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宁陕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7 14:06:04
...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市南枕的绿色屏障,安康市的北大门,距西安最近距离仅72公里,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

行政代码:610923

行政级别:县

长途区号:0915

辖区面积:3678km2

人口:约7.45万人

人口密度:20人/km2

邮政编码:725000

车牌号码:陕G

隶属政区:安康市

1、宁陕概况

地理位置

宁陕县位于北纬33°7′11″至33°50′38″,东经108°2′33″至108°56′48″。县境北部与长安、户县、周至接壤,西部与汉中地区的佛坪毗邻,南部与石泉、汉阴、安康相连,东部与商洛地区的柞水、镇安交界。县城城关镇距陕西省会西安市131公里(公路里程188公里)。距安康地区行署所在地安康城96公里(公路里程186公里),县境南北长130多公里,东西宽110多公里,土地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是安康地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县。


宁陕县

地形地貌

全境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秦岭主脊横亘于北境,平河梁横贯境中,这两大主要山脉,构成了本县地形地貌的主要骨架。总的地形北高南低。地势高差2425米,垂直差异很大。全县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3种地貌类型。

气候特征

宁陕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用焦金斯基的气候大陆公式,宁陕气候大陆度为50.2,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宁陕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1℃(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5℃。日极端最高气温36.2℃(1976年7月31日)。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3.3℃。有个别年份在8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2℃~12.0℃间,气温年较差22.8℃。宁陕县平均年降水量921.2毫米。

2、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坡,素称“南山老林”。森林面积大,活立木蓄积量高。全县现有森林面积395.58万亩,林分蓄积2970.93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为71.9%。占安康地区有林地面积的28.8%,林分蓄积的54.9%;占陕西省林分蓄积的12.9%;居全省、全地区首位。主要有冷杉、铁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杨妾、桦类等混交林和部分纯林,还有大量的木竹、箭竹和华桔竹林。宁陕林区既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又是陕西省木材生产的主要基地,1982年陕西省人民*批准宁陕为林区县。

动物资源

宁陕县境内鸟类,有13目、36科、120种;兽类有7目、23科、57种。县境内兽类有7目23科57种。县境内有珍贵动物21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5种,两栖爬行类1种。境内水产动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鲶鱼、蛇鱼、泥鳅、黄鳝等24种,还有鳖、蟹等。

植物资源

宁陕县境内有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含种以下等级),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1%,总属数的19.9%,总种数的4.7%。宁陕县地处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两大植物亚区的分界线上,是华北、华中和横断山脉3个植物区系的交汇点。

3、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今宁陕县境北属秦,南属楚,丹阳战后全都属秦。

秦(前221~前206)北属*直辖地——内史杜县,南属汉中郡南郑。

西汉(前206~前23)北属右扶风盩厔,及京兆尹杜陵,南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西城(今安康)、旬阳二县。

东汉(25~220)北属司隶校尉部鄂县,西南属城固安阳县(今洋县东北)。

三国(220~280)魏时北属扶风郡杜县,南属汉中郡。


宁陕县

晋(265~420)孝武帝太元七年(382)北属司隶校尉部长安县,南属梁州汉中郡及魏兴郡(今安康)。

南北朝(420~581)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北属北魏雍州,南属梁州晋昌郡(今石泉西南);齐建武四年(497),北属北魏雍州盩厔县,南属安康郡安康县(今石泉南);梁中大同元年(546)北属北魏雍州长安县,南属东粱州安康郡;北朝北周建德元年(572),北属恒州周南郡,南属洋州傥城郡及直州安康郡。

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西道洋州黄金县,后复设蒲池县西归蒲池县。

北周废蒲池县西复归黄金县。

隋(581~618)大业八年(612),北属京兆郡长安、始(今周至东北)二县,南属西城郡石泉县。

唐(618~907)开元二十九年(741),北属京畿道盩厔、鄠县,南属山南东道金州石泉县及山南西道洋州黄金县。

五代十国(907~979)争战频繁,统属复杂。至后唐清泰元年(934),北属京兆府,南属金州。

宋(960~1279)北宋政和元年(1111),北属永兴军路鄂县,南属京西南路金州石泉县,西属洋州真符县。

南宋嘉定元年(1208),北属金京兆府路鄂县,南属利州石泉县。

元末明初,因禁流民,今县境内绝少居民。

明正德十六年(1521),在今县境内置柴家关、五郎坝巡检司。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划长安、盩厔、洋县、石泉、镇安5县边境,置五郎厅,直隶于省,厅署暂设焦家堡(今老城城北)。四十九年(1784),厅治迁老城。

