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涧峪岔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6 13:16:27
...

涧峪岔镇位于子长县北部,地处淮宁河上游,北部与子洲、横山县相连,西部与李家岔镇、栾家坪乡相接,东南与南沟岔、玉家湾镇为邻。全镇辖22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2730户,总人口12703人,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

中文名:涧峪岔镇

行政代码:610623106

身份证前6位:610623

长途区号:0911

邮政编码:716000

隶属政区:子长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陕J

人口数量:约1.3万人

1、地方简介

涧峪岔镇多为沟壑山峁地形,自然条件差。近年来,该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县、乡道路黑色化,乡村道路沙石化的目标,程控电话网络覆盖面达80%以上,移动通讯面达75%以上;人畜饮水工程全面启动,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基本解决。新建3.5变电站一所,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

2、行政区划

涧峪岔镇区划


涧峪岔镇

610623106200121刘家坪村

610623106201220白家岔村

610623106202220迷家河村

610623106203220稍焉村

610623106204220红崖焉村

610623106205122边家湾村

610623106206122南家峁村

610623106207220毛家河村

610623106208220折家老庄村

610623106209220壕子焉村

610623106210220宽焉村

610623106211220张家山村

610623106212220郭家河村

610623106213220白家河村

610623106214220桑塌村

610623106215220方家河村

610623106216220杨家河村

610623106217220刘家山村

610623106218220李家洼村

610623106219220杨老庄村

610623106220220墩梁村

610623106221220吴家湾村

610623106222220高台村

610623106223220南草湾村

610623106224220黄米山村

610623106225220李家坪村

610623106226220赵圈村

610623106227220石窑台村

610623106228220石咀梁湾村

610623106229220李家圪崂村

610623106230220车道焉村

610623106231220高新庄村

610623106232220张家河村

610623106233220双井河村

610623106234220杨渠村

3、地方人口

涧峪岔镇人口数据:


涧峪岔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9940

男5041

女4899

家庭户户数2387

家庭户总人口(总)9937

家庭户男5040

家庭户女4897

0-14岁(总)3580

0-14岁男1795

0-14岁女1785

15-64岁(总)5764

15-64岁男2940

15-64岁女2824

65岁及以上(总)596

65岁及以上男306

65岁及以上女29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9661

4、自然资源

该镇地下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储量大,油质好,2001年开始开发,成为子北油田的主采区;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5、城镇建设

涧峪岔镇多为沟壑山峁地形,自然条件差。近年来,该镇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县、乡道路黑色化,乡村道路沙石化的目标,程控电话网络覆盖面达80%以上,移动通讯面达75%以上;人畜饮水工程全面启动,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基本解决。新建3.5变电站一所,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

6、新闻动态

子长县李家岔镇和涧峪岔镇荣获“省级生态镇”称号

日前,省环保厅命名表彰4个“省级生态县”、102个“省级生态镇”和109个“省级生态村”,子长县李家岔镇和涧峪岔镇荣获“省级生态镇”称号。

据悉,生态镇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乡镇建制为区域,按照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乡镇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指标要求,经申报、考核和验收合格后命名的乡镇。它是生态县乃至生态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

近年来,子长县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各村、镇(街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以绿化促发展,以发展促治理,生态植被得到有效保护,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子长烈士纪念馆

子长烈士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子长县城瓦窑堡北面齐家湾坪上,是我国兴建较早的纪念馆之一。国务院1989年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民政部、陕西省委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子长是西北人民革命和西北工农红军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为了纪念他对党、对人民的伟大功勋和卓越贡献,陕甘宁边区*于1943年拨小米500石兴建了子长陵。1947年,蒋胡匪军疯狂侵犯边区时,烧杀抢劫,将陵园毁为废墟,广大人民对这一血腥罪行,莫不切齿痛恨。1949年,*成立后,党和人民*对革命烈士之英灵,极为重视,将子长烈士陵园改为子长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分墓区和纪念区两部分。墓区建有吊唁厅,东西两侧有四柱走廊,厅内墓室安放着谢子长烈士的柏木棺材,正厅摆放着各级党政军*和社会各团体敬献的花圈和纪念物。

纪念馆主轴线上矗立着谢子长烈士的花岗岩雕像,总高6米。雕像前是革命烈士纪念塔,总高9米。塔身携刻着民族革命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两侧辅轴线上各建八角厅一座。亭内竖着党政军*和党政机关题写的石刻碑十六通。八角亭前是陈列室,陈列以谢子长革命活动为主线,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

纪念馆自兴建以来,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重视。纪念馆以庄严肃穆的建筑,松柏葱郁的园林艺术和林立的碑刻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谒陵群众和国际友人。已成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的课堂。

瓦窑堡会议旧址

瓦窑堡会议旧址包括*政治局瓦窑堡会议会址,旧址现存20余了孔砖砌窑洞,包括瓦窑会议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址及*、张闻天旧居等。

