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镇
娄烦镇位于周洪山南麓,涧河两岸。东濒汾河水库,南接天池店乡,西邻马家庄乡和盖家庄乡,北与静游镇相连。是县*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0亩,总人口数量1.6万人。共有自然村40个,其中行政村26个,社区居委会6个(城东、城中、城西、娄烦一、二、三居委会)。库区村11个(娄烦村、城北、西果园、尹家窑、范家村、官庄、旧娄烦、旧城北、西街、蒲峪、向阳村),占到全县库区村的一半。
中文名:娄烦镇
行政代码:140123100
身份证前6位:140123
长途区号:0351
邮政编码:030000
隶属政区:娄烦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晋A
辖区面积:56km2
人口数量:约1.6万人
人口密度:286人/km2
1、历史沿革
娄烦镇
娄烦县娄烦镇辖镇,县府驻地。1958年建娄烦公社,1983年改镇。
2、地方简介
娄烦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辖娄烦、旧娄烦、官庄、姚罗、新城北、西果园、范家村、任家沟、大夫庄。蔡阳庄、前黑山、后黑山、新良庄、三元村、尹家窑、娄家庄、童子崖、河家庄、旧城北19个村委会。
3、行政区划
140123100001121娄烦村第一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002122娄烦村第二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003121娄烦村第三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004121城东区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005121城中区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006121城西区社区居委会
140123100200122大夫庄村委会
140123100201122娄家庄村委会
140123100202122童子崖村委会
140123100203122姚罗村委会
140123100204121河家庄村委会
140123100205122新良庄村委会
140123100206122官庄村委会
140123100207122三元村村委会
140123100208122城北村委会
140123100209220西果园村委会
140123100210220尹家窑村委会
140123100211220范家村村委会
140123100212220任家沟村委会
140123100213220西街村委会
140123100214220蒲峪村委会
140123100215220向阳村委会
140123100216220席岭村委会
140123100217220塔圪垛村委会
140123100218220小泉沟村委会
140123100219220凤凰村委会
140123100220220白道村委会
140123100221220第二足村委会
140123100222220四家坪村委会
140123100223220杜家岭村委会
140123100224220红崖头村委会
140123100225220我家村委会
4、地方人口
娄烦镇
娄烦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4077
男12572
女11505
家庭户户数6503
家庭户总人口(总)23799
家庭户男12345
家庭户女11454
0-14岁(总)7484
0-14岁男4037
0-14岁女3447
15-64岁(总)15320
15-64岁男7885
15-64岁女7435
65岁及以上(总)1273
65岁及以上男650
65岁及以上女62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243
5、地方学校
娄烦县娄烦镇三元村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任家沟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后黑山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城北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大夫庄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姚罗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娄家庄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官庄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尹家窑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新良庄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河家庄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童子崖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联合学区
娄烦县娄烦镇范家村小学
娄烦县娄烦镇西果园小学
娄烦镇凤凰村小学
娄烦镇向阳村寄宿制小学
娄烦镇向阳村小学
娄烦镇四家坪小学
娄烦镇塔圪垛小学
娄烦镇大圪垛小学
娄烦镇娄烦镇蒲峪小学
娄烦镇寨沟小学
娄烦镇小泉沟小学
娄烦镇席岭村小学
娄烦镇我家小学
娄烦镇杜家岭小学
娄烦镇瓦子坪小学
娄烦镇白道坡小学
娄烦镇白道小学
娄烦镇第二足小学
娄烦镇红崖头小学
娄烦镇西街小学
6、地方特产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7、附近景点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