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树镇
马树镇地处两市(昭通、曲靖)、两县(会泽、巧家)、五乡镇(炉房、大桥、迤车、老店、崇溪)结合部,俗有巧家“东南大门”之称,位于东经103°2′至103°24′,北纬26°41′至26°52′之间;国土面积291.2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村民委员会,231个村民小组,117个自然村。总户数12524户35330人,居住着汉、彝、苗、布依、傈僳族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5%。
中文名:马树镇
行政代码:530622105
身份证前6位:530622
长途区号:0870
邮政编码:654600
隶属政区:巧家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云C
辖区面积:291.2km2
人口数量:约3.5万人
1、地方简介
巧家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南部。1963年为马树区,1970年建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面积291.2平方公里,人口2.7万。大巧公路南北过境。辖马树、木桥、小河塘、八皮、小米地、孔家营、老箐、草皮地8个行政村。以农牧业为主,饲养业以牛、羊、生猪为多。农产玉米、马铃薯、荞麦、油菜、烤烟,特产核桃、木漆。工业以粮油加工为主,手工艺品有花红毡。有铜、铁、煤矿藏。境内有马树国营林场。
2、行政区划
马树镇区划
530622105201121马树村
530622105202220木桥村
530622105203220小河塘村
530622105204220八皮村
530622105205220小米地村
530622105206220孔家营村
530622105207220老箐村
530622105208220草皮地村
3、地方人口
马树镇人口数据:
马树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7808
男15651
女12157
家庭户户数7153
家庭户总人口(总)27784
家庭户男15630
家庭户女12154
0-14岁(总)7813
0-14岁男4797
0-14岁女3016
15-64岁(总)18551
15-64岁男10107
15-64岁女8444
65岁及以上(总)1444
65岁及以上男747
65岁及以上女69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7427
4、农业经济
2013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76万吨,人均有粮达498公斤,实现生产总值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93.7元。粮食作物主产马铃薯、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绿肥籽。树木以华山松为主,杂木林为辅,还有少量杉树和经济林果。
5、基础设施
交通条件全面改善,近90%的农户已通马车路。全镇现有马车7000余辆,各种机动车100余辆。全镇村委会、村卫生室、学校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通电工程全面启动,全镇已有80%的农户通照明用电。
6、新闻动态
马树镇加快推进昭龙示范点建设
自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昭龙产业示范带马树镇小河塘村产业示范点项目启动以来,马树镇围绕建设目标,落实专人负责制度,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加快推进马树镇小河塘村产业示范点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
示范点共有200户需新建住房,119户住房修缮加固,截至目前,完成地基开挖106户,完成总户数的53%,一层主体建设94户,完成总户数的47%;砂石料开始筹备200户,完成总户数的100%;已启动建设200户,完成总户数的100%:完成修缮加固101户,完成总户数的85%。
7、特色农业
马树镇玛咖喜获丰收
目前,马树镇种植的2万亩玛咖喜获丰收,预计总产值可达2亿元,曾经的黄土里种出了“黄金”。
马树镇海拔和气候较适合玛咖生长,自2012年引进玛咖种植以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增,收益也逐年增加,2014年马树镇种植集中在孔家营、老箐、小米地等高寒冷凉山区,种植面积达2万亩。
