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张高寨

科普小知识2022-03-14 09:46:15
...

张高寨位于利川市沙溪乡境内,距利川城区40公里,是一个较完整的土家族聚居寨子。全寨由70多户人家居住的45栋吊脚楼组成。张高寨民风淳朴,气候宜、山水奇。国家民委最新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恩施州利川市沙溪乡张高寨上榜。

1、基本简介


张高寨

张高寨距利川城区65公里。趋车从利川西门出城,沿利沙公路行驶60公里到黄泥坝分路,沿通村水泥路行车5公里便可进入张高寨。

张高寨坐落在一个狭长的山谷之中。该寨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东邻咸丰县喂龙村,南连沙溪乡的群英村,西为沙溪乡高源村,紧靠文斗、忠路等乡镇,北与沙溪乡石门坎接壤。

张高寨旧属沙溪土司地,清代改土归流后,属忠路二十堡。此处地势险要,旧为利川、咸丰屏障。清代在两地交界处设卡门一座,称张高卡。凭河依山,两边悬崖高耸,易守难攻。清光绪《利川县志》载:“张高山,山南为咸丰花岩坎,有卡,极险。”同治元年,石达开率军从来凤而来,张高卡守军望风而逃。石达开由张高寨顺利进入利川。现在,张家寨还有一个小地名叫缓坡营,传说就是石达开部队安营扎寨之地。故清光绪《利川县志》载:“同治元年,贼自来凤至,守卡者先遁,至今人以为憾。”

1958年,张高寨属忠路公社群力大队,“群力”取“群策群力”之意。1975年张高寨并入沙溪公社,现为属沙溪乡繁荣村。

目前,张高寨居住人口由繁荣村1、2、3组组成,共91户,人口370人,其中土家族点总人数的80%,主要姓氏为吴、姚、李、宋、滕、彭等。现有耕地面积为1500亩,林地面积6000亩。由于处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这里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植被良好、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近二年乡里发展茶叶产业,这里水田旱地多数种植了茶叶,并形成新的产业。2011年寨民人均收入达到3300元。

土家民族特色古村落张高寨,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积淀了人民群众的勤劳与智慧,见证并彰显了土家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古老完整的民居建筑群体较好地体现了土家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审美情趣,保留了已近消失或者正在发生改变的传统农村聚居全貌,2012年被湖北省公布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自然风光


张高寨溪流

张高寨风光优美,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

山有形。“一川晴空映水,两山绿树撑天”。张高寨地处河谷地带,水丰林茂,森林面积接近70%。山因形状各异,当地人依形取名。从进入张高寨自下而上,右边分别是如鹰嘴悬吊的吊嘴山、处天中间的中山、最早吴地主房屋背后的大屋背山、竖着像手指一样的手指岩、龙脉被风水先生所断的断颈山和像石盘一样的石盘岭。左边依次是因山顶一口塘四季不干的天池山、杂草丛生的茅草坡、像腾飞狮样的飞狮岩、曾被山火烧过的大火焰山、因雷声常从山传出的小雷音山、三山连叠如笔架的笔架山、月光映照的月亮岩和雷多声音大的雷音山。这里每座山都有每座山形状,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故事,且山高树长,灌木丛生、荆棘遍布,尤如绿色卫士,拱卫着谷底的村庄。

水有韵。张高寨的山青水更秀。发源于雷音山脚下两股泉水汇合而成的石盘河,像一把刀从高山开始,把两山切割开来,两山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溪流从中而过,顺势而流,从东至西贯通张高寨,里程长达10公里。溪中水量充沛,四季长流,溪水清澈透底,清醇甘冽。沿溪流上溯,河水更加清澈,水中游鱼如同浮在空中,河底斑斓石块,清晰可见。而随着山势的变化,小溪亦变化莫测,山重山覆,柳暗花明,坚实的青石在溪水年复一年的温柔冲洗切割下,形成了沧桑岁月的河床年轮。雷音山脚下,一道十余高的瀑布从天而降,飞珠溅玉,极其壮观。

