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剑阁县

科普小知识 2023-11-18 08:42:09
...

剑阁古称剑门,地当秦蜀要冲,因诸葛亮在剑门关凌空凿石修建飞梁阁道而得名,素有“蜀北屏障、两川咽喉”之称,自东汉以来,历为县、郡、州治地,建县已有1700多年,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积淀厚重,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540米,年平均气温16℃、降雨量1000毫米、日照时间1500小时,无霜期达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51%,是全国四大柏木林区之一;剑门关森林公园是首批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长达151公里的翠云长廊建于先秦,堪与古罗马大道相媲美。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煤、石灰石、地热等30多种。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穿境而过,距广元机场仅20公里,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县辖57个乡镇,549个行政村,人口68万(农业人口60万),面积3204平方公里,是广元市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经济总量第三的县。县*驻地于2003年9月28日由普安镇迁址下寺镇,县城规划区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现常住人口3万余人。

中文名称:剑阁县

英文名称:JiangeCounty

行政级别:市辖县

所属地区:四川省广元市

下辖地区:辖57个乡镇,543个村,36个居委会

*驻地:下寺镇

行政代码:510823

电话区号:0839

邮政编码:648300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北部边缘

面积:3204平方公里

人口:68.15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车牌代码:川H

GDP:77.31亿元(2013年)

1、剑阁县概况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它的四周,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青川县、利州区、元坝区,108国道、宝成铁路纵贯境内,嘉陵江依县东而流,交通快捷方便。全县辖12区(开发区)57乡(镇),人口68.15万。县城普安镇(座落在县中部偏北的汉阳山麓、闻溪河畔,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余人,现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交通、水资源等制约因素,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2000年6月2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剑阁县人民*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

剑阁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剑阁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极富特色的川北农牧文明。东汉末年,剑阁境内即有汉德县建制,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于晋寿县境内新置剑阁县(治地在下寺镇大仓坝)与汉德县同属梓潼郡。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剑州,民国二年改州为县,因境内有“剑阁道”而称“剑阁”。1949年12月18日剑阁解放,初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后改隶四川省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再改属广元市管辖。

县内源出西北山麓的西部、闻溪河、店子河、白龙河纵贯全境,河流总长670公里,皆汇入嘉陵江。气候温和温润,大势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剑阁属四川省松栎林亚区,盆地北部柏林、马尾松疏林小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06%。这里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较为珍稀的有牛羚、金钱豹、锦鸡、香獐、小熊猫、剑门画眉等。已探明和发现的地下矿藏30余种,其中石英砂、煤、铁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颇具开发潜力。

剑门关距县城30公里,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剑门关壁立千仞,横亘绵延。若天垒城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有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极写剑门关之艰、险、难。“翠云廊”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南至阆中,西接梓潼,北达昭化,蜿蜒三百余里,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道旁古柏参天蔽日,多系明代栽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柏群。中有一株奇特树种,松柏枝叶杂生,被命名为“剑阁柏木”,目前发现的仅此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县城鹤鸣山,文物考证系中国道教发源地,以“三绝”闻名遐迩,一是唐代颜真卿手书《大唐中兴颂有序》摩崖碑;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三是北朝晚期与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凡二十一窟,石刻技艺精湛,人物逼真传神,内蕴博奥深微,堪称我国道教石窟艺术中的瑰宝。武连镇北武侯山麓觉苑寺现存明代《佛传》壁画,共十七铺173.58平方米,209个故事。画幅宏大,构图奇特,张澜、张大千、邵宇等大师赞之为“艺苑奇珍”。

剑阁是农业大县,在县委、县府制定的“南梨北桃全县桑、南禽北牛(羊)全县猪(兔)”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全县掀起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加工业在农业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大,涌现出一批“小康户”、“小康村”。

剑阁工业以小型轻工业为主,有食品制造业、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印刷、文化、建材、金属制品、电力、化学、医药、自来水等20多个门类。其中县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剑阁腊肉”、“剑门牌”火腿、蝴蝶猪头,县星王巾被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星王牌”系列巾被、床饰以及县工艺社生产的“剑杖”等均为剑阁特产,被授予省、部级“名牌产品”称号,产品深受消费青睐,远销国内外。

