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喙黑凤头鹦鹉
白尾黑凤头鹦鹉(学名:Calyptorhynchusbaudinii)与黄尾黑凤头鹦鹉很相似,但喙要长。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全身羽毛大都是黑色,脸颊和尾巴内羽白色。晚成雏。主要栖息地聚集在植物充足丰饶的区域。喜欢澳洲一些当地的原生果树,喜食树木的球果和种子,例如松果、山龙眼等,有时候也会拨开树皮,以寄生的幼虫为食。分布于树木丛生的澳大利亚西南端的森林区。
1、外形特征
白尾黑凤头鹦鹉体长56厘米,翼展110厘米,体重630~750克。雄鸟背部、喉咙、胸部和下部都是黑色,尾部背面为白色,耳覆羽及面颊处有污白斑,翅上黑色覆羽有一个狭窄的棕色的边框和一个非常薄的白线外缘。底部是棕色的苍白边缘。除*对尾羽是黑色,显示纯白色的尾巴。鸟喙是暗灰色,有粉红色的红缘。虹膜深褐色,双腿棕色。
雌鸟头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许多美丽的黄色或桔黄色斑点与横纹,尾部呈条状分明的桔黄色,与雄鸟尾部是一片白色不同,雌鸟的喙部是肉色。
幼鸟和雌鸟十分相似,雄亚成鸟面部的白斑不十分明显。直到大约3岁后,才能长成成鸟的羽毛。寿命五十年。
2、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雨林的桉树林,其中降雨量超过750毫米,每年除繁殖季节外,这些鸟会暂时离开东部和北部,但它们仍然在桉树生长的地区活动。频繁出现在林地和果园,偶尔进入农田和草原。在收获果实的时候侵入果园。
3、生活习性
白尾黑凤头鹦鹉会成对行动,有时候是小群体,有时候数量则可以达到50只鸟左右。它们喜欢聚集在植物充足丰饶的区域,常常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听的见它们又长又尖锐的高亢的尖啸声,年幼的鸟儿在飞行中会不断发出粗嘎的叫声,就像在哭泣着乞讨般。喜欢澳洲一些当地的原生果树,尤其是马里桉树(C.calophylla)的种子,也吃松果和山龙眼等,有时候也会拨开树皮,以寄生的幼虫为食。因为取食水果,被当地果农认为是害鸟。
4、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西南端的森林区。是南澳大利亚西部特有的物种,分布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在繁殖期间,其范围涵盖了该地区从珀斯到奥尔巴尼,通过奥古斯塔。在全年的其余时间,会扩大其领土,并继续北行至西澳大利亚州。
5、繁殖方式
白尾黑凤头鹦鹉通常一次产下1到2枚卵,但是只会存活一只雏鸟,孵化时间约4周,由母鸟喂养20天,10-11周雏鸟羽毛会长成3个月或4个月后独立,但是仍然会和亲鸟共同生活直到下次亲鸟筑巢为止。等到雏鸟长成后,亲鸟会加入其它的凤头鹦鹉鸟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区域找寻食物。
6、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