大道顺河上下,时有小径直通河底,供人搓背、洗脸、喝水、歇息。两岸树茂林丰,流连其中,林荫中的鸟语、草丛中的花香、清水中的小鱼、大道的行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紧靠张高寨东南方还有一条河,由小咸河,源于大宝山,与石盘河平行而流,在张高寨寨门处汇合至沙溪河。

洞有奇。张高寨东边为砂石地貌,河滩、地面常见平整的巨大石块,因此过去重庆一带的挑夫称张高寨为“大石板”。张高寨东为喀斯特地貌,在河流的侵蚀下,形成众多的溶洞。据统计,围绕张高寨一带大小溶洞达二十多处,主要溶洞有光沟沟洞、三门洞、大牙洞、小咸洞、卡门(又名大洞)、穿洞、四方洞、凉风洞。现张高寨村支书谭高介绍,最深的洞是凉风洞,深不可测,有人走过,洞内时宽如厅,时窄仅容一人侧过,支洞繁多,极易迷路,自古无人走通过,不知到底有多长多深。大牙洞洞内一块巨型石头,大约20个平方,五六十公分厚度,它的周围有许多小石头作支柱,就像一张大牙床。卡门是一个大洞,上山的路却是陡峭的悬崖,村里有人用绳索探险爬上去,发现是一个直通大山的洞。因为张高寨商贸发达,过去还有一些棒客(土匪)哨聚洞内,谋财害命。我们提出要实地考察,但因山陡树密,根本无路进入,村里谭书记为我们找来村民,为我们砍出一条路,历尽千辛,我们才终于爬上三门洞,因为人迹罕至,洞里丛林石笋原生原态,千姿百态。奇怪的是我们在洞内发现许多粪便,据村民说,应该是野猪留下来的,因洞内情况不明和我们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考虑安全因素,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便原路返回。

寺有神。从张高古盐道出发,沿石盘沟南上三公里就是雷音山。是利川市与咸丰县的天然界山,山高海拔1400多米,成西北、东南走向。山形如桌状隆起,顶部平坦开阔,面积约一公顷。东部全是断崖绝壁,西部坡度相对和缓。由于山高路陡,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整座山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山上原始次生林保存较好,各种杂树历经风霜雪雨,显得老态龙钟,犹如公园里的花木。山顶中部原有古刹雷音寺,后历经战乱洗礼,庙已毁,现存“万古不朽”功德碑。山顶有一口水井,四季不涸,可供上百人饮用。寺北有一座山峰,顶部成半园形状,酷似月亮,名叫月亮山,寺南的狮子岩,是一段约200米长的绝壁长廊。顶部大约只有2米多宽,两边是悬崖峭壁,深达200来米,整个长廊就象一堵高耸的城墙,奇险无比。长廊两边长满杜鹃树,构成两道天然护栏,中部竖有一块“湖北省*厅、湖北省军区司令部、湖北省测绘局”标准性界碑碑牌。

雷音山是目前利川境内原始次生森林保存较好的山脉,不仅的神秘的宗教氛围,而且也是张高寨登高远望、盛复纳凉的好去处。

3、吊脚楼群


张高寨

著名建筑学家刘致平先生曾说:“在美丽殷庶的环境里很容易有优美的建筑出现。”张高寨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一栋栋吊脚楼依山面水,掩映在苍山翠竹之间,使张高寨更加美丽。此行,我们安排专人对寨内民居一一调查登记,丈量房屋的长宽高,询问建筑年代,查看了形*式,拍摄房屋照片,建立了民居电子档案。

该寨由45栋吊脚楼组成相对集中的三个院落。在茂密丛林的掩映下,一簇簇木架结构的民居列木黛瓦,推窗亮格,翘角飞檐,古朴典雅,宁静和谐。整体结构有一排正房的“一字型”,有一排正房配一头厢房的“丁字形”(俗称钥匙头),有一排正房配二头厢房的“工字形”(俗称撮箕口),还有四合院(俗称四花头)。房顶盖瓦座脊,为“一坡水”或“人字水”。正屋基础为实地,分为七间、五间、三间,讲究中轴对称。列有七柱二(柱子七根五落地二虚)、五柱二、三柱二。一般是正房座实不吊,厢房为“走马转角”式的吊脚楼”。