2、建制沿革

剑阁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生息。夏商时为梁州之域,西周时属雍州。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西北大部归蜀郡葭萌县,东南属巴郡阆中县。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分属广汉郡梓潼县、葭萌县和巴郡阆中县。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置汉德县,故城黄芦城(剑门关镇青树村),三国时为蜀汉领域。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置剑阁县(治所即下寺镇三江村),太和十五年(390年)废。南北朝时,先后有县、郡、州建置。南朝宋大明(457~464年)中,实置南安郡,郡、县(南安)同治普安镇。南齐建元初复归梓潼郡,后废汉德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设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始州为普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复州,先天二年(712年)改始州为剑州。五代时剑州辖八县。宋元时,州府三易其名后复称剑州,属保宁府。明清时隶承前。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三月(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剑阁建立普安、赤化、金仙三个县苏维埃*,红军北上后被废。同年六月,国民*统一“川政”,为四川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暨保安司令部治地,先后辖11县。

1949年12月18日剑阁县解放。1950年属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3月,改属绵阳专员公署。1985年5月划属广元市。1991年7月,广元市中区的下寺镇和上寺、普广2乡划归剑阁县。县辖11个区,63个乡镇。1992年10月撤区,乡镇设置调整为36个。1995年10月完善乡镇建制,调整为57个乡镇。2003年9月28日,县治地由普安镇迁至下寺镇。2013年末县辖57个乡镇,543个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68.15万人,由12个民族组成,汉族占99.99%。

3、行政区划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

县人民*驻下寺镇

剑阁县辖23个镇(下寺、普安、龙源、开封、鹤龄、东宝、江口、公兴、城北、盐店、元山、汉阳、柳沟、王河、演圣、金仙、香沉、羊岭、白龙、武连、杨村、剑门关、木马)、34个乡(田家、闻溪、姚家、义兴、张王、高观、凉山、北庙、禾丰、摇铃、碑垭、吼狮、上寺、秀钟、碗泉、迎水、高池、毛坝、垂泉、西庙、正兴、圈龙、涂山、长岭、锦屏、柘坝、广坪、店子、国光、公店、江石、樵店、柏垭、马灯)。

4、地理概貌


剑阁地貌

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四川与陕西、甘肃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理上,介于东经105度09分至105度49分和北纬31度31分32度17分之间,总面积3200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

剑门山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剑门山再被凸显,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剑门山古称梁山,由大、小剑山组成,为剑门山脉西南段,距今剑阁县城30公里,其山峻岭横空,危崖高耸,从东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长达百余里,气势磅礴。主峰大剑山,峰如剑插,石壁横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断,两崖对峙,一线中通,形似大门,故称“剑门”。剑门地势险峻,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又名五指山。古称五华山,笔架山,京兆山,绵亘剑阁县西北界,属龙门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部伸入江油县境,东北与巾子山相连。山有五峰,山体尖圆,高耸入云,锐利如剑,挺然屹立。山上森林繁茂,山峦叠嶂,气势磅礴,数十里外能览诸峰。西河、闻溪河皆源五子山南麓。在五峰之下,各有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称“老龙洞”,洞深莫测,内有怀抱石、黑水潭、鬼门关、阎王碥、一碗水等景点,相传此水能预兆来年丰欠,因名“灵湫”,“龙洞灵湫”时为州县八景之一。

剑州八景之“五子晴岚”,即是指此处。清代杨瞻有诗:“五子屹立五弟兄,擎天摩日两分明。雨雷才向山头过,苍绿无涯处处生。”山上自然风光极为秀丽。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略成“上”字形,长约13公里,宽约1-3公里,总面积近达34平方公里。最高峰为五子山右二峰,海拔1330米,为剑阁县境内最高山峰。

5、自然资源

剑阁介于东经105°09′至105°49′、北纬31°31′至32°17′之间,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北部是中低山窄谷,中部是低山宽谷,南部是低山深丘,群山浪涌,层岭云积,沟壑交错。最高处北部五指山主峰海拨1330米,最低处南部西河谷地海拨仅368米。剑阁境内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绕县东界而流,清江河穿新县城而过,源出西北山麓的闻溪河、店子河、白龙河纵贯全县,河流总长675公里,流域面积2823平方公里。剑阁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拥有土地面积7.12亩,土壤分为4类,以中性、微酸性、微碱性的紫色土或黄壤土为主。全县森林面积1593.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9.7%。全县水域总面积167.33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殖面积55.33平方公里,水利资源蕴藏量7.29万千瓦。

