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礼会
浸信会(BaptistChurches)又称浸礼会,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十七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英国以及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当时属清教徒中的独立派。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象征重生),称为“浸礼”,故名。浸礼会抵制抽烟、酗酒、跳舞等行为,并主张独立自主,反对国教和*对地方教会的干涉。
1、介绍
浸信会(英语:BaptistChurches,又称浸礼会),基督新教主要宗派之一。十七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英国以及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当时属清教徒中的独立派。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故名。并主张独立自主,反对英国国教和*对地方教会的干涉。
浸信会传入美国后,自1836年起派传教士到中国。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立为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尔后仍继续在世界各地宣教,美南浸信会现在是基督教会最大的差会。各地方的浸信会教会都是独立、自主和自治,这是该教会的特色之一;各地区的浸信会联会(例如:中华基督教浸信会联会、香港浸信会联会、马来西亚浸信会联会等),并不是管理各地方浸信会的组织,其目的在协调及推动共同事工,各地方浸信会教会*加入。
2、起源
17世纪初,曾受再洗礼派影响的英国牧师史密斯创立施行浸礼的小团体。有人将其视作浸礼宗的起源。再洗礼派是宗教改革之前就存在的一个不属于天主教的宗教团体,受到天主教的逼迫。因坚持浸礼、反对婴儿受洗,在宗教改革时期又受到了不支持浸礼、支持婴儿受洗的抗罗宗的逼迫。
有些浸信会认为浸信会起源于使徒,且在中世纪一直存在,虽然名称有多个,但是都是浸信会。司布真是持此观点的一个牧师。司布真说:“我们相信浸信会是原初的基督徒。我们不是起源于宗教改革时期,我们是路德和加尔文之前的改革者。我们从未从罗马天主教出来,因为我们从未属于他们。我们的存在一直没有中断过,一直追溯到使徒们。自从基督的时代,我们就一直存在,直到今天。我们的原则,虽然有时模糊了,被人遗忘了,但总是被一些人持守着。浸信会曾受过天主教和抗罗宗的逼迫;但是接受浸信会原则的*,却不会逼迫其他宗派。我相信没有哪个浸信会认为辖制别人的良心是正确的。我们随时准备受苦,殉道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但是我们拒绝接受国家的帮助,拒绝与*联盟而*了基督新娘的贞洁。教会,虽然是王后,但是我们不会让教会变成辖制人良心的暴君。”(摘自《新公园街讲台》TheNewParkStreetPulpit,第七卷225页)
也有人说浸信会源于英国的不从国教者运动。当时,不喜欢英国国教的基督徒离开国教,建立独立的教会,不接受国教的控制;浸信会就是其中一个。
3、特点
信仰
浸信会信仰的特色可以用七个英语短句表达,而其每一句开头的字母拼起来刚好是“BAPTIST”,即“浸信会”的英文。
Biblicalauthority认识和肯定《圣经》的权威。浸信会以《圣经》作为信仰和实践的最高权威(若干宗派在《圣经》之上还加上教会或是信条)。一般说来浸信会中对于特定神学立场的执著是比较淡的。浸会中可能有加尔文主义者(以司布真为例),也有亚米念主义者;可能有时代主义的支持者,也有恩约神学的拥护者。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浸会中的神学是丰富而多样的。
Autonomyofthelocalchurch自主的地方教会。
priesthoodofthebeliever信徒皆祭司(信徒都是人人平等的)。
Twoordinances-Believer'sbaptismandSymboliccommunion两种教会礼仪-信徒的浸礼与纪念性质的主餐。
Individualsoulliberty人有上帝所赐的*意志来选择他的信仰,但人也要对自己*意志的行使负责任。
SeparationofChurchandState政教分离Twoofficesofthechurch-PastorandDeacon牧师和执事作为教会仆人的职份。
Twoordinances两种教会礼仪-浸礼与纪念性质的主餐。
另一种版本:
Believer'sbaptism信徒的浸礼。
Autonomyofthelocalcongregationwithintheassociationalframework自治而互助的地方会众。
primacyofscripture《圣经》首要和卓越的地位。
Truebelieversonlyinthechurch真信徒组成的教会。
Individualcompetencyandthebeliever'spriesthood在圣灵引导下人人都有能力认识上帝以及人人皆祭司。
SeparationofChurchandState政教分离。
Twoordinances两种教会礼仪-浸礼与纪念性质的主餐。
浸礼
浸信会强调只须一次的信徒浸礼(BelieverImmerse),即指受浸者必须已是蒙恩得救的信徒,并且全身要浸入水中,而非点水礼或洒水礼。因此,浸信会反对为婴儿举行洗礼。但只受过点水礼的信徒,需要再次受浸。但已受浸的信徒,若受浸时已清楚是蒙恩得救,就不须要再浸。
主餐
一般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的教会,由于相信“信徒皆祭司”;因此,只要是蒙恩得救的信徒都可以领餐。但封闭式却因“会友制”的架构,因此,认为没有经过浸礼的人为非会友,不能领餐。有些甚至必须是该堂会的会友才能领餐。
4、各地信仰情况
美国
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裂成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现在,浸信会是基督新教在美国最大的派别。
澳门
1836年9月17日,叔未士牧师及叔何显理女士夫妇(Rev.&Mrs.JohnLewisShuck,只有23岁和18岁的新婚夫妇)从美国抵达澳门,成为来华的第一位浸信会宣教士。
香港
1842年3月,叔未士牧师夫妇从澳门抵港,早期于上环百步梯设宏艺书塾传扬福音。翌年,于皇后大道设立首个教会,并命名为皇后大道浸信会,后得仁牧师协助,设立潮语崇拜。同时,他们在长洲设立布道所并于次年开办学校。
然而,叔何显理女士在1844年11月27日病逝,叔未士牧师于次年回国,使教会工作一度停顿。
至1860年,荷兰浸信会宣教士约翰生夫妇(Rev.&Mrs.JohnW.Johnson)到香港,并使数位华人信教,他们随后转往潮州工作。1880年,约翰生夫人回到香港,回后香港地区工作,在几经转折下,教会渐见规模。1890年,教会购得地方作礼拜堂,及聘得美国牧师汤杰卿,于是在1901年香港地区正式成立教会,同时订名为香港浸信自理会,自始浸信会在香港发展蓬勃。
*
浸信会从澳门、香港传道后开始深入*,先在华南地区的两广地区,再往华东及华北,逐渐地延伸至华西与华中一带,在中国十三个省中传教。在1949年,美南浸信会在中国有教会392间、布道所410间、信徒123,000人、220位宣教士,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等省。至1951年,全数宣教士离开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