玛咖自6月份开始播种种植,12月份开始大量上市,2015年收购价格较去年有所上升,黑玛咖湿果每公斤80元至120元,紫玛咖价格每公斤40元至60元,黄玛咖价格每公斤20元至30元,平均亩产量约在350公斤,除去成本,每亩利润可达5000元至10000元,玛咖产业成为富民强农的又一高原特色农业。
为发展壮大玛咖产业,马树镇加快完善各项政策,切实提高玛咖种植质量,确保让农民继续增收。
8、附近景点
附近景点
伍家沟自然村隶属于巧家县白鹤滩镇复兴行政村,属于山区。
重游伍家沟,是带着伤痛完成的。顽固的关节炎一直困扰着,对于爱好旅游的我无异于鸟的翅膀受伤无法高翔。也许是有缘,幸运的是去的时候快到谷底的寺庙才觉出剧烈的疼痛。大概成佛的老禅师们知道我的诚心,冥冥中推迟了我的病痛发作的时间吧。
说是重游,是因为2000年10月和友人第一次去,在悬崖绝壁间穿行了两天,经受了多次惊险的考验和刺激,在乡村教师郎老师家住了一夜。享受到原生态的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山里人人性的纯善、纯美。回来写了数篇文章,其中一篇还获过该年度《作文》杂志社举办的中学师生作文大赛教师组一等奖。文章在杂志上出来,我中学时的恩师秦先生批评我,说是我美化了山里人的生活,漠视他们的苦痛。其实,秦先生也应该原谅我,长期囿于书斋之人很难分出四季,很难理解乡民的艰辛的。
去伍家沟,除了风景好,人情美,还因为那里有座颇富传奇色彩的寺庙。我们去的时候,一路跟当地百姓打着招呼,他们的真诚和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每到一处,他们都就如叫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招呼我们:回家来烧水喝。来,吃把花生......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半点虚伪和狡诈。他们的生存是艰辛的,坡地陡峭,耕种收获都靠人工,交通闭塞,孩子们读书要到很远的地方......但他们真如古先民一样“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箪瓢屡空,宴如也”。是什么原因导致穷山恶水和人性之美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呢?来到寺庙后,我们似乎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堂狼山文化广场
堂琅文化广场位于县城西侧,东连丝厂住宅小区,南邻县城办公区,西接花园小区,北邻青年路,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广场由主入口、主广场、绿化园林、堂琅八景、次入口五部分组成。建设内容包括图腾柱、六洗同源、金沙汲水、青铜余辉、百米艺术长廊、两江一山、彩色音乐喷泉、堂琅文化序、堂琅奇石馆、绿化区域、长廊和花架。
六根图腾柱:表达了发生在古堂琅山(今大药山)彝族“六祖分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追怀,图腾柱上的浮雕图案是堂琅文化的代表符号,以此来进一步突出堂琅文化的主题。
六洗同源:铜洗是堂琅古县铸造最多的青铜器,成为堂琅青铜文化的重要载体。“六洗同源”表达的堂琅古县存废六百年的意境。金沙汲水:金沙江是流经巧家的一条主要河流。“金沙汲水”表达了金沙江泽润巧家、浇灌巧家。青铜余辉:造型如天穹地幔,虹彩云衢,以剖面的形式表现了巧家出土的青铜器,以堂琅文化符号作衬托,正面镌刻著名作家贾平凹题署的“堂琅文化广场”几个大字。百米艺术长廊:长廊艺术再现了古今堂琅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深刻的文化意蕴。
百米艺术长廊从左至右分为六祖分支、青铜文化、五月渡泸、疏浚金沙、天国悲歌、红军长征过巧家、展望未来等七个板块。两江一山:巧家的整个地形地貌由北部的金沙江,中部的昭通最高峰、*自然保护区、海拔4041米的大药山,东南部的牛栏江构成的“两江一山”独特景观。彩色音乐喷泉:直径35米,961平方米,以《巧家美》、《我们的巧家》等20首歌曲编程形成音乐喷泉,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烘托了广场气氛,为堂琅文化广场炎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丝清凉。堂琅文化序:由著名文化学者邹长铭撰稿,云南著名书法家赵浩如书写,记述了堂琅文化的源流、文化丛络、表现特征和影响。
蒙姑之树
天下哪里没有树?看树何别到蒙姑呢?如果是仅此一般的话,我也就没有必要请你到蒙姑看树了。
蒙姑乡是巧家县的南大门,地处东川的小江和金沙江交汇处的金沙江大峡谷。
走进蒙姑,第一眼令人特别的就是蒙姑的树。每一个到了蒙姑的人,见了蒙姑的树,都不得不惊叹蒙姑的树好大哟!最大最大的当数那些古容树。蒙姑乡*内和蒙姑中学内的几株古榕树五,六个人合围也许抱不下。冠覆都在百余平方米以上,遮天蔽日,荫翳一片。其它的无论是攀枝花树、红椿树、凤凰树无不高大得领人惊叹。无论是那一株大多在三、四人合围那么粗。于是让人只得赞叹蒙姑的树好大气呀!
