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练仰卧起坐,速度要因人而异。最初可以尝试一分钟做5次,此后慢慢增加,直至达到50次左右。30岁以下的女性,很多是出于防止妇科病的目的练习的,这时频率最好控制在每分钟60~70个,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减,50岁以上的一分钟做25个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有一定健身基础的练习者,更多的是想通过练习达到增强腹部力量的目的,这样要保证一分钟做60次左右。
中文名:仰卧起坐
外文名:sit-up
概念类型:体育锻炼
1、简介
仰卧起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
仰卧起坐
2、方法
根据Stamford(1997),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如下:
仰卧起坐
身体仰卧于地垫上,屈膝成90度左右,脚部平放在地上。平地上切勿把脚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着脚踝),否则大腿和髋部的屈肌便会加入工作,从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再者,直腿的仰卧起坐会加重了背部的负担,容易对背部造成损害。根据本身腹肌的力量而决定双手安放的位置,因为双手越是靠近头部,进行仰卧起坐时便会越感吃力。初学者可以把手靠于身体两侧,当适应了或体能改善后,便可以把手交叉贴于胸前。
最后,亦可以尝试把手交叉放于头后面,但双手应放在身体另一侧的肩膀上。
注意:千万不要把双手的手指交叉放于头后面,以免用力时拉伤颈部的肌肉,而且这亦会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进行时宜采用较缓慢的速度,就如慢动作回放一般。当腹肌把身体向上拉起时,应该呼气,这样可确保处于腹部较深层的肌肉都同时参与工作。
把身体升起离地10至20厘米后,应收紧腹部肌肉并稍作停顿,然后慢慢把身体下降回原位。当背部着地的时候,便可以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动作。在仰卧起坐的过程中,腹部肌肉其实只在起初的阶段参与工作,之后便会改由髋部的屈肌执行任务。
同样道理,在仰卧起坐的最后阶段转动身体(右手手肘接触左膝,左手手肘接触右膝等动作),不但对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无多大的帮助,甚至会令背部下方因为转动带来的压迫而导致创伤。
初学者要避免一次过做得过多次数的仰卧起坐,最初进行时可以尝试先做5次,然后每次练习加多一次,直至达到15次左右,这时便可尝试多做一组,直至到达3组为止。
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做得正确的话,仰卧起坐既可增进腹部肌肉的弹性,同时亦可以收到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进行不当,仰卧起坐不但是浪费时间,甚至是有害无益。
仰卧起坐是训练腹部肌肉的有效运动方式,再加上它简单不受场地环境影响的优点,是相当适合社会大众的简易运动方式,特别是对于期待消除腹部赘肉与避免下背痛的一般中年男女而言,更是经常被采用的运动之一。
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些人误解它有助于减除腹部的脂肪。事实上,运动中脂肪是最后消耗的物质,所以要想减掉脂肪,必须进行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身体消耗脂肪没有选择性,而是从各个部位同时消耗,因此,锻炼相关部位及相邻区域并不能燃烧掉这一区域的脂肪,而应该坚持全身有氧运动,以适度跑步或游泳为宜。
3、呼吸技巧
同时,做仰卧起坐时应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时,身体前屈时应呼气,仰卧时应吸气。但如果机械地在仰卧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会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必须注重技巧,即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肩背部触垫的瞬间屏气收腹、上体逐渐抬起,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呼气,向前引体低头完成动作。
4、注意事项
1.逐渐增加仰卧起坐反复次数
对于一位刚开始以仰卧起坐来训练腹部肌肉的参与者而言,每次仰卧起坐的次数以不超过10个反覆为原则(先训练您腹部肌肉的肌力),每完成一次的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让腹部肌肉能够放松10分钟以上。
2.慢慢进行仰卧起坐
主要是以腹部肌肉的耐力为训练目标,因此,只有慢慢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比较能够确实训练腹肌的耐力。
3.仰卧起坐的动作