嘉庆五年(1800),五郎厅改名宁陕厅。先隶省,再属汉中府,后属兴安府。

嘉庆十一年(1806),宁陕兵变,厅署被毁。十三年(1808),厅署迁驻宁陕营恳兵署内(今关口新城)。十八年(1813),修筑厅署城垣,工程告竣,厅治迁回老城。

中华民国(1912~1949)二年(1913),改厅为县。先隶陕西省汉中道,二十二年(1933)撤道,直隶于省。二十五年(1936)以后,隶于陕西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成立后,1949年12月5日宁陕解放,属陕南行政公署安康分区。1950年5月属安康专区。1950年11月27日,宁陕县小秦岭以北的荞麦地、干沟、鸡窝子、喂子坪等处720平方公里划归长安县。1956年5月20日,镇安县的后池乡和栗柞乡的第四村划归宁陕县。同年6月将汉阴县的铁炉、龙王乡划归宁陕县。1958年12月,宁陕县并入石泉县,宁陕设置为协作区。1961年9月恢复宁陕县建制。1969年安康专区改称地区,宁陕县隶安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2002年安康地改市,宁陕隶属安康市。

行政区划

2012年末全县辖城关镇、筒车湾镇、皇冠镇、四亩地镇、江口回族镇、龙王镇、广货街镇、金川镇、太山庙镇、丰富镇、梅子镇、新场镇共12镇;设98个村民委员会,360个村民小组,9个居民社区。

4、民族宗教

民族

宁陕县现有汉族71073人,有回、满、蒙、壮、苗等10个少数民族3502人,其中回族3416人,占少数民族的98%,主要集中分布在江口回族镇。近年少数民族种类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婚姻迁入、外地大学生本县就业等原因。

宗教

宁陕县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和*,回族全民信仰*。经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3处,分别是*的江口*、高桥*、冷水沟*。全县未经批准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佛教场所主要有:老姆台(城关镇)、观音山莲花寺(太山庙镇,有庙无活动)、古佛寺(四亩地镇);道教场所主要有城隍庙(城关镇老城村,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玉泉庙(城关镇,有庙无活动)。全县私设小庙、拜石、树、桥、洞等自然景观的民间信仰较为普遍。目前,向坪*、七里*正在积极筹备申请宗教活动固定场所,申请资料已经报市民宗局。

5、经济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壮大。


宁陕县

积极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上坝河休闲观光农业和蒿沟冷水鱼养殖通过市级园区认定。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新增猪苓70万窝、天麻90万窝,新建核桃园1.9万亩、三园科管13.8万亩,新增大鲵4万尾,养殖生猪8.9万头、山羊4.7万只,种植大棚蔬菜1200亩、魔芋3520亩。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流转林地57.5万亩,完成森林政策保险100万亩,兑现退耕还林和生态补偿资金1760万元,获评全国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农技服务体系、农资供销网点逐步健全,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发展专业合作社28个,汇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各类补贴2280余万元。扶贫开发积极推进,修订了扶贫攻坚规划,启动了扶贫互助资金区域性试点,7个整村推进村、21个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3000余人脱贫。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

秦岭长春酒厂扩能、金诚矿业、梨子园和磨石湾电站基本建成,富宁纺织和秦岭山泉水项目成功引进,累计完成工业投资6亿元。工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和方案顺利出台,县域工业园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北扩”至赵家堡子,旬广工业园启动建设。与恒口达成“飞地经济”合作协议,前期工作扎实展开,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协助企业融资9700万元,新培育规模企业2户。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5亿元,增长24.6%。

旅游三产活力增强。

扎实推进27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6亿元。筒车湾4A级景区创建启动,欢乐水世界建成试运营,皇冠生态小镇、朝阳会所、洋芋沟安置小区主体完工,大秦岭艺术创作中心、蒿沟旅游接待中心完成装修。积极抓好旅游村镇建设和农家乐提升工程,成功举办了书画摄影、山地越野挑战赛,荣获“最美陕西---最具人气旅游县域”和“亚洲金旅奖----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27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8亿元。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个体户329个,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户。完成三产增加值5.09亿元,增长4.5%。

财税金融保障有力。

重视财源建设,严格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收入保持增长。主动沟通汇报,争取各类资金3亿元,其中新增一般转移支付2590万元。严格预算管理,不断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全面推行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加强财政队伍建设,实行结对子帮扶,促进了基层财务规范管理。全年化解*债务947万元。努力拓宽农村支付渠道,启动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家,金融机构年末存贷余额分别达21.42亿元和6.7亿元,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创业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5200余万元,支持了经济发展。

