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河乡
武家河乡位于甘谷县西南部后山林缘区,东邻白家湾乡,北接十里铺乡,西连金川乡、盘安镇,南靠古坡乡。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现辖17个村委,66个自然村,78上村民小组,3344户,16110人。武家河乡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全乡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境内有大量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储藏量在5万亿吨以上,有少量铁矿资源,以鸡窝状分布。
中文名:武家河乡
行政代码:620523213
身份证前6位:620523
长途区号:0938
邮政编码:741000
隶属政区:甘谷县
行政级别:乡
车牌号码:甘E
辖区面积:76.03km2
1、地方简介
武家河乡位于甘谷县西南部后山林缘区,东邻白家湾乡,北接十里铺乡,西连金川乡、盘安镇,南靠古坡乡。南北乡13.3公里,东西宽9公里,总面积76.03平方公里。现辖17个村委,66个自然村,78上村民小组,3344户,16110人,劳动力9665人.总耕地面积28965亩,粮田面积26922亩.全乡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2478米,最低1500米,相对高差978米。武家河现有中学1所,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197人;现有小学17所,教职工49人,其中民办3人,在校学生1849人,适龄儿童1759人,入学率达95.1%,巩固率达到97.5%,毕业率达到100%。全乡共有卫生所17个,卫生院1所,医务工作者24人。二00二年底,村村通电,有6个村的119户通了电话。
乡镇企业主要是采石厂,二00二年,年产值达900万元,上缴税金59.3万元,实现利润38.8万元。
2、自然环境
武家河乡地处大陆腹地,属东亚季风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干夏湿,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热无酷暑,冬冷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1.2℃,其中最高(7月)月均气温24.9℃,最低(1月)月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左右,分布极不均匀,一般一至三月雨量偏少,七至九月雨水较多。全年日照2350小时左右,日照率约50%,无霜期190天左右。境内尖山寺天然林1995年已被省上正式命名为省级森业公园。全乡境内梁、峁、沟、壑起伏纵横,境内有大量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储藏量在5万亿吨以上,有少量铁矿资源,以鸡窝状分布。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武家河,属黄河支流的渭河水系.河流总长10.9公里,集水面积为45.3平方公里,年均径流450.2万立方米;年均流量0.1秒立方米,自盘安镇三十铺村注入渭河。
3、行政区划
武家河乡
武家河乡区划
620523213201220石家大山村
620523213202220艾家坪村
620523213203220秦家湾村
620523213204220石庙咀村
620523213205220黑下沟村
620523213206210武家河村
620523213207220武家堡村
620523213208220元高山村
620523213209220王家窑村
620523213210220姚家湾村
620523213211220秦家坪村
620523213212220吕家岘村
620523213213220关家庄村
620523213214220杨河村
620523213215220尚家山村
620523213216220周元坪村
620523213217220格板峪村
4、地方人口
武家河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5303
男7788
女7515
家庭户户数3196
家庭户总人口(总)15255
家庭户男7746
家庭户女7509
0-14岁(总)5219
0-14岁男2605
0-14岁女2614
15-64岁(总)9300
15-64岁男4770
15-64岁女4530
65岁及以上(总)784
65岁及以上男413
65岁及以上女37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287
5、经济发展
2007年,该乡按照年初确定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夯实发展基础为重点,修农路,调结构,栽果树,抓劳务”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靠实责任,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农业总产值达到164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35.8元,增长11.2%。
6、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甘谷大象山
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据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象山石窟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
甘谷大佛
甘谷大佛高达20余米,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来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脚下如何变换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它奥妙莫测之处在那里呢?这就是古代的艺匠们很巧妙地解决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问题。在解决视觉差问题的同时,须解决搭架,造型小样和安全问题。这些都要用科学的态度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来完成。甘谷大佛,端座于悬崖之壁,开凿在相对地面高度200米之上,但无论从山下或窟内各个角度去观赏,都给人一种慈祥恬静的感觉,没有不合比例的地方。在千余年前是如何做到技巧与观感的完善统一呢?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温庭宽先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奥妙。
大像山石窟
在甘谷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处,有一座正看如旗,横看似龙的山峦拔地而起,旧名文旗,现名大像山。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梁画栋绿树掩映。山中悬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
大佛石窟开凿确切年代无从稽考。据有关资料和出土文物考证,甘谷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甘肃省博物馆石窟艺术专家曾对大佛详细观测认定,系盛唐文物。由此可见,甘谷大像山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规模完备,先后经历了三百多年。大佛身高23.3米,腰阔10.4米,和颜善目,仪容庄重,颐面丰满,双耳垂肩,螺发肉髻,体魄雄伟,斜披袈裟,唇旁短须呈蝌蚪状,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安详而宁静地迎接来往游客。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就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现存二十二个窟龛,大都近正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像山窟龛的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7、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花牛苹果
天水无论气候、土壤、日照等自然条件都非常适宜苹果生长,这里生长的苹果色、形、味俱佳,成为西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1974年天水被确定为全国六大外销苹果产地之一。
天水市北道区廿里铺乡花牛寨,培育的苹果新种,堪称苹果中的一绝,它果形美观,色泽鲜红,五棱突出,个大皮薄,汁多肉厚,浓香可口,声著华夏,这就是花牛苹果。
花牛苹果的前身是红元帅。1956年花牛寨从辽宁省熊岳镇引来红元帅、金冠、国光等10个苗木品种,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经农民精心培育,10个苗木品种都育植成功,而且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快的提高。其中红元帅以色、形、味俱佳,冠压群芳。1965年,花牛寨培育的红元帅首次运至香港试销。为了便于了解试销情况,技术人员在苹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铅笔注上“花牛”二字,作为记号。香港办事处将“花牛”红元帅卖给英国贸易商,英商又转销给美国贸易商,几经品尝,花牛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香港报纸赞曰: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个“花牛园”,生产最优质的“花牛”苹果,品质超过美国的王牌苹果“蛇果”,并压倒世界各国名牌苹果,经香港市场评比,中国“花牛”苹果夺得了世界王牌称号。之后,我国正式以“花牛”作为苹果商标,向外大量出口。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花牛”苹果新品种不断出新,果品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成为天水市的支柱产业。
甘谷辣椒
甘谷是被称“辣椒之乡”,这里盛产的羊角辣椒,以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辣椒营养丰富,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龙葵甙、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的挥发油。
天水市广泛种植线辣椒,其中甘谷辣椒产量大,质量好。辣椒是一种普通的常见蔬菜,它不但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而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青辣椒含维生素C185毫克,相当于苹果含量的18倍。多吃辣椒能增加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促进人体内的生化反映,抑制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辣椒的果皮与胎座组织中含有辣素和挥发油,因而具有发汗、消寒、刺激、兴奋等作用。此外,辣椒含有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糖等成分,热量较高,多吃辣椒,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都有一定的效果和作用。甘谷线辣椒形似牛角,体长18—20厘米,粗细1厘米左右,色泽红亮,辣味浓烈,肉质肥厚,油分多,味辣且香,容易干燥,又耐久存,久负盛名。甘谷辣椒主要产于磐安乡,这里地处渭河河谷地区,气候温暖,灌溉条件好,种植辣椒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种植历史也比较悠久。
甘谷大葱
甘谷大葱是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特产。甘谷大葱葱白脆实、落地即断,甘甜多汁,辣度适中,香辛浓郁,富含营养,品质上佳。甘谷大葱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9′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甘谷境内山多川少,气候干燥,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大葱生产发育的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大葱的营养特质、辛辣物质的积累形成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参加英语口语培训班的意见调查
下一篇: 搜房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