人体上腹部的肌肉,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因此,如果仰卧起坐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在矢状面(双肩平行的起坐动作)上的动作进行时,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的训练效果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只有增加身体纵轴(右肩带向左腿与左肩带向右腿)旋转的动作,才可以避免腹肌训练的不协调状态。
除了上半身的动作以外,为了避免仰卧起坐过程中,下腹部屈曲髋关节肌肉的负荷过大,进行仰卧起坐时应屈曲膝关节。但是,在这种仰卧屈膝的姿势下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后,反而会限制到下腹部肌肉的训练效果。因此,对于以下腹赘肉为主要训练部位的中年男女而言,适当进行屈膝抬腿的动作,比较能够确实训练下腹部的肌肉,达成训练腹部(上腹部与下腹部)肌肉的目的。
5、五大误区
有些人没时间到健身房去锻炼,会选择在家里做一些基础而有效的简单锻炼方式来锻炼身体,希望能达到减肥的作用。仰卧起坐就是许多人选择的一种方式,很多人以为只要坚持做,就能达到减肥目的。
纠错:单纯依靠仰卧起坐只能达到局部的健身效果,因为仰卧起坐直接针对的是腹部肌肉群,长期锻炼的效果可能使腹部肌肉力量加强,但是身体其他部位,如大腿、臀部等得到的锻炼就比较少。所以,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要把仰卧起坐和其他健身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身体的完美减肥效果。
通常许多人做仰卧起坐做得又快又猛,以为这样是腹部肌肉力量加强的表现,其实这么做很容易让腹部肌肉拉伤。
纠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起坐时控制着让腹部发力。或者加大难度,双手持重物,以增加锻炼效果。
许多人在中途做仰卧起坐的时候,身体会不自然地向某一个方向偏离。这样做是错误的,会让腹部肌肉锻炼得不均匀,从而身材走形。
纠错:应该尽量控制起卧的方向,不要偏离直线,而且速度要放慢,来锻炼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最好在起来时用心感觉一下腹部肌肉的运动状况。
一些人以为仰卧起坐做的速度越慢,越有锻炼效果。
纠错:速度适当放慢是有助于锻炼效果的,但速度太慢的话,效果反而不佳。而最正确的速度,应该是起来的速度快一些,下去的速度要放慢些,这样效果最好。
大多数人做仰卧起坐习惯将双手置于脑后,十指交叉。(扣住头部)
纠错:这是仰卧起坐最大的一个误区,甚至有一些体育老师都这么教学生,这完全是误导。这样的手势,会对颈椎产生负担,你越用力扣住头,负荷就越大。正确的方法是两手分别放于两耳再向内侧一点(大约后脑正中间再向外一点)的位置,而且两手只是轻轻搭在那里,不要用太多力。
6、建议
30岁以下,仰卧起坐的最佳成绩应为60-70个/分钟;30岁最好做到50-60个/分钟;40岁应做到40个左右/分钟;50岁应努力达到30-35个/分钟。
7、效果
脊柱损伤
动作到位的仰卧起坐会牵涉到臀肌和腹肌,这样就需要弓背,很容易导致脊柱受损。这种风险不仅对于腹肌力量差的人是存在的,而且对于那些经常锻炼的人亦然。他们训练任务中需要作足够多的仰卧起坐使腹肌极度疲劳,而这也可能导致脊柱损伤。除去这些风险,臀肌施加的杠杆力也会压迫腰椎间盘。美军很多部队的训练中已经去除了仰卧起坐,因为经测试发现仰卧起坐会导致背部损伤,以及因脊髓受压迫而引起的疼痛或麻木。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所述,直腿仰卧起坐会对脊柱施加3500N的压力,屈膝仰卧起坐会对脊柱施加3350N的压力,均超过了与下背部损伤有关的下限3300N。
臀肌
现代的一些研究表明仰卧起坐只在身体开始抬起的30°内对腹肌有效,这样有效的动作就是只抬起肩部,而并不抬起下背部;如果继续起身,就由腹肌收缩变为臀肌收缩了。这种肌肉分工使训练者不能达到孤立肌肉群训练的目的,收效不大。这样一来,仰卧起坐就成为考验臀肌和脊柱的运动,不单单是压迫脊椎。
强壮的腹直肌
仰卧起坐和俯卧撑这类力量训练并不能局部瘦身。要想拥有强壮的腹直肌,需要腹部训练以及除去腹部的赘肉,这就需要降低体脂了。
8、各项功能
对胃肠作用
仰卧,腹部与大腿呈90度,大腿与小腿呈90度,身体呈飞鱼形状,小腿下可垫上东西,这个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能真正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就必须做到以腹部机群的收缩力,引起腹部肌肉"压缩",动作很短促,做的时候上背部离开地面,但下背部仍紧贴地面。动作只是腹部的压缩,引起脊柱骨的弯曲,使胸肋骨紧贴骨盆,只就使腹部肌群处于"顶峰收缩"状态,稍停,然后再以腹部肌群的紧张力控制住,慢慢地使脊柱骨逐渐伸展下,还原。
注意:两手的位置对腹部收缩的压力大小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安放位置:
1、两手自然伸直平放在体侧(易)
2、两手不交叉互抱于胸前(中)
3、两手置于颈后(难)
1、准确的方法:两手轻轻的托在颈后耳侧,不致产生使颈部向内压缩的借力动作。
2、不准确的方法:两手紧紧地抱住后颈,仰卧弯起以两手用力使颈柱向内压缩的借力动作。
可治妇科病
