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沙酒

科普小知识 2023-11-12 18:36:09
...

沙城白酒具有浓郁的浓香型风味,产品清亮透明,入口绵甜净爽,诸香协调,回味悠长,给人愉悦的感觉,是华北地区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类酒种,已融入当地人民的文化之中,是中国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1、得名

好水酿好酒,好酒靠好水。自元以降,沙城便以酿酒闻名,明天顺年间,以当地优质高粱和老龙潭泉水酿造的“沙酒”醇香味美。清康熙年间,城内私人酒坊已发展到五十多家。清康熙大帝一生六出怀来,康熙十一年(1673年)秋,康熙出巡塞外,至沙城,见烧酒流珠,酒香四溢,酒兴顿生。命取尝之,醇香味美,不禁赞日:“酒甚佳”,赐名“沙酒”。亟命侍卫驰进太后。从此,“沙酒”名声大振,钦誉京都。除岁岁朝贡,畅销京城,还远销包头、库仑(今蒙乌古兰巴托)。

2、酿造

史料记载,“沙酒”原料考究,工艺独特。酿酒:以上等高粱为原料,以大麦、豌豆踩制“伏曲”,使用“陈曲”为糖化、发酵剂,加之水质优良,富含矿物质,能促进糖化发酵。制酒:继承传统的“老五甑”方法,总结出一套“稳、准、细、净”的操作经验,清蒸辅料、发酵池、发酵期、贮存期都有讲究。


酿酒

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在传承“沙酒”传统酿酒工艺基础上,开创性的融入了“北斗工艺”,形成了独特的白酒酿造技术,“沙城老窖”酒已经成为“冀酒”一个代表性的白酒品牌。如今“沙城老窖酒酿造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酒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历史

沙城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已有人开始酿酒,王恽《中堂事纪》记载:县东南里许有酿泉,井水作鹅黄色,官为置务,岁供御醪焉。意思是说县城东南约一里有酿泉,井水是鹅黄色,官府给它设立制酒作坊,每年供给御用醇酒。

明朝天顺年间,已有缸房三十余家,成为塞外酿酒业最兴旺的城镇。当时酿酒的方法是:“清蒸、清烧”、“缸活发酵”,十五天排眼,用风匣灶烧火,小甑桶,“铁傲”馏酒,日产量不过一、二百斤。玉成明是沙城最大的缸房,明中期该酒坊一个酒师患病,嫌汤药难下,便掺兑酒钦之。顿觉味佳,心爽神怡,灵感突发,遂以“沙酒”为引子,加中药冰糖,以砂锅煎煮片刻取尝,酒味别致,酒、甜、药、香四味具全,色泽紫红,晶莹透明,浓郁醇正,色味俱佳,别具风味,因呈紫红色,取了一个充满吉祥、颇具诗情画意的名称“状元红”。女饮调经,男饮开胃,挂牌试销,客商争购,轰动一时。

清朝时期,酿酒业仍很兴旺,康熙年间,沙城的缸房已发展到五十余家,其产品除畅销京城宣府外,蒙汉商人还用骆驼运往包头、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一带销售,遐迩闻名。据清光绪《怀来县志》载,康熙十一年(1673年)秋,圣驾“至沙城,见烧缸流珠,取尝,曰:酒甚佳。亟命侍卫驰进太后。从此,京都人盛称沙酒云”。光绪年间,由京东香河县烧酒技工传人续渣混烧法,并将“缸活发酵”改为“土池发酵”,风匣灶改为抽风灶,甑桶加大,发酵期缩短到八至十天,每班日投料增至2400斤,年产量达到147吨。

民国初期,酒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玉城明”缸房用中草药炮制的“状元红煮酒(1914年、1929年、1931年)和“瑞文祥”缸房首创的“青梅煮酒”(1921年、1931年),分别参加了在*、费城举办的国际名酒赛会,并获得金质奖章,一红一绿,成为“沙酒”双壁,驰名中外。

上一篇: 红土镇

下一篇: 阔叶竹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