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于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成立“眉山三苏博物馆”。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三苏祠
全:称: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地理位置:四川省眉山市
占地面积:104亩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30元,眉山本地人凭身份证免费
著名景点:木假山堂、洗砚池、古井
景区类型:人文景观
服务时间:8:30-18:00(全年开放)
交通线路:乘14路、15路、8路、3路、11路公交可到三苏祠
1、简介
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五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占地86亩。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肃穆中有疏朗之气,典雅中而洋洋大观。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庄重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民国碑约30通。除此而外,馆内还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2007年,眉山市委、眉山市人民*投巨资,新建东园碑廊、三苏纪念馆(生平陈列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面积新增20余亩,总面积共计约104亩。生平陈列展厅面积由原300多平方米,增至约3000多平方米。陈列手段采用了更为现代的手法,集多媒体、触摸屏、硅胶腊像、三维动画等场景。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三苏祠与三苏
苏洵
三苏祠的三苏纪念馆是国内展示三苏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展陈方式最多,展出水平最高的场所。
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青少年时好交游,二十七岁始发奋攻读,不仅精通“六经”百家之说,而且下笔能写好文章。其《权书》、《衡论》、《机策》等二十二篇政论文,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宰相韩琦和仁宗皇帝的赏识而被破格录用,为皇帝修礼书《太常因革礼》。治平三年病逝京师,安葬于眉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今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后追谥为“文安公”。著有《嘉祐集》、《易传》等。苏洵为一代文章宗师,与其子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
苏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后与弟苏辙参加了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宋王朝入三等的仅四人)。从此,苏轼文章名扬天下,学者多从讲问,仁宗皇帝还自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他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为朝廷起草文诰,给皇帝讲学;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凤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颖州、登州、扬州、定州等地地方官,他发展生产、救灾治水、抑制豪强、整顿军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其卓著的政绩惠及后人,彪炳史册。凡苏轼当过官、居住过的地方,后人或立生祠、或修楼台祭祀、纪念他,全国至今仍保留着无数东坡遗迹、祠堂、纪念馆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苏轼在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处于新旧两党的夹击中,一生屡遭打击、坎坷曲折,但他胸襟旷达、随缘自适、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对人生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其精神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全能作家,其散文为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诗史称“苏诗”,代表宋诗的最高水平;词称“苏词”,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他创造了新一代文赋;开创了明清小品文的先河;其书法创立了“尚意”书风,史称“苏字”,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他是中国“文人画”的创导者,其著名的绘画理论如“胸有成竹”、“贵在神似”等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在水利、医学、音乐、养生等领域亦著述颇丰,创造极广。苏氏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