6、城市建设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宁陕县

县城控制性详规、水体景观规划通过评审,4个集镇规划编制完成。县城“五个一”工程有序推进,渔洞河道路征地完成,上街棚户区改造、宁陕体育场、宁中停车场建设加快,老城水厂、两座桥梁、五郎关文化长廊、栈道维修和公厕项目全部完工,文化大厦即将入驻,保障房、商品房开发快速推进。经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启动了城区亮化工程。天然气主管道铺至幸福花园,新增用户1051户。筒车湾、广货街等集镇功能日趋完善,江口集镇限价商品房主体完工,梅子集镇迁建基本竣工。全年城镇新增农村转移人口2097人。

——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新建示范路133.3公里、连户路215公里、通村水泥路31.1公里,恢复水毁公路350公里,完成了蒿沟公路和关青路改建,加固了铁炉坝大桥。蒲河防洪工程通过验收,汶水河、长安河防洪工程和旱坝、八宝小流域治理基本竣工,治理水土流失75平方公里,新修恢复渠道15公里、河堤10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处,解决了1.1万人饮水问题。积极改造农村电网,丰富35KV输变电工程顺利建成,扩建3G基站15个,提高了电力通讯保障能力。

——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营,单位GDP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减排达标。扎实推进双创工作,创建园林式单位54个,国家卫生县城、皇冠国家卫生镇正式命名。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改厕项目通过验收,筒车湾七里村“美丽农家”试点启动建设,植树造林3.4万亩,改建节柴灶500余户,2镇3村通过市级生态镇村验收。切实加强森林、土地、水资源保护,积极开展烟尘、废水、噪声污染整治,宜居水平有所提升。

7、社会事业

教育

宁陕县(2013年)全县现有中小学26所,其中,普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1所,设教学点16个。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7所(公办4所、民办3所),小学附设幼儿园12所,小学及教学点附设幼儿班25个。有镇成人学校12所,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数9288人,其中小学3610人,初中1722人,普通高中1325人,职业高中634人。在园幼儿1997名。全县教职工795名。

科技


宁陕县

宁陕县科技工作在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和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实现了多项新突破,先后三次通过了*的县域科技进步考核。

一是积极申报实施科技项目。2009年以来,共争取中、省、市各类科技项目资金21项700余万元,分别实施了国家成果转化、科技富民强县、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研究、科技统筹、科技惠民、县域重大科技专项一大批科技项目,大大提升了我县的科技软实力,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其次是狠抓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几年来,立足本县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先后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先后建成省级科技专家大院两个;省、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各一个;获得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利用本县珍稀猕猴桃资源,合作建成紫果猕猴桃繁育研究示范基地一个;利用本县珍稀食用菌资源,合作建成羊肚菌野外促繁研究示范基地一个;申请国家专利9件,取得专利授权6件。其中仅今年就申请5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件;先后建成省级科技特派示范县和农机推广“大荔模式”示范县;建成“12396”农技服务信息平台一个。

三是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审查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各项建设工程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民居房屋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实施县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确保地震来临时县城居民有规范的避难场所;制定了《宁陕县地震应急预案》和《县城地震应急救援撤离方案》,确保地震来临时应急救援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编印防震减灾图册和年历一万余份;开展防震减灾撤离演练活动,确保地震来临时有序撤离。建成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一个。

体育

2011年以来宁陕县共修建体育设施85处,先后建立了集训练、比赛、健身于一体的县城公共体育场,体育场内设400米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集体育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秦岭峡谷漂流、上坝河国际狩猎场、汶水河漂流、皇冠国际自行车赛道、皇冠室内篮球馆、宁陕中学体育馆、城关初级中学体育馆、网球场、县城健身步道、宁陕全民健身中心等10余处大型体育设施,同时建成县城社区健身路径5处;镇社区健身路径7处;村级农民健身工程32个;学校篮球场及小运动场36个,全县共有篮球场80个;网球、足球场各一个;体育馆3个;排球、羽毛球场13个。

文化

宁陕县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独特、人文景观风格独特。近年来,按照中省市关于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更新观念,强化措施,大胆实践,积极引进个体、私营经济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初步形成了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森林探险、山地音乐节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旅游资源形成了“一城两线六大文化旅游功能区”的发展格局,“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宁陕县

目前,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学艺术联合会、职工业余艺术团、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文化执法大队、广播电视台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乡镇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98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站1个、县图书馆现有藏书4万册、文化经营单位22家,其中:印刷企业2家,出版物5家,音像经销单位3家,文化娱乐场所5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家,数字影院1家,旅游文化企业2家,从业人员共计500余人,注册资本达到10个亿。

