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郭光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0 11:09:15
...

郭光灿,男,1942年12月9日生,汉族,籍贯福建惠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系教授;中科院方向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超快光科学和激光联合中心双聘院士。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2015年8月,郭光灿及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在固态系统中首次实现对三维量子纠缠态的量子存储,保真度高达99.1%。2017年9月,郭光灿院士加盟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学建设队伍。2018年2月,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半导体量子芯片研制方面再获新进展,创新性地制备了半导体六量子点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为未来研制集成化半导体量子芯片迈出坚实一步。

姓名:郭光灿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2.12.9

1、人物经历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理事、固态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


郭文灿

1988年--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85年--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

1981年9月--1983年9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学者。

1965年--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师。

1960年--1965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士。

1955年--1960年,泉州五中。

2、荣誉奖项

2016年,郭光灿受聘电子科大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3年,年度科技创新人物。

2013年,南京邮电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郭光灿先生主讲的《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

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进步奖。

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5年,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科学学部)。

2003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1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郭光灿教授长期从事光学和物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一系列国际水平的成果,被中科院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3、教育培养

出版着(译)作11部。

已培养博士80余名,硕士30余名,其中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

4、学术成就

郭光灿是中科院方向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已发表SCI论文820篇,其中PRL26篇,PRA229篇;被SCI总引用10781次,他引9788次;

在实验上实现远距离的量子密钥传输,建立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系统,并提出“信道加密”的新方案,有其独特的安全保密优点。在实验上验证了K-S理论,有力地支持了量子力学理论。

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量子信息的研究中,提出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并推导出最大克隆效率公式,被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段——郭界限”,概率克隆机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量子克隆机之一

在实验上研制成功概率量子克隆机和普适量子克隆机,证实相关的理论预言;

发现在环境作用下不会消相干的“相干保持态”,国际上首次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该原理成为三种不同原理的量子编码之一,已被实验证实;

提出一种新型的量子处理器,可有效地降低腔消相干的影响,并实现多种信息功能,已被实验证实;

在量子密码研究中,通过商用通信光路实现北京到天津之间125公里单向量子密钥传输;

发明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关键部件——“量子路由器”,并通过商用光纤实现四端口量子密码网络的通信,首次实现武汉量子政务网;

实验上实现量子受控非门的隐形传送,理论上提出固态容错量子计算新方案,为解决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提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纠缠光源,该光源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光纤远程通讯的纠缠光源;首次证明量子信道的私密容量是不可加的。

发现奇偶相干态的奇异特性

两项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概率量子克隆”和“量子避错编码”。前者为解决量子信息领域的难题即信息提取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被国际学术界称为“段——郭概率量子克隆机”“段——郭界限”,同时在实验上研制成功量子克隆机,被认为是“该领域最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后一成果为克服量子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即消相干问题提供新的方法,成为学术界公认的三种不同原理编码之一,并被美国若干着名实验室在实验上所证实。

完成14.8公里光纤量子密钥的实验,在3.2公里的中科大东西校区之间通过地下光缆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基于量子密码的保密通信线路,为量子通信走向实用迈出可喜的一步。

提出“实用量子处理器”和“信道加密”两个新的实施方案,前者已被法国学者在实验上所证实,被认为是可实用化的器件,后者是与现有所有量子密码方案不同的新方案,有其独特优点,被国际同行详细推广引用。

发明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关键部件——“量子路由器”,并通过商用光纤实现四端口量子密码网络的通信,首次实现武汉量子政务网;实验上实现量子受控非门的隐形传送,理论上提出固态容错量子计算新方案,为解决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提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纠缠光源,该光源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光纤远程通讯的纠缠光源;首次证明量子信道的私密容量是不可加的。

上一篇: 最后的枪王

下一篇: 少齿小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