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县境北接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县委县*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阳谷县总人口75万人(200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有少数民族27个,3080人。
中文名称:阳谷县
外文名称:YangguXian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聊城市
下辖地区:辖3个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电话区号:0635
邮政区码:252300
地理位置:山东省聊城地区南端
面积:1064平方公里
人口:79.48万人(2012年)
方言:中原官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蚩尤冢、海会寺、景阳冈、狮子楼、紫石街等
火车站:阳谷火车站
车牌代码:鲁P
特产名吃:炊饼、景阳冈酒、琉璃丸子等
历史名人:孙膑、王彦章、程昱、周天爵等人
1、县情概况
*题词
2、沿革
历史沿革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置阳谷县,隶属于济北郡。
唐初改属河南道济州。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济州城为河水冲废,阳谷改属河南道郓州。
五代时仍属郓州。
宋属京东西路东平府。
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
元属山东东平路。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初改属山东省兖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东平直隶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属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属山东省东临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级建制,县直属于山东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于省下设区,阳谷属山东省第六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县抗日**成立,由鲁西行政委员会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鲁西行署并入冀鲁豫行署,属冀鲁豫行署四专署。民国三十年,晋冀鲁豫边区*重新调整区划,改属第十九专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改属一专署。民国三十六年,改属九专署。1949年9月,改署平原省聊城专署。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至今。
区划沿革
北宋初年,阳谷县编为10乡,后并为3乡。
明代编为22里。
清代编为39里,后增至42里,另有东、西二“更名”281庄,亦分编为24里。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内六个区所辖284个乡镇合并为51个。
1950年,又将并入第一区的原第十区村庄划出,另设第九区。全县共设9个区,122个乡,辖763年自然村。
1958年4月,撤销区级建制,全县70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18个乡。同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所属村镇全部并入寿张县。
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建制。
1964年11月,原寿张县建制撤销,其金堤以前村镇全部划归阳谷。全县共划为12个区,79处人民公社,554个生产大队。
1971年3月,撤销区级建制,合并成立19处人民公社,共辖560个生产大队。
1982年,城关公社、寿张公社分别改为城关镇、寿张镇。
1984年8月,重新划为6个镇,15个乡,共辖790个行政村。1987年底,各乡镇所辖行政村增至824个。
1994年,阳谷县辖阳谷镇、寿张镇、张秋镇、七级镇、安乐镇6个镇,石门宋、四棚、十五里元、范海、阎楼、石佛、定水镇、杨庄、翟庄、大布、西湖、高庙王、李台、金斗营、郭屯15个乡,841个行政村。
1995年6月20日,撤销阎楼镇,撤销石佛乡设立石佛镇;撤销定水镇乡设立定水镇。
1996年10月31日,撤销范海乡,设立范海镇。
1998年8月,撤销李台乡,设立李台镇;撤销十五里园乡,设立十五里园镇。
1999年底,阳谷县辖11镇,5个乡,共辖865个行政村。
2004年10月,撤消阳谷镇,在其基础上设置博济桥、侨润和狮子楼三个办事处。全县共辖10镇5乡三个办事处。
2010年7月,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郭屯镇、西湖镇。全县共辖12镇3乡三个办事处。即:博济桥办事处、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寿张镇、张秋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阎楼镇、石佛镇、定水镇、李台镇、十五里园镇、郭屯镇、西湖镇、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大布乡。
2012年阳谷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3个镇。
3、地理环境
位置
阳谷县位于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之间。地处鲁西平原,黄河之北,山东省聊城地区南端。县境西起西湖乡西界之金钱线河,东止于阿城东境之黄河,东西长39.8公里;北起郭店屯乡北界之徒骇河,南至寿张镇南境之金堤外,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
地貌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阳谷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气候
阳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高气温40.0℃,发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
水文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公里。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阳谷县总面积为1064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06532.54公顷,其中耕地72094.78公顷,园地(果园、桑园)2371.16公顷,林地1837.84公顷,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20.40公顷,3级地6.02万公顷,4级地1.14万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5%、57.4%和10.9%。另有重度盐碱及沙荒地8592公顷,占8.2%。
水资源
