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河
伊河也称伊水,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中文名称:伊河
古:称:鸾水,伊水、伊川
流经城市:栾川、嵩县、伊川、洛龙区、偃师
发源地: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境内
注入河流:洛河
河流长度:全长264.88公里
流域面积: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所属水系:黄河支流南洛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北部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河南省洛阳市
1、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伊河栾川县段
在栾川县境,境内自陶湾乡三合村闷顿岭发源地,经陶湾乡、石庙乡、栾川乡、城关镇、庙子乡、大清沟乡,至潭头乡汤营村伊河出境处,计11公里,流域面积1053多平方公里,河床宽度百米左右,水面宽10-20米不等,年均径流量3.68亿立方米。
在嵩县境,从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人境,沿外方山与熊耳山之间西南向西北流经嵩县的旧县、大章、德亭、何村、纸房、城关、库区、饭坡、田湖9乡镇69个村,在田湖镇千秋村出境(海拔150米),伊河出嵩境,人伊川。嵩县段河床总长80公里,流域面积173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1500米,常年有水,平均流量每秒10立方米,旱季最小流量每秒1.1立方米(1978年4月),雨季最大流量每秒4800立方米(1982年7月)。
在伊川县境,由嵩县田湖镇入县境,流经酒后、鸣皋、葛寨、白元、平等、城关、水寨、彭婆等8乡(镇)、66行政村,至城关镇的郭寨村入洛阳市郊龙门境。境内干流41.3公里,流域面积943.4平方公里。
在洛阳市洛龙区(原郊区)境内,由龙门镇魏湾村入境,至李楼乡西石坝出境,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河道流向东北,河床为砂卵石结构。年平均径流量14.9亿立方米,径流深224.4毫米。1993年,在龙门桥下游250米处设橡皮坝,长302米,形成水面44公顷,蓄水量89万立方米。
在偃师县境,伊河自西向东,北岸流经后石罢、黄庄、王庄、相公庄、西田村、东田村、宁庄、前王、王七、甄庄、仝庄、赵庄街、东庄、岳滩;南岸流经西马村、西棘、康庄、白塔、黑龙庙、杨湾、新民、袁村、东石罢、草店、门店、西彭店、高崖、赵寨、半个寨、王岔沟、段湾、苗湾、任庄、顾县、安难、枣庄、杨村。偃师段西马村至村杨和洛河口长37公里,占伊河全长347公里的10.7%,流域面积5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9%,河床最宽处(东石罢)3.2公里,最窄处(安滩)0.38公里,纵坡出龙门口一由几百分之一变绥到1/3000左右。河床由卵石、泥沙构成,渗水性好。由于落差小,泥沙沉积最大,河中多沙洲,不能通航。
河道特征
河道上下形态各异,从源头到庙底,弯曲多,落差大。从庙底至庙子,由西向东流向,形成40公里长的宽谷地带,至庙子两河口,出现直角转折,改为由南向北流向,至潭头古城,形成长50公里的峡谷地带,两岸山坡陡峻,河槽狭窄,迁回曲折,水势湍急,有多级跌水出现。过古城后,又直角转折为由西向东流向,水势平缓,形成潭头宽谷盆地。
伊河河道大致从源头到崖口(嵩县)为上段。河长154公里,其中峡谷段为100公里。具有峡谷和盆地交替的特点。源流出自深山区,庙底到庙子为长达40公里的宽谷和河岸平原。庙子到故城河流穿切太古代结晶岩系而过。形成长约50公里的大清沟长峡谷。这一段平均谷深250米左右。谷坡陡峻,河槽狭窄,平时水面宽20~40米,水流很急,并有多级跌水出现。伊河过古城后,先后经过3个盆地(潭头—中、下营—故县)。分别为3个峡谷所隔开,形成一束一放,宽窄谷相间的串珠状态。其中以送兜沟至崖口一段最长,达27.5公里,上段河道比降虽然不大,平均5,但流路迂回曲折。多次成直角转折,弯曲度达2.27。崖口以下为下段,河长114公里,下段虽有两个峡谷,但都短小,陆浑峡仅0.1公里,系河道切过火成岩而成。龙门峡长1.5公里,为切穿石灰岩而成,其余绝大部分河段谷宽丘浅,地势平坦,在伊川境谷宽平均为3~6公里,伊河在龙门峡谷,两岸更加开阔,河道宽展。一般水面在60~150米。整个下段河床落差减小,仅为上段比降的1/3,因此愈往下游泥沙沉积愈甚,且河道直向东北流去,弯曲度仅1.21。
2、主要支流
栾川县段