老街民居位于1组石盘上,建于清至民国,坐东朝西北,现在二布客店铺、幺布客店铺和谭家店铺等6栋穿斗式木构楼房,面积683平方米。其中李家店铺保存原状,对研究张高寨盐商道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目前保存较好的李显江住宅建于1962年,坐南朝北,正屋四列三间,一楼一底,西头有吊脚楼厢房两间,彩楼环绕,檐角高翘,整栋房屋呈“丁字形”结构,面积204平方米,是民居中最具代表性建筑物,也是寨中唯一的双层彩楼吊脚楼。

2组毛店子吊脚楼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北朝西南,因*为盐商古道驿站而成小集镇而名,面积达550平方米。当年贺龙闹革命入利川曾在此住过。3组吴阳建住宅建于70年代,正房四列三间加转角巷子(俗称“明三暗五”),为一正两厢悬山瓦顶木构,该建筑物结构布局和外观型制聚焦了传统民居特色,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之外还有李任祥住宅、滕家院子、姚家院子、晒坝院子、宋家院子、吴建阳住宅、大院子等特色各异,也极具代表性。

4、古盐商镇


张高寨

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时候,张高寨距离长江边上江运重镇西沱约100公里,该镇是自贡、忠县盐为主的物资聚散地,川盐、棉花等物质通过航运转陆运到湘鄂,从利川忠路、沙溪张高寨过咸丰入湖南是捷径之路。因此,张高寨自古以来就上盐商大道,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商贾重镇。

据群英村6组60岁的李显德讲述,这条古盐道南来北往,货物运输十分繁忙,山货客、布客、鸦片客和“挑老二”、背子客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因为雷音山山高林密,道路艰险,夜间不便赶路,客商、力夫只能在山下投宿。于是在张高寨短短的三公里盐道上,客店随处可见,最出名的有穿心店、横店子、毛店子,还有雷音山下石盘沟边的数处巴岩店,一年四季,锅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这里原先只有几户人家,后来随着更多人搬迁到这里,在这里建成了约有五、六十丈长的一条街和一座关庙。好些外地生意人在街上做起盐巴、山货、粮食、布匹、石膏等生意,街上还有一个赌馆、两个鸦片馆,随时有几十人在赌博或吸鸦片。1组72岁的何松柏说,他老家在利川的柏杨坝镇,他爷爷见张高寨的生意好做,就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子孙。每逢赶集日子,在街后的小溪边还拴有十多匹客商们的坐骑,街上能卖出去5、6匹骡子,4、5头肥猪。何松柏的房子在正街上,铺面的格局还完好的保存着。前面半边街已毁,狭窄的街道痕迹可寻,除了这条街外,相距不到二公里的毛店子也是逢场赶集的小集镇,当年贺龙路过这里,曾驻扎歇宿过。目前这里保存完好。

过去人力运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张高寨流传与背盐有关的俚俗语,如“上七、下八、平十一,多走一步是狗日的”、“早上三杵慢悠悠,晚上三杵赶宿头”,“肩挑一百八、裤儿打疙瘩,要得疙瘩散,还要鼓劲挑三年。”等,反映出当时的行路的艰辛状态。为了亲身感受当时人力运输的情况,我们从石盘古街出发,沿着石盘溪向上行走,这里古盐道随山而转,顺水而行,蜿蜓蛇行,在行至1.5公里险要处,我们看到了利川县与咸丰县联合边境上设的关卡---张高卡遗址,这是因为当时张高寨成为盐运中转站商业繁荣而设。原卡高2米,右边倚悬崖,左边用墩子石砌成,是到咸丰必经之路,如今卡门已毁,痕迹尚存。

5、特色物产


张高寨

张高寨物产丰富,用当地人的话说,无论什么种子,到了张高寨,就能生根开花结果。无论什么动物,到了张高寨,就能繁衍生存,传宗接代。除武陵山区普通的动植物这里都有外,主要特产为:

生漆。这里生漆种植历史悠久,为传统经济作物。尽管这些年来生漆被人们所忽视,但在张高寨这么不大的范围内,每年仍能采割1000公斤的生漆,寨里有近十户人割漆,一组的李显江每年仅割漆一项可收入一万多元。

