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英国病人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10:23:57
...

《英国病人》是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代表作,一九九二年获得英国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文学奖。2018年7月8日,《英国病人》获评布克文学奖历史最佳小说,获金布克奖。安东尼·明格拉执导、奥斯卡9项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原著。故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个伤心人的因缘际会。他们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中,却无法享受战争结束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作者:迈克尔·翁达杰

译者:丁骏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字数:23900

2:9787532157372

1、编辑推荐

暌违中国读者15年的布克奖经典作品《英国病人》全新译本

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代表作

安东尼·明格拉执导、奥斯卡9项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原著

2、内容推荐

《英国病人》是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代表作,一九九二年获得英国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文学奖。2018年7月8日,《英国病人》获评布克文学奖历史最佳小说,获金布克奖。

迈克尔·翁达杰用优美而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一栋废弃别墅里,四个伤心人的因缘际会。他们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中,却无法享受战争结束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在战争中失去父亲与孩子,身心俱疲的汉娜,固执地照顾着自己最后一个病人。卡拉瓦乔,因偷窃技能成为战争英雄,也因此失去了双手的拇指,他只能通过吗啡来重新想象自己是谁。印度士兵基普,聪明、机警,在这个除了他自己任何东西都不安全的地方拆除地雷和炸弹。全身被烧焦的英国病人,终日躺在病床上,陷于回忆和幻觉之中。为了拯救爱人,他担当卖国之名,深入大沙漠,但他整整迟到了三年……

3、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部山区的圣吉洛拉莫别墅废墟中,躺着一位从北非运来的烧的面目全非的被称为“英国病人”的神秘男子,他从一家燃烧坠毁的飞机中被贝都因牧人救活。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哈纳是一位加拿大籍女护士,战争中失去了情人、父亲和腹中的孩子。

战争结束了,当大批英国军队撤走时,两人拒绝与别人一起返回比萨的医院,哈纳留下来照顾他。这个神秘的伤员成了她的精神寄托。和他们一起留下来的还有卡拉瓦焦,印度锡克族工兵基普。在卡拉瓦焦的不断引诱下,“英国病人”渐渐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奥地利人,叫奥尔马西。在30年代,一直在研究勘探北非沙漠,寻找泽祖拉绿洲。一次,一位叫杰弗里·克利夫顿的年轻英国贵族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凯瑟琳飞到了开罗,加入了沙漠勘探的行列。一个月里,奥尔马西成了她的情人。为报复奥尔马西,凯瑟琳的丈夫设计了一起自杀飞行,要他们三人同归于尽。凯瑟琳的丈夫死了,奥尔马西和凯瑟琳幸存下来,奥尔马西穿越沙漠,去寻求帮助。这时,战争爆发了,他被英军逮捕。为了能够返回凯瑟琳藏身之地,奥尔马西成了德国间谍的向导。三年后,他回到凯瑟琳的藏身洞穴,带着凯瑟琳的身体,驾着飞机飞离沙漠。飞机年久失修,空中爆炸,奥尔马西成了火人掉下地面。

原子弹打破了他们的别墅生活,最终几人各奔前程。

4、目录

一、别墅

二、废墟边缘

三、时而为火

四、开罗南部,一九三○至一九三八年

五、凯瑟琳

六、埋藏的飞机

七、原地拆除

八、圣林

九、“泳者之洞”

十、八月

致谢

导读

5、作者简介


迈克尔·翁达杰

迈克尔·翁达杰(1943-),加拿大小说家、诗人。生于斯里兰卡,十一岁随母亲来到英国,十九岁移居加拿大,现居多伦多。

迄今为止,翁达杰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一部回忆录和十多部诗集及非虚构作品。其中,《英国病人》(1992)获英国布克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后被英国导演安东尼·明格拉于一九九六年改编拍成同名电影,获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大获成功;《安尼尔的鬼魂》(2000)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吉勒文学奖和法国美第奇外国文学奖;《遥望》(2007)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

迈克尔·翁达杰的文字富于想象,兼具视觉和听觉效果,为诗歌和小说两个领域都注入了新的生机。

6、创作背景

翁达杰之所以把小说命名为《英国病人》是因为英国做为英联邦的核心国,她曾经也有着非凡的凝聚力。虽然这种凝聚力在小说创作之时虽已大不如前,但她的影响还会继续存在下去,在前广大殖民地地区发挥重要作用。独立后的英帝国成员如印度、加拿大等,由于历史原因,在移民组成、文化背景和发展道路等方面都留有共同的英殖民统治的烙印。这些国家的人对于前宗主的感情是爱恨交加、难以言喻的,正如小说中的卡拉瓦乔和基普:当自己的猜测最终得到证实时,卡拉瓦乔决定对过注不予追究,基普则举枪对准他所敬重的“英国”病人。

《英国病人》从构思至完稿历时近六年,其创作之时正是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出台之际。为了缓和各移民民族之间的矛盾、支持各族裔群体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护其在文化习俗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加零大*积极推行“多元文化”政策。

