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迁西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1 12:45:39
...

迁西县地处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滦水之滨,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

行政代码:130227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315

辖区面积:1439km2

人口:约39万人

人口密度:250人/km2

邮政编码:064300

车牌号码:冀B

隶属政区:唐山市

驻地:兴城镇

1、迁西概况

区位


迁西县

唐山市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长城脚下,西距北京150公里,东距秦皇岛130公里,北距承德13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唐山75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地处东经118°6′-118°37′,北纬39°57′-40°27′。东西横距39千米,南北纵距51千米。 

地形

迁西境内多山地、丘陵,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下。  

气候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1度。年平均降水量81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709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水系

滦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境内,建有潘家口水库(水库大坝在迁西县境内,大部分水域在宽城县境内)、蓄能电厂、大黑汀水库。有引滦入津、入唐隧洞渠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矿藏有金、铜、铁、锰等。

交通

大秦铁路过境。京哈高速迁西支线、邦(均)宽(城)、京建(昌)、丰(润)董(家口)、三(屯营)抚(宁)公路纵横过境。

2、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铁、锰、铜、紫页岩、石英等37个品种,其中黄金储量30多万两,为全国黄金“万两县”之一;锰矿远景储量近2亿吨;铁矿储量4.7亿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采选、烧结、冶炼、轧材一条龙生产格局。近几年,全力整合资源,推进规模办矿,延伸产品链条,钢铁业跳出了资源初级开发的路子,实现了从生产铁精粉、烧结球、面包铁等初级产品到钢坯、板材等深加工产品的跨跃。立县企业津西钢铁集团是具有年产铁、钢、材各1000万吨能力的大型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型钢生产基地,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95位,“津西”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林果资源久负盛名。


迁西县

全县有林地面积143万亩,森林覆盖率62%,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县”,是*生态示范区。迁西是着名的“中国板栗之乡”,板栗栽植面积达70万亩,4000万株,常年产量4.5万吨,“迁西板栗”、“紫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被称为“东方珍珠”的迁西板栗,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常年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栗蘑仿野生人工栽培技术于1993年在迁西首次取得成功并开始推广,“迁西栗蘑”已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栗蘑之乡”。目前,县内栗蘑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生产原料充足,生产环境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已经开发出鲜品栗蘑、干品栗蘑、栗蘑酱、栗蘑汤、栗蘑茶等多种产品,各类产品高含药用成分,产品可以作为保健蔬菜直接进入国内外市场,产业前景极为乐观;此外还有安梨、核桃、榛子、蕨菜、黄芹、桔梗、丹参等340多种有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迁西首创的“围山转”造林植果工程,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大创举。

淡水资源储量丰富。

境内河流总流长877公里,有滦河、长河、还乡河等6条主要河流,拥有潘家口、大黑汀等86座水库,年均可利用量达1.1亿立方米,可利用养殖水面6万亩,淡水鱼养殖产量达3.8万吨,是河北省淡水养殖第一大县。全县休闲渔场已发展到70余家,其中规范化垂钓园35家,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总收入5000余万元。多次与四海钓鱼频道组织全国垂钓大赛,着力打造“华北垂钓之乡”品牌。

旅游资源特色丰富。

按照“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中国生态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旅游产业作为迁西第二大产业来谋划,“诗意山水、画境栗乡、休闲天堂”成为了品牌形象,以“青山秀水古长城”为特色,着力打造了北部长城文化、中部水韵文化、南部生态休闲文化三条旅游产业带。有景忠山、青山关2家国家“4A”级景区,五虎山、喜峰雄关大刀园2家国家“3A”级景区,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渔夫水寨被评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喜峰口板栗大观园等4个景点被评为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益超10亿元。

3、历史沿革

迁西县建于1946年,因析迁安西部置县而得名。从境内西寨、东寨、沙岭子、沙岭沟等地古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证明,远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商朝,县地属孤竹国(分封的诸侯国),古孤竹城在今卢龙县城南12公里处。  

