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气象经济

科普小知识 2023-11-10 22:10:21
...

气象经济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

1、简介

气象经济气象经济指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气象经济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减灾所取得的效益,如防御热带气旋、暴雨、干旱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二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行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效益,如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商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有益的经营活动等。

2、成因

人们可以利用气象信息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决策依据之一,可以根据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安排生产经营活动,趋利避害。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西方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说,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资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得到不同的应用。经济回报率可能会更高。中国气象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第一批气象服务经济人共有78人,于2002年底成立。他们将社会各方面的气象需求信息反馈到气象部门,使气象部门开发出相关的个性化气象信息产品。同时,他们还能够代表客户向气象部门提出气象订单。中国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公益性事业,有人形容为“阳光行业”,气象产品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气象事业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公益性、基础性地位在不断强化。但是提供一项气象预报信息产品需要大量的气象探测资料和计算机资源,其成本核算是相当复杂的。为了补偿气象部门在加工和制作特殊产品时额外付出的成本,中国从1985年开始为用户提供专用化、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气象服务是有服务。

3、危害

作用气象经济服务正走向多样化大气现象作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拦是拦不住的,但是防和不防却大不一样。近年来,随着气象预报能力显著增强,时效大大提高,如果各方面能够充分关注气象预报,对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前采取有效的预报措施,灾情就会减轻。这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如何认识气象经济的问题,作为一项新的研究领域,气象经济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很多行业都与气象信息关系密切,如农业、饮食、电器、服装、医药、交通等。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各行各业对气象的依赖性日益增强,气象信息也逐渐成为商家争战的新武器。商界有句口头禅,“货比男女老幼不同,商品春夏秋冬不一”,后半句说的就是季节与商品销售的关系。气象环境专家准确地将其总结为: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mm,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和销量都有明显变化。“气象经济”是一只无形的“惠手”,如何让它发挥得更出色,造福社会是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气象工作者致力于拓展气象科技服务新领域,天气预警、防雷减灾、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短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已将新的气象科技成果及时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4、防御措施

面临问题1.专业性服务发展滞后2O世纪8O年代以前,中国气象服务几乎全是公益性的,而且服务形式单一,如发布24h天气预报和台风、寒潮警报等。后来,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城市的气象台根据用户需求,自发地尝试开展有偿服务。相比较发达国家成熟的气象服务,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在“深、广、细、活”方面显得远远不够。国内目前有限的气象服务规模,并不能掩饰巨大的潜在需求空间。尽管我们现在提出“无缝隙预报”(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需求),但由于开拓市场力度不够,很难真正实现服务价值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气象经济”在发达国家已不是新鲜的话题,日本、欧美等都有专门的气象咨询公司,并可以为特定的企业“量体裁衣”,做各类气象信息服务。而类似的业务,上海也早已开办,为企业提供收费气象服务,价格并不高,可遗憾的是,无论商家还是厂家,买气象信息的却很少。据分析,主要在于商家、厂家们的观念跟不上,总习惯性地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似乎是个不变的定式。殊不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如今地球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叫人无所适从。天气的突变,给人类的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不及时加以调整,也会给我们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小的损失。业内专家分析,我国气象消费水平低,是人们对“气象经济”还缺乏认识所致。要促进“气象经济”的蓬勃发展,必须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起强烈的气象消费意识。

上一篇: 绵枣儿属

下一篇: 迈克尔·杰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