伊河嵩县段
小河,古名庸庸水,源于白土乡铁岭村庙子沟,自西向东流经白土乡、狮子庙乡、秋扒乡,至潭头乡断滩村汇入伊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61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5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其支流长于10公里以上的有:白土河、羊道河等。
明白河,源于嵩县车村明白川的暮糊山(牧虎山),由合峪乡钓鱼台村南2公里处入境,至庙湾村北2公里处出境入嵩县,至前河汇入伊河。南北流向,长55公里,县境内长32.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4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
嵩县段
嵩县段的一级支流41条,其中较大的有明白河、龙潭河、白鹿沟河、大章河、大王沟河、蛮峪河、五道沟河、吕沟河、沙沟河、武松河、黄寨河、贾寨河、高都河、焦涧河、洛沟河、八达河、滕王河、凤阳河、吴村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明白河、大章河、蛮峪河、焦涧河4条。
伊川县段
伊川县段的主要支流有:
伊河在伊川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白泽河、顺阳河;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杜康河、银河、曲河、穆河、李圪垯河、干河、阎沙河、沙河、永定河、丁惠河、江子河、张绵河、府店河、小黄河、马营河等15条支流。干流长度较短,流域面积较小的还有闵店、张庄、罗村、董村、楼子沟,窑湾,西草店、南申、水寨等处的9条小支流。
马营河又叫前溪河,源自鸦岭乡韩注村,流经贾寨、胡坡、李庄、双庙、双庙寨、前黑羊、黑羊、北沟、魏家沟、马营至槐树街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10公里,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05立方米/秒。在上游干流上修有双庙水库,中、下游有梁村沟、北沟支流,至村下700米处并为一条河流。
小黄河,源自鸦岭乡高沟村北,流经程岭、刘沟、黄沟,至窑底村东北往入伊河。干流全长4公里,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干流上修有刘沟水库。
李屹垯河,又名浥涧河,源自鸦岭村北,流经高沟、北窝沟、许沟至李屹垯村东注入伊河,干流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05立方米/秒。1967年在干流上游修有北窑沟水库。
府店河,一名小北河,又名土沟河,源自鸦岭乡西许沟村,流经康沟、石窑、南北府店,至县城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9.0.1立方米/秒。
银河,因河水发白呈银色而得名,源自宜阳县大西沟村,由北到东南流经魏庄、坡头寨、宋店、马回营至马回北入伊河。干流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8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建国后修有建设、洞子沟、银河水库,并在中游支流上修增产水库。
顺阳河,源自宜阳县董王庄乡邓庄,流经宜阳县的三里坡、东庄和伊川县的沿村、徐阳、张村、孙村、业寨、旧寨、鸣皋等村,至大元东村北注入伊河。于流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120.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公0.2立方米/秒。1958年,鸣皋公社在上游宜阳县陡沟村附近,修建有陡沟小2类水库。后因伊川、宜阳两县在水库库区和灌区受益方面发生纠纷,故把该库交宜阳县管理。中游建有裕群水库(小2类)。
干河,源自宜阳县立顶山一带,流经邓岭、乔庄、雷沟、石窝、邢庄至干河村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67.6平方公里。干河系母子河,上段河床上面有水,中段河床下面有水,下段因受地层结构的影响,河床上下很少有水,故名干何。1969年,鸣皋公社在宜阳县董王庄公社雷沟村修建一座小型I类水库。
沙河,源于脑子山,干流长5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流经田园、上李、官庄至渠旺村西南入伊河。