苏轼晚年被贬广东惠州,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元符三年遇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安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后追谥为“文忠公”。
苏辙
苏洵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十九岁与兄同科进士,入制策四等。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副宰相)。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以及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倾轧,他的仕途崎岖曲折,屡遭打击。宋徽宗政和二年,苏辙病故,与兄同葬一地。后追谥为“文定公”。他学识渊博,著作颇丰,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汪洋澹泊”是其文风特色。
3、纪念馆
三苏纪念馆
“三苏纪念馆”是三苏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分为宋代眉山?眉山苏氏序厅、名震京师、仕途宦游、辉煌卓越的文学成就,心系黎民的师表典范、世所罕见的旷世奇才、影响后世的千年英雄、苏洵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苏辙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眉山历史文化十个部分。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杰出人物,千古第一文人,是三苏纪念馆陈列展示的重中之重,占了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非常丰富和翔实。1、名震京师:博学少年、唤鱼联姻、名震京师。2、仕途宦游:签判凤翔、入试京官、通判杭州、出知密州、徐州抗洪、乌台诗案、谪贬黄州、元祐更化、自请杭州、出知颍州,戍边定州、谪贬岭南、天涯海角、病逝常州。3、辉煌卓越的文学成就:苏轼的诗——宋诗成熟的标志、苏轼的词——开创豪放词先河、苏轼的散文——唐宋古*新的旗帜、苏轼的书法——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苏轼的绘画——中国文人画的肇始。4、心系黎民的师表典范:凤翔修定衙前役、密州抚孤、徐州石炭、登州榷盐与民、杭州安乐坊、颍州阻开八丈沟、扬州罢万花会、惠州修东西新桥、儋州教化黎民。5、世所罕见的旷世奇才:文艺理论、教育思想、农业水利、医药养生、军事战略、烹饪酿造、音乐茶艺、凿井制墨。6、影响后世的千年英雄:苏轼研究史、苏门六君子、苏轼研究在海外、三苏遗踪、历代名人咏三苏。整个陈列展示了苏轼坎坷而辉煌的人生,反映了苏轼的生活态度,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使观众能够比较全面清晰地了解苏轼,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感受到苏轼真挚迷人的人格魅力。
古代文人能传之后世的肯定是文字,实物量少,是陈列展示的难点。我们在形式设计中改变了以往展品加说明的简单模式,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和绘画、塑像、场景等艺术手法,尽力营造与主题内涵情景相融的展示氛围,使观众从步入展厅的一刻,在感官上和心理上被深深地吸引并受到强烈的感染。三苏纪念馆的陈列有六大特点。1、高科技的运用。一楼共享大厅的背景用滚滚的钱塘江潮模拟“惊涛拍岸”的意境,北宋疆域和三苏父子行踪采用地嵌式电子点击屏显示;唤鱼联姻场景采用投射声控方式,观众可亲身感受“唤鱼”之妙;“丙辰中秋词意”用三维动漫让观众有直观感受。2、场景的运用。“舟中听琴”,三苏父子采用硅胶塑像,父子乘舟出川,宦游仕途;“唤鱼联姻”,年轻的苏轼和王弗用硅胶塑像、运用声控唤鱼和实景复原的背景相结合,让观众对苏轼的情感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乌台诗案”为泥塑场景,苏轼身陷囹圄,却大义凛然。“躬耕东坡”泥塑场景,苏轼与夫人带领全家垦荒,自食其力,并以东坡地名,取“东坡居士”别号。“义焚房契”泥塑场景,苏轼本想终老常州,偶然得之房主的苦衷,于是焚烧房契,终逝于友人家中,表现了苏轼的爱民之心和超然物外的胸襟。