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陵博物馆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中文名:汉阳陵博物馆
花费时间:28年
所在地: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
1、简介
汉阳陵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依托西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阳陵陵园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2、汉阳陵简介
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据史书记载,当时社会“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与其父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的黄金时代,被后世赞誉为“文景之治”,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经过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坐西向东,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其四周则分布着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及礼制建筑遗址等;宽110米的司马道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陪葬墓10000余座,一如当年天子临朝时大臣位列两班的威仪。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可以说汉阳陵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空前盛行的真实体现,也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科学工作者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美轮美奂的出土文物、独一无二的地下遗址博物馆、秀丽宜人的园林风光,使汉阳陵博物馆日益发展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置身其中,一定会使您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3、历史沿革
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陕西巡抚毕沅为阳陵书立正名碑。
1906-1910年,“陕西省高等学堂教习”日本人足立喜六对包括阳陵在内的西汉诸陵、汉长安城等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
1963年4月,汉阳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2年,陕西省博物馆发掘清理阳陵刑徒墓地,揭开了阳陵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1978年初,杜葆任先生发表《汉阳陵附近的钳徒墓》一文,确认了阳陵的刑徒墓地。
1990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配合西安-咸阳机场专用公路修建的考古钻探中发现从葬坑数座,随即组建了以王学理为队长、尚志儒为副队长的汉陵考古队,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和进一步的钻探,发掘出大量彩绘裸体陶俑,并发现了南区从葬坑。
1990年10月,**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同志视察阳陵考古发掘工地。
1991年3月,汉陵考古队对南区从葬坑的16、17、20-23六座从葬坑开始进行科学发掘。
1991年5月,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及其彩绘陶俑被评为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2年4月,《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一号简报》发表,公布了南区从葬坑16、17号坑的发掘成果。
1994年4月,《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第二号简报》发表,公布了南区从葬坑20-23号坑的发掘成果。
1995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重新组建阳陵考古队(简称阳陵队),焦南峰任队长,王保平任副队长。
1995年11月,阳陵队发掘阳陵南区10号从葬坑(局部),出土大量彩绘裸体武士俑。
1997年3月,阳陵队对阳陵帝陵陵园南门阙遗址进行发掘,发现南门阙的建筑形式为一组两座对称的“三出阙”。
1997年6月开始,阳陵队为配合高陵县泾河工业园区的建设,对阳陵陪葬墓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墓园,并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出土了大批汉代珍贵文物。
1997年10月,阳陵队与斯洛文尼亚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在阳陵南区8号从葬坑(局部),进行文物保护示范工程。
1998年春,阳陵队对帝陵陵园进行钻探,发现汉景帝陵为以东墓道为主、有四条墓道的“亞”字形大墓,还同时发现陵园内围绕封土有从葬坑八十六座。1998年秋,阳陵队对后陵陵园进行钻探,发现后陵亦为“亞”字形,同时还发现从葬坑三十一座。
1998年7月开始,阳陵队试掘帝陵东侧第十三号从葬坑东端部分,发现大批羊、猪、狗等陶塑动物。
1999年初,陕西省*投资1.6亿元征用了汉阳陵封土周围2894亩文物保护用地,李居西、焦南峰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统征办开展征地工作,6月征地工作完成,将土地使用权和征地投资债务一并移交陕西旅游集团公司。
1999年2月,阳陵队开始正式发掘阳陵帝陵东侧第11-21号从葬坑(现建有地下博物馆),并建有简陋大棚。