蒙姑的树高大而有个性。在蒙姑无论是同类的树或不同类的树,绝对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样的两株树。每一株树都像一个非常会梳妆打扮的女人,总在自己的外观上展示自己的个性。就拿榕树来说吧!树杆也是凹凸不一,有的圆洞交错,有的凹似小舟,有的恰似滚动的山梁。根有的似垂瀑,有的似盘龙,有的如虬错。要说那攀枝花树,奇就奇在树根处长些瘤瘩、包块根,有的似开瓣的莲花,有的似供人坐的草敦,有的似拱伏的豪猪,总是令人惊奇。再说那高大的凤凰树吧,那些低矮的凤凰树,刚开花,火花一片,总似熊熊燃烧的火焰,耀人眼、灼人心,给人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而在蒙姑置身那高大的凤凰树下,总认为太阳就在头上燃烧,却又感觉不到的火的炙热,却凉爽宜人,给人一种似火不烤人的感觉。
看了蒙姑的树,你就会看到历史的深处:沧桑岁月走过的痕迹,每一棵树上似乎都铭记着蒙姑的昨天。每一棵树都不仅让你看到了今天的枝繁叶茂,更让你看到岁月中成长的伤痛。每一棵树的一节根,一枝丫,一层皮都是岁月走过蒙姑留下的迹印。
蒙姑古镇曾因铜闻名遐迩,蒙姑也就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蒙姑的树也就在默默地向世人诉说着蒙姑人的胸襟。这些树假如不是生长在蒙姑,早就成了樵夫的担头,愚夫刀下的野鬼,又何以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这树既成了一方的风景,也成了一方人的人文精神:蒙姑人爱树,蒙姑的树荫庇着蒙姑人民!
9、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魔芋(英文名:Konjac中国古时称:蒟蒻,日本现在仍然延用这样的名称)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为扁球形,个大,叶柄粗壮,园柱形,淡绿色,有暗紫色斑,掌状复叶,生长在疏林下,具有散毒、养颜、通脉、降压、减肥、开胃等多功能。
魔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利。丰富多彩的魔芋食品,必将有广阔的前景。
魔芋为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泛称,又名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我国为原产地之一,四川、湖北、云南、贵州、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山区均有分布。魔芋种类很多,据统计全世界有260多个品种,我国有记载的为19种,其中8种为我国特有。
目前,我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两大魔芋主产国,此外东南亚几个国家有少量种植。虽然日本的魔芋是从中国传去的,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对魔芋的科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目前日本是国际上研究利用魔芋水平最高的国家,而且魔芋也已经成为其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南方诸省也大力发展种植魔芋,每年生产魔芋精粉(主要含魔芋多糖)约700吨,四川省的产量占50%以上。魔芋亩产5千至1万斤,从1984年至1999年这15年来看,单价在0.3元至1.2元之间波动。就按最低亩产最低价格计算,每亩也有1千5百元收益。
包谷酒
包谷垴乡包谷酒是巧家酒品中有名的老字号,到包谷垴乡的客人,一下车到路边食店均可饮上几口,就是邻县的鲁甸、会泽都能品尝到包谷酒,到县城,专营包谷酒的店主高高悬挂的三角旗,醒目的“包谷垴乡包谷酒”格外显眼,饮酒者大有挤破店门之势。
包谷垴酒源于清朝中期,包谷垴乡燕麦沟村小酒坊社,初为一外籍私人酿制,自制自饮,原料取自于当地盛产的小黄包谷,取山泉配制而成,其酿制过程较单一。在清朝乾隆年间,鲁甸县开办的“罗马银矿厂”正处鼎盛时期,银矿远运昆明,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其落后,全靠人背马驮,运输要途经此地,每天数以百计的运工均到此一歇,运工因劳累而四处寻酒喝,该户见酿酒有利可获,便扩大规模,转为销售,其村民见酿酒获利颇丰,便仿效自制酒坊酿酒,规模不断扩大,工艺不断得到改进,因运工在痛饮之后,均要买一些上路,用酒量特大,凡酿酒者均获利,该地农户视酿酒为专业,由于这里酒坊酿制的酒以口味醇香,久饮不醉而名声四扬,该地也因酒而得名——小酒坊,沿用至今。
巧家小碗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产于巧家县金沙江沿岸地区,选用当地优质甘蔗、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自晚清以降,在国内市场久享盛誉,尤为青、藏、川、滇等省藏区彝族同胞钟爱。在建国初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自治区代表曾当面向-总理请求,希望能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的供应。40年代国内出版的《中国上特产大全》、《云南特产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特产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等地区。”
巧家小碗红糖作坊式生产,土法制作,匠人有专业分工,称谓。职司饶有情趣,整个工艺流程宛如一轴绵延久远的民俗风情画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