全县境内现有野外文物保护点505个;书法、摄影、美术、舞蹈等文学艺术协会20个;国家3AAA级景区景点2个、启动创建国家4AAA级景区景点1个。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生保障

一是避灾扶贫搬迁深入实施。2012年搬迁任务通过省市验收,2013年10个安置小区全面建设,落实安置1085户3105人。三河口库区552米高程以下移民试点工作通过验收。二是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新开工建设保障房912套,竣工700套,均超额完成任务。三是就业工作扎实有效。新增城镇就业576人、再就业273人,扶持306人成功创业,公开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4名,转移农村劳动力1.74万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五险一金”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旅游项目被征地农民每亩土地210元补助发放到位。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300元,住院报销比例再次提高5%,“先住院、后付费”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全面推行,累计为10.8万人次患者报销医疗费2142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月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05元,比国定标准高了45元,全年为93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1116万元。五是针对特殊群体的政策落实到位。社会救助信息动态管控系统全面启用。太山、江口区域敬老院竣工验收,“一中心三区域”机构供养格局基本形成,为1380名五保老人发放供养金718万元。农村低保整改复核取得实效,为3219户6141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201万元。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术34例,为2080名贫困残疾人兑现生活补贴124.8万元。向失独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89万元,兑现优抚补助89.4万元。全县5173名高龄老人、75名孤儿和64名城市三无人员享受到生活补贴,补助资金519万元。救助医疗患者3515人、困难群众458人、流浪乞讨人员172人,发放救助金752.5万元。

8、特产介绍

宁陕大板栗


宁陕大板栗

宁陕大板栗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这里的板栗品种优良,素以颗粒饱满、涩皮易剥、甘甜芳香、营养丰富而著称。

板栗在陕南秦巴山区各县均产,但尤以宁陕大板栗最为有名。宁陕大板栗主要产于陕西秦岭山区的宁陕、柞水、长安、丹凤、山阳、宁陕等县。以宁陕县产量最多,质量最佳,故名。久负盛名的"栗乡"陕西宁陕县各地均出大板栗,以石镇和回龙较多。全县板栗栽培面积5万多亩,其中有3万亩板栗林带,年产量80多万公斤。

宁陕大板栗是用家板栗树与野生茅栗树嫁接而成。品种优良,素以颗粒肥大,栗仁丰满,色泽鲜艳,玲珑美观,涩皮易剥,肉质细腻,糯性较强,甘甜芳香,含糖量高,营养丰富而著称于世。生食脆甜,熟食糯香。据林业部1960年考察,在宁陕县梓桥沟发现一棵栗树元老,已200余年,仍健壮旺盛,奉献不已,年产板栗40多公斤。宁陕大板栗,1960年被林业部正式定名为全国优良品种,为众多栗中之佼佼者。1978年,被列入《陕西果树志》;1986年被录入《中国土特产大全》一书;1992年,还被载入《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一书。由于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国内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也是我省传统的大宗出口土特产品。世界市场上板栗被誉为"中国甘栗",日本人称为"东方珍珠"。

宁陕大板栗有着丰富的营养。栗仁中含淀粉60%~72.38%,蛋白质5.7%~10.7%,脂肪2%~7.4%,糖分10%~20%,粗纤维2.9%,灰分2.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脂肪酶等。它所含的维生素C,比柿子高1倍,为花生的1.8倍。兼有,大豆、小麦、大米和薯类的营养,比一般水果营养价值高,可与莲子媲美。在古代,被誉为"树上饭"(即"木本粮食")。板栗鲜食、爆炒、烹煮或制作糕点、罐头、磨粉、酿酒和多种名菜均可,味甘香糯,老少咸宜,尤其对老年人有更明显的滋补效能。

宁陕核桃


宁陕核桃

宁陕核桃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宁陕县核桃的优良品种很多。栽培比较多的品种有圆绵仁核桃、大绵仁核桃、大圆光核桃、光皮露仁核桃、早熟核桃等。

宁陕县属于秦岭土石山区,地处秦岭南麓,群山连绵交错。全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1℃左右,冬天严寒,夏天炎热,年降水量力800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宁陕的气候特征,正好适合核桃生长发育。所以,核桃在这里分布极广,无论深山、浅山、丘陵、平坝均能生长,条件适宜,核桃树种多,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品质也比较好。当地群众形容是“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