阎沙河,源于脑子山、绝金顶一带。千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52.7平方公里。流经南王、白窑、柴庄、三王,至吕寨村西南入伊河。
杜康河,《水经往》记载,康水源出牛山,汇于伊,长10里,俗传杜康酒出于此。康水,即杜康河,牛山,即葛寨乡黄兑村南的小山。杜康河发源于葛寨乡黄兑行政村牛山怀自然村,流经黄兑,汝阳县的上、下蔡店、纸房、窑湾等复入伊川境,经白元乡的辛庄、上水磨、白元、良寨至夏宝入伊河。干流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74.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永定河,源自娘娘山,流经茹店、高沟、扬寨、富留店至土门村西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在汝阳县库头村,伊川县修有杨察小2类水库。
白洚河,《水经注》称白洚河河为大狂水。《孟子·滕文公(下)》载:“水逆行为洚。洚水者,洪水也。”该河源自登封县黄龙洞山,自东向西,从颍阳乡张门村入伊川境,经半坡、江左、白沙、水寨四乡,于水寨乡姬磨村西南入伊河,干流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4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至公0.4立方米/秒。全流域建有刘窑、宋窑两座中型水库,程村、尹湾、丁惠、庞窑、范寨五座小型1类水库及十八座小型2类水库。
穆河,源自吕店乡分水岭,流经苗沟、曹沟、申圪垯南衙北往入伊河。干流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干流修有苗沟水库,北支流建有曹沟、申圪垯两座水库,南支流建有司马沟、申铺两座水库。
曲河,又名小狂水,源自江左乡张窑村,由东到西流经冯沟、邢坡、许营至彭婆西北注入伊河。干流长20公里,流域面积8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立方米/秒。1961年在干流上修有掉剑沟、牡丹沟水库,并在北支流修有梁沟水库。
丁惠河,古称湮水,发源于江左乡狮子头山南。《山海经》载:狂水西南与湮水合流(湮水即今丁惠河),湮水源出于湮谷(狮子头山南)。丁惠河系白洚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经三峰寺、尹湾、丁流至下磨村东注入白洚河。干流全长18.5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1957年后,干流上修有莲花河、吴沟、尹湾、马河湾、丁惠五座水库,支流修有东杨沟、张村、姚沟三座水库。
江子河,又名江左河,系白洚河第二大支流。《洛阳县志》载:“旧志·姜佐水,谓太公钓此,非是。”源自江左乡歪嘴山南,流经杨窑、程村、五里头、江左、孟家窑,至二郎庙入白洚河,干流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52.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最0.2立方米/秒。1957年后,修有程村、联办、王窑三座水库,支流上修有魏村、段村、九龙口、上菜园四座水库。
张绵河,又叫沙园河,源自葛寨乡张绵村南绝金顶北,流经张绵、沙园、南坪、烟涧,至白元乡双头村北流入伊河。干流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4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干流上修有东石门水库,中游支流上修有前富山水库。
偃师县段
偃师县段,主要支流有:
马涧河,其上游为柏峪河,源于香炉寨东峡柏峪沟中。向北流经东坡、冯窑、杨树庙后,折西经安乐、乔家寨、珍珠泉入九龙角水库。同时,入九龙角水库的还有来定河(源于香炉寨西峪中,西北流经马窑、玉皇泉、马跑泉、珍珠泉入库)和稻田河(源于马鞍山西峪中,出峪西北经曹窑、郝家寨折东北经丁窑入库)。水出库后称马涧河,北流与车李沟水相汇(车李沟水源于车李窑西山涧中,东流经马窑、郭湾、任窑、李窑、西牛窑,折向东北入马涧河),经齐家窑、屯寨入马涧河水库。以下经马河、张湾、吴家湾、丘河、化寨、盆窑入陶化店水库。
浏涧河,由浏河、涧河合流,故名。浏河原名刘水,因春秋时这里有刘子国,后人将刘字加水旁而得今名。该河源于西管茅南峪中,东流折向西北经西管茅入夏后寺水库,又西北流经任才村、卢村注入浏河一库。同入一库的还有孙寨之水(该水源于刘庄南山涧中,经双泉入库)。出库北流经西齐家窑入浏河二库,又经郑窑折向西北入擂鼓台水库。涧河,原名公路涧河,源于董村百步岭黄草谷堆东沟,经杨家沟北下,穿郭村于翟寨之间,又向东北流经引礼寨、陶家村入擂鼓台水库。同入该库的河流还有铁窑河(铁窑河亦名合水。上源为四道沟水,出谷折向西,和三道沟水、二道沟水相汇,西流汇头道沟水至山张,北流称铁窑河),该河经铁窑、马寨、曹寨,流向东北入擂鼓台水库。浏河、涧河、铁窑河合于擂鼓台水库后,北流经程子沟、崔河入陶化店水库。
