1908年5月,丘吉尔在丹迪市的选举中,再次当选为*党*。

1908年9月,丘吉尔与克莱门蒂娜·霍齐尔小姐结婚。

1909年3月,丘吉尔向下院提出在几个适当行业建立工资协商组织的提案,获通过。

1909年7月11日,丘吉尔长女黛安娜出生。

1910年1月,《人民的权利》(演讲集》由霍德和斯托顿公司出版。

1910年2月,丘吉尔在丹迪市参加大选获胜,当选为*党*,就任阿斯奎斯*内政大臣,进行*制度改革,主持制定了《矿山法》以及职业介绍、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社会改革方面的法律。

1910年11月,丘吉尔在丹迪市参加大选获胜,再次当选为*党*。

1911年1月,丘吉尔亲自处理塞德奈街事件,引起舆论大哗。

1911年5月28日,丘吉尔儿子伦道夫出生。

1911年8月,丘吉尔动员军队、海员、码头工人和铁路工人。

1911年10月25日,丘吉尔与麦肯纳交换职务,转任海军大臣。

1912年1月,丘吉尔在海军部正式建立了作战参谋部。

1912年2月,丘吉尔在格拉斯哥发表针对德国海军的演说。

1914年8月1日,丘吉尔在收到“德国已经对俄国宣战”的电讯后,自行下达海军总动员令,第二天才得到内阁追认。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1914年10月3日,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组织保卫战。

1914年10月7日,丘吉尔次女莎拉出生。

1915年1月13日,丘吉尔在战时委员会上提出达达尼尔计划。

1915年5月28日,丘吉尔被解除海军大臣职务,改任兰开斯特公爵郡(不管部)大臣。

1915年11月11日,丘吉尔辞去内阁职务。

1915年11月18日,丘吉尔去法国前线参加战斗。

1915年12月底,丘吉尔被任命为皇家苏格兰毛瑟枪营营长。

1916年3月,丘吉尔回英国参加下院关于海军预算的辩论。

1916年4月,丘吉尔他所在的营被合并,失去营长职务。

1916年5月9日,丘吉尔回到伦敦。放弃军职,重新开始政治生涯。

1916年9月,达达尼尔海峡战事调查委员会开始举行听证。

1917年1月,达达尼尔海峡战事调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使丘吉尔卸下了一个政治上的包袱。

1917年7月,丘吉尔被劳合·乔治提名为军需大臣。按照1707年摄政法的规定辞去议席,在丹迪市的补缺选举中获胜后就任军需大臣。

1918年7月,丘吉尔以严厉态度制止了军工企业工人的*。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918年11月15日,丘吉尔三女玛丽戈特出生。

1918年11月,丘吉尔再次在丹迪市当选为*党*。

1919年1月,丘吉尔在联合*中就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提出新的复员计划和征兵法案,平息了英军中广泛存在的怨恨情绪和由此引起的多次兵变。

1919年2月,丘吉尔敦促英国*干涉俄国革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提出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主张对苏联进行国际性干预。

1921年2月,丘吉尔转任殖民地事务大臣。随后主持举行了开罗会议,以解决北非殖民地的有关问题。会后访问了耶路撒冷。安排埃米尔·费萨尔担任伊拉克国王。同意建立独立的约旦国,由费萨尔的哥哥埃米尔·阿卜杜拉统治。

1921年4月,丘吉尔被解除空军大臣职务。

1921年6月,丘吉尔母亲珍妮·杰罗姆逝世。

1921年10月,丘吉尔参加*与爱尔兰新芬党*的谈判。

1922年9月15日,丘吉尔四女玛丽出生(2014年5月31日去世)。在对土耳其的争端中持强硬态度。

1922年10月,两党联合破裂,*倒台,丘吉尔失去殖民地事务大臣职务。丘吉尔在丹迪市的大选中落选,遭到第一次失败。

1923年2月,《泰晤士报》开始连载《世界危机》第一卷。

1923年4月、10月,《世界危机》第一、二卷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23年11月,丘吉尔在西莱斯特选区参加大选遭到第二次失败。

1924年1月,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工*上台。工党领袖拉姆齐·麦克唐纳出任*首相。

1924年2月,丘吉尔同*党分手。

1924年3月,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选区以“独立的反*者”名义参加补缺选举遭到第三次失败。

1924年10月,丘吉尔以“宪政主义者”名义代表保守党参加埃平选区选举获胜。

1924年11月,丘吉尔就任鲍德温*财政大臣。

1925年4月,丘吉尔在下院作关于第一个财政预算的演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冬天,重返保守党。

1926年4月,丘吉尔在下院作关于第二个财政预算的演说。

1926年5月,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工人总罢工爆发。

1927年4月,丘吉尔在下院作关于第三个财政预算的演说。当年财政预算赤字高达3650英镑。《世界危机》第三卷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29年5月,丘吉尔参加埃平选区选举获胜,当选为保守党*。但由于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组阁,丘吉尔失去财政大臣职务。

1929年7—9月,丘吉尔和儿子伦道夫、弟弟杰克及其儿子约翰尼到加拿大、美国等地旅行演讲。《世界危机》第四卷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开始担任布里斯托大学校监。

1930年10月,《我的早年生活》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1年1月,丘吉尔因印度宪政问题与鲍德温发生分歧而导致决裂,宣布退出保守党“影子内阁”。12月,第二次去美国旅行演讲。13日在纽约遇车祸受重伤。

1932年11月,《思想与冒险经历》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3年10月,《马尔巴罗传:他的生平和时代》第一卷由哈拉普公司出版。