1999年6月16日,**总书记、国家主席*视察汉阳陵考古发掘工地,并为计划建立的汉阳陵博物苑题词。
1999年8月,陕西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处和筹备处成立,主管上级为陕旅集团公司。筹建处负责人为张耀斌、王德耀,筹备处负责人为潘子兴。
1999年8月,陕旅集团公司汉阳陵筹建处开始修建景区围墙、硬化司马道和馆前停车场、道路等。
1999年9月30日,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1999年11月,阳陵队《汉景帝阳陵考古新发现》、《汉景帝阳陵发现陪葬墓园》、《汉阳陵园内发现大批从葬坑、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等文发表,对阳陵近五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2000年2月,受陕西省林业厅委托,太白林业局正式入驻汉阳陵,专门从事汉阳陵的绿化工作。
2000年4月,陕西省*批准《汉文化旅游景区――汉阳陵规划》。陕西省文物局、陕西旅游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汉阳陵博物苑规划设计招标领导小组,张廷皓任组长、张小可任副组长,候卫东、吴晓丛分别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工作人员有李乃夫、曹发展、颜宗岳、谭平、薛凯、崔文、庞宏、毋凡。
2000年6月30日,陕旅集团公司发文(150号)正式成立汉阳陵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10月10日,陕西省文物局和陕旅集团公司联合发文(3号)成立汉文化旅游景区阳陵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及帝陵从葬坑博物馆方案设计评标领导小组,负责评标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文物局局长张廷皓任组长,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张小可总经理任副组长,马安荣副主任、候卫东副总经理、刘云辉副局长和省考古所所长韩伟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评标过程中的具体事务,办公室由候卫东副总经理任主任,吴晓丛、李乃夫、颜宗岳同志任副主任,曹发展、焦南峰、谭平、崔文、薛凯、庞虹等同志为成员,从10月12日开始集中办公。
2000年10月13日,省文物局任命焦南峰同志为汉阳陵考古陈列馆馆长。
2000年11月,汉文化旅游景区(阳陵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及帝陵从葬坑博物馆建设设计方案完成第一轮评审工作。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包括阳陵在内的西汉帝陵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基本陈列
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
外藏坑是帝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帝陵封土四周共有81座。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是在帝陵封土东北10条外藏坑上构建而成的全地下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建成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馆内由中空镀镆电加热玻璃幕墙和通道将文物和游客分隔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中,在最大限度科学保护文物遗存的前提下,使游客在充满神秘感的环境中近距离、多角度欣赏大量的文物遗存,领略世界一流的文物保护技术和展示方式,了解文物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的最新成果。此外,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影视成像技术演绎当年真实历史事件的幻影成像节目,穿越时空,把游客的思绪拉回到昔日西汉皇帝丰富多彩的宫廷生活中。
考古陈列馆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陈列手段新颖的综合展馆。别具一格的残垣断壁建筑外观结构力图营造出汉阳陵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景象,并与陵园整体古朴的历史环境风貌保持协调。在上下两层的展厅内,密集陈列着三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
南阙门是帝陵陵城四门中的南门,也叫朱雀门,由两组对称相连的“三出阙”建筑组成,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帝陵陵阙建筑遗址。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外观是一座仿汉式阙门建筑,既完整地保护了现存的遗址,又将汉代帝王才可享用的三出阙高台建筑雄伟高大的风貌展现给游客;同时,在近2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丰富的图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阙楼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
宗庙遗址
宗庙遗址(即“德阳宫”遗址)是阳陵陵园中极为重要的建筑遗迹,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平面为“回”字形双回廊结构,形制规整,规模宏大,可与当年汉长安城的礼制建筑媲美,是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帝陵陵庙建筑遗址。在保护和展示手法上,采用了将遗址局部复原水平上移、大面积进行绿化的方式,使游客既能领略到西汉宗庙建筑的恢宏气势,又可使这一珍贵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
5、临时展览
秦雍城遗址出土瓦当赏析