马涧河、浏涧河入陶化店水库后,下游河道北经李湾,绕白云岭出沟至顾县北注入伊河。
沙河,源于寇店乡五龙东南山涧中。出涧流向西北,入沙河一库。又北流经王窑、高窑入沙河二库。出库至马寨偕水泉沟水(水泉沟水源于水泉口之南山涧,出涧向北经水泉口、石窑、沙河三库至马寨入沙河),经马寨、东朱村、西韩寨、沙沟、二教塔、陈家窑入沙河五库。出库折向西北,经苏家窑、武屯、庞村、彭店入伊河。
东沙沟河,源于肖村南寨之间的南峡中。出谷西北流经西寨转北,经吕桥、郜寨、姬家桥、水牛沟、彭店寨入伊河。
酒流沟河,源于上徐马东北峪中。出峪流向东北,经水牛沟入陈沟水库。出库折而西北入酒流沟水库。后注入伊河。
诸葛沟河,源于上徐马西北峪中,出峪后向西北流经下徐马、草嘴,入诸葛水库。出库入伊东渠。
3、水文特征
伊洛汇流处(左洛河,右伊河)
伊河的主流及支流,从降水—产流—汇流—形成径流过程中,挟带泥沙进入河流。洪水含沙量最多年为1981年,每立方水含沙210公斤,最少年为1984年,每立方水含沙31.6公斤。一般年份为百公斤左右。输沙量最多年为1996年,全年输沙量达54.9亿吨,最少年为1976年,全年输沙量为2.4亿吨,一般年份为10-30亿吨之间。输沙率最大年份为1966年,洪流输沙率为17.4公斤/秒,最小年为1976年,为0.678公斤/秒,一般年份为10公斤/秒左右。
据龙门和陆浑水文站有关资料记载,20世纪初至1988年,伊河出现比较大的洪水流量有六次:1931年1.03万立方米/秒,1937年7180立方米/秒,1943年6480立方米/秒,1954年5740立方米/秒,1958年6850立方米/秒,1982年664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5立方米/秒。
在偃师县境,1952年以来(龙门水文观测站资料),伊河最大流量650立方米/秒,相应海拔高度(1958年7月17日);最小流量0.43立方米/秒,相应海拔高度148.65米(1955年6月26日);最高海拔154.5米,相应流量5550立方米/秒(1983年7月30日),最低海拔148米,相应流量约0.68立方米/秒;年均含沙量2.93千克/立方米,1965年至1978年年均径流量为7.22亿立方米。
正常年景,伊河多在12月和次年元月结冰,冰层厚约2厘米。
4、流域概况
伊河峰洪过龙门石窟
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伊洛二水之间。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这里是公元前20世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这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当之无愧的“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是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的开始。
伊河支流杜康河,传说酒祖杜康造酒于此而得名。《水经注》记载,杜康河“源出牛山,会于伊,长十里”。牛山,伊川县葛寨乡黄兑村南的一座小山。杜康河自此流经汝阳县蔡店乡、伊川县白元乡,注入伊河。伊川、汝阳两县境内尤其是杜康河沿岸出土了众多先秦时期的酒器、酒具,还发现了杜康造酒的遗迹。两县依托这些历史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恢复杜康酒酿制工艺,都一度成为国内白酒行业的知名品牌,远销海外。
伊河支流顺阳河,源于宜阳县董王庄乡,经伊川县鸣皋镇注入伊河,《八百老虎闹京城》、《韦大胆斗鬼》、《神锣》、《狐仙秀秀》、《黑画孟》等传说在鸣皋镇一带广为流传。
伊河支流干河,与刘秀有关。传说东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策马来到鸣皋镇南,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眼看王莽紧追不舍,刘秀骑的马却口渴难忍,俯下身子痛饮河水。刘秀气急地说:“喝,喝,喝,难道你能把水喝干!”话音未落,大河顿干,刘秀跨马而去。后人便把这条河叫做干河。
