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博物馆
宣威市博物馆位于振兴街南段文化艺术中心一楼,主体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74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6平方米,2015年7月29日开始进行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2016年7月底完工进行试运行。宣威市博物馆共有历史厅、民俗厅、革命厅和临时展厅等四个展区,展出了宣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至近现代各类文物,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宣威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宣威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
1、简介
宣威市博物馆位于振兴街南段文化艺术中心一楼,主体工程于2009年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74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006平方米,2015年7月29日开始进行装修和陈列布展工作,2016年7月底完工进行试运行,2017年2月正式向观众免费开放。
博物馆是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博物馆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宣威市博物馆共设历史厅、民俗厅、革命厅和临时展厅等四个展区,展出了宣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至近现代各类文物,全面的介绍了宣威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宣威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保护和展现宣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以达到打造地方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目的。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光辉的革命历史,是宣威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地保护和展现宣威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
2、宣威古代历史陈列
宣威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幽深的尖角洞古文化遗址,吞吐着千年的历史风云。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开于秦代的五尺古道,像一个古老顽强的生命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攀行,刻满了宣威人民从昨天走向今天、走向明天的行行足印。《古道驿歌——宣威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以时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地域发展变迁、著名历史人物为纬,展开宣威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3、宣威民俗文化陈列
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宣威火腿题词“饮和食德”。“饮和”出自《庄子?则阳》“故或不言而饮人为和”意思是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食德”出自《周易?讼》“六三,食旧德”,意思是享受先人德泽。“饮和食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是宣威各族人民共同秉承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宣威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融入到四季更迭的衣食住行之中,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4、宣威革命史陈列
乌蒙巍峨、双盘环抱、奇山秀水的宣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宣威人民。盘江水暖,红土情深,养育了红十军军长周建屏、红二十三军军长刘雄武及徐文烈、徐文礼将军、*的夫人卓琳等优秀儿女。在辛亥革命、重九起义、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中,宣威一批有志青年就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红军长征两次过宣威,400余名宣威优秀儿女参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血洒长征路。抗日战争时期,宣威一批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血染疆场。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第一只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宣威成立,武装起义接连不断,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宣威成为滇东北地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无数热血青年投入了血与火的斗争,数以千计的宣威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5、文物展示
汉代青铜鍪
尺寸:21.9×17.7×15.4cm。鍪是古代的一种炊具,作用相当于锅。侈口束颈,口有唇缘,鼓腹圆底。流行于战国并沿用至汉代早期。
清矾红釉飞鹤云纹双螭耳瓶
尺寸:11.6×11.6×23cm。矾红釉,是红釉之一,属低温釉,以青矾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成矾红,故称矾红釉。主要着色剂为氧化铁,又名铁红,它的色泽往往带一种橙子般的红色。烧制方法是在已烧好的白胎上施釉,二次入窑在900℃左右烧制而成。矾红釉在明中期开始有很大发展,因嘉靖时期麻仓土告竭和烧造铜红釉的技术衰退。矾红釉呈色没有铜红釉色泽纯正鲜艳,但其呈色稳定且易烧造。明清时作为红色彩料广泛使用,景德镇窑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
清李仰亭山水画轴
画轴为水墨山水画,绢制,画心宽33.5×68.4厘米,为清代画家李仰亭模仿黄山高山高画师水墨山水的风格,绘画而成,国家三级文物。
石箭镞
尺寸:4×2.6×0.47cm。石箭镞即石箭头,是石器时代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远射武器。该石箭镞出土于宣威尖角洞遗址。
清木胎漆寿星
漆器工艺----制胎,花纹从目前所见实物来看,汉代漆器有木胎,夹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牙骨胎,皮胎等,其中主要的是木胎,其余胎质极为少见。以木胎制作的漆器出现最早,也流传最广,木胎的造型主要有圆器,方器,立体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