西周,仍属孤竹国。  

春秋,属令支国地,为山戎(少数民族)属国。令支城在今迁安县城西,公元664年被齐国所灭,并入燕国。

战国,仍属燕国地。


迁西县

秦并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国为三十六郡,今县地属辽西郡令支县。  

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今县地大部分属幽州辽西郡令支县,西北部汉庄一带属幽州右北平郡徐无县(县城在今遵化县)。  

西晋初,右北平郡改为北平郡。令支县被鲜卑族(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占领。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令支县并入阳乐县(县城在今抚宁县西),属平州辽西郡,辖今迁西大部分地区,今县西北部属幽州渔阳郡徐无县。  

北齐,废辽西郡入北平郡,县地归入肥如县(县城在今卢龙县北)。  

隋开皇六年(586年),废肥如县,将今迁西、迁安一带又归入新昌县(县城在今卢龙县)。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卢龙县,县地属北平郡卢龙县。  

唐代,今迁西地属河北道平州卢龙县。  

五代十国,今迁西地被契丹占领。  

辽代,辽太祖天赞二年(923)年,辽国占领迁安、迁西一带,把从定州安喜县(今定县)俘获的人口安置在这一带,仍名为安喜县(故城在迁安县城东北10公里),属南京道平州。并于境内置滦河县(故城在今滦阳),辖今迁西北部地区及口外部分地区,属中京道泽州。  

金章宗四年(1129)年废滦河县入神山县(县城在今平泉县南),今迁西县北部地区属神山县,隶属北京路大定府。金灭辽后,疆域南抵淮河。为了避免与定州安喜县重名,于大定七年(1167年)下令将此安喜县改为迁安县。含义为:这里的居民迁自定州安喜县。县城同时移于今址,属中都路平州。今迁西县南部属迁安县。金承安二年(1197年),在神山县南部置滦阳县(故城在今汉儿庄),辖今迁西县北部地区及口外部分地区,属北京路大定府。泰和四年(1204年),滦阳县又并入神山县,仍属北京路大定府。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并迁安县入卢龙县后复置迁安县。今迁西县南部属迁安县,隶属中书省永平路。元初废滦阳县,于滦阳县故城(今汉儿庄)置惠州,并神山县入惠州。今迁西境内东至太平寨,西至遵化县界,南至夹河,北至喜峰口,大部地区皆为惠州地,属辽阳行省大宁路。  

明洪武初(1368年),惠州并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今迁西县地属迁安县。不久,长城以外大部分地区被少数民族占据。  

清代,迁安县属直隶省永平府,长城以外部分地区属迁安县。  

民国2年(1913年),载府州,一律称县,迁安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渤海道改为津海道。疆域与清代相同。

民国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同时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迁安县直隶于河北省。  

民国19年(1930年),析出遵化、迁安等县的长城以外地区建兴隆县。又析出抚宁、迁安二县的长城以外地区置都山设治局(1933年改建为青龙县)。


迁西县

民国22年(1933年),日本侵略军进关,迁安县划入非军事区。民国24年(1935年),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迁安县属之。  

民国18年(1929年)冬,在前韩庄村建立*迁安县委。民国27年(1938年)8月,建立迁安县抗日*,民国28年(1939年)10月解体。同时建立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民国31年(1942年)5月,因县长牺牲,县*印章遗失,更名为“迁滦丰”联合县,辖今迁西滦河以南地区。  

民国29年(1940年)12月,建立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辖东至建昌营、冷口。西至遵化城,南至滦河,北至柴白河等地区。  

民国30年(1941年)12月,从迁遵兴县划出滦河以东地区,建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  

民国32年(1943年)7月,迁遵兴联合县撤销,遵化城东至滦河以西地区建承(德)青(龙)遵(化)联合县。

民国33年(1944年)3月至10月,迁青平、承青遵两县合并,建迁遵青联合县。  

民国33年(1944年)10月至民国34年(1945年)2月,滦河以东属迁(安)卢(龙)青(龙)县,滦河以西属遵化县。

民国34年(1945年)2月,划出迁卢青县滦河以北地区,重建迁青平县,隶属冀热辽区第十五专区。  

1946年1月,撤销迁青平联合县和迁滦丰联合县,在今迁西境内建迁西办事处。辖境与今同。5月,迁西办事处并入迁安县,恢复迁安县制。9月,原迁西办事处七个区析出迁安县,建立迁西县(县佐),属冀东区十二专区。