7、人物介绍

奥尔马西

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奥尔马西的身份一直到第九章才得到证实。故事开篇使用“她”(即汉娜)和“那个男人”的称呼开始讲述。可以猜出“那个男人”就是英国病人。他全身烧伤,面目全非,整个身体黝黑轻轻一碰就疼得要命,并由一个护士照顾。此后的章节证实了我读者的猜测此后都在使用“英国病人”或者“英国人”来称呼他。

作为一名中心国男性,英国病人像英国人一样:学识渊博、思想深沉、理智并且聪明。他对沙漠了如指掌对读过的东西过目不忘,了解远古文明、湖泊和城镇的位置,还可以仅凭触觉辨认不同类型的枪支。对于白人的崇拜,汉娜在翁达杰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病人全身烧伤,她“每隔四天给他黑色的身体洗一次澡”在汉娜眼中‘他是绝望的圣人”。汉娜把奥尔马西,一个烧得体无完肤、生活无法自理、生命垂于一线的病人神化了。多多少少这些跟他的身份纯正的英国血统有关。奥尔马西处心积虑为自己编织的“英国白色幻梦”看起来是多么真实,以至于汉娜都相信了,并且崇拜着他。读者有理由相信,奥尔马西为模仿中心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能他没意识到自己的模仿但是他却试图抹煞着自己的原有身份—匈牙利籍被殖民国家男性。他如果不想隐瞒没有必要等到第九章才泄露自己的身份。因为他在空难中严重烧伤但他头脑仍很清醒,能告诉汉娜、卡拉瓦焦、基普他过去的零碎片段,以及他是如何与凯瑟琳坠入爱河的。

基普

基普原名为基帕尔·辛格,一个很明显的印度人名字。然而由于名字谐音类似基普,遂更名为基普。小说中写道:“是这个名字自己找上他的,很奇怪。他在英国交的第一份排雷报告沾上了一些黄油长官叫道‘这是什么?鲜鱼油吗?’”大家哄笑起来。他不知道什么是鲜鱼但是这个年轻的扫雷兵就这样变成了一条英国咸鱼。一个礼拜后,再没人记得他的真名,并且“他倒更喜欢别人叫他外号”。上述就是基普名字的由来,“鲜鱼”的英语音作“基普”,长官的话带有很浓的调侃意味,大家的哄笑更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嘲弄。然而对于成为“英国咸鱼”这件事基普并不在意,反倒更喜欢。这无形之中是基普对于英国白人身份的一种靠拢。即使是一条咸鱼也是一条英国的咸鱼滞着英国身份的认同感,所以基普不但接受了这个外号还很喜欢。

基普对自己的印度身份一直都很焦虑,基普所处的是一种尴尬的双重身份。他身为印度人却因为自己的印度性而感觉焦虑想方设法变得富有英国性。于是基普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模拟,即模拟一个具有英国性的名字:基普。吉普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喜欢被人喊他名字的这一心理过程也是下定决心要向西方靠拢模仿西方的过程。在一个西方文化充斥的社会里被殖民者无意识地接受了他者的文化从而迷失了自我的身份。

8、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英国“病人”行将朽木,奄奄一息,而由于自身的弱点以及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在全球的殖民统治也已发生严重的危机,瑟福克爵士和英国病人的死则彻底地宣布英国殖民统治将最终解体。

翁达杰的笔下,没有绝对的对立。野蛮人和文明人、英国人和印度人、现在和过去,混乱与秩序、沙漠与别墅、水与火,奥尔马西与凯瑟琳对基普与哈纳,他们之间有重合也有分歧。奥尔马西竭尽全力想要抹去自己的国籍、基普想要放弃自己文化身份追随西方、两对相恋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苦苦挣扎等等,这些人的努力在现实面前却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翁达杰在《英国病人》中沿用了其1987年作品《身着狮皮》中一些人物的姓名,两部小说的创作相隔五年之久。然而五年之后,翁达杰的笔下,更多的是多元文化下一些难以克服的、无奈的现实问题。

翁达杰在《英国病人》中以非凡的想象力与洞察力批判了“理想”与“现实”中的矛盾。围绕别墅和沙漠来构建小说的中心情节,作者试图“通过这种远离现世的方式探索实现人人平等幸福、安居乐业的社会模式”。

艺术特色

以二战为背景,以英国“病人”的身份为中心,翁达杰通过不同人物视角描述了一个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离不开场景的设置。在这部小说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物在不同的空间移动,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场景莫过于翁达杰为其人物活动所设置的别墅与沙漠。

别墅是小说第一章的标题,也是第一条主线中主人公们的栖身之地。随着德国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当盟军开始向地中海和亚丁湾沿岸集结、准备回国时,坐落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郊的圣吉洛莫别墅却迎来了它的几位居民。别墅不是诗意船的田园,战争的罪思在意大利的市郊随处可见,这里也未能幸免。战时像城堡船的城垛建筑使它成了德军的最后一个据点,一百多名士兵住在这里。“随着山镇开始受到炮火的袭击,这里被崩得土崩瓦解,像海上的战船一样摇摇欲坠。别墅成为交战双方罪恶的见证,它千疮百孔,没电,缺水,连土匪也不会光顾此地”。作者形象的描述呈现给读者的是废弃、荒芜、满目疮痍。

