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街道
以长安八景之一“灞柳风雪”闻名于世的灞桥古街道位于西安市东郊,距市区约15公里,是东出西安的东大门。全街道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人口5.1万,辖30个行政村,耕地3.8万亩,有*、省、市大中型企业20余个,大中专院校5所,乡镇企业几十家。
中文名:灞桥街道
行政代码:610111007
身份证前6位:610111
长途区号:029
邮政编码:710000
隶属政区:灞桥区
行政级别:街道
车牌号码:陕A
辖区面积:43km2
人口数量:约5.1万人
人口密度:1186人/km2
1、地方简介
西安市的东大门——古镇灞桥,距市中心约15公里,素以关中八景之一“灞柳风雪”而闻名于世,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代文明于一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接临潼旅游区、西与未央经济开发区隔灞河相望,南靠灞桥科技产业园,北依西安国际港务区。现辖30个行政村、4个社区,人口5.5万,总面积43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108、310、312国道纵横交汇,东西向运输大动脉——陇海铁路和南下的西康铁路纵贯境内。全国高速公路主干网在此交汇,西阎高速、绕城高速、东三环在境内有多处立交和上下口。辖区有武警陕西总队第二支队、西北核技术研究所2家部队单位;国家、省、市各级驻地单位十余家,大小企业百余家;有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学院、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工程科技技工学校、西安建材技校等大中专院校4所,设省级示范初中(市57中)1所,农村完全小学11所,厂办子校(西核、224子校)2所。
灞桥街道办事处办位于灞桥正街13号,现有机关*92名。党工委下设机关总支、小教总支和30个农村党支部,4个社区党支部,5个企业支部,共有党员1107名,其中农村党员880名,机关总支60名,小教总支68名,社区党员74名,企业支部25名。
2、行政区划
灞桥街道
灞桥街道区划
610111007001111建材社区
610111007002111核锻社区
610111007003111灞桥街社区
610111007004111朝阳社区
610111007200112白庙村
610111007201112东渠村
610111007202112读书村
610111007203112段家村
610111007204112方家村
610111007205112郝家村
610111007206112黄邓村
610111007207112豁口村
610111007208112康家村
610111007209112刘家底村
610111007210112吕家堡村
610111007211112秦家村
610111007212112上桥村
610111007213112邵平店村
610111007214112宋围村
610111007215112雾东村
610111007216112雾西村
610111007217112西渠村
610111007218112下桥村
610111007219112香湖湾村
610111007220112香阳村
610111007221112歇驾寺村
610111007222112谢二村
610111007223112谢一村
610111007224112熊家湾村
610111007225112灞桥堡村
610111007226111灞桥街村
610111007227112卞家村
610111007228112小寨村
610111007229112新兴村
3、自然气候
灞桥区灞桥街道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干燥少雨雪,春暖多变升温快,夏热多雨有伏旱,秋凉气爽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3.3℃,7月平均气温26.5℃,元月气温-1.2℃,年均无霜期208天。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很不均匀,年季间差异很大。据资料统计,1951——1981年中,平均年降水量为584.9毫米变异系数为19.5%,降水最多的是1958年为840.6毫米,最少的是1977年仅346.2毫米,相差494.4毫米,相对变化率达42.3%。年降水日平均为94天,最多的年份达138天,最少仅74天。
4、地理交通
灞桥区灞桥街道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109°16′,北纬34°10′—34°27′,东接临潼区、蓝田区,西连西安市雁塔、新城、未央三区,南接长安区,北邻高陵区。境内最低点在新合街办南郑村渭河漫滩,海拔358.24米,最高点在洪庆街办粟沟村,海拔1240.7米,相对高差882.4米。区境南北长30.8公里,东西宽26.5公里,总面积332平方公里。
灞桥街道道路基础设施优越,立体交通,四通八达。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陇海铁路,西康铁路纵贯境内;108、310和312国道西临、西闫、绕城三条高速公路交汇连接了西铜、西宝和咸阳国际机场专用线,通往全国各地,成为陕西省铁路、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中心点。
5、农业经济
灞桥街道
灞桥街道盛产猕猴桃和葡萄等水果,是西安市草莓、葡萄弥猴桃等水果和蔬菜副食品基地,产品远销全国。随着“两高一优”农业水利化、科技化的进程,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商品化农业基地和高档次高效益的观赏、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灞桥街道地区供电、供水、供热、邮电、通迅、金融等城市服务功能健全,近年来,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灞桥街道已被列入到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
6、文化艺术
6000年前,半坡先民绘制的鱼纹彩陶、书写的113个刻划符号(最早的汉字)、创制的乐器陶埙等充分说明灞川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先秦开始,不断有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歌咏灞桥。出土的秦汉碑碣墓志、瓦当、印玺上的刻文是早期的书法艺术,唐朝时,灞桥境内的长乐坊是当时宫廷最大的教坊之一。清末民初流传在民间的社火、锣鼓,至今仍在逢年过节演出,深受群众欢迎。民国时期,程西铮的新文化思想和《革命诗选》是境内早期的作品。民间故事、传说轶事、歌谣在区境内世代相传,经久不衰。