伊川盆地,有了杜康河等众多支流的汇入,伊河中游水面变得开阔,水温升高,两岸的洼地常年积水,从而形成特有的沼泽带,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绝好的小环境。加上这段河床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河水中富含众多矿物质成分,使伊河川区的稻米格外香甜,和孟津县会盟镇一起,并称洛阳两大水稻产区。伊河川区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鸣皋、平等、白元等乡镇,尤其以鸣皋镇东部“姬家滩”产的大米最为有名,曾有“贡米”之说。洛阳市占总土壤面积0.12%的水稻土,就主要分布在鸣皋镇和汝阳县小店、城关3个乡镇。
龙门,位于伊河进入洛阳地区的边界上。龙门历史悠久。附近的广化寺沟、郭家寨一带发现有臼齿等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龙门地区在地质史上沧桑之变的见证。龙门西山南端魏湾村北发现有四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聚落遗址,出土较多的石器和陶器,表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夏禹治水,曾“凿伊阙,通龙门”,《淮南子》、《越绝书》等古籍多有记载。东周称龙门为“阙塞”、“伊阙”,盖因其似门阙故名。龙门有石铭始于曹魏黄初四年(223年)伊水暴涨之记载。西晋时龙门又名“阙口”,筑“山寺”于此,且于元康五年(295年)在两山间平通石路。隋代始有“龙门”之称。《元和郡县图志》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因封建皇帝拟己为“龙”,故将正对都城皇宫的伊阙改称龙门。
龙门自古为险关要隘和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守御或攻取洛阳者,大多于此布阵激战。公元前516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伊阙”。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以南消灭韩、魏联军24万。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为防备黄巾军,曾在洛阳四围置伊阙等八关,龙门自此正式设关。公元620年,唐李世民围攻洛阳,击王世充,曾派“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以南13公里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山崖上。
因它近于都城,其势天成,风景壮丽,石质优良,气候温和,故而古人择此为石窟开凿之地。龙门石窟群开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之际。据统计,两山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通),佛塔50多座。在整个石窟中,北魏造像约占1/3,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和魏字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2/3,大部分在西山,自武则天时转移到东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南洞、奉先寺大像龛、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大万伍佛洞、看经寺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宾阳洞最为富丽堂皇;奉先寺大像龛规模最大,造像艺术极为精湛。因此可说龙门石窟是一处精深庞大、蕴涵丰厚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5、河道治理
二里头遗址
嵩县境内,伊河河床落差大且宽窄不一,汛期水势凶猛,主流左右滚动,危害两岸村庄、农田。崖口以下,河道展宽,水流渐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抬高,汛期洪水泛滥成灾。1954年和1963年,河南省水利厅技术人员曾两次对崖口至樊店、崖口至高都河口进行系统治理规划。1964年,洛阳地区对陆浑以下河段做了治理规划,本照“除害为主、结合兴利”的方针,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到1986年底,除陆浑水库和青沟水库外,在伊河一、二级支流上建小型水库16座,沿河改滩23处,修坝42公里,造地283公顷,保护村庄10个1.6万人,保护耕地900公顷。1987年后,河道治理速度加快,规模加大。陆浑水库以上的旧县、大章、德亭、何村、纸房、城关和水库以下的田湖临河乡镇先后在伊河沿岸建成石料浆砌堤坝。1995年10月28日,城区伊河北大堤整治工程开工。土地局、萤石矿、高都川沙金矿、祁雨沟金矿、店房金矿、前河金矿、水利工程队7个单位运用机械化施工,堆筑土石方22.35万立方米。1996年3月20日始,何村、纸房、城关、库区、大坪、阎庄6乡镇万余名劳力对堤坝迎水坡进行护砌,当年10月完工。新筑伊河大堤从伊河桥至北店街贾寨川口,长1430米,坝高6.12米,顶宽12米,迎水坡比1:1.3,背水坡比1:1.5,分设4道涵洞。2000年底,伊河堤坝建设总长108公里,保护人口5万余人。
