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肉豆蔻
云南肉豆蔻(MyristicayunnanensisY.H.Li)肉豆蔻科植物。乔木,高15-30米,树干基部有少量气根,树皮灰褐色,叶坚纸质,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雄花序腋生或从落叶腋生出,2歧或3歧式假伞形排列,雄花壶形,花被裂片3,三角状卵形,雌花未见,种子卵状椭圆形,先端浑圆,基部稍截平,花期9-12月,果期3-6月。肉豆蔻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5-30℃,抗寒性弱,以土层深厚、松软、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为宜。云南肉豆蔻产于云南南部,常生于海拔540-600米的山坡或沟谷斜坡的密林中。云南肉豆蔻为可作为造林树种及四旁绿化树种,树姿优美。
中文学名:云南肉豆蔻
拉丁学名:MyristicayunnanensisY.H.Li
拼音:yunnanroudoukou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木兰目
科:肉豆蔻科
属:肉豆蔻属
1、形态特征
云南肉豆蔻
花单性,异株;雄花序腋生,2-3歧假伞形排列,长2.5-4厘米,密被锈色绒毛;雄花壶形,花被裂片3,三角状卵形;小苞片着生于花被基部,紧包雄花,脱落后留有明显的疤痕;雄蕊7-10,合生成柱状,花药背面紧贴于雄蕊柱。果序通常着生于落叶腋部,序轴粗壮,密被锈色绒毛,着果1-3个。
浆果椭圆形,先端具偏斜的小突尖,基部具环状花被痕,长4-5-5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面密被具节的绵毛,2瓣裂;果柄长约6厘米;假种皮成熟时深红色,成条裂状,种子卵状椭圆形,种皮薄,易裂。
2、生长习性
分布于低山潮湿的沟谷雨林中。
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中干(11-4月)湿(5-10月)季交替分明,干季有雾,大气湿度可以补差水分不足,年平均温21℃,极端最低温不下2℃,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
土壤为三迭纪紫色砂页岩构成的砖红壤,pH值4.5-5.5。
本种在林中大树极少,中下层小乔木、幼树、幼苗常可见到。与其伴生的主要建群树种有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Bl.)Teysm.etBinn.、四数木TetramelesnudifloraR.Br.、千果榄仁TerminaliamyriocarpaHeurcketMuell.--Arg.、轮叶戟Lasiococcacomberivar.pseudoverticillata(Merr.)H.S.Qiu等。花期12月至翌年1月,果期3-5月。
3、栽培技术
云南肉豆蔻
肉豆蔻主要采用种子繁殖,留种应选稳产、高产、粒大、种仁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上结了的完全成熟自然裂开的果实。随采随播,或用湿沙贮藏。种子失水干燥即丧失发芽力。
苗床土壤要松软肥沃,行株距10cm×5cm,穴播,种脐向下,保持荫蔽湿润,约60天发芽,至真叶将展出时蔬苗移栽。
栽培方法
种植:播种育苗,幼树要遮荫,苗高20-30cm时定植。
在春季3-4月或秋季8-10月选阴雨天种植,行株距5m×4m,穴深宽各60cm,每穴植苗1株。
田间管理:幼树生长缓慢,需荫蔽,可在行间种植高杆绿肥,并勤浇水。由于冠幅大,根系浅,作纯林种植时要先种植防风林带,在台风频繁地区必须进行防风。
每年施肥3-4次,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肥。
幼龄期每株追施有机肥5-10kg或尿素25-50g,冬季施堆肥。
以后随树龄增加,逐渐加施肥料。
病虫防治
肉豆蔻病害有斑点病、疫病。可用波尔多液1:1:120倍液或敌克松500倍液喷射;锈腐病、菌核病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浇灌病穴。
另有位枯病、根腐病等为害。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4、濒危保护
云南肉豆蔻
云南肉豆蔻在*为属的分布新记录和新发现的种,它代表着古热带植物的区系成分,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中国云南南部植物区系与热带东南亚植物区系的密切关系,为研究中国热带植物区系提供了依据和增加了新的成分。种子含肉豆蔻酸达66.79%,可作工业油料。
云南肉豆蔻(Nutmeg)别名肉果、玉果,为肉豆蔻科植物云南肉豆蔻(MysticafragransHoutt.)除去假种皮(mace)的成熟种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MoluccaIslands)。
中国主要靠进口,现四川、广东、广西和*等省已有分布。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等作用,用于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
保护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植株须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除现有少量植株不得任意破坏外,开展引种繁殖和栽培试验,保存这一重要的种质资源。
5、植物价值
观赏价值
常绿乔木。树干基部具少量气根,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坚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锈褐色,具星状短柔毛。花单性,异株,雄花序腋生。浆果椭圆形。生长于海拔500-800米低山潮湿的沟谷雨林中。产于金平、勐腊等县。l976年发现,中国1属1种,濒危种,国家II级保护。
云南肉豆蔻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于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云南肉豆蔻(MyristicaFragransHoutt)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其果实为常用的食用香料;又因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也作为药物使用。它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从云南肉豆蔻果实中提取和分离出如木脂素及新木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化学成分。
另一方面,非洲产云南肉豆蔻由于木质细致而坚硬,作为高档木材而进口中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木屑,它的化学成分未见有研究报道。
化学成分
果实和种仁含脂肪油、挥发油,油中主要含小分子萜和芳香化合物:α—蒎烯、d—莰烯,二戊烯、d—芳樟醇(d—linal001)、α-松油醇—4(α—terpinenol-4)、()—龙脑(d—borneol)、忱牛儿醇(geraniol)以及丁香油酚(eugenol)(10—7)、肉豆蔻醚(myristicin)(59—1)、榄香脂素(elemicin)(59—2)与黄樟醚(safrole)(10—6)。
肉豆蔻醚、黄樟素等有中枢神经毒性,可致精神异常。此类化合物还具有细胞毒性及致癌作用。云南肉豆蔻醚中毒症状有时间和空间曲解的感觉、超越实际感,还有幻听等其他幻觉,如浮动、飞行、手足离体、迷茫等。皮下注射0.12ml即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但肠胃吸收不完全。
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并能增强5—羟色胺的作用。猫口服云南肉豆蔻醚的致死量为570mg/kg。黄樟醚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期少量给猫等家畜喂食,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化。
家兔口服MLD为18/kg,狗口服或皮下注射LD均为18/kg,口服0.75g发生呕吐。
云南肉豆蔻
种仁有毒,少量种仁食后产生幻觉,有欣快感,继之是恶心和眩晕。有人食果10-12个即可昏睡,故有人称为“麻醉果”。人服用云南肉豆蔻粉7.5g,可引起眩晕乃至谵妄与昏睡,曾有服大量而致死的实例;猫服用云南肉豆蔻粉1.9g/kg或皮下注射挥发油0.12ml/kg,均可引起半昏迷状态,并因肝损害于24小时内死亡。
本品挥发油对肠胃有局部刺激作用,并有显著的麻醉性能,对低等动物可引起瞳孔扩大,步态不稳,继之嗜睡、呼吸变慢,剂量加大则反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