茶叶。“好山好水出好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茶叶即将成为该寨的支柱产业,现在茶叶种植面积500亩,都是优质的“鄂茶1号”、“鄂茶10号”,从明年起就开始有收益。

楠木。张高寨的森林如聚宝盆,种类齐全,有南方最大的紫荆树,盛产珍贵树木楠木,由于这几年楠木价格直线上涨,山中的楠木树有所减少。

天然蜂蜜。由于山场辽阔,这里人在山上里岩洞里养蜂,质优味美的蜂蜜是山中珍品,地方一绝。据统计,张高寨有近30户在林中养蜂,每年产量在1000公斤左右,单价在50-100元之间。

野生动物。野山羊(麂子)、野猪、刺猪、野鸡、猓子狸(白妹)、野鸡、锦鸡、狐狸、野猫、猫头鹰、岩鸡公等、黄鹂等飞禽走兽常在张高寨山林里出没。这里林中生长的一种罕见的腹蛇,因头形似三角铬铁,当地人称之为“铬铁脑壳蛇”。此蛇从不主动进攻,受到威协时灵动敏捷,巨毒无比,珍贵无比,被称之为“蛇中熊猫”,属国家特级保护动物。这里的铬铁脑壳蛇一般在4、5斤,村民看到最大的一条接近20斤,称为“蛇王”。

山野食品:林中春天有阳雀花(俗称猫屁眼)、笋子、茶泡、三月泡、栽秧泡、地泡、厥菜、竹荪菌等;夏天有野生菌(青钢菌、苞谷菌、枞树菌)、野生木耳、尖栗子、板栗子、八月瓜、五味子(饭巴陀)、猫屎焦(野香蕉)等;秋天有羊奶子、刺竹笋、九月皮等;冬天还有野荔枝、野柿子、野花红等。

6、民间传说


张高寨

1、张高寨的来历。很早以前,地中海变为陆地的时候,一条小龙沿沙溪河逆流而上,游到一个山洼处进退不得,被困于此。居住于此的一个叫张高的好心人为龙挖大龙潭(今天这地方叫喂龙光沟),精心照料,渐渐地潭小龙大,趁一次涨洪水,在张高的引导下,龙翻山到了咸丰,咸丰因此有接龙坪、喂龙村和活龙坪等地方。张高养龙的事情传开,人们就叫这里为张高寨。

2、张高寨的来历。川盐进入鄂西有几千年的历史,主要靠肩挑背磨,据说当时云阳一个背子客在雷音山歇气,发现眼下是一个硕大石盘,于是就给这里取名为石盘。以前没有人居住,这个背子客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于是回去带着一些人搬来这里居住,因这个领头的人叫张高,为了纪念他,大家把这地方取名为张高寨。

3、鲁班的传说。以前张高寨有一个溶洞叫因产硝而名咸洞,传说咸洞里藏有一本书,是鲁班当年路过张高寨,帮助人们修吊脚楼后写下的一本书,书里有各式的吊脚楼、风雨凉桥等修造形式和方法要领。过去工匠在建造吊脚楼等工程不懂的地方,就跑到洞里去参拜这本书,只要心诚就能看到书的内容,看完后必须书归原处,心若不诚,看得到书却怎么也拿不到书。后来有一个人毛三将不信邪,既不参拜,又强行拿书要看,结果翻开却是无字天书,从此之后,这本书神奇地失踪了。

4、雷音寺的故事。传说很早前一位和尚游至大沙溪,准备在雷音山对面的大宝山修建庙宇,可第二天起床一看,木料全都不翼而飞。和尚派人四处寻找,发现雷音山水井里有一根木料,正是和尚准备在大宝山修庙的材料。和尚请人打捞,捞起一根,又冒出一根,当把木料全部捞起来后,正好是和尚准备在大宝山修庙的木料,一根不差。和尚认为是菩萨显灵,决定将庙宇就建在雷音山上。建成后,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后来雷音寺历经战乱被毁,现只存有“万古不朽”功德碑一块。