建国后,随着伊河的治理,其支流也结合蓄水工程和水土保持进行了治理。根据不同情况,伊川县确定了“山坡挖塘,山沟修库,何边开渠,大沟筑大库,小沟筑小库,短沟筑单库,长沟分节筑连环库,的方针,本着“先治支沟,后治干沟,上下游兼顾,的精神,各支流沿岸群众于1955年后开展了以修水库、水塘、谷坊、环山渠,培地埂,植树封沟,挖鱼鳞坑为主的治理工作。1964年后,开展了“学大寨”运动,整修了不少水平梯田。山区、丘陵区实行‘以蓄为主”方针,兴修了中小型水库和水塘,控制流域面积404平方公里,总拦蓄能力达8889万立方米,不仅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而且大大减轻了洪水的危害。1974年后,随着伊河修筑堤坝、改滩淤地,在部分支流河道也开展了以修堤筑坝、改滩垫地、增加收益为主的河道治理。白济河、沙园河、顺阳河、杜康河等支流河道,都筑了不少堤防工程,不同程度地减轻了供水的危害。
6、水利工程
蓄水工程
陆浑水库
青沟水库,位于伊河支流焦涧川九峪河上,为中型水库,库容1035万立方米。
水电工程
伊河干流穿过嵩县境,入境处海拔365米,出境处降为150米,落差215米,平均比降5.9%,境内水力蕴藏量4.12万千瓦,可开发量26752千瓦,已开发17488千瓦。伊河电站梯级开发规划干流水电资源共分16级,其中栗川境内10级,嵩县境内6级7站,分别是:前河电站、(3000千瓦,已建),任岭电站(2000千瓦,规划),山峡电站(4100千瓦,规划),栗子坪电站(1600千瓦,已建),新城电站(320千瓦,已建),陆浑水库电站(10650千瓦,已建),铺沟电站(1600千瓦,已建)。陆浑电站为调节式,其余均为径流式电站。
明白河属伊河支流,发源于车村镇铜河村,穿架川县合峪镇再人篙境,干流长35公里,总落差1100米,流域面积353平方公里,分四级开发,童子庄水库为该河控制工程,控制流域面积35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411万立方米,电站装机150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564.9万千瓦时,水库上游规划有三级电站,均在栾川县境内。
前河电站,位于旧县镇伊河干流,是洛阳市中小水电规划伊河干流梯级开发第八级电站。1993年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委托洛阳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可行性报告,经黄委会和省水利厅审查通过,列入水利部1994年全国水电开发计划。1994年8月16日,县委、县*在旧县召开前河水电站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省水利厅副厅长李日旭出席,成立以县长李占朝为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刘湖镜为政委,有关乡镇及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前河电站建设指挥部。10月23日,前河水电站开工。采取分段承包的施工形式,厂房枢纽由省水电工程二局承建;渠首坝由洛阳市水利工程处承建;渠道和隧洞开挖以民工建勤形式,由旧县、大章、德亭3个乡组织民工专业队施工。1997年10月竣工发电,实际完成投资3670万元。电站采用径流式引水,在明白河汇入伊河处下游筑坝,引水渠全长1900米,总装机3x1000千瓦。电站由拦河枢纽、引水渠道、电站枢纽三大部分组成。渠首枢纽由渠首坝、冲沙闸和进水闸三部分组成。渠首坝为砌石连拱坝,坝顶高程436米,最大坝高19.3米,坝顶长131.5米,共设八跨连拱,中心跨度14.5米,坝顶以上调蓄采用插钢板控制,进水闸和冲沙闸均布置在坝左端。引水渠全长1936米,全线隧洞4座总长1146米,渡槽2座82米。电站枢纽由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厂房、升压站、尾水渠等组成。前池长17米、底宽20米、容积2390立方米,设计水位434.91米。三条压力管道用现浇钢筋碱管。主厂房长27.07米,高19.34米,布设3台单梁吊车。
