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珍妮姑娘

科普小知识 2023-11-10 21:13:27
...

《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讲述德裔贫民葛哈特的大女儿珍妮为人帮佣,与参*白兰德相爱。不久,白兰德不期病故,留下一遗腹女。之后富家子雷斯脱爱上珍妮并与之同居,但在婚事上一直下不了决心,其后因兄弟姐妹的阻拦和反对而苦恼,并在家族的压力下与珍妮分手,重归上流社会,最后,和洛蒂·贝丝结婚。两情缱绻而劳燕分飞,珍妮孤独的过完了中年,雷斯脱临终前对她亲吐心腹之言后,痛苦的死在了她的怀中。小说以珍妮的悲惨遭遇为主要线索,描写了美国大城市中日趋严重的失业和贫困现象,着务刻画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奢侈无度、荒淫糜烂的生活,昭示给人贫富之间不可逾超的鸿沟。一方面,歌颁了劳动人民勤劳、正直和勇于自我牺牲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鞭答了物欲横流、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种种罪恶现实。整篇小说构思新颖、精巧,情节安排自然合理、紧凑,毫无人工雕琢之嫌。人物形象的塑造趋于典型化。珍妮是集贫穷、善良、吃苦耐劳和自我献身精神于一身的美丽化身,对人世间满怀着情爱,却得不到半点的回报。在她身上充分体体现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生活悲剧的深刻根源。

作者:西奥多·德莱塞

译者:潘庆舲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开本:大16开

包装:平装-胶订

ISBN:9787020120253

1、内容简介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的代表作之一,被称为《嘉莉妹妹》的姊妹篇。主人公珍妮姑娘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为了家人两度牺牲个人幸福,先轻信了参*布兰德,后与富家公子莱斯特·凯恩同居数年。珍妮姑娘看似随波逐流,实则因为家庭的贫苦以及时代的局限而不得已顾全大局,牺牲自我。她虽然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却始终保持着善良、纯真、奉献的人性美。美国著名评论家亨利·门肯称:“《珍妮姑娘》是除了马克·吐温那部巅峰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外,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部美国小说。”

2、作者简介


西奥多·德莱塞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现代小说先驱、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印第安纳州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德国移民家庭。幼年生活艰辛,饱尝了贫苦的人生滋味,这成为他日后接近贫者和同情弱者的思想基础。作品擅以十九世纪末贫富悬殊的美国社会为背景,无情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性、贬损人的尊严并诱人堕落的现实。代表作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金融家》《美国悲剧》等。

3、译者简介

潘庆舲,生于1930年,江苏吴江人,1948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中国资深翻译家,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教授、译审、英国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致力于东西方文学翻译与研究,译著有美国文学长篇名著《瓦尔登湖》《大街》《巴比特》《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金融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猩红A字母》等九种,连同波斯经典文学著译,专著《郁金香集》《波斯诗圣菲尔多西》《乌浒水悠悠》《域外文谭》等,总共三十余种。因建国后率先译介波斯文学经典作品“有开创之功”(季羡林先生评语),2000年获伊朗哈塔米总统亲授伊中学术文化交流“杰出学者奖”。

4、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珍妮姑娘》的背景设于19世纪晚期,那时美国在经济和生产等方面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开始由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向消费为中心的社会。美国开始强调大众消费。在另一方面,美国的社会生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消费主义文化强调感官的满足。在这些影响下,个人开始追求物质消费,并且消费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女性。

《珍妮姑娘》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以生产为主导向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转变。部分资本家垄断了美国社会很大一部分财富,加速了富裕与贫穷的两极化。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比如说,物质主义,钱的崇拜以及享乐主义。人们开始攀比生活,引起了对现实的不满意。

个人背景

《珍妮姑娘》是以德莱塞一个姐姐为原型撰写的。1900年圣诞节,德莱塞父亲老保罗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九岁。他一直跟玛丽和布伦南住在罗彻斯特,他最后的时光过得很平和,帮助布伦南家照看花园,每天都去参加早弥撒。他父亲和玛丽——这个在德雷霍特因为跟上校西尔斯比引起性丑闻从而羞辱了老保罗的女儿——住在一起这件事使西奥多产生了创作《珍妮姑娘》的冲动。一个不苟言笑从旧世界过来的父亲在他女儿年轻时断绝了和她的父女关系,但却在她的照料下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西奥多在他父亲去世不到两个星期,1901年元月6日就开始创作《珍妮姑娘》。不久他便写完了四十章。之后,作者因为出版方面的问题,多次受到掣肘,并被要求加上道德说教。德莱塞为此一度意气消沉,无心再写《珍妮姑娘》。当然,德莱塞写不下去的真正原因是他和材料保持不了距离,小说原型玛丽的生活顽固地不听他想像的调遣。任凭他使出浑身解数,这些材料还是显得色彩暗淡,没有生气。他越是着急,越是没有灵感,尽管出版社给经济窘迫的他提供了援助,但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德莱塞得到这种恩惠越多,思想负担就越重。

