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齿小檗
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无毛,暗紫红色或暗灰色,幼枝有时灰黄色,具条棱,散生黑色小疣点;茎刺三分叉,粗壮,长2-6厘米,腹面具浅槽。叶革质,披针形、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2-4厘米,宽3-18毫米,先端急尖,具硬尖头,基部渐狭或楔形,上面深绿色,具光泽,脉纹不显或仅网脉较显著,背面淡绿色或初时微被白粉,后变为淡黄绿色,有时密生小乳突,中脉明显隆起,侧脉和网脉不显,叶缘常增厚,每边中部以上具1-4刺锯齿,但枝顶叶常全缘;近无柄。总状花序具4-12朵花,长2-4厘米;花梗长5-15毫米,无毛;花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形,内萼片倒卵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花瓣倒卵形,长4.3-5毫米,宽3-3.5毫米,先端全缘,基部平截,具2枚分离的披针形腺体;雄蕊长4-5毫米,药隔先端钝形;胚珠1-2枚,无柄。浆果长圆形或长圆状球形,长7-8毫米,直径5-6毫米,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有时微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中文学名:少齿小檗
拉丁学名:BerberispotaniniiMaxim.
拼音:shaochixiaob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属:小檗属
1、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老枝光滑无毛,暗紫红色或暗灰色,幼枝有时灰黄色,具条棱,散生黑色小疣点;茎刺三分叉,粗壮,长2-6厘米,腹面具浅槽。叶革质,披针形、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2-4厘米,宽3-18毫米,先端急尖,具硬尖头,基部渐狭或楔形,上面深绿色,具光泽,脉纹不显或仅网脉较显著,背面淡绿色或初时微被白粉,后变为淡黄绿色,有时密生小乳突,中脉明显隆起,侧脉和网脉不显,叶缘常增厚,每边中部以上具1-4刺锯齿,但枝顶叶常全缘;近无柄。总状花序具4-12朵花,长2-4厘米;花梗长5-15毫米,无毛;花黄色;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5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形,内萼片倒卵形,长5-7毫米,宽4-5毫米;花瓣倒卵形,长4.3-5毫米,宽3-3.5毫米,先端全缘,基部平截,具2枚分离的披针形腺体;雄蕊长4-5毫米,药隔先端钝形;胚珠1-2枚,无柄。浆果长圆形或长圆状球形,长7-8毫米,直径5-6毫米,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有时微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2、产地分布
产地:产于陕西、甘肃、四川
生境:生于向阳山坡、路旁、沟边或河谷
海拔:海拔450-2100米
3、分类文献
BerberispotaniniiMaxim.inActaHort.Petrop.2:41,1891;AhrendtinJourn.Linn.Soc.Bot.57:92,1961;秦岭植物志1(2):310,图263,1974.——B.sphaleraFeddeinBot.Jahrb.36(Beibl.82):44,1905.——B.liechtensteinii Schneid.inSargent,Pl.Wils.1:377,1913.syn.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