宁陕的核桃树一般高15米左右,胸径牛米左右。最大的高达25米,胸径2米,冠幅占地面积一亩左右。这里的核桃树大部分在八到九年开始结果。群众有“桃三年,杏三年,要吃核桃十来年”的说法。如果管理得好,可以提早结果。一般三十年后进入盛果期,结果年限可以达到二三百年之久,有的甚至可达五百年以上。

宁陕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8.5万余亩,挂果面积达17985亩,总产量达到900多吨,为林农带来500多万元收入。

山茱萸

山茱萸,别名枣皮,为木本科,是我国传统的珍贵木本中药材,以果肉供药用,其主要化学成份为山茱萸甙番木鳖甙、皂甙维生素A、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固虚脱之功能,医疗上广泛用于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现在医学研究证实山茱萸具有降血压、抗癌、抗艾滋病病毒的新功能,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据日本学者报道,山茱萸根皮可入药,可代金鸡纳霜治疗疟病。

山茱萸除药用外还可以加工成食品和饮品,可制成药酒、果酒、饮料、果冻、果酱、罐头等,有益于健康,可提神补血,延年益寿。

宁陕香菇

宁陕气温偏低、土层温润,适宜食用菌生长,多年来,木耳、香菇、金针菇就是这里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宁陕香菇肉厚实、菇形好、质量高为全国有名。

宁陕县把食用菌列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实行小基地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推进。为增加农民收入,今年重点发展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珍稀菌,从而优化了食用菌品种。目前,该县香菇生产已经扩展到全县的10个乡镇100余个村,基本形成4大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态势,一大批种植专业乡镇、专业村和种植大户脱颖而出。全县生产1万袋以上农户达200余户。3年时间,宁陕实现了三级跳,从150万袋跳跃到今年的350多万袋,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鲜菇生产基地。

“宁陕香菇”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野生猕猴桃


野生猕猴桃

因猕猴桃是猕猴喜爱的一种野生水果,故名猕猴桃。亦有人说是因为果皮覆毛,貌似猕猴而得名。它是中国的一种特产,因此又称中华猕猴桃。

猕猴桃,枝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层片状。叶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很少有小突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有芒状小齿,表面有疏毛,背面密生灰白色星状绒毛。花开时乳白色,后变黄色,单生或数朵生于叶腋。萼片5,有淡棕色柔毛;花瓣5—6,有短爪;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柱丝状,多数。浆果卵形成长圆形,横径约3厘米,密被黄棕色有分枝的长柔毛.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

猕猴桃的大小和一个鸡蛋差不多(约6厘米高、圆周约4.5至5.5厘米),一般是椭圆形的。深褐色并带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而其内则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的种子。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凤梨三者的混合。

野生猕猴桃生长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中。猕猴桃在全国有三大产区:一是河南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区;二是陕西秦岭山域;三是湖南省的西部。

宁陕猪苓

宁陕猪苓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地处秦岭南麓的宁陕,盛产猪苓,誉名秦岭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以其个大、猪苓葡聚糖Ⅰ、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烷酸、粗蛋白、生物素含量高等特点而畅销东南沿海。被誉为全国最优。

作为天然药用资源“宝库”的宁陕,境内各种中药材多达1034种,其中“秦岭猪苓”因品质优良、有效成份高弛名四方。而猪苓又是国家医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市场前景好、适生范围小的紧缺中药材。针对得天独厚的生产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宁陕通过几年的引导和扶持,涌现出了一大批猪苓种植专业村和专业种植大户。全县猪苓半野生化种植已发展到3000余亩百万窝的规模,成为宁陕“秦岭绿色药谷”平台上一匹耀眼的“黑马”。

宁陕娃娃鱼

宁陕娃娃鱼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宁陕县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溪河纵横,是娃娃鱼的适生区。近几年,该县将人工养殖娃娃鱼作为全民创业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使得该县娃娃鱼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经济和科研价值。地处秦岭腹地的宁陕县水资源极为丰富,河水多年平均水温11.9℃,泉水平均水温12℃,全年适宜鱼类生长期6个月,是绝佳的大鲵适生区域。从2007年起,宁陕县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按照“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保护”的原则,把大鲵养殖作为全民创业和“一村一品”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大鲵养殖产业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商品化养殖模式,促进大鲵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陕西省宁陕县系统解决了大鲵“苗、饵、疾”三方面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产、销、研”一体化,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大鲵种苗和商品鲵供不应求。全县建成规模化大鲵养殖场20个、发展养殖企业80家、养殖农户超过2000余户,年产大鲵种苗10万尾、养殖商品鲵12万尾,人工增值放流大鲵突破1000尾,实现年产值2.5亿元,农民增收1.5亿元。


