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腰兰
附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假鳞茎密集,窄卵状椭圆形,长3.5-7厘米,径1-2厘米,干后金黄色,顶生2叶。叶线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坚纸质,长16-43厘米,宽1.5-3厘米,脉多数;叶柄长5-12厘米。花葶长30-66厘米,生于两叶之间,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幼叶生于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俯垂,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具多花,花序轴左右曲折。苞片2列套叠,淡红绿色,宽卵形,长1.5-2厘米,纵脉多数,花后渐落;花梗和子房长6-7毫米;花白色,唇瓣淡褐色,药帽红褐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2-1.4厘米,侧萼片窄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靠合成囊状;花瓣线形,宽2-3毫米,唇瓣长圆形,长1.2-1.4厘米,中部缢缩,稍提琴形,距前弯,长4-6毫米,包于2侧萼片基部之内;蕊柱长0.8-1厘米,无足,上部有翅,翅宽2-3毫米,花药近直立,花粉团4个,蜡质,基部粘合,柱头凹下,蕊喙舌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蕊柱宿存。花期7-8月,果期10月。
中文学名:蜂腰兰
拉丁学名:BulleyiayunnanensisSchltr.
别称:云南蜂腰兰
拼音:fengyaolan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属:蜂腰兰属
1、别称
云南蜂腰兰
2、形态特征
根:根状茎粗短;假鳞茎密集,窄卵状椭圆形,长3.5-7厘米,径1-2厘米,干后金黄色,顶生2叶。
株:附生草本。
叶:叶线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坚纸质,长16-43厘米,宽1.5-3厘米,脉多数;叶柄长5-12厘米。
花:花葶长30-66厘米,生于两叶之间,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幼叶生于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俯垂,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具多花,花序轴左右曲折。苞片2列套叠,淡红绿色,宽卵形,长1.5-2厘米,纵脉多数,花后渐落;花梗和子房长6-7毫米;花白色,唇瓣淡褐色,药帽红褐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2-1.4厘米,侧萼片窄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靠合成囊状;花瓣线形,宽2-3毫米,唇瓣长圆形,长1.2-1.4厘米,中部缢缩,稍提琴形,距前弯,长4-6毫米,包于2侧萼片基部之内;蕊柱长0.8-1厘米,无足,上部有翅,翅宽2-3毫米,花药近直立,花粉团4个,蜡质,基部粘合,柱头凹下,蕊喙舌状。
果: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蕊柱宿存。
附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假鳞茎密集,窄卵状椭圆形,长3.5-7厘米,径1-2厘米,干后金黄色,顶生2叶。叶线状披针形或近披针形,坚纸质,长16-43厘米,宽1.5-3厘米,脉多数;叶柄长5-12厘米。花葶长30-66厘米,生于两叶之间,连同幼嫩假鳞茎和幼叶生于近老假鳞茎基部的根状茎上,俯垂,总状花序长达16厘米,具多花,花序轴左右曲折。苞片2列套叠,淡红绿色,宽卵形,长1.5-2厘米,纵脉多数,花后渐落;花梗和子房长6-7毫米;花白色,唇瓣淡褐色,药帽红褐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1.2-1.4厘米,侧萼片窄卵状披针形,长1.5-1.8厘米,靠合成囊状;花瓣线形,宽2-3毫米,唇瓣长圆形,长1.2-1.4厘米,中部缢缩,稍提琴形,距前弯,长4-6毫米,包于2侧萼片基部之内;蕊柱长0.8-1厘米,无足,上部有翅,翅宽2-3毫米,花药近直立,花粉团4个,蜡质,基部粘合,柱头凹下,蕊喙舌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蕊柱宿存。花期7-8月,果期10月。
3、产地分布
产地:云南
生境: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
海拔:1300-2500米
4、分类文献
BulleyiayunnanensisSchltr.inNot.Bot.Gard.Edinb.5:108.t.82.1912;etinFeddeRepert.Sp.Nov.Beih.4:190.1919;S.Y.HuinQuart.J.*Mus.25(1,2):64.1972;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693.图8216.1976;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2579.1994;中国兰花全书198.图6-22(6-9).199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