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属
根茎细长横走,分枝,密被红棕色长毛。叶疏生,直立或多少蔓生,主轴常多回2叉或假2叉分枝,不同回的主轴均无羽片,末回主轴顶端具1对一回羽状羽片;每回主轴分叉处(除末回分叉处外)通常有1对平展或向下的篦齿状托叶,稀缺如;每回叶轴分叉处有1个休眠小腋芽,密被绒毛,外包1对叶状小苞片,稀缺如;末回1对羽片二叉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羽状深裂,无柄;裂片篦齿状排列,平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钝头或微凹;叶脉分离二至三回分叉,每组具3-6小脉,基部1组的下侧1小脉伸达缺刻;叶纸质或近革质,下面常灰白色,幼时多少被星状毛。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下面小脉背部,圆形,无囊群盖,具6-10个无柄孢子囊,在中脉与叶缘间排成1(2-3)列,稍近中脉,孢子囊托小而不凸出。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具单裂缝,有透明薄的周壁,外壁层次明显,光滑。
中文学名:芒萁属
拉丁学名:DicranopterisBernh.
拼音:mangqishu
门:蕨类植物门
纲:薄囊蕨纲
目:水龙骨目
科:里白科
1、形态特征
株:根茎细长横走,分枝,密被红棕色长毛。
叶:叶疏生,直立或多少蔓生,主轴常多回2叉或假2叉分枝,不同回的主轴均无羽片,末回主轴顶端具1对一回羽状羽片;每回主轴分叉处(除末回分叉处外)通常有1对平展或向下的篦齿状托叶,稀缺如;每回叶轴分叉处有1个休眠小腋芽,密被绒毛,外包1对叶状小苞片,稀缺如;末回1对羽片二叉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羽状深裂,无柄;裂片篦齿状排列,平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钝头或微凹;叶脉分离二至三回分叉,每组具3-6小脉,基部1组的下侧1小脉伸达缺刻;叶纸质或近革质,下面常灰白色,幼时多少被星状毛。
果: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下面小脉背部,圆形,无囊群盖,具6-10个无柄孢子囊,在中脉与叶缘间排成1(2-3)列,稍近中脉,孢子囊托小而不凸出。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具单裂缝,有透明薄的周壁,外壁层次明显,光滑。
根茎细长横走,分枝,密被红棕色长毛。叶疏生,直立或多少蔓生,主轴常多回2叉或假2叉分枝,不同回的主轴均无羽片,末回主轴顶端具1对一回羽状羽片;每回主轴分叉处(除末回分叉处外)通常有1对平展或向下的篦齿状托叶,稀缺如;每回叶轴分叉处有1个休眠小腋芽,密被绒毛,外包1对叶状小苞片,稀缺如;末回1对羽片二叉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羽状深裂,无柄;裂片篦齿状排列,平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钝头或微凹;叶脉分离二至三回分叉,每组具3-6小脉,基部1组的下侧1小脉伸达缺刻;叶纸质或近革质,下面常灰白色,幼时多少被星状毛。孢子囊群生于叶片下面小脉背部,圆形,无囊群盖,具6-10个无柄孢子囊,在中脉与叶缘间排成1(2-3)列,稍近中脉,孢子囊托小而不凸出。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具单裂缝,有透明薄的周壁,外壁层次明显,光滑。
2、产地分布
分布:东半球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3、分类文献
Bernh.inSchrad.Journ.I(1806)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