阳谷县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径流水和过境客水三个部分。地下水总贮量为27.24亿立方米,其中淡水23.90亿立方米,咸水3.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以利用1.8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5587.4万立方米,可利用量710万立方米。过境客水主要源于黄河、金堤河、新金线河和徒骇河四条河流,径流总量为373.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可供量为3.16亿立方米,可用量2.05亿立方米。全县可供水资源总量为5.1077亿立方米,可利用量3.985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阳谷县主要生物资源有554种,其中农作物62种(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粮食作物12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10种,白菜、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蔬菜40种),杨、榆、槐、柳、桐等林木13种,果树(主要为苹果、桃、梨、杏等)12种,花草类167种(花卉40种、草类127种);益鸟益兽及害虫天敌125种,中药材100种,马、牛、羊、鸡、兔等畜禽12种,水生物类63种(鲤、鲢、鲫等鱼类53种,水生植物10种)。
5、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阳谷县户籍人口79.48万人,比2011年末下降2.18%。人口密度为746人/平方公里。其中女性人口38.67万人。出生人口9393人,死亡人口4716人,人口出生率为11.69‰,死亡率5.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2‰。
民族
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翰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占总人口的0.3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
6、经济发展
农业
2013年,阳谷县农业总产值69.47亿元,比2012年增长3.58%;其中,种植业产值51.2亿元,比2012年增长4%;林业产值0.33亿元,比2012年增长5.66%;牧业产值16.46亿元,比2012年增长0.95%;渔业产值0.66亿元,比2012年增长4.46%。粮食总产量65.65万吨,比2012年增长1.5%。蔬菜总产量160.52万吨,比2012年增长4.78%。林地面积6546公顷,林木绿化率为31.46%,活立木总蓄积117.58万立方米。新增造林面积1067公顷,比2012年增长45.17%。年末实有农田林网化面积6.2万公顷;盆栽植物产量15万盆。生猪存栏21.77万头,比2012年增长3.5%;生猪出栏41.56万头,比2012年增长0.7%;家禽存栏698万只,比2012年增长1.3%;家禽出栏2331万只,比2012年增长1.5%。禽肉类总产量7.25万吨,比2012年增长1.2%;禽蛋产量5.26万吨,比2012年增长38.3%;牛奶产量2.91万吨,比2012年下降5.8%;水产品总产量7580吨,比2012年增长3.47%。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6200吨,比2012年增长3.73%。农机总值4.94亿元,比2012年增长9.05%;农机总动力138.02万千瓦,比2012年增长4.64%;机耕面积7.09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37.14%;机收面积9.19万公顶,比2012年增长2.68%;机械植保面积3.16万公顷,比2012年增长0.32%。
工业
2013年,阳谷县全部工业总产值886.50亿元,比2012年增长16.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7家,比2012年末净增57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0.40亿元、利税88.9亿元、利润55.51亿元,同比2012年分别增长20.97%、10.28%、17.39%;工业增加值增幅12.89%。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43.12亿元,比2012年增长21.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6.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5.47%,贡献率达60.42%。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8.66亿元,比2012年增长4.01%,增速比2012年同期回落12.04%,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6%,下降2.61%。
服务业
2013年,阳谷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0.1亿元,比2012年增长36.67%。住宅投资8.73亿元,比2012年增长53.4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43亿元,比2012年下降45.57%。房屋施工面积126.06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66.46%;房屋竣工面积22.78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9.21%。商品房销售面积14.79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15.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67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30.13%。
7、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阳谷县中等职业学校3所,招生1914人,在校生0.74万人;普通中学25所,招生1.16万人,在校生3.47万人;小学106所,招生9164人,在校生4.8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9人,在校生213人。幼儿园37所,招生1.07万人,在园幼儿2.26万人。
卫生
2013年,阳谷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6所,其中,医院、卫生机构35所。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54张,卫生技术人员264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768人,注册护士621人。
科技
2013年,阳谷县取得重要科技成果6项,其中,工业领域6项。科技奖励8项,其中农业2项,工业6项;科技发明奖2项,科技进步奖6项;按奖励级别分,*1项,省级1项,市级6项。各项专利申请量90件,各项专利授权量41件。
文化
2013年,阳谷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2个,文化站18个。2013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日均播音时间13小时,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100%。全年制作新闻电视节目38小时,制作专题电视节目12小时,制作综艺类节目21小时。