森林资源

剑阁县是全省重点林业大县,林业用地16.7万公顷,占幅员面积32万公顷的52.2%,森林覆盖率49.6%。有林地15.3万公顷,占林业用地91.6%,其中用材林5.9万公顷,蓄积150万立方米;防护林8.6万公顷,蓄积330万立方米;薪炭林0.5万公顷,蓄积10万立方米;特用林0.1万公顷,蓄积11万立方米;经济林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27.6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590万立方米,占总蓄积95.5%。全县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

剑阁县森林植被为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森林植物资源共173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59科142种,单子叶植物2科10种。主要森林树种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麻栎等,其余树种多为林下植物、“四旁”绿化树种和经济林木。

剑阁县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林面积、蓄积均居全省首位。境内有柏木5属10种,以柏木为组成树种的林木覆盖县境的80%以上。现存8000余株的驿道千年古柏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南、北延伸,巍峨屹立,似三条绿色长龙横亘剑阁大地,是世界古行道树之最和我国秦汉文化积淀最多、保留最完整的一段;位于其中的松柏长青树——剑阁柏为世界仅有。剑阁县森林面积辽阔,林下生态环境优越,是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的优良场所;有较丰富的青杠和松树资源,盛产优质天然木耳、川贝。除此之外,林下植被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森林植物品种较多,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动物资源

境内现存野生动物596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30种,列入省重点保护的30种。其水域水生动物以鱼类为多,共161种,列入省天然水域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水生动物鱼类47种。

6、气候特征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门山区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328.3小时。境内各季气候特征表现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风沙;夏季天气较炎热,常有夏旱、洪涝;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绵雨,雨雾日多;冬季冷冻明显,高山多雪,气候干燥。

春季:是南北冷暖气流交换季节,境内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日少,时有倒春寒。元月起,气温上升,温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山间野花烂漫,鸟语花香,满眼春光。

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盛夏时日最高气温在30-36℃之间,水气蒸发量大,高温高湿,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险出。但由于海拔高程对气候的影响,多半山底气候炎热,山顶却气候凉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气清新,彩虹飞架山间,恍若人间仙境。

秋季:是夏冬过度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暖空气退却,境内雾雨日增多。此时山间云雾环绕,景观奇妙,如遇秋雨连绵,或行径山间,漫步翠云廊,另有一番景致。

冬季:是境内干冷空气最盛时期,冷冻明显,气候干燥,风日增多。最冷为1月,气温低于零度以下的天气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终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顶能看到雪景,远山白雪皑皑,银妆素裹。

7、剑阁名人

剑阁山河壮丽,人文荟萃,为古今无数名人瞩目。自晋以来,张载、李隆基、李白、杜甫、岑参、柳宗元、王安石、陆游、方孝孺、李调元、张之洞、张澜,当代政要*、朱德、*、徐向前、贺龙、郭沫若、张爱萍、邓力群,以及名家张大千、王朝闻、邵宇、冯其庸、孙道临、刘文西等,或过往观光,或考古视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墨宝和传诵千古的诗文。

剑阁自古英才辈出。影响较大的有南宋天文学家、礼部尚书黄裳,明朝嘉靖兵部尚书赵炳然,清代翰林学士李榕。新*主义革命时期,千余名剑阁热血儿女,为争取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英勇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有: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斗中,荣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高良伦;把一个穷山村改变成全国山区粮棉油高产的一面红旗,被*称赞为“四川的大寨”的化林大队英模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张正桃;被誉为“川北活雷锋”的全国邮电特等劳动模范、剑阁县邮电局职工梁承烈等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物。这些灿若明星的英才,为剑阁历史书写了最辉煌的篇章。

8、风土人情

剑门民间扬戏,全称太上混元演教正一舞扬花戏,形式和内容,属于傩戏。为祭祀戏,以祭神为内容的信愿戏(以许愿必须还愿为信)。敬的神是下三教:川主、土主、药王;中三教:文昌、观音、玄帝;上三教:老君、夫子、释迦牟尼。还有化主、三伯幺婆等三十二位神灵。在演唱扬戏时,诸神都有交代。演扬戏,戴面具。代神发言。演唱过程与《诗经》中《既醉》、《凫鹥》里叙述的相似。