3、塑像的运用。纪念馆中按比例复制有全国主要苏轼遗迹遗址地的东坡塑像,如杭州、黄州、常州、定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这些塑像材质不同,风格各异,反映出东坡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同时也反映出东坡在全国各地的影响力。4、实物的运用。陈列中的实物主要由三类实物构成。一是仿真品,苏轼手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属凤毛麟角,并且主要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由于苏轼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历代的摹本,仿真件,拓本,古籍善本非常丰富,为展品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二是历代有关苏轼题材的书画作品、器物,也是展品的来源。三是三苏祠博物馆自身馆藏的三苏诗文的古籍善本和三苏题材的书画作品、实物等用于陈列展出。5、图片资料的运用。东坡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这次展出中采用了大量苏轼遗迹遗址有代表性建筑物、遗址地的照片。6、“三贴近”的运用。苏轼既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亲民爱民的好官,既是一位旷世无双的奇才,也是一位情感丰富的平常人。因此,三苏纪念馆的陈列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于“中学生都能看懂”的基调上,通过讲解员因人施讲,深入浅出的讲解,来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
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后的三苏祠博物馆,在地方*的大力支持下,近两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归结起来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加大了,保护文物古迹的措施更加强有力了,用东坡先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这句名言来看今天的三苏祠,应该是十分恰当的。
4、祠堂格局
三苏祠现占地65000平方米,平面略呈梯形,南北短,东西长。东侧两角近似直角,西侧为斜状。南侧偏东为南大门,西北角为西大门。
清代建三苏祠是一座典型的西蜀民居风格的园林式文人祠堂,至今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祠堂主体建筑构建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所谓“祠在水*”。池岸皆叠石成壁,池周围建亭榭,构成东部祠园景观,约占现有苏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东西厢房背面均设飞来椅和栏杆,以供游人临池休憩。夏日荷莲盛开,令人心旷神怡。厢房现辟为三苏祠博物馆陈列室,展出三苏父子的生平事迹。
三苏祠正门,即南大门。1981年改建。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匾为清咸丰癸丑道州何绍基书。门楣上为向楚撰、刘孟伉书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整个建筑被巨大古榕树覆盖,显得更加庄严肃穆。穿过甬道至前厅。
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脊正中饰寿字及卷草式图案。中间三楹为敞厅,门楣正中一匾为道光十四年(1834年)眉州知州洪运开书“文献一家”。门枋上挂对联一付,由雍正时武英殿大学士张鹏翮撰,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川盐茶使赵藩书“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进入前厅大门,便是飨殿。
飨殿
飨殿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脊正中有宝顶式三重檐楼阁式饰物,高1.5米,脊上有对称的六组走兽。面阔三间17.74米,进深三间14.16米,房通高9.72米。前楹门楣悬挂三匾: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眉州知州蔡宗建书“是父是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川督学使刘锡嘏书“文章气节”。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眉州知州金一凤题,乾隆十六年(1752年)眉州知州宋载书“文峰鼎峙”。