1947年4月正式建立迁西县,县*驻地兴城。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成立,迁西县划归河北省唐山专区。10月1日,*成立,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迁西县,滦河以东大部地区并入迁安县,滦河以西地区并入遵化县。  

1961年6月,以原辖区恢复迁西县,仍属河北省唐山专区。县辖境域自此至1986年无变动。  

1970年,唐山专区改称唐山地区,迁西县属之。  

1983年5月5日,撤销唐山地区,实行市管县,迁西县属唐山市管辖。

4、行政区划

迁西县共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39万人口。

各乡镇名称分别是:兴城镇、三屯营镇、金厂峪镇、洒河桥镇、东荒峪镇、太平寨镇、罗家屯镇、新集镇、滦阳镇、白庙子乡、上营乡、汉儿庄乡、旧城乡、渔户寨乡、尹庄乡、东莲花院乡、新庄子乡。办事处名称:栗乡街道办事处。

5、交通水利

道路交通


迁西县

迁西地处东经118°6′-118°37′,北纬39°57′-40°27′,西距北京150公里,南距天津140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京秦高速迁西支线直通县城,并与京哈、唐津、唐承、唐曹、唐港、沿海6条高速公路连接成网,1-2小时可直达北京首都国际、天津滨海、唐山三女河3座机场和天津、秦皇岛、曹妃甸、京唐港4大港口;境内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唐承铁路纵穿南北,5条省级公路和33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构建了“东西南北通达,公路铁路互补”的大交通格局。

水利河流

迁西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滦河及其支流洒河、清河、长河和蓟运河水系的还乡河。滦河是迁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长67.5公里,流域面积为12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境内建有潘家口和大黑汀两座大型水库,并修建有引滦入唐、引滦入津输水工程。

6、经济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托矿产、林果、旅游三大资源优势,以建设钢铁强县、林牧大县、旅游名县,保全省十强、争全国百强为目标,以“抓项目、创环境、解民忧”为工作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林果、钢铁、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5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31.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由5亿元增长到20.7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分别由7831元、4225元增长到19185元、8173元,2011年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2亿元,同比增长13.9%;1—4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1亿元,同比增长22.6%;全部财政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72.6%。2009年全县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第5位,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排名77位。2013年,迁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全部财政预算收入19.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960元、11950元。

7、城建建设


迁西县

迁西县是个“七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水城市,近年来发展步伐逐渐加大,按照建设“山水园林城”的思路,加快县城建设,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已达到15万,全县城镇化率已达到53%以上,实现建筑上山、滦河入城,增强城市的立体感和灵动感,构建起凸显山水特色的精品中等城市框架;环境变得更优,绿色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把迁西建成“碧水青山、生态宜居、无处不美、魅力无限”的燕山绿色明珠、唐山后花园。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举措,集中精力建设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四纵五横一环”道路网络形成,人均道路、绿地面积分别达15m2、10m2,广场、供暖、供水、供气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环境幽雅,道路宽敞,2010年迁西县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验收。2011年,迁西县再擂战鼓积极争创*园林城。2011年,为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城镇面貌、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确定了建设“魅力山城、塞上水城、休闲名城,打造山水风情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一河两岸、一心三片”的城市空间布局(“一河两岸”,即打造滦河景观,成为城市中心轴,改造提升南岸老城区,开发建设北岸新城区;“一心三片”,即建设县城中心区,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区、栗乡工业园区、栗香湖休闲度假区)。计划总投资46亿元推进城建项目建设,开发建设北岸新城区,加快改造提升南岸老城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发展上水平、出品位、惠民生。

8、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科技创新战略,强化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极大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县域科技进步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1999-2000年度、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连续五次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2005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河北省科技工作十强县”的荣誉称号;2005-200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唐山市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教育教学