剑门山区沟深山大,有山便多庙,一年四季便有赶庙会的习俗。正月文昌会,二月娘娘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五月青苗会,六月晒绫会,七月亡人会,八月天子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冬月送寒衣,腊月灶王会。此外还有玉皇会、药王会、土地会、观音会等。其中文昌会、青苗会,赶会人众多,声势大。剑门的猪王山,每年二月二十五赶会,凡养猪的人家都会做上面猪拜会。

文昌会,又称“大肉会”。文昌的称谓叫梓潼帝君,其地位跟皇帝差不多。每年出巡一次,驻跸到另一个地方,乡里人称“行香”。确定日期,选出醮主(醮一人或多人),一般由当地乡绅充当。醮主实际就是会首,其出面征粮化钱,凡是许了愿的,都要报告会首,支持钱粮,所化粮钱用于庙会的开销,醮主杀肥猪做大肉。文昌菩萨行香时,由八人扶轿抬着游村,信男善女尾随其后,村里人见到-的文昌菩萨都要“漂香”。各家各户提前烧柏桠枝熏房,如有人、猪、牛、狗、猫生小崽,未满月的要避讳,女人月经期间要回避。菩萨过村后,等于扫瘟去魔,降下吉祥。每家每户用碗盛粮上插焚香,这碗称秋香粮的粮食应交给醮主。

菩萨驻跸到哪里,哪里就有会期,由许了愿的户主,自办一席酒菜,背上来招待护送菩萨的随行人员。

自菩萨出巡期起到回座庙堂,都是会期,主会期为“大肉会”。“大肉会”期间,一次出席50桌,一桌十六碗,四个大肉,每个大肉独盛一碗,四面坠桌,有4公斤重,凡赴宴者,自己带上调料和刀子,用刀子切肉蘸着调料吃,吃半块肉者誉为“强手”。

文昌会必须在有文昌庙的地方举行。文昌分行文昌和坐文昌,行文昌为木雕,坐文昌为泥雕。只有行文昌才举办行香会。剑门关只有一尊行文昌,所以每年赶会一次。

青苗会、牛王会属小范围庙会,哪家遭了天灾-,便出头当个“逗头”,举办一次。

9、经济概况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到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22.09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24.82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22.88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64.9%、23.2%,分别拉动GDP增长1.6、8.5、3.0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15032元,增长11.8%。

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全县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8.25亿元,增长16.0%,快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占GDP的54.8%,提高1.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64.5%,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当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67户,累计达14901户,从业人员23581人,分别增长15.1%、17.8%;新发展私营企业89户,累计577户,从业人员7034人,分别增长12.9%、28.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上缴税金3990万元。

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28.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28.1%,提高2.1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和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呈稳定发展态势。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84亿元,增长5.3%。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2.21万亩,粮食总产量45.13万吨,增加0.46万吨,增长1.0%,实现了“六连增”;油料种植面积48.54万亩,总产量10.09万吨,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6.9万亩,增加1.27万亩,产量12.85万吨,增长31.4%。烤烟种植面积8.1万亩,产量1.07万吨,增长52.5%,实现产值2.23亿元,商品烟收购达21.4万担,烟叶税收6457万元,增加2820万元。

成功引进中粮集团投资35亿元畜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目前国内最大的生猪、白羽肉鸡生产加工基地。“亿只土鸡”工程实施好、发展迅猛,“一猪独大”的畜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8.91万吨,禽蛋产量0.8万吨,分别增长2.1%、3.8%;出栏生猪98.24万头,增长1.9%,羊出栏19.54万只,增长0.5%;家禽出栏906.22万只,增长2.9%。全年畜牧业产值实现18.38亿元,增长4.3%。

全县淡水养殖面积2301公顷,投放鱼苗4500万尾,投放鱼种900吨,水产品产量7800吨,增长4.0%。

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399万亩,其中,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面积0.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0.67万亩;森林抚育管护60万亩。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在“下普金”、“一带三线”营造木质原料林1万亩,栽植核桃1.2万亩;新建核桃发展示范基地0.22万亩。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灵芝等森林蔬菜,森林蔬菜实现产值0.38亿元。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6.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1.8%。