5、狮子山的传说。雷音寺西部有一座形如雄狮形状的山叫狮子岩。狮子头朝南面的咸丰境内,尾对北边的利川境内。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狮子总是下山吃咸丰境内的谷物,把粪便拉在利川境内。有“吃在咸丰,拉在利邑”之说。后来,请阴阳先生查到此处,作了一番打正,咸丰境内才得以平安。

6、风水宝地的传说。张高寨马井地方有三个瀑布相连,三口塘相邻,犹如一线串珠,尉为壮观。相传在这之上是一处风水宝地,有“谁家祖坟葬在三口塘,谁家就要出帝王”之说。这事被一位风水先生知道后,实地一看,真是宝地,便寻其龙脉,发现在一处山峰上是龙的颈,便悄悄断其颈,破坏了风水,后被人发现,取山名为断颈山。

7、花和尚的故事。雷音寺建寺很久后,来了一个花和尚,不守清规,经常到寨子上寻欢作乐。一天晚上,和尚打着灯笼下山,被人撞见,问他做什么,和尚在慌乱中忙说下山来找火种。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9、贺龙的故事。从1928年12月至1934年4月,贺龙主力红军八进八出沙溪,红军独立团常年在沙溪打游击。寨子里的一些老人记得,红军从盐大路开过来,驻扎在毛店子,第二天处决了一名违犯群众纪律的红军战士,街后头至今还有那座“红军坟”。红军在寨子里打富济贫,将土豪吴显南的粮食分给了穷户。那些穷户害怕红军走后遭到报复,晚上又悄悄把粮食送还给吴家。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红军将吴显南押到湖南,几个月以后才放回来。

7、乡风民俗


张高寨

寨子里的人好唱歌,有粗犷、原始、充满阳刚之气的劳动号子,田间劳动时唱的田歌,逢年过节边唱边跳的灯歌,歌词少、歌调短、高亢嘹亮的山歌,走路时嘴里哼的小调,婚丧嫁娶时哭嫁哭丧的风俗歌,端公道士作法的宗教歌以及儿歌。歌词中多与盐有关,比如《劝世歌》里说:“正月过了年,劝郎去背盐,养儿要报父母恩,百善孝为先。”曾任30多年村支书的滕树龙说,寨里唱歌唱得最好的是何松柏,他也跟着学过。经不住我们再三要求,老滕带着感冒为我们唱了几首山歌,采风的利川音乐人向威连连叫好。

寨子里的人很好客。游客进得寨来,总有寨民热情地打着招呼,热心地带路,只要不见外,口干找点水解解渴,走累了找个院落坐坐,转饿了找个农家弄点饭,寨上的人定会乐呵呵的为你提供方便的。走遍山寨,全寨的男女老少总有一脸笑容,一脸的实诚,一脸的憨厚,不做作,不虚伪,给人以有礼有节、自然淳朴的感受。凡遇游客在院落小坐,家庭主妇一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搬板凳椅子,装烟倒开水,就当自家亲戚一般。在张高寨的人眼里,你只要到了张高寨,就算是张高寨的客人了。

寨子里的人很和睦。与人为善,友邻和睦,坚持“闹(毒)人的药不吃,犯法的事不做”,寨里建国以来无刑事犯罪,民风淳朴,村风文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如世外桃园。

寨子里的人讲规矩。前传后教,祖宗留下来的习俗规矩一直不允许变,谁要变则被视为没家教忤孽不孝,是会遭天打雷劈的。正是这此传统的意识,维护和传承了一系列礼教,如这里人敬神灵,奉祖宗,信风水,求吉利,保持着原始古老的婚丧习俗。张高寨房屋中间正堂用于祭祀,供奉着“天地君亲(繁体)师(繁体)位”家神,特别的是据离任村支书老滕介绍,牌位的字必须遵循“天不出头、地不分裂、君不开口、亲不闭目、位不离人”的格式书写,这种从形式到心里对家神虔诚的现象十分奇特。