1935年7月,丘吉尔在鲍德温的国民内阁中任帝国防务委员会下属的空防研究委员会委员。

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地区。

1936年12月,英国发生英王爱德华八世逊位危机。开始写作《英语民族史》(中文译名为《英语国家史略》)。

1937年5月,首相兼保守党领袖鲍德温引退。

1937年6月,张伯伦由德比勋爵提议,丘吉尔附议,当选为保守党领袖,继任国民*首相。

1937年10月,《当代伟人》由桑顿·巴特沃斯公司出版。

1938年6月,《军备与盟约》一书由哈拉普公司出版(美国版名为《英国仍在沉睡》)。

1938年7月,罗斯福总统提议举行*首脑会议,被张伯伦拒绝了。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8年9月,由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举行慕尼黑会议,同意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10月,丘吉尔激烈抨击慕尼黑协定,德国进攻波兰。

1938年10月3日,英法向德国宣战。张伯伦邀请丘吉尔出任海军大臣。

1938年10月17日,苏军占领波兰东部。

1940年4月,德军攻占挪威和丹麦。

1940年5月10日,就任联合*首相。

1940年5月15日、27日,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德国。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22日法国总理贝当元帅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1940年7月10日—11月14日,不列颠之战。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订条约,正式形成三国轴心。

1940年11月,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连任第三届美国总统。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

1941年3月8日,《租借法案》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1941年8月9日,在大西洋上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谈。14日签署《大西洋宪章》。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进攻新加坡,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22日,乘“约克公爵”号到美国同罗斯福会谈。

1942年6月7日飞往华盛顿讨论进攻北非的计划。

1942年8月12日,飞往莫斯科同斯大林会晤。

1943年1月14日—24日,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

1943年5月30日,访问北非,与*会晤。

1943年11月22日—26日,参加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参加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霸王行动”开始,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23日苏军进入反攻。

1945年2月4—12日,参加雅尔塔会议。

1945年3月,劳合·乔治逝世。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突然逝世。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

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辞职,解散战时联合*。组织看守*。

1945年7月5日举行全国大选。

1945年7月17日—25日参加波茨坦会议,与斯大林、杜鲁门会谈。

1945年7月26日,在大选中失败,辞去首相职务。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6年,被欧洲著名学府莱顿大学授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46年1月8日,被授予功勋章。3月5日,在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

1948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由卡塞尔公司出版。

1951年10月26日,重任保守党内阁首相。

1952年10月,英国成为美、苏之后的第三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1953年6月2日,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上被授予嘉德勋章,以表彰他对英帝国所作的贡献。

1953年6月23日轻度中风。

12月10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4年,派遣副首相兼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艾登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出席关于朝鲜战争战后重建以及结束越南抗法战争以促使法军从越南撤军问题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关当事国外长日内瓦会议,并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4月5日,辞去首相职务。

1956年4月23日,《英语民族史》第一、二卷由卡塞尔公司出版。

1958年《英语民族史》由卡塞尔公司出齐四卷。

1959年11月,继承“下院之父”的荣誉称号。

1963年4月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称号。

1965年1月24日,因病逝世,终年91岁。

3、社会影响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立的“三巨头”之一,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先马尔巴罗公爵是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统帅,是安妮女王统治时期英国政界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伦道夫勋爵是十九世纪末英国的杰出政治家,曾任索尔兹伯里内阁的财政大臣。祖先的丰功伟绩、父辈的政治成就以及家族的荣耀和政治传统,无疑对丘吉尔的一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他成长为英国一代名相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他们为丘吉尔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树立了奋斗目标,也培育了他对祖国的历史责任感,成为丘吉尔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建功立业的强大驱动力。丘吉尔未上过大学,他的渊博知识和多方面才能是经过刻苦自学得来的。他年轻时驻军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在那里有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阅读四小时或五小时的历史和哲学著作”。

自那以后,丘吉尔从柏拉图、吉本、麦考利、叔本华、莱基、马尔萨斯、达尔文、王尔德等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为他以后从政带来巨大作用。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深刻,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也使他成长为“我们生活的时代里最杰出和多才多艺的人”。

4、荣誉

丘吉尔是一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作家、画家、演说家。

著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六卷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英语民族史》等多部小说和回忆录。他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

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53年因《二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来生最愿意做的事也是想跟某人对话:他的来生是想与王尔德对话。丘吉尔之所以青睐奥斯卡·王尔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王尔德的机智与辩才。

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S·席瓦兹院士在颁奖词中还说,“丘吉尔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如此之大,此前从未有过一位领袖人物能两样兼备而且如此杰出。”

的确,为丘吉尔树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的不仅是他的作品和演讲,而且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反法西斯斗士的光辉业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当选为*,曾多次在内阁中担任要职。他经历了许多次政治上的升沉起伏,每次都以不屈不挠的努力,从不畏惧的斗志战胜艰难险阻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登上了光辉的顶峰,在英国处于历史危机的严峻关头,成为众望所归的政治领袖。

连他政治上的对手也说:“丘吉尔是大家一致认为永远不能成为首相的人,可是他同样也是在这危急关头获得大家一致欢迎,认为是唯一可能出任领袖的人。”;“人们不能不喜欢他,他的才能与朝气是无与伦比的。”

在通向胜利的漫长岁月里,丘吉尔在其演讲中多次发出战斗到底的誓言,表达了英国人民的心声。他说:“我们将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让步,全国人民已立誓要负起这一任务:在欧洲扫清纳粹的毒害,把世界从新的黑暗时代中拯救出来。我们想夺取的是希特勒和希特勒主义的生命和灵魂。仅此而已,别无其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丘吉尔在世人心目中已成为英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的集中象征。丘吉尔的著名演讲《热血、辛劳、眼泪、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