5、人物介绍

珍妮

小说中的珍妮姑娘是作者试图塑造的一个理想化人物。她美丽、贤淑、温顺、善良,符合男权文化的审美标准。首先,外形上符合男权社会所推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述”的标准:她有“异常招人喜爱的容颜,蕴涵着无限的青春和勃勃生机”,以至于小说的两位男主人公都在第一次看见她时就被深深地迷住了;其次,她是爱和善良的化身—爱父母、爱兄弟姊妹,为了他们而任劳任怨。作者说:“从她很小的时候,她的每一个行为思想都是由善良和仁慈塑造而成的。”同时,她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的优美线条和影子令她心动不已,她觉得这就是一首歌曲。”珍妮的美丽和气质与大自然无比和谐,少女时代的她是未经尘世站染的天使。另外,珍妮还有一个很隐性的本性,就是对生存的渴望和热爱。作者说道,对珍妮来说,生活“是一片神秘的国土”、“一份风光无限的美丽”。珍妮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几乎无可抗拒地吸引着读者,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作者是把珍妮作为道德正面价值的悲剧人物来塑造的。珍妮的价值不在于她自身,而是来自于她所象征的道德观念,这主要是指19世纪美国所盛行的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刚成年的珍妮把精力都用在了如何使家庭摆脱贫困上。她先后与白兰德、莱斯特未婚同居,就是为了拯救处于危难境地的家庭。在被父亲赶出家门时,珍妮“既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怨天怨地”,把一切“归咎于她自己的错误”。她理所当然地认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控制,接受了男权社会为女性安排的人生定位。

白兰德

白兰德是个国会*,政绩并不显著,已经52岁了,意识到“生命和名誉无常”,政治活动“徒耗心力”因此在任职中他还不能杜绝对朋友的询情,国会通过的一些官员任命中,他也撇不开干系,每当良心刺激他过于尖锐的时候,他就用“我一生只不过这点劣迹”来自我安慰。不过,在他身上,良心是无论如何没有死的,至于他的同情心,更是一天强似一天。小说展示了他与珍妮关系的发展就是从同情心引发的。第一眼见到珍妮,使他难忘:珍妮丰满的腮帮,圆浑的体态,充满青春和健康,非常动人。每次珍妮来询问洗的衣物,他看到眼前的姑娘是那样羡慕他生活舒服的那种神情,使他感动,因此总是借故留她一会儿,不久就发现她那温柔女性里深深埋藏着一种不肯向人诉苦的羞惭,因此,他几乎觉得周围的一切舒适和奢侈都是可耻的。见珍妮衣服槛褛,鞋子破烂,恨不得想出一种不致得罪她的法子来帮助她。主雇关系的交往使白兰德能够多次帮助珍妮及家人,赢得珍妮一家人的好感。每当白兰德和珍妮谈话的时候,常常被珍妮的纯真无邪所打动,老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以至于还猜想珍妮“也许能觉察并且赏识他这年轻的一面”。自然地闲谈、亲切地交往遂产生爱意,他在珍妮的面颊上亲了一个吻。此后,白兰德多次向她求婚,表示“我是认真说的”。由于身份年龄悬殊,他们的交往引来许多议论,白兰德邀珍妮晚间散步,以至于遭到忠实于宗教教义的葛哈特的强烈反感,禁止两人的往来。白兰德对珍妮的爱是真挚的、坦荡的。对自己的个人幸福追求是坚定不移的,对自己爱珍妮品行端正是无畏议论的、理直气壮的。由于葛哈特的固执,他不得不避免更激烈的冲突,暂时终止珍妮的往来。巴斯因偷煤并扭打警探被刑拘罚款,珍妮不得不到白兰德住处请求帮助,白兰德通过关系,打通各种关节,巴斯很快获释,珍妮很感激白兰德。珍妮的美和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使白兰德重新审视两人的关系,认识珍妮及他们之间的种种困难,最终需要与满足战胜了理智,他摘取这朵鲜花,珍妮把贞操献给了他。