瓦当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它覆盖于房檐的椽头木之上,有保护建筑的木质构件、美化和装饰建筑的功用,在西周中、晚期的建筑中就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的造型和纹饰随着时代和区域的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
秦雍城是秦国在春秋及战国初期的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的294年间,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秦人在此完成了社会结构的完善和改革,发展和壮大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后来秦始皇剪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雄厚物质财富和政治基础。雍城虽然在秦献公迁都栎阳后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但秦人的宗庙仍在此地,许多重要的祀典如秦始皇的加冕典礼等即在此举行,直到西汉后才逐渐废弃。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秦都雍城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探明:在面积约为10.56平方公里的雍城遗址址中,分布着规模巨大的城垣、宫殿和秦公陵园遗址以及数量众多的手工作坊遗址。在已发掘的部分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秦国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任虎成、任经文先生捐赠文物特别展
任虎成、任经文先生捐赠文物特别展是汉阳陵博物馆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而举办的临时展览,展品均由民间收藏家任虎成、任经文先生捐赠。
任虎成先生是西安长安区人,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收藏家协会秦汉瓦当专委会主任,专注秦汉瓦当收藏十余年,曾多次举办秦汉瓦当展,此次捐赠我馆的9件汉代文字瓦当和1件“海内皆臣”十六字方砖,都为文字瓦当和文字砖中的精品。
任经文先生是西安高陵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西安收藏研究院副院长,多年来收藏以牛为主题的藏品近千件,多次举办展览,出版有《百牛印》。此次捐赠我馆陶牛拉车1件,彩绘陶罐和彩绘陶茧形壶等陶质生活用具8件,陶溷(带厕所的猪圈)1件,都是反映汉代生产生活的精品文物,共计10件组。
此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文物爱好者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关心和热爱,此次捐赠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艺术研究价值,极大的丰富了汉阳陵博物馆藏品。
6、门票价格
门票价格:3-11月90元,1月、2月和12月65元。
(联系电话:029-62657526029-62657572)
7、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3-11月8:30-17:00,1月、2月和12月8:30-16:30
开馆时间:3-11月8:30-18:30,1月、2月和12月8:30-18:00
8、乘车线路
线路一:游4乘车线路
(发车:8:30、9:30、10:30、12:00、13:30、15:00、16:00、17:00;返程:9:30、10:30、12:30、13:30、15:00、16:00、17:00、18:00)
起点:西安市图书馆;终点:汉阳陵博物馆
线路二:咸阳5路公交车
咸阳火车站→汉阳陵博物馆
线路三:西安市地铁二号线至市图书馆站D出口,转乘游4抵达汉阳陵博物馆
自驾车线路
线路一:
从西安市区出发,可以沿朱宏路直行至新建的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在新建的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上有“汉阳陵”标识牌引导,一路可轻松便捷抵达汉阳陵。走新开通的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到汉阳陵只需缴费5元。
线路二:
从省外到陕西的游客,可以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朱宏路”出口进入新建的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在新建的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上有“汉阳陵”标识牌引导,一路可轻松便捷抵达汉阳陵。
线路三:
乘机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游客,从机场出发沿新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按“汉阳陵”标识牌的指引便可轻松便捷抵达汉阳陵。
9、精品鉴赏
塑衣式彩绘男立俑
男立俑高63厘米。从头顶有残损痕迹和两颊有丝带垂至颌下等情况来看,该俑原应头部戴冠,至于冠的式样,因出土时残损,已无从考证。陶俑的发式为前额中分,再由脑后挽至冠下梳成髻。陶俑由内至外身着三层右衽曲裾深衣,最外面一层为白色,衣领、袖口、衣襟等处皆有红色锦缘。双足穿方头履。陶俑天庭饱满,面庞圆润,眉目清秀,唇上有须,呈八字外撇状,紧闭双唇,显得安静闲适又恭谨唯命。
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
跽坐女俑高41厘米。粉面含春,丹凤眼目视前方,鼻梁挺直,樱桃小口点朱丹,黛色眉,发髻施黑彩,容貌俏丽。女俑由内至外共着黄、白、紫色三重曲裾深衣,袖口、衣襟处锦缘用彩色纹锦镶边,衣着华丽。其姿势为跽坐状,双手平伸,可能原持有器物,器物已佚,似在侍候主人宴饮。是训练有素、恬静端庄的侍女形象。
陶绵羊
陶绵阳身长36.5厘米、高44厘米。身躯肥胖,四肢细长,两耳斜垂,口微张,臀肥大,尾下垂。神态安详,呈现出一幅温顺可爱之态。
行进中的铠甲武士俑
陶俑身高约60厘米,通体均施彩绘,其着色与真人相仿,躯体表面有铠甲痕迹。其神态愉悦,作迈步前行状。陶俑的胳膊原为木质,战袍为丝或麻质,铠甲为皮质,因年代久远均已朽没,现仅存铠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