年末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0.78万千瓦,增长13.6%;大中型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为1845台和700台;全年农村用电量7335万千瓦小时,增长12.8%,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12万吨,增长3.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200公顷,增长0.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440公顷,增长2.8%;新建和整治渠道135公里,标改山坪塘102口;11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全面完成;15.32万人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全县建成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以“一带三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及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投资3.2亿元重点建设城北*、汉阳中心村2个新农村建设综合体和普安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巩固提升已建的普安、城北、剑门、汉阳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烤烟、畜禽、果蔬为主导产业,建成万亩烤烟产业带、万亩果蔬产业带和中粮集团畜禽产业园区,形成了10万亩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301个,从业人数2.96万人,带动农户13.7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67亿元。全县新增农民专合组织32个,累计达到213个。新创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省市县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4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13家、县级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群进一步增大,企业个数达206家,农产品加工率提高3个百分点。鑫茂农科、剑门木业、林源香料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上档升级,市场发展前景向好。

工业和建筑业


剑阁县剑门工业园区

部工业实现总产值77.58亿元,增长21.4%,实现增加值19.59亿元,增长26.0%,占GDP比重达到28.1%,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9%,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当年新上规模企业5户,累计达4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7.06亿元,增长19.7%,实现增加值17.1亿元,增长17.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5.01%,提高24.57个点;产品销售率98.59%,下降0.0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2亿元,增长22.3%;利税总额3.999亿元,增长62.3%,其中利润总额2.46亿元,增长58.7%;总资产贡献率22.69%,提高6.6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8.49次,减少4.95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20.51万吨,增长49.2%;家具10.32万件,增长48.4%;人造板25.16万立方米,增长13.4%;鲜、冷藏肉3.41万吨,增长5.3%;大米5.87万吨,增长2.6%;水泥81.24万吨,下降31.0%;精制食用植物油1.65万吨,下降9.9%;实木木地板111.3万立方米,下降3.3%。

剑门新区建设整体推进,剑山大道、中小企业孵化园、清江河防洪河堤、幸福佳苑安置小区等13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1.49亿元,新增园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10000平方米,现已入驻企业32家,其中,新入园企业20家,亿元以上项目6个,5亿元以上2个。“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23亿元,增长32.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个,从业人员1350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2亿元,下降2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1万平方米,下降3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9万平方米,增长6.1%。

固定资产投资与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投资完成58.3亿元,增长16.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8.46亿元,增长3.7%;更改投资12.97亿元,增长39.4%。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93亿元,增长1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22亿元,增长48.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5.99亿元,增长10.8%。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3亿元,增长133.9%,其中住宅投资完成3.93亿元,增长133.4%。商品房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增长5.1%,其中现房销售面积4.12万平方米,下降21.3%,期房销售面积5.04万平方米,增长45.0%。商品房销售额2.96亿元,下降10.2%;商品住宅销售753套,增长29.0%。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7个,协议总资金70.43亿元,到位资金30.77亿元,增长35.0%;其中,当年新引进项目32个,到位资金20.31亿元,增长24.1%。工业项目到位资金20.2亿元,增长41.3%;省外项目到位资金23.2亿元,增长45.0%。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协议资金36.06亿元,到位资金13.54亿元,增长17.5%。总投资35亿元中粮肉食公司的健康畜禽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选址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20.14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场平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6月租用厂房投入试生产。国道108线下寺至普安改建工程、德润通兽药产业园、宝龙山公园开发、幸福家园商住小区建设等亿元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建设完成投资7.67亿元,增长55.1%。下普快速通道、剑山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建34公里通乡公路,完成通村水泥路路基工程642.44公里、路面工程518公里,建农村客运站6个、小码头2个、渡改桥3个,农村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3108公里,增长9.3%,其中等级公路2439公里,增长14.2%;公路客运量842万人,增长27.9%;货运量873万吨,增长30.3%;客运周转量66488万人公里,增长34.0%;货运周转量41943万吨公里,增长21.0%。

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19亿元,增长8.6%,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增长6.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6.76部/百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98万户,达到36.98万户,增长12.0%;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5910户,累计达到2.8万户,增长26.7%。