8、价值考量


张高寨

一是最典范的民族村寨。张高寨土家族人口达到80%以上,人们保持并遵守着土家族习俗,耕读为本,本分做人,诚实朴实。通过走访调查,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古老完整的吊脚楼群,形象鲜明地彰显了张高寨的民族特色。纵观这些吊脚楼,我们认为,张高寨在保持浓郁的民族风格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了文化内涵,一是延续了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错落有致和人神共处的传统风格。二是十分突出“天人合一的”观念。这里土家上樑仪式歌喝道:“上一步,望宝樑,一轮太极在*,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高悬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由于主观与宇宙接近,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居所、人与空间“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三是实用功能得到最大彰显。正屋建在牢固的基础上,厢房与正屋相连,三边靠柱子支持全部悬空,不仅高悬地面通气通风防湿防潮,防毒蛇、防野兽,而且还是农家小院的杂物间。四是结构轮廓美不胜收。房屋的制式多数为悬山式瓦顶,注重吊脚楼厢房的飞檐翘角的造型,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形成“走马转角”独家格式,提高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层次。

二是最完整的古村落遗址。对一个古村落来说,一条街道或者一个院落的兴衰史,是一个村落在一段历史中的发展缩影,是历史故事和历史时间留下的空间物证。在一个小山村,古老完整的吊脚楼群,盛极一进的古盐商镇,曲径通幽的古河床,独立完整的寨俗乡情,神奇迷离的民间传说,这些古村落的要素和人文资源全部集中在张高寨,这是不多见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张高寨是我们武陵地区一个最完整最古老的村落遗址。特别是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古盐道是经济道,有古盐道就带活一方经济和手工制作作坊,古盐道是文化道,传播着文化文明,古盐道是政治道,沿途设置众多国家管理机构。盐道积淀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不论是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已被历史学家“中国内陆最重要的文化沉积带”,其价值不差于丝绸古道、茶麻古道。张高寨因盐道成寨,成为古盐道的重镇,虽然后来随现代道路的建设,偏离交通干道,孤独困守于大山深处,逐步走向衰败,但扑朔迷离的盐道文化给人以无限的研究空间和无穷的体验魅力。

三是最美好的田园风光。在张高寨,春天田间春耕忙忙的犁耙水响,夏天繁忙田边地角的除草追肥,秋天围满房前屋后的稻谷玉米,冬天原野山间谷地的饮烟漫漫。原始的农耕器具,原始的耕种方式,原始的吊脚楼下,原始的生活方式,原始的农家小菜,身临其境,悠然自得,古朴宁静,这是都市人梦寐以求的农耕体验场所。石盘河上部分曲溪通幽,戏清澈溪水,踩着平滑的石板河底,远离喧嚣浮躁,寻找金色童年。沿河而上,可以到雷音寺登高远望苍茫大地,胸中吐纳万壑千山,静心感受暮鼓晨钟,收获多彩人生感悟。身强体壮者可登山入林中寻趣,更可洞穴探秘,旅游探险。这时可以满足人们对田园风光的心理渴求。优质的植被环境,美丽的远古河床,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山寨特产,成熟的支柱立业,目前让许多旅客和摄影爱好者到张高寨流连忘返,完全陶醉于这里原始古朴和宁静祥和和自然环境之中,2010年*电视台记者专题采访报道。

9、开发保护建议


张高寨

古村落是不可替代而又无法再生的宝贵财富,因此,张高寨的保护已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市民宗局同沙溪乡*从2008年开始,着手制定张高寨土家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今年得到省里认可并公布。当地*在请专家做规划的同时,硬化了进寨公路,按以旧复旧的方式对损毁的民居进行恢复性改造,补贴资金帮助村民硬化地坝,做了许多有益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好张高寨土家族古村落的保护、旅游、教育、扶贫的四大功能,在下一步保护开发中,我们建议要树立以下理念:

1、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张高寨的人文和自然优势是优质资源,但是随着交通的改善、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土家民族特色古村落要独善其身的基础却是越来越脆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在中国城市改造中出现的‘千城一面’文化悲剧,很可能在广大农村中再现。古村落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它不仅有精美和独特的建筑与大量珍贵的物质遗产,还有那一方水土创造的口头与无形的文化遗存。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村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村落。可以说,非遗的载体在村落里。如果村落荡平,其文化不就会立即烟消云散?我们十年来所调查、挖掘、整理出来的非遗不又重新面临消亡,我们不是又回到抢救的原点上?”因此,为了避免“千村一面”的悲剧重演,在保护开发张高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历史的真实、环境的完整、生活的延续和非物质文化的继承,必须始终守住底线,保护好原生原貌的资源,不破坏本身的和谐,让自然的更自然,让古老的更古老。同时,因保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由*引导、社会参与,把遗产保护和民生建设结合起来,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注意做到自然、文化和社会三个生态环境的和谐。必须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结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手段,健全古村落保护机制,对现在和今后张高寨的历史负责。

2、合理开发利用就是保护。因经济原因,在没有资金注入的情况下,村民的保护显得微不足道,过度强调保护最终会走向自生自灭。过渡的开发同样会出现“没有了血肉和灵魂,只是一个旅游区,而不是一个生命”的问题。要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就是保护”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以土家民族特色古村落为主体的乡村历史文化旅游,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增加村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和居住环境。通过保护带动休闲观光旅游,通过旅游发挥文化保护的作用,既可使古村落获得更多修复资金,也可使村民获得合理收益,以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在保护开发中,建议做好以下二个结合:一是要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集中整治村庄环境、农民住房、村内道路、给排水、厕所、污水、垃圾处理和亮化绿化等配套建设,添置文化设施,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人居环境的现代化,二是要与挖掘整理古村落历史文化相结合。积极组织力量,大力挖掘古建筑文化、古盐商文化、古河床文化、古寺庙文化,收集先贤名士的生平传记、诗词歌赋、民间小曲、地方掌故、村民生产生活的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尽快以文字、图画、照相、摄像、测绘的方式进行记录,并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系统挖掘整理更深层次的古村落历史文化,有利于传承文化,给外地客人以更多的人文体验和人文关怀。

3、酒好更要会吆喝。对张高寨的宣传现在属于放任自流阶段,要做大做好做出名,作为一个土家民族特色古村寨必须加强两个方面的宣传。一是对内营造保护土家民族特色古村落的良好氛围。古村落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是文化遗产抢救的重中之重。文化的凝聚力和张力,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以后,会侧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近来兴起的民族寻根,就是对文化的一种寻根,而古村落、古习俗就是对这种文化的一种承载。多途径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寨民对土家民族特色古村落保护的认识,重视并加强对寨民历史文化意识的教育与培养,通过建立政策机制、利益机制与舆论宣传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和经济开发意识,引导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走向全面自觉。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确立鲜明的宣传定位,围绕自身优势,突出这里“好山好水、好情好景、好人好客”的观光休闲体验特点,确定如“田园牧歌,原始村落”、“中国最美的土家村庄”、“土家部落、武陵独家”等宣传主题,形成自身品牌。同时可开展摄影大赛、旅游征文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关心、支持张高寨。

4、规划先行。凡到过该寨的专家、记者、游客均被这里保存完好原生态的吊脚楼、古盐道、古河床、古寺庙所倾倒,都看好这里旅游休闲体验胜地打造的巨大价值。目前张高寨保存完好,在没有大规模开发之前,正是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的黄金期,必须尽管邀请专家就保护开发编制好科学的详细规划,防止无序开发、“拍脑壳决策”、“杀鸡取卵”等人为毁坏和浪费资源的行为,真正做到有章机循,依规办事,确保永续的保护和利用。在制定规划时建议把相邻的小咸河纳入整体规划和保护开发之中,游客接待中心设在黄泥坝,确保古寨的规模和古朴宁静的和谐氛围。同时,*现阶段要继续做好帮助寨民,按恢复原样的要求,做好更换民居腐朽的枋、椽、檩,捡瓦补漏,加固房体山墙,补修损毁墙面。整理环境,清理垃圾淤垢,美化绿化庭院。尽快对已建筑的钢筋水泥结构的7栋房屋进行民居改造,严格控制寨内建筑修建、样式和形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在整体详规审定后,*要按照规划宣传好执行好,让张高寨在保护开发过程中更加有序,更加靓丽,更加迷人。

上一篇:万寿宫

下一篇:卫国都城遗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