对联三付,其中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眉州知州杨庆远撰书联最为精彩:“宦迹渺难寻,只博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天心原有属,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岷山”。殿前置钟鼓,钟为三苏祠明代遗物,铸于天顺元年(1612年)。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正中苏洵像龛顶部悬乾隆二十年(1756年)眉州知州张兑和书“养气”匾。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门楣上西书“文渊”、东书“学薮”。殿前地坪为红砂石铺地,地坪居中摆放一长方形铜鼎,每日祭祀香火不断。飨殿内有东西两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院中有千年苏宅古井,井水甘冽。井旁一株黄荆树,乃苏家故物。古井西侧为快雨亭,咸丰三年(1853年)修,悬山式屋顶,座西向东,背面有迴廊。亭上为何绍基篆书题匾。
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嘉庆十八年大维修。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原为供奉苏家祖先牌位的地方。启贤,寓意承前启后之意。堂上匾额为李一氓(曾任中联部副部长)1979年书,现辟为陈列室。堂前及左右设迴廊。北楹陈列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置木假山。苏洵曾作《木假山记》一文,宋梅尧臣、苏轼、陆游都为之赋诗。清人刻匾悬挂于木假山侧。堂上悬匾“木假山堂”,上款:康熙丙午初秋眉山牧赵惠芽立。下款:乾隆甲戌春阎源清重修,仁和(杭州)宋凤起书。阎源清时为眉州知州。堂前为池,池中一方台,台上堆构石山,与堂中木假山相映成趣。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池水上左右各设一廊桥。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迴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
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迴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轩匾为江苏国画院一级美术师费新我1982年书。联为元代高丽诗人李齐贤1316年拜谒三苏祠后撰,北京王家新补书:“渥洼独步老麒麟,丹穴双飞皱凤凰”。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来凤轩北面有水渠沿长山埂小山自东向西。山上有小道供游人悠游。往西,山下一池,池中塑东坡盘陀坐像。塑像前铺红砂石板地坪,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游环湖,登披风榭,拜苏东坡遗像,并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今楼额悬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书匾。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百坡”寓意希望出现更多东坡式的杰出人物。此亭与西厢房连接,打破了东西厢房严整对称的结构获得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完美空间。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
瑞莲亭,重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亭顶为花瓶状饰物,八条脊上均有走兽饰物,房面为筒瓦覆盖。亭高7.9米。亭门开于东面,有小桥与岸相通,亭四周有飞来椅。门匾“瑞莲池”三字由乾隆十八年(1753年)眉州知州宋载书。亭内悬匾“瑞莲重现”四字,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书。苏洵曾于池中手植瑞莲,苏轼兄弟当年高中时,池开并蒂瑞莲,后每开并蒂莲花为眉州科名之吉兆。
碑亭,原消寒馆旧址。1980年将前厅耳房中存明、清代遗碑移入,始为碑亭。硬山式屋顶,筒瓦房面。面阔七间28米,座西向东。东向开两门,与百坡亭相对,隔池与瑞莲亭相望。两门处依檐作两亭,亭为攒尖式,两亭间有廊相通。后院有一“H”形碑廊。亭内存有苏东坡著名四大楷书名碑:《罗池庙迎亨送神诗碑》、《表忠观碑》、《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还珍藏一通明代洪武二十九年重刻的宋李龙眠绘《苏东坡盘陀画像碑》及一通眉山出土的南宋苏轼之孙《苏符墓志铭》。碑亭南端有洗砚池,池有石栏杆围护,池畔石刻“洗砚池”三字为清人彭耀章所书。此池世传为苏东坡青少年习作书法、绘画、清洗砚台的地方。
瑞莲东池,由四川提学使张之洞于光绪元年(1875年)倡导修建有云屿楼、抱月亭、绿洲亭。
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
