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从广义上包括了传记、报告文学、游记、散文等写作样式;而狭义上专指美国60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nonfictionnovel)、新新闻报道(newjournalism)、历史小说(historynovel)等新的写作样式或体裁。
1、概念
非虚构写作,也被称为“叙事新闻”,发源于20世纪前期,上个世纪60年代在《时尚先生》《滚石》《*》等杂志上迎来繁盛时期。
非虚构叙事有许多称谓:叙事新闻(narrativejournalism),新新闻(newjournalism),文学新闻(literaryjournalism),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nonfiction),专题写作(featurewriting),非虚构小说thenonfictionnovel),纪录叙事(documentarynarrative)。
非虚构写作混合了人的事情、学术理论和观察到的事实,指向对日常事件的某种专门理解,整理归类来自一个复杂世界的信息。它始于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了解某种新的东西。非虚构写作技巧包括使用场景表达、引用丰富对话、描写人物细节以及选取独特视角等。
从概念上来说,“非虚构文学”不是一种文学体裁,而是一种从作品题材、内容和创作技巧上来区分的文学形态,它既可以理解为文学的创作方法手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学创作的类型或文学样式。
从逻辑上来说,与“非虚构”相对应的只能是“虚构”,它们之间不会有第三者的关系。如果一定要把“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那么文学体裁只有两种,即“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
2、中国发展
它现身于各种媒介:日报,生活月刊,周报别刊,和年度“最佳非虚构图书”名单。它迷住了公共电台听众、影像纪录片粉丝和电视观众。大学校园里,许多系科讲授某种形式的非虚构叙事,如人类学系、传播学系、创意写作系、历史系、新闻系、文学系和社会学系。各系科的老师们常常不清楚其他系科通常的方法和兴趣。
这一写作潮流的始作佣者是《人民文学》。该刊从2010年开始设置“非虚构”栏目,先后发表了《中国在梁庄》《中国,少了一味药》《词典:南方工业生活》《拆楼记》《女工记》《阿勒泰的角落》《瞻对》等一大批作品,引起了批评家和广大读者的注意,并形成了一个有别于“新散文”的散文写作潮流。
3、价值
“非虚构写作”的价值在于:它既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弊端,又匡正了近年来散文写作中愈演愈烈的“自说自话”、背向现实的个人化写作倾向。
“非虚构写作”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现场直击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它强调民间立场,个人视角,原生态生活细节的展示。
此外,“非虚构写作”一方面注重“实录”,重视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一方面又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它常常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介入社会现实生活,对某一重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因此,“非虚构写作”既不是现实生活的表层化罗列,也不是一地鸡毛的碎片化书写,而是散文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正是它广受读者欢迎,并成为散文界新的写作潮流的根本原因。
4、优秀作品
《回家》,《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林天宏
《永不抵达的列车》,《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赵涵漠
《四平米的家》,《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陈倩儿、庄庆鸿
《无声的世界杯》,《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包丽敏、李润文
《最倒霉的家庭》,《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从玉华
《拐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秦珍子
《莫言的国》,《南方人物周刊》卫毅
《路遥:身后20年》,《南方人物周刊》卫毅
《地下室里的沈文裕》,《人物》赵涵漠:
《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时尚先生》杜强
《1986,生死漂流》,《ELLEMEN睿士》陈楚汉、杜修琪
《“失败者”李晓峰》,《智族GQ》曾鸣、王天挺
《白银时代——一桩连环杀人案和一座城市的往事》,《南方人物周刊》卫毅
5、学界观点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谈非虚构是为了倡导一种新的文本。“如果现在媒体只是做一般信息的传递是不够的,我们要用很多感人的语境,来打动我们的用户,这样我们就要倡导一种比较好的叙事文本来感动他们。”对非虚构写作,范以锦认为“应该是完全真实,应是按照新闻真实性的要求来写非虚构的作品”。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任天阳认为,今天讨论非虚构写作,实际上也是南都不断创新求变的表现。任天阳说,“过去20年,南都所积淀的思想价值、文化和品牌影响力和强大的内容原创能力,是南都继续前行和转型的动力,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断蜕变、不断创新、不断转型、超越自我、颠覆自我、勇于担当,仍然是南都前行的原则。”
“随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开始把视角关注到普通人,我们的综合性报纸开始非常积极地实践特稿写作”,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认为,在调查性报道面临整体衰落的时候,非虚构写作会有崛起,这个背后跟社会环境尤其跟报道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
“特稿所代表的非虚构写作,主要有三重价值维度”,张志安说,首先非虚构写作的价值维度之一是指向内心,增进对复杂人性和人格力量的反思。
特稿的第二个价值维度是对复杂社会的考察。“没有任何一个新闻人物是孤立的,多层次的结构是优质新闻的基本特征。如何把一个简单的事件放在人际网络、行业状况等多重状态中去看待?这些有利于增进读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他指出,非虚构写作的最后一个价值维度是指向文明,“新闻是构成历史的重要部分,它至少是史料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可以把特稿和非虚构写作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阶段性记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认为,非虚构写作不能被市场牵着走,要有自己的独立性,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更宽泛的写作,如果没有精神和品格的话,找不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