首先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使腹部肌肉收紧,更好地保护好腹腔内的脏器。需要注意的是做仰卧起坐动作时,膝关节可分为伸直和弯屈两种姿式,两者完成动作的主要功能肌并不相同。伸直膝关节做仰卧起坐主要锻炼髂腰肌,是髂腰肌(包括股直肌)在远固定条件下收缩,使躯干在髋关节处弯屈。而屈膝(屈膝也产生屈髋动作)做仰卧起坐,主要是腹直肌(包括腹内外斜肌)在下固定条件收缩,形成躯干前屈,骨盆前倾。显然,髋关节的弯屈使髂腰肌在预备姿式仰卧时就先于腹直肌收缩,形成做仰卧起坐动作过程中髂腰肌的
由于,仰卧起坐的训练“力量性主动不足”,这就有利于腹直肌在下固定条件下全力以赴收缩,“独当一面”地完成动作,因而提高了腹部肌肉的锻炼效果。因此,想获得更好的腹部肌肉锻炼效果,建议用屈膝做仰卧起坐。
可锻炼腹股沟
仰卧起坐还可以锻炼腹股沟。腹股沟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穴位,做仰卧起坐可以通过锻炼刺激腹股沟的血管,促进腹部血液循环,从而治疗和缓解妇科疾病。同时,仰卧起坐还可以拉伸背部肌肉、韧带和脊椎,并可以通过拉伸脊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适量运动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可减肚子
配合呼吸
减小肚子需要配合呼吸,小腹肌肉会变得紧实,达到减小肚子的效果。
练习时:起的状态(用力时)呼气,退力状态吸气。静力状态,比如在保持45度角的时候,保持正常的胸腔呼吸,不要屏气。
平时:腹式呼吸,有助于收紧腹横肌,吸气时感受腹腔向内和向上提收,充分吸气再深呼出。在平时坐着、站着或走路时都可以有意识地腹式呼吸,养成习惯。
瘦身原理:这种呼吸法可确保处于腹部较深层的肌肉都同时参与工作。
小编提醒:腹式呼吸在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甚至突然变得不知道该怎么呼吸,但这个呼吸法不仅有助于刺激肠胃蠕动、促进体内废物排出,还能使气流顺畅,增加肺活量。另外,腹式呼吸还是防止出现便秘问题的好方法。
双手不要抱头
一般意义上的仰卧起坐是把双手十指交叉放于头后,但这样在起坐的过程中常常会借助手的力量将头抬起,这样很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拉伤。正确的方法是将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或者把手放于耳侧,起坐时应让腹部发力,而并非手臂。
减肥原理:把双手的手指交叉放于头后面,容易导致背部弯曲,腰椎间盘压缩,使脊椎受损,而且这亦会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小编提醒:把手放在耳侧时,记得不要用力去按压耳朵。仰卧起坐的初学者还可以将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来降低起身难度。
起身高度:停留在45度角处
仰卧起坐并不是起身高度越大越能达到效果,正确的方法应该在仰卧起坐时尽量延长身体与地面45度角的持续时间(至少30秒),让腹部肌肉得到最有效的练习。
减肥原理:上身抬起与地面刚好成45度角时,腹部处于受力的最佳时机。无论我们做何种卷体练习,延长身体与地面45度角的持续时间能让腹部肌肉得到最有效的练习。要知道,传统的仰卧起坐起身后需让额头触碰膝盖后还原,即上身由平躺状态迅速升起至90°左右,其实在起身升至45°之前腹直肌负担没有达到最重的阶段。而超过45-90°左右的过程中,此时身体重心到臀部支点的“阻力臂”不断缩短,腹直肌并不怎么受力。只有上身起至45°时才是腹直肌“抗阻力生长机能”的最佳时机。
确定起身高度的方法
1、通常来说,当视线平视屈起的膝关节时,身体与地面夹角为45度;
2、上升时慢慢感觉,当感到腹部最受力的时候,就是45度角了,停在这个位置。
速度适宜
很多女生都认为做仰卧起坐的速度越快减肥效果会更好。其实不然,速度越快腹肌受到的压力只会越小,尽量放慢速度,锻炼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才是正确的方法。
最正确的速度,应该是起来的速度快一些,下去的速度要放慢些。
减肥原理:适当的放慢速度可以使腹部较深层的肌肉得到锻炼。
小编提醒:除了要注意速度适中外,练习时也要尽量按1:3的频率来进行,在起身时数“1”;在下去时数“2”、“3”、“4”。
仰卧起坐+有氧运动
虽然说仰卧起坐既方便又能达到很好的减肥目的,但是如果在练习仰卧起坐的同时配合一些有氧运动练习,效果会更好的。
减肥原理:仰卧起坐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腹肌力量,增进腹部肌肉弹性,亦可保护背部和改善体态,而配合有氧运动可消耗热量,减少脂肪。
小编提醒:单纯依靠仰卧起坐只能达到局部的健身效果,因为仰卧起坐针对的是腹部肌肉群,长期锻炼的效果可能使腹部肌肉力量加强,但是身体其他部位,如大腿、臀部得到的锻炼就比较少。只有把仰卧起坐和有氧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身体的完美减肥效果。
9、工具使用
1.首先要把脚放好,脚要放泡沫棉上面。与地面成90度,然后身体向后躺。
2.头不需要依靠在仰卧板上,有些人在仰卧板上将整个身体直接躺在上面,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3.健身教练指出,做仰卧起坐,需要躺下,重心下移,手放耳朵位置。再慢慢起身。