抱月亭,在瑞莲东池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四周翠竹掩映,格外清幽。此亭为双层攒尖式屋顶。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亭高7.71米,底面为正六边形,设飞来椅。凭栏远可眺云屿楼、东厢房、绿洲亭,近可观鱼赏荷。有桥与池岸相通,沿东垣墙可去绿洲亭。
绿洲亭,一名水竹轩,在瑞莲东池南端半岛上。攒尖式草亭。有约十米长砥道、小桥与南岸相通。西行数步可达南大门。
三苏祠西部为园林区,在民国期间相继增修了若干亭宇、沟渠、小桥、花圃、池塘。如造型别致的船坞、八风山上的八风亭、半潭秋水一房山、彩画舫、式苏轩等。
三苏祠园林绿水环绕、翠竹摇曳,具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湖塘潋滟,竹茂梅开,莲桂飘香,水木清华,文物题咏,格调高雅。树木森森,浓荫遮蔽,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几十株百年老树散落园中,如银杏、古榕、桢楠、丹桂、香樟、重阳木等。二十四座不同的小桥贯通所有的亭宇道路。园林现已建成多个园中园,如式苏轩、景苏楼、南堂。
式苏轩,在披风榭西边,民国建。1987年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建议,将残破的式苏轩改扩建为文物修复、装裱室和文物库房及专题陈列室。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一组小青瓦房面。仿清代建筑,脊上饰鸱吻和卷草式图案。“式苏轩”匾由赵朴初1988年书,式苏轩以西为景苏楼。
景苏楼,《眉州属志》载:“景苏楼,治西。宋司农少卿陈晔总领蜀饷过眉,为苏氏父子建”。1984年,四川省副省长何郝炬建议重修景苏楼。景苏楼为一组庭园式建筑,主楼一楼一底,面阔五间20米,歇山式屋顶,小青瓦房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园内水渠贯通,桥廊相接,名花异卉,十分幽僻。“景苏楼“匾为1984年吴丈蜀所书。门前一联为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乐山布衣杨昌凝所书:“公本不羁才,恨当年知遇难逢,浪迹黄州、惠州、儋州,消磨许多经济;我生凭吊古,叹此日名流空望,游心诗集、文集、词集、赋集,越发无限激昂”。西部园林南端,还有一处庭园式建筑——南堂。
南堂,1994年,将茗香轩茶园改建为南堂。因三苏父子在汴京(现开封市)的宅院叫南堂,故尔命名。这是一组仿清代建筑庭院。座南朝北。庭院围墙有扇形窗洞,其雕花为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北向开一园门,门楣上有1981年著名画家关山月书“茗香轩”匾。门内为一院落,一贮水大池,池中堆构有假山。左有草亭三座,右为花圃。
沿中轴线置厅房三间,中为过厅。穿过厅又有一小园,中为甬道,正对一小门。右有四方小亭一座,柱上楹联为著名诗人臧克家1980年撰书:“眉山仰望三峰碧,蜀江俯看一片蓝”。与小亭相连为一角尺形回廊。左边沿内外墙也建回廊,此处为品茗之所。沿甬道穿过小门,见一长方形石铺院落,院中摆放四时花卉。正面为南堂“丁”字形主体建筑,一楼一底,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东向开一大门,不远处与洗砚池相接。西向为“异哉轩”,现辟为画廊。整座庭院占地1300平方米。三进院落,层高逐步递进,环境幽雅。南堂西侧为翠竹掩映的疏竹轩。
疏竹轩,据苏轼《咏怪石》诗:“家有粗险石,植之疏竹轩。”由此可见,疏竹轩为三苏故里的一座建筑物。1978年,据苏轼诗意而修此轩。仿清代建筑,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占地450平方米。
西大门,民国十七(1928年)建,1992年改建。位于祠院西北角,悬山式建筑,三重檐。面阔三间,中为门道过厅,左右各一耳房。大门内有石拱桥一座,横跨水渠之上,桥上有高大花棚架,架上藤蔓拖地。其建筑规格约小于南大门。另配套房若干间。过桥几米处,有“文峰”假山一座,周围翠竹簇拥,“文峰”巨字为清眉州知州金一凤题。一条弯弯曲曲的竹荫长径,其意正如东坡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左边小山与景苏楼相接。右边一池塘,名为西湖。池中小岛上一小亭,掩映在绿树丛中,池南端与疏竹轩相连。绿树花圃中,还点缀着绿筠亭、海棠亭。
东部祠堂园林水榭与西部园林建筑景观已成为三苏祠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用园林大家赵长庚先生的话作结:“祠内水渠纵横,湖塘广阔,修竹掩映,古树参天,堤岛罗列,亭榭相间,堂廊互绕,祠宇轩昂。再加之匾额楹联的祝颂,曲桥小径的连缀,境界幽高,景色宜人,是具有古雅雄朴格调的园林。”
5、历史沿革
宋代,三苏祠为三苏父子故居。宋真宗大宗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南隅之纱縠行私第。苏洵之子苏轼、苏辙也生于此。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以前,三苏故居改建为祠堂。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苏祠。明嘉靖九年(1530年),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扩建三苏祠,并割九寺庙田产为苏祠祀田。