雷斯脱

雷斯脱是珍妮的第二个情人,生在信天主教的家庭,却不相信灵感;出身富豪却没有门第观念;选择配偶却不讲求有条件的结婚,因受时尚影响,思想行动崇尚一切*。他是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人,一个思想前卫的人。他的品性一是自命懂得正当的生活方式。不自寻烦恼,不作不实际的幻想,不自我伤感,奋勉自强,保持个性。二是嗜酒好色。他追求享受。对婚姻事实则认为暂时结伴有好处,不受社会律条束缚,不要让一个人终生都来干预我的一切,认为经过享乐之后,再去成立确定的传统关系,方可无怨。他理智地设想过婚姻,“如果要结婚,这个理想的女人应该从他自己的阶级里去找,如果为暂时图快乐起见,那是无论什么地方遇到都可以的……”他结交广泛,眼光敏锐,心里所想就会马上变成行动,他“曾经认识一切种类的女人,富的、贫的,他自己那个阶级的高贵女子,以及无产阶级的女儿,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理想的女人能够兼具同情、温存、年青、美貌四样特质。……这种理想的女人一经出现,他就要弄她到手”。他一接触珍妮,很快就感到珍妮是叫人眷恋的女性,她不世故、不自私、不提防人、不设圈套猎捕男人。他觉得珍妮像花一样地可爱、鲜美,于是穷追不舍。

葛哈特

葛哈特先生是虔诚的路德教徒,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妻子和孩子们对他的话不得违抗,在葛哈特眼里,孩子是他的私有财产,他们的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珍妮的悲剧命运,不能说没有她父亲葛哈特的责任。

6、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珍妮的父亲葛哈特、参*白兰德、富家子弟雷斯脱、雷斯脱的父亲甘老太爷还有一些着墨不多的人物如珍妮的兄弟姐妹、雷斯脱的家人等无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爱或以一种自私的爱来伤害别人。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充满爱的亲情关系,而变成了一种冷酷的利益关系。珍妮的父亲葛哈特死板的遵守宗教教条,努力做到正直、诚实,讨上帝的喜悦。因为害怕子女犯过错让他死后受到永远的刑罚,他严密的关注着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压制于女正常的渴望和享受,只要发现他们稍微流露出一点情欲和弱点,就会断然制止。他不允许珍妮有自己喜欢的人,除非他认可。人们不难发现葛哈特的确爱着自己的家人,希望他们不犯罪孽,死后进入天堂。但这种父爱绝非真正的爱,是不合乎人性的自私的爱。

当他发现珍妮和白兰德来往时,认为白兰德太老了,没有过问珍妮的感受,就反对他们来往。后来发现珍妮未婚先孕时,他十分震怒,立刻把珍妮赶出了家门。从这些做法中都可以看出葛哈特专断独行,不近人情,没有丝毫的父爱和仁慈之心。珍妮的兄弟姐妹能挣钱后不愿意贴补家用,认为家庭是个负担,成年后相继离开了家庭,逃避赡养老人的责任,葛哈特死后,除了珍妮和长子巴斯外没有人出席葛哈特的葬礼。无独有偶,雷斯脱的大家庭表面看起来和谐相处,但实际上,雷斯脱和他的哥哥罗伯脱在做生意上意见不合,明争暗斗。雷斯脱的妹妹露易丝发现哥哥和珍妮同居,不借造谣中伤珍妮。雷斯脱的父亲甘老太爷以独断、不理解子女的权威姿态出现。表面看来,甘老太爷精明能干,疼爱子女,最为宠爱雷斯脱。然而当他发现雷斯脱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在上层社会里找一个女子成家立业,而是和平民女子珍妮同居后,很不能理解,进而痛恨雷斯脱毁坏了自己家族的名誉。于是用取消遗产继承的手段来控制雷斯脱,逼他和珍妮分手。整个家庭害怕雷斯脱的越界危害到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都反对雷斯脱和珍妮在一起,雷斯脱在家里得不到理解和同情,他只有在珍妮那里才能得到爱和安慰。

在物化的消费时代里,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付出爱或以一种自私的爱来“爱”别人。珍妮姑娘却勇敢而乐观的面对生活,从来没有失去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计回报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情人,为了家庭和情人牺牲自己.最终也没有得到美满的婚姻。这种爱的力量感化了父亲葛哈特,也让情人雷斯脱死前向她仟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珍妮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德莱赛的现实主义作品是美国文学史的转折点,他一改维多利亚时期的“优雅文学”,具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但是维多利亚时期对女性道德的要求及男权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并发挥作用。珍妮姑娘的美貌、温柔善良并且富有自我牺牲的形象给每一位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悲剧性的命运又引起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她的一生与三个男人有着紧密的关系——父亲葛哈特,参*白兰德以及富家子弟莱斯特,他们都是男权文化的典型的代表。葛哈特用严酷的宗教教义来约束珍妮,实践着父亲对儿女的绝对权威。白兰德戴上施恩者的面纱,以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使得他占有珍妮的愿望得以实现。富家子弟莱斯特虽然和珍妮后来已经彼此需要,谁也离不开谁,但由于阶级差别和社会压力的缘故,最终抛弃了珍妮。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得不说珍妮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由她所生活的时代——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所造成的。

