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镇
达川区辖镇。清属翠屏乡,1935年置双庙镇,1940年改双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2.2万。乡村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达川区双庙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形总趋势北麓离,东南低,成因类型属“川东褶皱剥蚀一侵蚀低山丘陵岭谷区”地貌。
中文名:双庙镇
行政代码:511721213
身份证前6位:511721
长途区号:0818
邮政编码:635000
隶属政区:达川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川S
辖区面积:36.4km2
人口数量:约2.2万人
人口密度:604人/km2
1、地方简介
双庙镇
达川区辖镇。清属翠屏乡,1935年置双庙镇,1940年改双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2.2万。乡村公路与210国道相连。辖三合寨,二东、红巾、石门寺、新利、高坎、宝珠、石凼、中华寺、南岳寺、九贤寺、茶园、倒石桥、高生桥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煤、酿酒、农机加工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豆类、苎麻。养殖业以生猪、牛、家禽、淡水鱼为主。原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出生于双庙。
2、地形地貌
达川区双庙镇地处四川盆地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盆周低山区连接地带。地形总趋势北麓离,东南低,成因类型属“川东褶皱剥蚀一侵蚀低山丘陵岭谷区”地貌。地貌特征完全受构造、岩性控制。中部的铁山、东南部的铜锣山、七里峡山、明月山,为北东一南西向的条状山岭,山脊海拔300至1000米,构成了区内低山地貌。铁山以东条形低山之间为广阔的红色浅丘地貌,铁山以西为红色丘陵区地貌,以北为台状低山地貌。全县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9%,丘陵约占70%,平坝占1%左右(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
3、气候特点
达川区双庙镇小气候多受州河、巴河、铁山、雷音铺山、铜锣山、明月山、七里峡山的影响;大气候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县内主要受铁山山脉的影响,被分为两大气候区域,西北部为川北温凉气候特征,东南部有着川东炎热伏旱区的特点。热量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春早升温快而暖、夏热、秋凉气温下降迅速、冬暖。春暖夏长秋短冬适中。水热兼优,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盛夏多干旱,秋冬多阴雨;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农业灾害性天气频繁,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4、名人历史
李中权
李中权(1915—)四川省达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东游击军大队中队长,大队政治委员,*绥定道委宣传部部长,*川西道委组织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天全县委书记,金川独立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第二分校大队政治委员,第二分校三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政治委员兼衡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第一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行政区划
双庙镇
双庙镇区划
511721213001210街道社区
511721213002210映山社区
511721213200210三合寨村
511721213201210二东村
511721213202220红巾村
511721213203220石门寺村
511721213204220新利村
511721213205220高坎村
511721213206220宝珠村
511721213207220石凼村
511721213208220中华寺村
511721213209220南岳寺村
511721213210220九贤寺村
511721213211220茶园村
511721213212220倒石桥村
511721213213220高升桥村
511721213214220张家湾村
511721213215220芝麻沟村
511721213216220杨柳沟村
511721213217220团立湾村
511721213218220塔子梁村
511721213219220陈坪村
6、地方人口
双庙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9365
男:10079
女:9286
家庭户户数:5645
家庭户总人口(总):18863
家庭户男:9793
家庭户女:9070
0-14岁(总):3964
0-14岁男:2097
0-14岁女:1867
15-64岁(总):13660
15-64岁男:7176
15-64岁女:6484
65岁及以上(总):1741
65岁及以上男:806
65岁及以上女:9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238
7、地方特产
达县乌梅
达县乌梅
乌梅主产在四川、贵州、福建等地,四川达县是乌梅的原生资源地和主产区,分布百节、景市、马家、平滩、渡市、碑庙、北山、金石、青宁等乡镇,达县种植面积达10000亩,年产乌梅干果3000吨。
达县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是《药典》收载品种“耳梅”,基原纯正,品种优良,是乌梅GAP标准制标品种,其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29.4%,高出《药典》标准近一倍,居全国第一。
达县乌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四川省达县所辖行政区域。
达县乌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四川省达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达县乌梅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8、附近景点
达县高拱桥
达县高拱桥
高拱桥位于达县大风乡*所在地街头,东西横跨明月江,是连接大风、檀木等乡的交通要道。远处看去,形如弯弓,近处相观,桥水倒影,若初月悬天,雄伟壮观,一百多年前就被誉为“郡诸桥之冠”。据民国《达县县志》记载:唐代以来,这里是沟通达县、开江、万县、梁平线的要道,明代建有铁索桥。拱桥建于清同治7年(1866年),筹资建桥时,“麋米万元”,故又有“万元桥”之称。该桥为单拱大跨度飞架石桥,桥长45米,高27米,面宽10.3米,均用青石砌成半圆形拱。从桥头上拱顶,两端共有石梯76级,坡度六十五度。桥两侧石栏高1米,为糯米和石灰拌浆交错相连,至拱顶化为弧形。拱顶桥面呈瓦背形,宽9米,长6米。桥两头的引桥是用石板铺成的8×9的平坝。民国《达县县志》记载:桥下原有铜钟一对,每遇风吹,嗡嗡长鸣,数里可闻。桥的两端原各置有2.5米高,座围3米的石狮一对,相视嬉戏,跃跃欲奔,两岸的石壁上还各建二郎庙一座,庙内各有威武雄伟的二郎神,只可惜这些镇桥之宝皆失于鼠辈、毁于“*”。可幸的是大桥经历了百多年的沧海桑田,依然挺立,至今完好如故。为了保护大桥,公路另辟其道,达开公路从桥旁蜿蜒远伸,但是越来越多的游人对大风高拱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桥工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该桥为达县人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