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赵惠芽摹拟重建三苏祠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瑞莲亭。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眉州知州黄元煐重修三苏祠并置买祀田,“田分二沟:其近宅者归苏祠,以赡僧”。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苏祠增修祠堂的东西厢房和方墙门道。复置三苏父子像龛三座。
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州赵来震对三苏祠进行大维修,三苏祠“池之两岸,叠石成壁”,建来凤轩(原济美堂)等。
咸丰三年(1853年),增修快雨亭。何绍基任四川学政使时,来眉监考举子。因到三苏祠拜谒三苏父子,至此亭避大雨,遂命此亭为快雨亭,并手书匾额。
同治九年(1870年),增修三苏祠大门(现为前厅)、耳房。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督学使张之洞来眉倡导修建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抱月亭、绿洲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眉山人将披风榭重建于三苏祠。此楼始建于南宋,因陆游登临此楼拜苏东坡遗像并赋诗赞誉眉山:“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此楼有前国防部长张爱萍1983年题匾。
民国八年(1919年),眉山驻军旅长陈国栋进驻三苏祠,将其作为司令部。在此期间,陈筹资对三苏祠进行了大维修。至今,祠堂个别方墙等存有民国建筑风格的一些痕迹。
民国十七年(1928年),眉山地方官绅集议拓建三苏祠,相继增修了南大门、百坡亭、式苏轩、半潭秋水一房山、船坞、彩画舫等,并修甬道、小桥,将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国民*主席林森曾为“三苏公园”题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四川省善后督办刘为立“保护三苏祠布告碑”。七月,四川省*主席刘湘立“保护三苏祠布告碑”。八月,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签署的“保护三苏祠布告碑”又立于三苏祠。蒋中正在碑文中赞:“(三苏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9年解放后,三苏祠得到了党和*的高度重视。1950年初,县文化馆成立,兼管三苏祠事务。
1954年10月,文化馆向上级申报《眉山县文化馆培修三苏祠内部计划》,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批转“暂不培修”。
1956年8月,眉山县成立了三苏公园修建委员会。9月开始培修。
1959年,成立三苏纪念馆,上级调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省博物馆一批古籍善本于三苏祠。国庆期间陈列正式对外展出,并接待首批原苏联专家。
1979年,三苏纪念馆更名为眉山县三苏文物保管所。
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公布三苏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月,全国苏轼研究学会在三苏祠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1984年,由四川省编制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财政局批准,将眉山县三苏文管所更名为四川省眉山三苏博物馆。
1997年,眉山重新设立地委、行署。2000年,眉山撤地建市,成为地级单列市。6月,三苏祠被省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2001年7月,三苏博物馆上划市级管理,隶属于眉山市文体局。2003年11月,更名为“三苏祠博物馆”。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2008年,眉山市委、市*建三苏纪念馆、碑廊及陈列馆、文物精品展览馆、文物库房、西园、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纱縠行。
2009年5月1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09年12月30日,四川省人民*公布三苏祠为四川服务名牌。
2010年1月18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管理机构