现在这里供参观的有瓦窑堡会议旧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和*、-、张闻天旧居等。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左起第二孔是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会议旧址。会址窑洞不大,放着两张八仙桌和6个木条凳,小炕上还放着一张小炕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城内下河滩一处小院。院内有砖窑12孔。上院有砖窑6孔,5孔坐东面西,-曾住在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窑内,另外1孔坐北面南的大窑为军委会议室;下院也有6孔窑洞,均坐东面西。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北侧的米粮山上。1936年6月1日,红大开学时校址就设在这里。1936年6月21日后,红大迁往保安。当时红大分3个科,一科和二科住瓦窑堡。旧址现有砖窑5孔,分为两个教室。*旧居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中山街西侧中盛店院后排4孔窑内,是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的住处;一处位于城内下河滩,院内共有砖窑5孔,是1936年5月至6月*的住处。

谢子长陵园

谢子长陵园坐落在延安市下辖的子长县瓦窑堡东北部的走马梁山脚下。陵园四周环绕着白色的砖砌围墙,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宽的铁栅栏大门上,镶着象征革命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门顶横立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8个鲜亮的大字。大门两侧,有砖雕蓝底黄字对联: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大忠大勇堪称人民英雄。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给谢子长烈土的题:“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子长粉条

子长粉条(丝、皮)为陕西延安子长县特产,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80年代后,随着薯类加工机械的采用,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子长县年产粉条(丝、皮)200吨,外销100余吨,1995年,生产2.94吨,外销2.36吨,为大宗外贸商品。1993年并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1999年全县有大、中、小洋芋加工点3512个,年加工能力15—20万吨,生产粉条(丝、皮)2.5万吨,农民人均靠洋芋实现纯收入382元。

子长洋芋

子长马铃薯种植始于清末,民间除作副食外,多用于牲畜饲料。民国时期,开始用马铃薯制作粉条(俗称洋芋粉条),但因数量少未有大的发展。建国后,在县委和县人民*大力推广下,马铃薯在子长广为种植,并列为全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1999年建起了448.6平方米的无菌实验楼—座,良种繁育温室5座,无立柱网棚2座,建成了优良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对46个品种作适应性对比试验,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早大白、津引8号(费鸟瑞它)、克新1号、万斤薯、东北白、夏波蒂、克新2号、忻革6号、坝薯10号。2000年种植马铃薯40万亩,实现薯业总产值2.09亿元。马铃薯粉条、粉丝、马铃薯精淀粉成为延安市大宗外贸商品。子长马铃薯薯皮光滑、薯形正规,大而整齐,芽眼浅,薯肉细密,淀粉含量高,有适口性好、抗病性强、生理退化慢、富含营养等特点。1995年4月,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产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村部联合主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会上,子长县被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淀粉厂生产的“秀延”牌马铃薯精淀粉1995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博览会暨陕西省第四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

子长煎饼

到了延安市管辖的子长县,主人招待宾客,总是要拿出煎饼和凉粉两样名食特产来。他们骄傲地说:我们子长人,是吃煎饼和凉粉长大的。我们子长的煎饼和凉粉,堪称天下第一。

煎饼不希罕,全国许多地方都吃。然而子长煎饼却与南北各地的煎饼大不一样,具有鲜明的个性。首先,子长煎饼是用荞麦面粉制作的,不像关中人吃的煎饼那样,用小麦面制作,也不像山东人吃的煎饼那样,用玉米面制作。子长的荞麦面粉,与整个陕北的荞麦面粉一样,由于去了壳,都是白色的,不是红色的。这与关中人吃的荞麦面大不相同,关中的荞面饸饹是红颜色的,而陕北的则是白色的。所以子长煎饼的颜色洁白,完全可以跟精细小麦面粉媲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小,小到只有大约七八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的样子。在陕北,在陕西,我没有见过比子长煎饼更小的煎饼。至于全国,有或者没有,我不敢断定,却也从未听说过。用洁白如玉和小巧玲珑来形容,大致是不错的。子长人自己说,他们的煎饼,薄如纸,白如玉,坚韧软凉,香美可口。

根据参加座谈的几位人士所说,子长煎饼的制作,大致上有三个环节。一是制作煎饼,二是制作包到煎饼中的葷素菜肴,三是制作为煎饼调味的调味汁。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地方。

制作煎饼,用的是荞面糁糁。所谓荞面糁糁,是虽然经过碾磨,却未过箩的荞面半成品。这样的荞面糁糁,要在清水中浸泡大约十分钟,然后用手在岸板上揉搓,到比较松软时,再兑水,过箩,成为荞面糊糊。用这样的荞面糊糊在特制的铁锅上煎制而成的薄薄的面饼,就是子长煎饼。

子长煎饼,包的菜肴有葷有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过煮制的有味豆腐干,主要用的调料是花椒。最受欢迎的是酥肉。还有一种热豆腐,即介乎豆腐与豆腐脑之间的一种豆制品,要趁热夹到煎饼里去吃,才觉香美。也有包上炒土豆丝的。

上一篇: 徐科

下一篇: 文本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