4.我们应该收紧腹部肌肉并停顿一下,然后慢慢将身体回落,当重新帖到仰卧板时,你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个周期,仰卧起坐,主要是收腹部。而不是把腰抬起来,把腰抬起来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它不锻炼腹部肌肉,只能练习髂腰肌。其次,抬腰对腰椎造成压力,容易造成损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坐起上身,形成一个弧形,可能一开始做仰卧起坐会感觉很累。
10、争议
平躺、抱头、起身,对于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来说,仰卧起坐堪称体育课上的“经典项目”。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仰卧起坐中的“抱头”动作以及依靠腰部力量抬升的运动原理,容易引发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疾病,也正因如此,国外不少机构以及学生,已经对此项目亮了红灯。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自小学3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数量,便是衡量学生体质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对此,运动医学专家称,仰卧起坐确实有可能造成身体劳损,但把握好幅度和动作要领,可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网传“仰卧起坐”可致瘫
一则有关“仰卧起坐”的媒体报道,引发网络舆论关注。
2016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看似简单易行的仰卧起坐,将其动作进行分解后,实则暗藏多种健康隐患。其中,“抱头”的动作,可能给颈椎带来压力,并导致肩部问题;而全身平躺,依靠腰部力量将身体拉起,再落下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腰部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练习者出现瘫痪。
上述媒体报道援引2015年12月21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一文称,美国“健身达人和军方专家正在极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代替仰卧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伤,美军甚至还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致瘫,这一说法从何而来?在2014年8月22日,中国*TVBS新闻台曾经报道称,一名25岁的*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被送到医院时,男子意识清楚,但四肢无法动弹并伴随大小便失禁。当地医生检查后解释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进而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
在上述新闻报道后,不少网友提出,自学生时代起,“手抱头”便成为仰卧起坐的动作规范之一,发生这样的案例,应当重新检讨仰卧起坐这一应用广泛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制定更为科学的动作流程。
小学三年级起纳入体测标准
新京报记者看到,“仰卧起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有较高地位。
在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中,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评价指标及测试项目,均有明确规定。而在这一标准中,自小学三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分值占到总分的10%,而到小学五六年级段,这一项目的重要性凸显,甚至占到总分的2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附录中,同时规定了仰卧起坐的单项评分标准。其中,小学三年级及格标准,男女生均为每分钟16个,之后每年递增一个,到小学六年级达到峰值,每分钟需要完成19个才能获得及格。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系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一名体育教师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项目,以及及格线,同时也是各学校需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
焦点1
仰卧起坐“致瘫说”是否有依据?
脊椎受压较大,可用平板支撑代替