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有职工3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58%,管理人员占42%,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文博馆员3名,文博助理馆员12名。博物馆设有办公室、文物管理科、宣教部、园林基建部、保卫部、经营管理部、票务管理部、财务部、保管陈列研究部。分工负责祠内古建筑的维修与保养,文物藏品的保管,陈列展览,园林花木的养护,经费的筹措,安全和消防工作。
7、保护管理历史
三苏祠
三苏祠自元代改三苏故居为祠堂以来,至明代、清代均为地方行政长官管理、培修,僧、道岁时焚献、洒扫。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苏祠更名为三苏公园起,由“三苏公园事务所”管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民众教育馆成立,设三苏祠内,兼理三苏公园事务。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十二日,眉山县成立了扩建公园委员会。民国三十八年一月,成立了三苏祠保管委员会。
解放后,三苏祠由县文化馆兼管。1958年4月成立了三苏公园管理委员会。1959年8月31日成立了三苏纪念馆筹备组,10月1日,建国十周年大庆,纪念馆成立并对外正式展出。纪念馆隶属县文教科领导,设秘书一人主持全面工作。1962年3月,纪念馆始设馆长(缺),副馆长主持工作。1966年6月19日,“*”期间,眉山县文教局要求封闭三苏纪念馆。省文化局同意封闭。7月20日封馆,展品和匾额楹联全部收藏起来,得以妥善保护。1967年,三苏纪念馆改为人民公园,陈列室改为工农兵展览馆。1968年12月,人民公园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78年10月,三苏祠重新开放并复名为三苏祠。1979年7月,经四川省文化局批准,将三苏纪念馆更名为三苏文物保管所。1980年7月7日,四川省人民*公布三苏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4月20日,四川省编制委员会以川编发(1984)066号文件批准,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财政局批准,将三苏文物保管所改建为四川省眉山三苏博物馆。2001月7月,三苏博物馆由县管上划为市级管理。2003年11月,更名为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自有祠以来即有陈列展出。元代三苏祠飨殿供奉三苏父子塑像,东坡盘陀画像碑等。明代陈列三苏祖先牌位、三苏子孙牌位,石碑等。清代、民国不断增刻石碑、木刻,东坡书法、绘画、匾、联。三苏祠在清代道光十二年镌刻《三苏文集》雕版4000余版,后毁于*中。1959年辟东西厢房为三苏父子诗意画陈列,启贤堂为文献版本、墨迹拓本陈列室。1966年3月,飨殿三苏塑像被捣毁,朱德题诗吊牌被砸碎。1967年辟飨殿为工农兵展览室。1974年,辟飨殿、东西厢房为批判三苏展览室,后改为*、*、朱德事迹陈列室,启贤堂辟为*诗词木刻陈列室,共雕刻*诗词吊牌约四十余块。(现南堂还辟一陈列室继续展出)1978年恢复三苏陈列。1980年建成新碑亭后,祠内收藏的苏东坡手迹刻碑及记事碑、前人诗画刻碑、木刻一并移入展出。1982年,四川省文化厅碑刻训练班在祠内举办,刻碑陈列内容更为丰富。同年,飨殿内重塑三苏父子像,披风榭前塑东坡盘陀像。1985年5月,馆内写出三苏生平陈列提纲。1986年7月,三苏生平陈列展正式展出,这是三苏博物馆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全面地展出三苏父子的生平陈列。1987年,又修改陈列提纲,重新制作展出。1992年,再次重新制作展品,装修陈列室,使陈列更加规范化。2000年,陈列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01年,来凤轩恢复和重新装修制作了东坡故事腊像系列展出,进一步完善陈列内容。2003年,在云屿楼第一次设计制作展出新陈列——苏氏宗亲陈列。
苏轼诞辰日,历朝历代均举行寿苏会,清明节祭扫苏坟山(苏洵墓,苏轼、苏辙衣冠墓),眉山三苏祠也不例外。1987年9月,眉山县委、县*举办了首届纪念苏轼诞辰九百五十周年的东坡文化节。自此,东坡文化节每隔五年举办一次。1997年第三届东坡文化节由眉山地委、行署,眉山县委、县*共同举办。每一届文化节都非常隆重热烈。
1980年,三苏祠与县文化局、省社科院文研所、四川大学中文系联合成立了全国苏轼研究会,首次会议于9月12日在三苏祠飨殿内举行,首批会员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共有61人,四川大学著名教授杨明照为首任会长。1987年9月,祠内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85篇。1997年,三苏祠召开了第九届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2001年,由市委、市*主持召开了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