宁陕豆腐干

宁陕豆腐干

宁陕豆腐干是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特产。宁陕豆腐干,色泽呈淡黄色或赤褐色,质地细腻,有筋丝和弹性,晶体发亮,带油润,气醇郁,咸度适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欲的功效。

宁陕豆腐干,产于广货街镇,这里有清泉,冬暖夏凉。用这种水做豆腐干,起于清朝道光年间,距离现在有150多年历史。

宁陕豆腐干的制法是:当地人用清泉水做成豆腐,切成1.5厘米的小方块,加三奈草果、丁香、八角苗、比拔、良姜等多种香料,加工而成,是当地祖传手艺。

宁陕豆腐干比较著名的品牌有:宁陕“乡巴老”豆腐干和宁陕“山里人”豆腐干。

宁陕豆腐干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是酒宴上的佳品。它和西乡牛肉干、松花蛋同为陕南三大名产。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把它作为礼品赠送、待客。过往客商也都用它以饱口福。还远销到西安等国内许多市场。

9、红色遗迹

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

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位于宁陕县周家坪吊楼堡,与江口街隔河相望。1994年12月23日,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6年6月,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将军的领导下,中原人民解放军6万英雄健儿兵分三路,突破了*30多万军队的层层包围,转战到陕南地区,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我军攻克镇安县城之后,*当局在派重兵疯狂追击我军的同时,又继续搞和平欺骗,要我中原部队派代表同其进行谈判。


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陵园

8月7日,王震将军派出*旅旅长张文津、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中原军区*毛楚雄三同志为代表,前往西安进行和平谈判。张文津等三位和谈代表从镇安杨泗庙出发,于8月10日途经宁陕县江口镇时,被*胡宗南部61师181团无理扣留。

党*对此非常重视,*副主席在南京,叶剑英将军在北平,向*当局提出了强烈*,延安《解放日报》对胡宗南的阴谋也进行了揭露。但背信弃义的胡宗南矢口否认事实真相,发出“就地秘密处决”的密令。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最后被*反动派秘密审讯后活埋于洵河沙滩,慷慨就义。

1984年,在李先念、*等*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多方查找,终于查清了张文津等3位烈士遇害的时间、地点、经过情况,并找到了烈士们的遗骨。1985年6月,李先念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向革命先烈学习,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的纪念文章,深切缅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位烈士。时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汪锋亲笔题写了“骨埋秦岭传千古,血洒东江育新人”的题词。

1986年,*宁陕县委、宁陕县人民*决定在江口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建立烈士陵园,立碑纪念。1987年6月修建了三烈士陵园。陵园长74米,宽26米,总面积1924平方米。走进陵园大门,迎面就是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碑座宽1.946米,高1.986米,分别标志烈士牺牲的年份和建立烈士陵园的年份。碑座的正面铭刻着三烈士的英雄事迹,碑座与碑身的联结处为三层塔型,象征着三位烈士。碑身高7.814米,正面镌刻着“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纪念碑”大字。陵园的最后是三烈士墓,墓地四周是枫香树、雪松和柏树,象征着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陵园建成后,每逢清明节、“七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宁陕县级机关、江口镇机关、宁陕中小学、江口中小学等单位,组织*、职工和中小学生及广大群众到烈士陵园凭吊先烈,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学习三烈士的英雄事迹。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

位于宁陕县龙王镇龙王街中部。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西北特别支部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主要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所属的陕西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团几次起义的人员组成,以何振亚(何继周)部为基础的陕南游击纵队改编而成。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军部旧址

1931年3月,何继周、沈启贤、徐海山、孟子明等陕南籍进步青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十七师军官培训班受训。训练班有秘密的中*员和支部,是年冬,何继周、沈启贤等分配到安康绥靖军一团(即沈玺亭团)担任班、排长。1932年11月,何继周、沈启贤等入沈玺亭团在平利县城办的*教育班受训,受红军的影响,沈启贤联络何继周、徐海山等人,秘密组织“陕南抗日救国赤卫团”,草拟抗日救国八条宣言,盟誓结业后,每人都要组织一批人员兵变出来,参加红军。次年7月结业,“赤卫团”成员分配到各连担任班、排长,便在下层军官和士兵中秘密联络,计划将全团拉出来。1934年9月,绥靖军沈玺亭团改编为陕西警备第二旅第四团。12月,红二十五军入陕,警二旅奉命追剿进入秦岭山区。1935年3月,警二旅在洋县华阳镇被红二十五军伏击,伤亡惨重,内部矛盾加剧,更坚定了何继周等投奔红军的决心。1935年12月11日夜,何继周选派刘宝山、周明钧、傅东山、赵振庆在长安县引驾回农民刘世杰家(连部),处死反动连长张锡武,以“执行任务”为由,率全连百余人起义,撤出引驾回,经大峪口进入秦岭山区,何继周与在鄂豫陕根据地坚持斗争的红七十四师取得联系。根据红七十四师的建议,何继周即宣布成立“陕南游击纵队”,何继周改名何振亚,任总指挥,下设三个中队。

