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河镇
马家河镇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河西,东临湘江,北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与湘潭市隔江相望,南与本区群丰镇接壤,总面积67平方公里。截止到2006年,辖区内现有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8139人,耕地面积21070.64亩。马家河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著名革命烈士罗哲、罗学赞的故乡。境内有*亲笔题写碑名的罗哲烈士墓和罗学赞烈士墓,二者分别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文名称:马家河镇
行政代码:430211100
身份证前6位:430211
长途区号:0733
邮政编码:412000
隶属政区:天元区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湘B
辖区面积:67km2
人口数量:约2.81万人
人口密度:278人/km2
1、地方简介
马家河镇
马家河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著名革命烈士罗哲、罗学赞的故乡。境内有*亲笔题写碑名的罗哲烈士墓和罗学赞烈士墓,二者分别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具旅游开发前景的该镇明珠古桑洲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江中小岛,岛上有千年古樟、古墓,自然、人文两大景观和谐统一、相映成趣。
全镇已形成较大规模的种养业。年产蔬菜10000余吨,出笼商品禽200多万羽。其中,立雨的娃娃菜、中路的白薯、王家坪的早白菜苔、南塘的番茄、仙岭的鸭、浅塘的鸡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株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马家河镇面积51.86平方千米人口1.86万人 邮编:412103 代码:
2、历史沿革
1950年建立马家河乡,隶属湘潭县一区;1953年置马家河镇;1956年复为乡。1959年划入株洲市郊区,属雷打石公社。1961年建马家河公社,1965年划归株洲县,1984年改公社为马家河乡。1997年划归株洲市天元区;2000年撤乡建镇。2005年将马家河镇的凿石、南塘、王家坪、栗雨4个村和王家坪社区划入泰山路街道,并析置栗雨街道。
3、城镇建设
马家河镇
马家河镇地处新区城郊结合部,直接接受高新区辐射,因此有着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镇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株雷公路、株洲城市快速环道(西环线)、天易高速公路、株洲大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贯穿境内;京珠高速公路和天易高速公路在月塘村交汇,并行成了占地600亩的大型互通口。
2004—2006年,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050万元改造乡村公路,改造里程达55公里。镇主干道马太路、马王路全面实现砂改油,仙响路已完成路基的拓宽改造。全镇境内纵横交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区、镇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进行水利基础设施改造、河堤整修,改造了南塘港、油布港和万丰桥闸等排渍设施。到2006年,马家河镇已成为株洲新区建设的主战场。
4、行政区划
马家河镇区划
430211100001123古桑洲居委会
430211100002123新马居委会
430211100203220高塘村
430211100204220金龙村
430211100206122农科村
430211100207220浅塘村
430211100208122泉源村
430211100209220太高村
430211100210220万丰村
430211100211121仙岭村
430211100212220新马村
430211100213122月塘村
430211100215122中路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411
男14425
女12986
家庭户户数7205
家庭户总人口(总)26565
家庭户男13698
家庭户女12867
0-14岁(总)6102
0-14岁男3071
0-14岁女3031
15-64岁(总)19058
15-64岁男10239
15-64岁女8819
65岁及以上(总)2251
65岁及以上男1115
65岁及以上女113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5655
6、城镇动态
天元区马家河镇卫生院开展“世界卫生日”宣传活动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的新威胁,以及新出现的病原体和抗微生物耐药性,世卫组织确定2015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主题为“食品安全”。口号是“预防病从口入,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围绕这一主题和口号,马家河镇卫生院公卫办工作人员,在新马社区集市设置宣传台,悬挂标语,现场为广大群众讲解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知识、卫生防治知识,发放宣资料共100余张。