迁西县

多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先后被省、市授予“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体育艺术工作先进单位”、“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普及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工会工作模范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勤工俭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4年6月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轮“普九”复查验收。目前,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50174名,其中小学124所,在校学生28547名;初中19所,在校学生12030名;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8942名;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1997名;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儿童91名;民办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名;教师进修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各1所。全县有幼儿园159所,其中县直幼儿园2所,农村独立园42所,小学附设幼儿园115所,入园幼儿10099名。全县共有教职工5200名。

文化体育

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我县采取“请上来,引进来,送下去,扎下根”的形式,精心组织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请上来,就是充分调动基层文化站的积极性,立足本地组织编排一百分钟的节目到县参加汇演;引进来,就是把县外水平较高的演出团体引到迁西来,这两年,先后有空政、唐山歌舞团、洪影剧团、保定评剧团等来迁演出近百场次;送下去,就是组织好县内的文化下乡,免费为基层群众提供文化快餐,每年组织文化下乡都在40余场次;扎下根,就是立足基层实际,对业余文化骨干进行培训,培养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让基层群众吃上文化自助餐,自实施“十百千”工程以来,累计培训2600人次,开展文化体育进农村、进厂企、进社区辅导活动每年都在30次以上。同时,积极帮助各乡镇组织文艺演出。在此基础上,我县更加注重规划规模大、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


迁西县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每年元旦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全县职工健身长跑活动、花会武会大表演、全县职工乒乓球、象棋比赛、老年人门球比赛、全民三分球、踢毽子、象棋、呼啦圈、跳绳比赛等一系列体育健身活动,极大促进了百万群众户外健身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业余体育生活。此外,大力发展武术、门球、健身秧歌、腰鼓等特色群众健身项目和群众健身运动队,扶持一批民间体育项目。我县加大了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改善了我县文化体育设施落后的现状,增强了文体事业发展后劲。相继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全民健身场所200余处,改善了乡镇、社区的文体活动条件,提升了百姓文体活动品味。与此同时,各乡镇也十分重视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农村建设了一大批农村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活动广场,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场地保证。

此外,我县还积极争取*、省、市对迁西的支持。先后争取健身路径、篮球场地器材、乒乓球台等大批全民健身体育器材充实我县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仅2009年,就为25个行政村争取到体育场地建设*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争取国家、省、市体育设施(篮球架、乒乓球台)51套,为百万群众户外健身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采取乡村自筹一点、包村单位帮扶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三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在全县农村新建45多个健身广场,健身器材配套齐全,极大地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健身需求。

多年来,通过全体文体工作者的努力,全县各项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了健康迅猛发展,为促进我县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发挥了应有作用。

9、旅游景点

景忠山


景忠山

素有“京东第一名岫”的景忠山;三屯营蓟镇总兵府为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府驻地;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坐落境内;36亿7千万年的太平寨古岩为世界古岩瑰宝。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青山、秀水、古长城”为特色,以古长城旅游线、滦河旅游线和景忠山宗教文化旅游区、喜峰口山水风光旅游区、大黑汀休闲度假旅游区、太平寨-西寨科学考古旅游区、烈马峪-杨家峪栗乡风情旅游区为重点的古文化、生态旅游格局。

宗教胜地景忠山,海拔610米,清康熙帝曾御题“天下名山”,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有四帅殿、三道茶棚、碧霞元君庙、东佛阁等大小景点30余处。此处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佛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山上古岩峥嵘,苍松蔽日,峡谷清幽,云雾飘渺,1872级台阶直达峰顶,自然景观鬼斧神工,风格独具,素有“灵山秀色”之美称。

水下长城

水下长城位于迁西县北40公里,整个景区水域纵深60公里,潘家口、喜峰口等长城关口没于水下,恰似镶嵌在燕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里,您既能领略北方群山的粗犷,又能品味江南水乡的俊秀。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万里长城与展示现代文明成果的引滦工程,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融为一体。

上一篇: 柴龙树属

下一篇: 路易斯·斯科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