陕南游击纵队进入陕南后,学习红军,在镇安、柞水、宁陕、石泉、汉阴、安康等县广阔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四个月的游击活动,发展到500余人,编为五个中队。1936年春,*反动派调集20多个团的兵力围剿鄂豫陕根据地,加之,红七十四师转战到留坝、凤县一带后,游击纵队顿感势单力孤,处境艰难,在这紧急关头,为了保存实力,何振亚等针对敌“改剿为招”的阴谋,采取“缓兵计”,有条件地接受了*地方*镇安、安康两次收编。

1936年8月9日,杨江、杜超赶回部队,传达了*西北特支的指示。*西北特支指示部队立即举行第二次起义,并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名义,组建“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8月13日,部队在镇安县紫荆乡刘大乾家大院(今属安康县)举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大会,何振亚任军长,沈敏任军委主席兼宣传科长,杨江任组织科长,杜瑜华任参谋长,徐海山任政治部主任,傅东山任供给处处长。军下编四个支队、一个特务队,一个侦查队,一个少年先锋队,散发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宣言》和《告民众书》。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后,挥戈北上,在镇安、宁陕、石泉交界山区与敌周旋。1936年10月中旬,进驻宁陕县龙王镇龙王沟口休整,军部驻龙王街。9月9日,沈启贤、李传民在商县夜村处死反动连长杜培连,率领陕西警二旅四团四连起义,沿途与保安团激战,大多失散,沈启贤带8人、李传民带24人于10月中旬先后在此与抗日第一军汇合。为了发挥沈启贤与何振亚旧交的作用,更好地巩固部队,杜瑜华自退军参谋长职务,改任组织科长(此时杨江已第二次赴西安汇报工作),推荐沈启贤任军参谋长。部队在龙王沟休整后,于10月15日,转移到安康北山一带。

“西安事变”后,1937年3月初,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8月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警卫营,随即开赴抗日前线。


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宁陕县四亩地镇柴家关村蒋家院子。

1935年2月28日,红二十五军攻克了宁陕和佛坪县城后,南下洋县,准备出击汉中盆地和发动陕南战役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结果发现红四方面军已退回四川。根据华阳会议精神,红二十五军经华阳、佛坪向东翻越天华山到达宁陕县四亩地柴家关,在此休整三天,向群众宣传红军的主张和政策。

在休整期间,红军注重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在罗卜峪戴祝封门前书写“土豪土豪,快乐逍遥,红军一到,狗命难逃”;在小庄子岳家墙头书写:“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上关姜长所家墙壁书写:“红军是穷人的子弟兵,穷人不要怕红军”;在上关郑家祠堂墙上写道:“春荒不完粮,不纳税”;在上关郑在敦的墙上书写“红军在华阳打垮了白匪警备第二旅”、“打倒蒋介石,活捉张飞生”;还写下了“打富济贫,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开仓济民。当时正值春耕大忙和群众生活最困难的时节,省委组织*战士到各村各户,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调查了解社会情况,具体帮助贫苦农民排忧解难,担水劈柴,犁田栽秧,支援春耕生产,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红二十五军军部医院(位于现柴家关街道145号)女护士曾继兰因病在此去世,医院院长钱信忠和其他姐妹为悼念这位女战士,买了一副柏木棺材,安葬在下关村干沟口。一直到现在,每年都有群众、学生自发为红军墓培土、上香、祭奠。

红二十五军在柴家关休整三天,没收大地主150石粮食,一部分留作军用,一部分救济穷人。

10、旅游景点

老城城隍庙


老城城隍庙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公里处,县城北5公里,长安河中的沙洲上,四面环水。它始建于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的庙宇。每当明月当空,左右两河,银波荡漾,相映生辉。故此,有“月镜双辉”的美名。数百年来,城隍庙仍完好无损,这就引出了“金鸭浮舟”的传说。城隍庙的基座是由巨石砌成,高出河面一米五左右。地形为南北两头逐渐缩尖,中断开阔而伸长,南北长172.5米,东西宽33.5米,占地约10亩。