网传消息中,“仰卧起坐”致瘫一说,其引用案例均为上述媒体报道。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又能否避免?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文中,对于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规定为: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周越表示,这一动作对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有锻炼作用,但对于久坐不动,腰部力量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抱头”,并利用腰部力量支撑身体的动作过程,对颈部和脊椎压迫较大,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林定坤看来,风险主要来自于“突然性”。他指出,很多学生平时不做仰卧起坐锻炼,考试时突击一下,而实际上颈胸交际的位置,韧带最容易拉伤。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用平板支撑运动代替仰卧起坐,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压力。而必要时,在做仰卧起坐过程中,可通过手贴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缓解颈部受压。
焦点2
仰卧起坐是否应退出体测标准?
专家称缺乏实验数据支持,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记者梳理发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曾先后针对学生体育锻炼,制定多项标准、法规。其中,1954年颁布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和1964年颁布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经过两次修订后,成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八部委,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出台《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与同时期出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互为补充。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专家组组长邢文华曾表示,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在注重标准连续性和兼容性的同时,简便易行、贯通人群是新标准的特点。”此外,“考虑到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标准相对下调”。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称,仰卧起坐对场地、器材要求低,评价标准简单易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学校体育测试的“标配”。
面对质疑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晔认为,缺乏实验数据论证,仅仅是从动作形式就得出其对颈椎具有损害,或者由极个别并不确定的病例或说法来进行质疑,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刘晔表示,虽然说其有抱头的动作,此动作对头部和颈椎的瞬时载荷有多大,是否就能达到产生损伤的程度,需要有数据支持。因此,对于仰卧起坐这项运动形式,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焦点3
学生运动损伤学校是否担责?
尚无明确法律规定,若无证据表明学校过失则无需担责
北京京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宁表示,目前关于运动损伤学校担责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通过科学论证仰卧起坐本身是不对的,这就涉及标准修改的问题。”她表示,如果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学校在场地、训练强度方面存在过失,则无需担责。
唐宁认为,如果教师的动作要领符合教学规范,且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在此种情形下仍然出现问题,教师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比如在老师的规范要求下,其他学生没有出现问题,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意外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