8、旅游
蚩尤冢: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叶街村东首。基部约50米见方,上部为半球形隆起。冢的高度为7.6米,其中地上部分高4.1米,地下部分高3.5米。冢外有一座东南西北方向宽150米、西南东北方向长4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
海会寺:海会寺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城东25公里的阿城镇古运河畔,由刘公祠、海会寺、运司会馆三部分组成,包括山门、天王殿、千佛殿、钟楼、鼓楼等十余处景点。
景阳冈
狮子楼:坐落在阳谷县城大隅首西南角,始建于宋景佑三年。主要景点有:王婆茶馆、武大郎家、冷酒馆、纸扎店、西门药店、盐店、绒线铺、绸缎庄、客栈、狮子大酒楼、棋社、戏台、玉皇庙等。
紫石街:位于阳谷古城中心区,街长800米,宽50米,占地56亩,总建筑面积4780平方米。
9、著名人物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阳谷县东部)人。著名军事家,本名失传。因在魏国受过“膑”(古代酷刑,即挖掉膝盖骨)刑,故名孙膑。其生卒年不详,在齐国的主要活动约为威王时期。早孙膑年与魏国人庞涓共同习艺于鬼谷子(战国时隐士)处。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孙膑之才,派人召到魏,借故施以“膑”刑及“黥”(古代酷刑,即于面部刺字,并涂上黑色)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国使者到魏,暗中将孙膑载回,章将田忌深服其才,转荐于威王,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孙膑先为田忌设“批亢揭虚”(即避实击虚),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膑因此而名显天下。旧时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孙膑所著兵法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
孙膑
程昱,三国时东阿(今阿城镇)人。先在兖州刺史刘岱部下任都尉。曹操据兖州,迁任寿张令。曹操率部攻徐州,留程昱、荀守鄄城。张邈、陈宫等叛迎吕布,兖州所属郡县多响应,程昱等程昱坚守鄄城、东阿、范县,不为所动。曹操深为感激,迁程昱为东平相。后又长任中郎将,领济阳太守,督兖州。程昱长天谋略,屡为曹操设计献策,多为采纳,因功拜振将军,封安国亭侯。曹操统一北方后,昱辞官家居。有人告其谋反,操不信,待之益厚。文帝曹丕继位后,封昱为安乡侯,死时文帝为之痛哭,赠号车骑将军。
王彦章(862-923)字子明,寿张(今阳谷县寿张镇)人。早年从军,性耿直,有勇国,军中号为“王铁枪”。后至梁太祖朱全忠部下,因功授行营先锋马军使。梁末帝继位,改授濮州刺史。时佞幸赵岩、张汉杰专权,国事日非。晋王李存勖知彦章忠勇,掳其妻子而优加款待,遣使招降彦章,彦章不为所动。919年(贞明五年),晋军占德胜渡(在今河南濮阳市境内),架设浮桥,夹河筑城而守,梁军久攻不克。932年(龙德三年)夏,晋军攻取郓州(今东平县境),洛阳震动。末帝以彦章为招讨使,攻德胜渡,彦章许以3日秦功。行军至滑州(今河南滑县),彦章置洒高会,暗遣甲士断河上浮桥,彦章麾军急攻,一举攻克德胜南城。出师至破城挫敌,前后不过3日。、末帝们赵岩等谗言,职彦章回洛阳,令其率新募骑兵500名,以张汉杰为监军,出兖州迎占晋军。进至梯房(今东平附近),与晋军战,因兵单失利,不得已退守中都(今汶上),又为晋军所败,延章伤重被俘。晋王令人为之医创,劝其降晋。彦章回答说:我与晋王血战十余处,今兵败势穷,只求一死罢了豹死留皮,人融会贯通留名,如果我朝事梁而暮晋,人们将会怎么议论我呢?遂被钉,年61岁。今寿张镇东街尚有“王公故里碑”。
孟翰生活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字西园,阳谷南街人,少有才名,16岁中秀才。1672年(康熙十一年)拔贡,授职莱阳县训导。1668年(康熙二十五年),孟翰因遭母丧回籍,恨不知医,始留意于《素问》、《脉经》诸葛亮医著,又得南方人焦公指点,尽得其术,遂成一代名医。为人诊病,切脉即得知病源,施治不拘泥成规,尤精于瘟疫杂症及妇科。服丧三年期满,补授齐东(旧县名,其属地现分属于山东省邹平、博兴、高青三县)训导。后卒于官。孟翰所遗医著甚多,皆以抄本散传于民间。今保存下来的尚有《医品心余验录》、《孟氏妇科》、《脉会》、《舌镜论》、《瘟疫扼要》等5种。《医品心条验录》是其多年精研医理及临床实践经验之结晶,每种病症均载有理法药方,附以已方及土单验方,,内容相当丰富。《孟氏妇科》经、带、胎、产分别论治,至今仍有较高临床价值。
黄启贤,1987年10月生,女,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人。2009年6月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同年3月到天津市奥林华亚展示设计有限公司任平面设计师,同年9月到山东省泰安齐鲁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担任艺术设计部主任,12月任公司总设计师,2010年12月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齐鲁儿女》杂志社副总编辑、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华齐鲁儿女》常务副主编、全国山东商会促进会副秘书长、山东传记文学作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10月齐鲁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迁北京市东城区办公,任北京齐鲁国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因设计《中华齐鲁儿女》荣立一等功,多次受到民革*主席何鲁丽亲切接见。
10、特产
阳谷乌枣
乌枣亦称熏枣、焦枣,是阳谷县的传统土特产。1936年修《阳谷县志》在“特产乌枣”中记述道:“邑为产枣之区。乌枣用鲜枣加火熏制,手术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近时局之变,枣业亦多变化,然每年制造仍复不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阳谷县乌枣生产不断发展。年仅外贸部门即收购吨供应出口,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乌枣
阳谷郭屯王家炖鸡
阳谷郭屯王家炖鸡店自清末祖辈开店始,流传至今,该店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已成为聊城一大地方名吃,是聊城最早注册商标的餐饮绿色食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顾客在饮食时对不同口味的需求,郭屯王家炖鸡传人王金存先生经过长期鸡类的烹饪制作,不断地研究创新,最新推出具有当代特色的“炖鸡”和“炒鸡”。该食品采用上等的本地公鸡做原料,辅以白芷、丁香、茴香等二十余种材料,口味纯正,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阳谷布袋鸡
阳谷布袋鸡做法独特,整鸡脱骨,将五脏抽去,腹内装入海参、鱿鱼、海米、竹笋、香菇、火腿,脖颈装入水氽丸子,鸡蛋煮熟剥皮放于腹后,吃时用筷轻一按,当众即可下鸡蛋,故又名“鸾凤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