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乡
仙居县辖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5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仙(居)朱(溪)公路过境。辖下支、公平、解放、西吕、西马、石壁、上王一村、上王二村、上王三村、上王四村、大岙、长岗山、车路头、上料、寺前、方山岭、方岩下、各山、羊麻坑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黄花菜、花生、芝麻等。农业是该乡的一项主导产业,该乡党委*提出了建设休闲生态的现代农业示范乡的目标,制订了《双庙乡农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治滩兴乡”、“产业促农”、“科技富民”战略。
中文名:双庙乡
行政代码:331024210
身份证前6位:331024
长途区号:0576
邮政编码:318000
隶属政区:仙居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浙J
辖区面积:58.2km2
人口数量:约1.2万人
人口密度:206人/km2
1、地方简介
仙居县辖乡。1951年设双庙乡,1961年建公社,1970年更名双丰公社,1984年改双庙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58.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仙(居)朱(溪)公路过境。辖下支、公平、解放、西吕、西马、石壁、上王一村、上王二村、上王三村、上王四村、大岙、长岗山、车路头、上料、寺前、方山岭、方岩下、各山、羊麻坑1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黄花菜、花生、芝麻等。工业有机械、铸造、工艺等业。宋末元初,著名诗人翁一瓢隐居于此,著有《一瓢诗稿》传于世,代表作《四时读书乐》被收入《四库全书》。
2、历史沿革
双庙乡明代时属归仁乡,清代属三十四都城,民国时为一瓢乡。当时双庙堂有二殿,一个是关公殿,另一个是本境殿,而二殿都建在岩脚,形如“二龙戏水”,人们就称回龙庙,于道光24年改称双庙。1950年12月,将双庙分成双庙、上王合并为双丰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将双丰公社改称为双庙公社。1984年成立双庙乡,属朱溪区。1992年,为直属县,仍称双庙乡。
3、行政区划
双庙乡
双庙乡区划
331024210200210公平村
331024210201220下支村
331024210202210解放村
331024210203210西吕村
331024210204220西马村
331024210205220各山村
331024210206220石壁村
331024210207220上王一村
331024210208220上王二村
331024210209220上王三村
331024210210220上王四村
331024210211220羊麻坑村
331024210212220大岙村
331024210213220长岗山村
331024210214220车路头村
331024210215220上料村
331024210216220寺前村
331024210217220方山岭村
331024210218220方岩下村
331024210501220直坑山地生活区
331024210502220长加坑山地生活区
4、地方人口
双庙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7863
男3947
女3916
家庭户户数3028
家庭户总人口(总)7833
家庭户男3928
家庭户女3905
0-14岁(总)1763
0-14岁男915
0-14岁女848
15-64岁(总)5164
15-64岁男2573
15-64岁女2591
65岁及以上(总)936
65岁及以上男459
65岁及以上女47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746
5、农业发展
农业是该乡的一项主导产业。该乡党委*提出了建设休闲生态的现代农业示范乡的目标,制订了《双庙乡农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治滩兴乡”、“产业促农”、“科技富民”战略,。2004年实现农业产值1092万元。坚持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2004年,共绿化造林905亩,建成200亩速生枫香林特色农业基地。成立了仙居县繁昌养殖合作社,畜牧养殖有了长足的发展,全乡仙居鸡养殖达5万多羽。
6、城乡建设
该乡积极稳妥地推进集镇建设步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重点”,重点构筑“一纵两横”的集镇基本框架。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村镇建设,扩建翁森大街,根除“马路市场”。以集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2004年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252万元,同比增11.1%。2004年完成了双庙乡集镇整体规划编制工作,强化了规划在集镇建设中的作用。“一纵两横”的集镇基本框架已初步拉开,翁森大街水泥路面硬化及绿化初步完成,两旁国有土地已出让三期。投资280多万元的乡*新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对改善对外形象、提高集镇品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县唯一的人文铜像翁森铜像落成。
7、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仙居风景名胜区
仙居风景名胜区地处仙居县中南部,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由139个景点组成。仙居自然风光壮丽独特,丰富多彩,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
仙居风景名胜区引人入胜之处,在于那里的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又不类他山,异乎寻常,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景观形态。一字蔽之:"奇"。峰奇、山奇、石奇、崖亦奇。自县城出发,迤逦西行,无论横贯北境的大雷山,还是南脉括苍山,均绵延不断,如波涛起伏。唯独白塔镇南境,神仙居周围的众山巍兀独立,险峻无比,与其它山刀切斧削般割裂开来,迥然各异,别具一格,耸然独秀,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十三都、公盂、淡竹五大景区,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
仙缙古道
主要特色为苍岭丹枫:南起横溪镇苍岭坑村,北到缙云南田村,全长5公里余。这是一条古道,为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相传为一盐商所建。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势险峻。山坡上多枫树,深秋后一路山色极美,为古代仙居八景之一。
这是遥远的往昔,这是遥不可及的古代伟大工程,这是现代文明抛弃的美。而今的古道,已无力承起一个“古”字的分量。
到了今天,“开山挖路”“旅游开发”“乱扔垃圾”“水质恶化”,古道就像一位无辜的老者,历千载沧桑而未殒光彩,到现代文明的时代,到了无视古代文明的人手中,将无所适从,神思黯然!
