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指国家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后果的政策(见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而言,这种政策可以理解为收支平衡政策,按这一政策的要求,不宜有大量的结余,也不允许有大量的赤字。
中文名:中性财政政策
释义:国家财政分配对社会需求保持中性
性质:理解为收支平衡政策
类型:金融术语
1、产生原因
中性财政政策的来源,可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A.斯密的经济思想。斯密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受“自爱”心的引导,追求个人私利。独立的经济个体,在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中,由“看不见的手”引导,必然实现增进人类福利的社会目的。斯密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主义者,主张减轻税负,将*的开支缩减到最小限度,实行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主义学派,也崇尚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主张给私人经济以充分的*,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们认为,国家干预经济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引起人为的膨胀和收缩。实际上,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财政政策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①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波动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国家干预经济是不可避免的,运用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也是必然的。
②当前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大量的财政赤字,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收支平衡政策也是一种紧缩性财政政策。
③西方经济学认为,收支平衡本身也具有扩张作用。理由在于:*支出等于税收称为收支平衡,如果*集中的税收保留在个人和公司手中并不是全部用于支出,那就总会有一部分储蓄,并可能转化为新的投资,所以收支平衡的*支出仍有扩张作用。
2、影响因素
中国*一贯主张实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中国的收支平衡模式,是将债务收入视为正常收入,即:经常收入+债务收入=全部财政支出。这里的收支平衡的含义,还指不向*银行透支或借款,以防止财政赤字推动货币供应量扩张,造成通货膨胀。但是,即使这种口径的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也不是所谓中性的。因为:
中性财政政策
①财政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的数量和发行对象的选择来调节居民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分配。
②中国的税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通过流转税和差别税率,可以对经济发展起到鼓励和限制的作用。
③中国财政支出中,投资支出的比重较大,可以通过投资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来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