艺术特色

作者在《珍妮姑娘》这部小说中,对社会做了一个全景式的描述,作者本人在美国社会底层中有数十年的坎坷经历,这些苦难的经历使他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丰富的社会阅历又给了他独特的创作素材。他在自己困苦的生活中看到过太多青年男女由于各种原因被这个社会中的旧*所腐蚀、所吞噬,而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作者的姐姐。作者创作中对作品的主体进行了升华,把整个社会劳动者阶层纳入了作品人物的命运之中。采用高度忠实于生活的白描方式,刻画了各色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艺术手段把社会的形象从表象到本质进行了赤裸裸的揭露,完整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7、作品影响

《珍妮姑娘》和《嘉莉妹妹》(均为德莱塞的作品)同时跻身于美国《现代文库》所评选出的“20世纪100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中。

8、作品评价

《珍妮姑娘》是确实伟大的作品……只有哈代和康拉德的可媲美……当代没有其他美国人能够写得出来……《珍妮姑娘》是除了马克·吐温那部巅峰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外,我所读过的最好的一部美国小说。——美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亨利·门肯

《珍妮姑娘》里到处充满的那种激情——它特别表现在作者的悲剧意识中。作者深感世上万物、人事沧桑本身都包含着悲剧性……尽管感受到这一点的人很多,但像德莱塞感受得如此强烈、如此深切的人却很少。《珍妮姑娘》作者的这种气质,同《俄狄浦斯王》的作者索福克勒斯以及《李尔王》的作者莎士比亚都是一致的。——美国著名评论家托马斯·K.惠普尔教授

德莱塞的“天才,像太白金星似的放射着无穷的光彩”,“德莱塞是描写美国生活的极伟大的作家”——瞿秋白

9、作品目录

关于本书

主要人物表

第一部分妙龄少女——珍妮

第1章格哈特一家的坎坷遭际

第2章珍妮的精神世界有谁说得透

第3章圣诞节参*送来了厚礼

第4章慷慨厚道的参*

第5章说不尽的参*深情

第6章格哈特一家的争吵

第7章珍妮的自我牺牲

第8章参*布兰特遽然病逝

第9章珍妮被撵出家门

第二部分珍妮邂逅莱斯特

第10章巴斯弟弟去克利夫兰谋生

第11章珍妮的婴儿维思德出生

第12章珍妮离别哥伦布去打工

第13章珍妮在克利夫兰豪宅当侍女

第14章珍妮对权势始有朦胧认识

第15章格哈特坚持维思德受洗礼

第16章莱斯特被珍妮惊人的女性美吸引住

第17章珍妮不得不向另一个男人屈服

第18章珍妮天生难以抗拒的魅力

第19章凯恩家族的府邸

第20章莱斯特书信中魂牵梦萦

第三部分珍妮与莱斯特同居

第21章格哈特不幸受重伤

第22章莱斯特欲偕珍妮出门远游

第23章纽约之行使珍妮境况巨变

第24章莱斯特和罗伯特赛过冤家公子哥儿们

第25章格哈特一家的新居

第26章格哈特太太之死使全家崩裂

第27章珍妮在芝加哥的生活

第28章莱斯特突然发现维思德

第29章珍妮向莱斯特细述自己伤心事

第30章结婚希望终于成了泡影

第四部分金钱与爱情的博弈

第31章莱斯特好歹接受维思德

第32章莱斯特妹妹路易斯灾难性的来访

第33章大哥罗伯特的劝说

第34章莱斯特与凯恩家族日益疏远

第35章格哈特家的变故

第36章珍妮决心出走但未成功

第37章珍妮迁往豪宅新居

第38章新生活里短不了棘手的事儿

第39章凯恩老父对莱斯特的最后规劝

第40章屡遭老相识的冷嘲热讽

第41章晴天霹雳似的绯闻曝光

第42章父亲的遗嘱动真格的

第五部分听从命运驱使的棋子

第43章凯恩家族的背弃

第44章莱斯特出国游解闷儿

第45章昔日恋人重逢旧情复萌

第46章珍妮暗自沉思恍若梦幻中

第47章莱斯特千方百计谋出路

第48章莱斯特投资经营地产生意

第49章始料所不及的破产

第50章莱蒂劝说莱斯特归正,重获合法产权

第51章格哈特了却悲惨的一生

第52章律师的宣讲太过铁面无情

第53章决断与别离

第六部分岁月绵长茕茕孑立好不凄凉

第54章离别后难以言表的痛苦

第55章进退两难中利己欲念占上风

第56章仅仅是财富的联姻

第57章冷酷无情的结局

第58章维思德突遭夭折

第59章人生是一场愚蠢的喜剧

第60章罗伯特递过来的橄榄枝

第61章并重最后坦诚依然心灵相连

第62章珍妮——赶上葬礼的不速之客

重印感言

上一篇: 夜的草

下一篇: 陈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