仙缙古道的环境实在是“不容乐观”——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已经造成古道长度减少和质量下降;上游和周边环境保护和卫生意思不强,使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人为破坏仍在持续。人与自然在这里矛盾交织。仙缙古道,正在悄然逝去她的红润与光泽。
仙缙古道“沦殇”,这几乎成为了不争的事实。特色的高山村落,两侧大山夹峙,山势险峻。一到深秋,霜天丹枫,似朝霞,如火海如莲的奇瀑、难寻的怪石、如梦如幻的瑶池仙境、明可见底的清泉等等。。这些景色,以后只是在文章中才拥有的现代神话了。当古道的美感在现代文明中萎缩,现代文明可就无法再掩饰它的苍白无力。现代文明给了我们奔腾的汽车,轰鸣的机器,给了我们极度的物质*,但我们不能忽视古代文明的沦殇:那该是多沉重的警示:环境利益正在遭受大肆损害!人类驾乘现代文明的快车,嚣张地碾碎了青山秀水的画布,搅混了纯乎自然的天籁;湮灭了古代人的伟大智慧。
永安溪漂流
介绍: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被喻为“幽谷溪流”、清澈见底、终年不枯。据水质专家分析可达“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现开辟的永安溪漂流河段总行程7.68公里,以仙居土产的竹筏为工具,“小小竹排溪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险滩,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碧水、蓝天、远山能让你品味到似水柔情般的逍遥温馨和两岸奇趣横生的田园景色。交通:从仙居城关到步路、上张方向的中巴到漂流码头下车即可。
8、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仙居杨梅
产品名称:仙居杨梅
产品产地:台州仙居
产品特性:色美、味甜、核小。
产品成分:蛋白质、糖、果酸、钙、铁、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
产品功效: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
产品简介:仙居杨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产稳产等特点。199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品尝后,亲笔题写了“仙梅”二字。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仙”牌仙居杨梅被评为“名牌产品”,不仅远销大江南北,还直闯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为了不断提高仙居杨梅的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全县全面实施“杨梅梯度开发”工程,利用海拔高差来拉长杨梅的采收期。在低山、低丘上发展早熟的荸荠种杨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区发展东魁杨梅等晚熟品种,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将杨梅采收期延长到2个多月。经与上海、浙江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究单位联合开发保鲜技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情况下,保鲜期延长10天以上。
仙居碧绿
仙居碧绿堪称茶中圣品。仙居碧绿产于海拔千米、生态环境极佳的仙居苗辽林场,是浙江省的资深名茶。碧绿以高山无污染的幼嫩芽叶为原料精制而成,茶色翠绿,香醇可口、清苦回甜。据记载和现代研究:碧绿含黄酮、氨基酸、维生素、硒等微量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血压、减肥等作用,还有提高耐缺氧能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等作用,是理想的保健茶。
仙居番薯干
仙居番薯干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特产。仙居“灵江源”番薯干口感甜而不腻、糯而有嚼劲,深受台州市民的喜爱。
番薯干在很多地方都有,但仙居番薯干却以它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这里的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番薯生长。这种番薯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制作方法一般是将整块番薯蒸熟去皮,然后压制、烘烤。制成之后可保存几年不坏,既可当零食,也可切成小块,拌上面料、鸡蛋、香料,经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为酒席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