通过这次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标准,讲解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引导全民关注食源性疾病,了解掌握防治知识。倡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强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附近景点
秦人村
古桑洲是湘江株洲下游段的一个小洲,长仅3.5公里,宽约250米,就古桑洲而言,居民要生活,靠的是自家种的粮食;油盐酱醋样样不能少,日常的生活消费品件件不可缺,都得用钱买;到了丰收时节,家里余下的劳动产品则要拿到市场上去卖。在田间小路边上,地里种着蔬菜,有茄子,有苦瓜,还有丝瓜,所以洲上居民是可以自给自足的。除了蔬菜以外,地里种的更多是桑树。后经采访村民我们得知,洲上每户人家平均拥有600—700棵桑树,多者达到了700—800棵,少者也有400—500棵,占用的田地比蔬菜地要多得多。
炎帝广场
新市区,已建成一座气势宏伟、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炎帝广场,中华民族拓祖炎帝神农氏大型雕像矗立在广场*。
在这里,已经成为了株洲市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的公园广场,她是中国华南地区的第一大文化广场。
一九九六年一月,株洲市委市*决定“争取三至五年全面建成体现株洲时代风貌特色的炎帝广场”,既作为一项社会公益设施,同时“按规划建成广场外围建筑商业服务与文化娱乐部分”即广场商业街,将其培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炎帝广场由市财政投资建设,首期投资一千五百万元,至建成共投资了五千万元。
*为此成立了临时机构建设部负责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由*组建的广场物业办承担,至今仍由市财政每年给予七十万元的补贴。
秦人村
秦人村景区2.5平方公里,其中有长1000余米的竹廊,形式古雅,结构精巧,堪称天下一绝。沿景点线索,即可步武陵渔朗踪迹,游览人间仙境。
穿过秦人古洞,就进入了世外桃源。洞外是一个荒古神奇的世界。秦时明月,照耀着远古;晨钟暮鼓,传递着苍凉;良田美池,流淌着*;黄发垂髫,共享怡乐。那古朴的秦居,芳香的擂茶;那深巷的犬吠,桑颠的鸡呜;那戏台的古典,牧童的村笛;那油榨的“吭啃”,水车的轻摇;那秦剑楚刀,石磨瓦罐;那拈藤老树,谷风幽泉,真乃天下奇景。
秦人村景区主要景点有:秦人古洞、豁然台、秦人居、竹廊、公仪堂、奉先祠、余阴堂、秦人作坊、自乐桥、奇踪馆、延至馆、傩坛。面积约2.5平方公里。秦人村是世外桃源,民俗的中心。幽处武陵山深腹,四围重山阻隔,堪称先秦文化的野史余情在江南的一枝独秀。洞中多少岁月,尘世几度春秋?与世隔绝的秦人村,以古、土、野、奇的面貌和晨钟暮鼓,向天下游客一声声倾诉着久远的历史和岁月的苍凉。
8、地方特产
麻仁香酥鸭
麻仁香酥鸭特点形态美观,色调柔和,集松泡、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
作法:1、将净鸭用绍酒、精盐、白糖、花椒和拍破的葱姜腌约2小时,上笼蒸至八成烂,取出晾凉,先切下头、翅、掌,再将鸭身剔净骨,从腿、脯肉厚的部位剔下肉切成丝。火腿切成末。肥膘肉切成细丝。鸡蛋在碗内,放入面粉、干淀粉10克、清水50克,调制成糊。香菜摘洗干净。
2、将鸭皮表面抹一层蛋糊。摊放在抹过油的平盘中,把肥膘肉丝和鸭肉丝放在余下的蛋糊内,加入味精拌匀,平铺在鸭皮内面,下入油锅炸呈金黄色捞出,盛入平盘里。
3、将蛋清打起发泡,加入干淀粉40克,调匀成雪花糊。铺在鸭肉面上,撒上芝麻和火腿末。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底层呈金黄色滗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捞出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整齐地摆放盘内,周围拼上香菜即成。注意:盛蛋清的容器要净洁,不能有油、盐、碱和生水,用抽子顺一个方向搅打,中途别停,一气呵成,打成雪花状,以插入筷子立定不倒为度。
艾叶米果
艾叶米果,当地一种常见小吃,特别在产出新米或家人团聚时,全家人一起制作,吃也热闹,制做也热闹,很能营造出家庭和睦的氛围。因该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
制作时,将采集到的山中独特香味野嫩艾叶,洗净,在热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后,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精细的糯米粉,兑上适量的水,几个人用手使劲充分揉和。未了,做成一个个圆饼状。还可以在里面包上些用鲜肉或腊肉、笋、大蒜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包包,放在锅里蒸熟后,味道甚佳。吃起来,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滑嫩而不腻,软中兼韧,是当地人很喜欢的一种吃法。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
香干
香干,是当地人最常吃也很爱吃的一种豆制食品,早已脍炙人口。
香干按照以下程序生产。用黄豆,拣去泥沙杂质,然后是浸豆,在一般气温下,浸足6-12个小时,做到适磨而不皱皮,接着是水磨、煮浆、泡浆、打浆、成块、过压,再进入烤制阶段。烤制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需用豆酱和酱油、淡酱色、加适量的桂皮、小茄香等辅料,在锅里煮沸,焖在锅里过夜。到次时晨再烧沸一次,出锅冷却后,拌刷麻油。这样制出来的香干,色泽黄亮,块型方正,质韧而柔,味咸而鲜爽,闻之清香、食来细腻,色香味佳。
香干,可制作多种菜肴,可冷拌,可热炒,可油炸,可烤制,做成后俱鲜香可口,价廉物美,营养丰富,受到城乡人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