三苏祠编辑出版了部分研究论文集和宣传资料。1980年起,三苏文管所始编辑出版了《三苏祠简介》与《青少年的苏轼》。1985年,三苏博物馆编印了彩版《三苏祠简介》(含英文简介)、《三苏祠楹联选注》、《三苏生平》、《三苏诗文选》、《三苏祠藏画选(第一辑)》等。1987年,编辑出版了《纪念苏轼诞辰950周年画册》、论文集《苏轼思想探讨》、《苏轼诗词研究》、《三苏散论》,《东坡诗意画册》、《东坡碑帖精选》(共六辑)、《三苏生平》、《三苏祠楹联选注》。1992年,编辑出版了《三苏祠简介》、《三苏字号趣谈》、《三苏咏故乡》、《苏轼诗选》、《苏轼词选》。2000年,编印了《苏东坡诗选》、《苏东坡词选》。2001—2004年,编印了《三苏祠简介》、《苏轼逝世九百周年东坡诗意画册》、《三苏祠》季刊(已出版十一期)。编注了《三苏祠匾联墨迹大观》、《三苏名言佳句选》、《苏东坡诗选》、《苏东坡词选》、《东坡养生谈》、《三苏生平事略》、《芳草天涯路》线装书《三苏祠丛帖(四册)》等,以及《三苏祠》光牒一张。
在此期间,三苏祠古建的维修,文物版本、书画的征集、保管,园林花草树木的载培,防火、防盗和对外公共关系、讲解、接待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好地开展。
8、保护范围
重点保护范围:三苏祠四周围墙内。
一般保护区:三苏祠四周围墙向外25米,东从苏祠中学东南角向南至东坡城西面;南从眉山癫痫病医院向北经眉山市东坡区交通局至眉山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售票厅;西从西苑宾馆门厅向东经眉山蔬菜公司宿舍、下西街综合商场至眉山机关幼儿园折南向东经眉山市东坡区档案馆、眉山市东坡区老干局至眉山宾馆、以及苏祠中学的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一般保护区再向外延伸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在控制地带范围内,以三苏祠四周围墙墙根向外以30°的角度为控制线,此范此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控制线。
9、馆藏文物
三苏祠馆藏丰富,古籍缮本、陶瓷、书画等约10000件。宋、明、清苏东坡书法墨迹拓本246册。
书画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
馆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楷书手卷
《前赤壁赋》摺页
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
西园雅集
行书东坡词条屏
清龚晴皋行书立轴
现代齐白石徐悲鸿画捕鼠图
清张船山行书屏
善本
《三苏全集》
清版《三苏全集》
《醉翁亭记
器物
东汉抚琴俑
东汉庖厨俑
清端溪东坡砚
明犀牛角杯
10、三苏祠荣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为AAAA级景点。
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旅游指南
交通
眉山三苏祠线路交通发达,成昆铁路(眉山站)、成绵乐高铁(眉山东站)、成乐公路、成乐高速公路、成雅高速公路(经彭山)、国道213线、岷江水道由北而南纵贯全境,省道106线横跨东西,北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0余公里,南距乐山大件码头70公里。
住宿
有银鹏酒店、眉山宾馆、仁寿华生宾馆、彭山东方大酒店、洪雅万宏大酒店、彭山兴铁宾馆等宾馆。
饮食
芝麻糕在三苏祠附近的传统名店中,点上一份“东坡肘子”、“东坡鱼”,再来上一瓶“东坡御
东坡肘子
液”,跨越历史的苍穹,把酒相问,共叙千古趣事。
眉山市传统美食特产众多。著名的有:仁寿黑龙滩全鱼席、芝麻糕和干巴牛肉;东坡区的东坡肘子、东坡鱼。龙眼稣和国优三苏酒;彭山的彭祖酒、甜皮鸭;洪雅的雅鱼、雅茶和各种野餐;青神的江团。
12、门票说明
①儿童票:身高1.4米以下免票。
②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60岁以上老人,全日制学生凭个人有效证证半价优惠
三苏祠博物馆开放时间:8:30—18:00
三苏祠博物馆交通指南:
三苏祠博物馆地址:乐山市峨眉山市名山路东段48号
三苏祠博物馆自驾车路线:
由成雅、成乐高速均可达眉山,出眉山出口15分钟达三苏祠。
三苏祠博物馆乘车路线:
眉山城内乘坐11路车、3路车、15路、8路车均可达三苏祠
三苏祠博物馆附近酒店:
您可从眉山酒店中选择预订。
13、相关新闻
挖白蚁巢
2015年12月21日,眉山三苏祠内,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披风榭旁,白蚁专家挖出一个直径70厘米的蚁巢,一只长约7厘米的“蚁后”被成功活捉。
三苏祠历史悠久,但同时也饱受白蚁困扰,园林内的木质古建筑,基本都遭受过白蚁毁坏,白蚁已成为三苏祠古祠堂毁坏的第三号“杀手”。
“2007年开始,三苏祠请来专家,每年都要与白蚁‘交战’多次。最多的时候,一年能挖百余窝,今年只挖出3窝。这说明祠堂内的白蚁越来越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