秦岭大峡谷漂流

宁陕秦岭漂流是陕西省首家采用蓄水漂流的项目。也是中国目前海拔最高的漂流点。宁陕秦岭漂流位于宁陕县广货街镇铁桥(西万公路即210国道1020km)处,漂流河段起点铁桥(海拔1019m),终点向坪,全长约9Km;落差150m;平均比降1.5%。,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漂流点;河床最窄处宽20m,最宽处180m;河谷主要为“V”字型,两岸高山相峙,村落民舍较少,具有“险、幽、野、静、秀”等特点。

蓬莱仙境石佛台

当地老百姓俗称老母台,位于210国道180公里处路旁,距县城8公里,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环境优美,地势险要,素有蓬莱仙境之称。石佛庙台主体建在外形似螺的巨石上,四周林木茂密,风景宜人,沿着蜿蜒小路登上此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石碑刻有“五步悬迹”四个大字。步入庙内,下层是文昌帝君,绕巨石周围的环形小路转至中层,形象各异的十八罗汉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继续向上攀登,顶层*是一尊古佛像,两边陈列着24诸天佛,所有佛像都是用石料精心雕凿而成,又都坐落在似螺的一块巨石上,这也许就是石佛庙台得名之故。登上顶层,回头观看,眼前是万丈悬崖,刚刚经过螺狮转顶的小路,像一条长蛇盘旋在悬崖上,向远眺望,长安河水像一条银蛇穿梭于群山峻岭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自1994年成立了石佛庙台管委会以来,在文物部门和民众的支持下,筹集资金对石佛台进行修缮,修建了廊坊、雕塑了佛像,整修了道路,石梯八百八十八步,直通山顶,降雨过后,山腰云雾升腾,整个庙宇好似老母盘坐莲花之上,四周群山若隐若现,仙境一般,有“蓬莱仙境”之称。

十八丈瀑布


十八丈瀑布

十八丈瀑布又名“石巴掌”、“响水崖”,位于宁陕县城以北15公里210国道旁,是一日游景点中唯一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的景点。相传很久以前有对男女青年,青梅竹马,相亲相爱,经常来崖上偷偷约会,很快就私定终身,拜了天地,发誓要白头偕老,生死相守,永不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爱更深,情更浓,约会更加频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已经无法形容了,两个年轻人都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是,好景不长,两个人私会的事很快就被女方家里察觉。女家为普通人家,父母嫌贫爱富。男方家里一贫如洗,女方家里很是反对。抵不住家人的反对,两人相约于崖头跳崖殉情。两天后人们在崖下发现了两具尸体,一男一女。为了查明真正死因,通判派人量了一下悬崖的高度,正好十八丈高,故人们就将此地称为十八丈。走近瀑布,瀑布像人伸出的左手掌,隐约可见一丝丝感情线,故人们又称它为“石巴掌”。过去沟内树木高大茂密,瀑布水量充沛,站在沟口即可听到“隆隆”水声,亦称“响水崖”。从沟口,徒步10分钟,穿柳林,跃小溪,随着“隆隆”声响,眼前便出现一道似天边垂下几丈宽的水帘,如丝带在劲风中飞舞。水雾飞溅在游人面前,似阵阵清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凡到此旅游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妙诗句。

秦岭朝阳沟旅游

宁陕县境内的秦岭山中,有个叫朝阳沟的地方,这里有处山岭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花果山”,因为那里是金丝猴的“风水宝地”。山岭海拔大约1300米左右,南面朝阳一侧地势陡峭,针叶、阔叶、灌木、草丛等植被自上而下梯次密集分布,很多树木都被藤蔓缠绕。一条溪水从大山深处流经沟底。还有半山腰中一处山洞,在树林中隐隐绰绰。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

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保护区东西宽约17.3km,南北长约24.5km。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成立于2002年8月,保护区建立后,随着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生存。2004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聘请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考察结果,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是秦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秦岭中段南麓腹地,距省会西安148公里,距宁陕县城13公里。

公园于2003年7月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6年11月晋升为*森林公园,公园占地10726公顷,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8%。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的最高峰—平河梁(海拔2868米),同时也是陕西南部的最高山峰。森林公园内物种丰富,地理分异明显,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种类丰富而特殊,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其中包括秦岭冷杉、红豆杉、水杉、连香树、水曲柳、七叶树、秦岭红杉等具有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植物种类。并且森林公园还处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种类的交汇和过渡地带,是中国动物区系最为丰富地区之一。

上一篇: 日记随手写

下一篇: 陵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