通过环境衬托人物,作者将二者融为一体。别墅中的人物同他们所居住的场景一样,身体或精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别墅是封闭的,曾经的挣扎与困惑让他们选择了对现实的逃避。翁达杰对别墅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通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及其与自身相异的行为描写来完成的。身居其中,颓败的空间恰恰展示的是他们所遭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与折磨。

圣吉洛拉莫别墅与世隔绝,很明显,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居住不是疗伤,而是对现世的逃避。别墅本是修女们修道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花园外立着的十字架更说明了这一点。从外面看,别墅就是废墟,然而别墅内的每个房间都绘有不同季节的风景,“绘在天花板上的树叶、树冠和那片蓝天以及周围是蔓生的鲜花和参天大树的枝干”的房间使得别墅仿佛一座伊甸园:别墅里的果园和花园提供水果和蔬菜等必需品;没有爆炸的炸弹数量巨大,外面充满了凶险,然而在别墅内四处走动的无论是哈纳还是卡拉瓦却都安然无悉。基普的同事在别墅附近拆弹时被炸死的情形更说明了它的保护功能。因为它的过去,千疮百孔的别墅成了遭受战争创伤心灵的愈合之地。

翁达杰将另一条主线的场景设置在北非的利比亚沙漠。人迹罕至的沙漠原始、空旷、贫瘠。沙漠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抹去身份与国籍。“我们所有人都想脱下我们国家的外衣,消失在火与沙的景色中。抹去家族的名字!抹去国家的概念,这就是沙漠教给我的东西。”探险家的演讲忽略了为探险所做的种种准备,甚至连死亡也很少提及。我们似乎只对那些不以买卖的东西感兴趣,丝毫不关心外面的世界。我们为纬度或七百年前发生的事而争论”。从二十年代初到战争爆发,无心沙漠外贸易、权力、金钱或战争之事,科考队对利比亚沙漠的勘探十年来是成就非凡。沙漠,对他们来说,是一块“信仰之地”,而近十年的沙漠生活使得奥尔马西对于沙漠的喜爱更是超乎寻赏。对他来说,溜过边境易如反掌,他“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人。”

9、作品影响

迈克尔·翁达杰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小说《英国病人》,问世当年就一举荣获英语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而由之改编的同名电影《英国病人》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9项大奖。

从1992年至2011年这20年间,全世界共出现了33种语言269个版本的《英国病人》,共有4472家图书馆收藏了这本书。时间的积淀,让这本书跨越了民族和语言的界限,成为流行于全世界的文学经典。

10、作品评价

我一直很喜欢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读到《英国病人》这部小说时,我觉得它非常美,像一首诗,所以我就想把它改编成剧本。

——安东尼·明格拉

应该给《英国病人》戴上三重冠。这本书深邃,优美,触动心灵。

——托妮·莫里森

杰作……一部丰富而引人入胜的小说。

——唐·德里罗

一部激情之作,神奇,标新立异,可以让人一直读下去。

——理查德·福特

梦的交织,罕见,诱人。

充满美感、神秘、*,它将读者引入另一个世界,并揭示这个世界与我们自身之间的关系

——《旧金山论坛报》

洋溢着令人陶醉的美感,充满着只会,迈克尔翁达杰这部曾获英国布克将殊荣的小说,追溯了四个饱受创伤的生命在二次大战末期于意大利一幢废弃别墅内发生的情感纠葛。

疲惫的护士、伤残的间谍、机警的士兵,他们的心头都萦绕着那个无名无姓、遍体灼伤、躺卧在别墅内的英国病人所象征的神秘谜团;而他那段由激情、背叛、逃亡组成的记忆,正如炽热的闪电,烘托出全书的神采

迈克尔·翁达杰是北美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那座诡谲别墅的魔力将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邀我们为领略身处此地时的欢愉,在此细读这一段段文字

——《华尔街日报》

《英国病人》无论是在诗意上还是在哲理上都是一部令人信服的小说。她相信这本由公众评选出的50年最佳作品将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未来的许多年内为更多新读者带来喜悦。

——布克奖基金会主席海伦娜·肯尼迪男爵夫人

11、改编电影


《英国病人》电影剧照

影片《英国病人》由安东尼·明格拉执导,是根据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拉尔夫·费因斯、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朱丽叶·比诺什等联袂主演。影片于1996年11月6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以战争和沙漠为背景,演绎一场跨越时空的爱情悲剧。二战期间,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面部被全部烧伤,当地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这个机师丧失了记忆,不能想起自己是谁,因此只被叫做“英国病人”。

本片共获奥斯卡等重要奖项20次,提名20次。

上一篇: 地下凶猛

下一篇: 吴越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