建国后,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灞桥街道区境内文化事业逐渐兴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呈现出一派兴旺繁荣景象。区、乡、村成立文化馆、站、室三级文化网;工厂、企业单位成立文化宫、俱乐部。举办锣鼓大赛、民间社火表演、戏剧表演、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和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截至2012年底,灞桥区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社区(村)文化室152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1个,共享工程文化站基层服务点4个,农家书屋234个。全区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2名,全民健身路径121套,晨(晚)练点58个,健身气功站点7个。
7、附近景点
西安半坡遗址
附近景点
即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约六公里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有6000年的历史。
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器和石器。该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
浐灞生态区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距离市中心8公里,包括浐、灞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2005年,浐灞生态区被列入西安市重点发展的“四区一基地”之一,浐灞生态区的远景设想是建设西安的第三代新城,是集产业、居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城市型的生态区、生态化的新市区”。
西安虽然个内陆城市,但是西安并不缺水,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古有“八水绕长安”,浐河和灞河就是八水中的二水。浐灞河既是自然的河流,更是文化的河流。从半坡先民到灞柳风雪,文化传承不断,唐代更有“浐灞之间,三辅胜地”之说。按照规划,浐灞生态区内将会形成2万亩绿地、2万亩水面或湿地,成为城市中心的*公园。浐灞作为生态新区,在风格上不复古,不崇洋,体现现代风格。
浐灞生态区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去年曾举办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之后,终于花落西安!举办地就在浐灞生态区。地址:西安城区东部,距离市中心8公里
西安城墙
中国明西安府城墙。在陕西省西安市。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和元代奉元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原为夯土城墙,明隆庆年间(1567~1572)巡抚张祉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砖。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陕西巡抚毕沅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加固,将包墙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道、宇墙垛口等。城墙周长13.75公里,为中国现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城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文献记载,明代修建的西安城,西墙和南墙都是利用原唐代皇城的城墙而增修加长的,东墙和北墙是扩大新建的。西墙和南墙内均发现有唐代城墙和城门的遗迹。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明代修建的城墙用黄土加石灰、细沙并掺麦秸、草渣混合分层夯筑而成,夯层厚10~12厘米。城墙高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墙顶均以三层青砖铺设海墁,每隔40~60米处,有一砖砌溜水槽和吐水嘴。城内除四门左侧各有登城马道外,另有6处马道。城墙内沿墙四周筑女墙,外沿墙有垛口5984个。城墙外壁四周有马面98座。马面伸出墙面11米,宽20米,各马面之间相距120米,恰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之内。
城的四角各筑有一个突出城墙的角台(楼),除西南城角台为圆形外,其他3个为方形。据发掘得知,这种圆形角台是元代的建制,明代扩建西安城时,因西南角未动而保留下来。城墙每面各辟一门,东名长乐,西名安定,南名永定,北名安远。门外筑瓮城,门上建楼,门楼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闸楼及周围城墙已在民国初年拆除,现存正楼、箭楼6座。除南面箭楼下无门洞外(门洞分从瓮城左右开),其他3门箭楼下各穿门洞。门洞高宽6米,深19.5米。正楼为重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高36米,三层檐歇山顶,周有回廊,楼下及平座均施斗□,箭楼以青砖为主结构,面宽十一间,进深两间,高33.4米,单檐歇山顶,正面分设四层箭窗,各12孔,总共48孔,左右各3层,总共9孔。楼的背面有两层房檐,均施斗□,下有檐廊。城外护城河宽20米,深10米。1983年开始对城墙进行全面整修。
西安城墙为AAAA级景点
8、地方特产
羊肉泡馍
地方特产
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牛羊肉泡馍(英文名:PitaBreadSoakedinLambSoup)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老孙家。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老赵吃后龙颜大乐,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中国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泡馍味道厚重,即现北人豪爽本质,常见几彪形大汉,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热气腾腾,个个埋头不语,盏茶功夫,馍尽汤干,外地人初到西安,都惊奇不已,私下却告诉我感觉泡馍简单,不如南菜精致,味道丰富。其实泡馍是外放豪爽简单,内在却精致复杂。
火晶柿子
火晶柿子是陕西省西安市名优特产,产于临潼,有时也写作火底柿子。火晶柿子因果实色红如火,果面光泽似水晶而得名。火晶柿子深秋成熟后质地浆软,外皮如火焰般艳丽,红彤彤挂满枝头,所以又叫“火景柿子”。火晶柿子果实扁圆,个头较小,果色火红,皮薄无核,晶莹透亮,果肉含糖量高,凉甜爽口,甜而不腻,且果皮极易剥离。用临潼火晶柿子做成的火晶柿子饼,绵软香甜,是西安有名的小吃。
灞桥樱桃
颗粒饱满,果型硕大,果实呈肾形或宽心脏形,色泽艳丽有光泽,多数品种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少数为浅黄色,果肉质地细腻、汁多、口感酸甜、味浓有香气、营养丰富,含有铁、维生素A、B、C及钙、磷等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适口性强。此果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