山峡电站,1994年7月,完成勘测设计,委托省水电公司编制《山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装机容量4800千瓦,总投资4000万元。1995年11月10日,在洛阳市水利局召开山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1997年10月,举行山峡电站开工典礼,因资金不到位,2000年尚未动工。
大清沟电站,为伊河水力资源梯级开发工程之一,是20世纪末栾川县内最大的水电站。筑拦河坝引水,流量7.5立方米/秒,渠长2.27公里,水头27米,装机3x500千瓦。1975年11月动工,1980年8月建成,运行正常。年发电量630万度。1983年大清沟至县城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竣工,并入电网。
灌溉工程
陆浑灌区,总灌溉面积89333公顷。1986年,总干渠自陆浑至汝阳县内埠,全长45公里。东一干渠自内埠起经伊川、偃师、巩县至荣阳汜水河,全长138公里;东二干渠自汝阳县内埠至汝州市安沟水库,全长52公里。1994年修建西干渠,自梁圪垱至伊川县鸦岭,全长64.7公里,设计流量每秒12立方米,灌溉面积11180公顷。
青沟灌区,建于1962年。1986年,灌区辖阎庄、大坪、库区3乡19个村,干、支渠全长34.53公里。总干渠自青沟水库至大坪乡三圪垱,长5.52公里、断面宽1.5米、高1.8米。一干渠从三圪垱分水闸至库区乡常店,长10.27公里;二干渠自三圪垱分水至大坪乡宋岭,长8.14公里;三干渠从主干渠大坪乡乱石扒至阎庄乡党湾,长10.6公里。1987年3月,三干渠渠首以下护砌500米。1988年4月,一、二干渠共2500米渠段扩宽加固(1米宽x0.8米高),其中一干渠扩宽1500米,二干渠扩宽1000米。1995年3月,县拨款5万元,对渠道全线清淤。2000年,以工代赈投资20万元,对总干渠和一、二干渠进行硬化,共硬化渠道1150米。2000年底,青沟灌区干支渠全长102.9公里,其中总干渠5.52公里,支干渠36.8公里,灌溉面积1487公顷。
伊北渠灌区,位于伊河北岸的何村、城关、库区3乡镇,建于1958年3月,原名“跃进渠”,由香炉石伊河北岸引水过箭口河、蛤蟆崖、小河沟、于沟河、县城、高都河、吴村河等,终点为陆浑岭,全长2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747公顷,后因陆浑水库蓄水,部分渠道被淹,1986年实际灌溉面积280公顷。1988年,山城输水洞塌方堵死,伊北渠仅剩山城洞以上部分,长约8公里。1990年,投资10万元,对箭口河倒虹吸设施进行修复改建。1993年,城区内渠道因城区建设被加盖占用。为保证渠道畅通,县*本着“以水养水,以渠养渠”的原则,下发《关于加强伊北渠县城段开发管理若干事项的通知》,规定谁利用渠面建房,谁负责缴纳每年每平方米6元的清淤费,因种种原因,此项费用历年难以收取。至2000年,伊北渠的实际灌溉面积147公顷。
伊南渠灌区,位于伊河南岸,其前身为“乐丰渠”,流经纸房、库区两乡,渠道自香炉石至库区乡岗上村,全长10.8公里,有效灌溉面积320公顷。1986年11月,修复纸房村渠段小水电站,装机26千瓦。1987年渠首引水渠沿坡向上延伸1428米。1992年后因连年干旱,渠水减少,旱时上游拦蓄浇地,渠水难以流到下游,加之渠道老化,下游村因不能浇地而拒缴水费,造成渠管所收不抵支,职工*轮流放假。1998年2月,伊南、伊北二所合并,改称伊南、伊北渠道管理所。
7、历史记载
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栾川,伊河之源。
栾川古为鸾川,因一种似凤凰的鸾鸟栖息而得名。鸾鸟嬉戏的一条河流,人们唤作鸾水。
《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
《淮南子》说:“伊水出上魏山。”据考证,蔓渠山、上魏山,均为今闷顿岭之古名。
《栾川县志》说,伊河就是古鸾水。
《晋书·五行志》载:“魏文帝黄初四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溢,至津阳城门(古洛阳城),漂数干家。”
《水经注·伊水》载:洛阳伊阙左壁上石刻铭文:“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约合10.9米),齐此已下。”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多次调查测量,推算这年伊河的洪水流量达20000立方米每秒。
上一篇: 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
下一篇: 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