贸易和旅游业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48亿元,增长15.8%。分地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4.19亿元,增长16.0%,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29亿元,增长15.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1.65亿元,增长14.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82亿元,增长20.5%。限上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占比不断提高。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5.29亿元,增长30.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9.24%,较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拉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实现3.86亿元,增长29.0%,住宿餐饮企业实现1.43亿元,增长35.0%。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10万美元,增长52.3%。其中,出口总额1080万美元,增长62.4%;进口总额230万美元,增长15.0%。

剑门关景区创“5A”进程加快推进,旅游宣传促销有力,剑门关景区名片效应日益彰显。剑门关景区步游道、观景平台扩建、音乐视频播放系统、蜀道三国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等配套项目进一步完善。鹤鸣山成功创建成3A级景区,觉苑寺、志公寺、宝龙山城市公园等景点开发加快建设;以红色化林为龙头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序推进;蜀汉王朝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天赐温泉二期即启动建设。成功举办“2012中国.剑门关蜀道欢乐健康游暨剑门关蜀道三国文化旅游月”、《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大型文艺演出、全国摩友畅游剑门关暨《摩友世界》论坛等活动。荣获“中国县域旅游之星”称号。开展以电视、网络、旅游门户网站、旅游社推广、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成功接待了省内外52批政务考察团队,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莅临视察剑门关景区。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404.85万人次,增长60.2%;景区接待游客235.76万人次,增长46.8%,其中接待港澳台、新加坡、日韩等入境游客5.25万人次,增长71%;旅游门票收入5339.7万元,增长72%;全县旅游综合收入16.37亿元,增长69.0%。

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5.46亿元,增长3.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4亿元,增长13.8%;上划*收入0.64亿元,增长6.6%;省级收入0.58亿元,下降14.5%。公共财政支出22.42亿元,增长15.5%。

中国银行入驻县城,金融服务覆盖全县全部行政村。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06.51亿元,比年初增长15.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53亿元,增长27.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5.48亿元(不含县外),比年初增加6.61亿元,创三年来的新高,增长23.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99亿元,增长2.7%,中长期贷款余额20.18亿元,增长41.4%。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加,增加4.33亿,达到5.55亿元,增长353.8%。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稳步增长,实现利润1.35亿元,增长2.3%。

全年保费收入18682万元,下降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545万元,下降1.8%;寿险保费收入13137万元,下降2.2%。全年赔付给付额2536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752万元,寿险赔付给付金额784万元。

10、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剑门中学

教育事业不断加强。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7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1284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07人;小学53所,在校学生24600人,小学专任教师2062人;职高2所,在校生4502人,专任教师233人;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13693人,幼儿教师221人。教育质量稳中有升。本专科上线5310人(不含艺体生),总上线率93%,比上年增加273人,实现历史性增长,获全市高考教育质量二等奖;本科上线1461人,其中重本上线153人。艺体专业本科上线600人;职中高考上线及录取人数居全省前茅、全市第一。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彰显特色,剑阁职中在广元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夺得45块奖牌,位居全市第一;藏区“9+3”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强抓德育、艺术等项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斐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创建部省市县各级各类示范学校58所;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全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以及小学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率达99.9%,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特殊教育管理进一步规范,残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普宣传和普及持续推进,参与科技人员105人,发放各类资料13.2万余份和书刊4500余册;剑门关翠云廊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农业实用技术受训3200人次,科普教育受训1.8万人次。全年专利申请量62项,实施专利转化10项,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个,其中《多元配方复合肥生产与农作物施肥技术示范》项目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组织并申报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四川兴能新材料公司《高电位镍锰锂正极材料》《钛酸锂负极材料》2项成果已通过了省科技厅鉴定。全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下乡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新闻主题宣传形成强势舆论导向。全年共播出《剑阁新闻》282期、2552条,播出各类公益广告、电视标语590条,在市以上广播电视台播出稿件697条次,其中,川台播出24条,*台播出2条;制作播出了《煦煦春风拂关来》、《剑阁县推动“两化”互动记实》等54部专题片,其中,市电视台采用播出3部。新开设了《移民攻坚》、《剑门关大讲坛》等精品栏目28期,自办广播栏目74期,现场直录播“县两会”、“2012中国•剑门关蜀道欢乐健康游启动仪式暨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旅游活动月开幕式”、庆“‘五一’、喜迎‘十八大’广场文化活动暨‘十大创业明星’颁奖典礼”等重大活动6次。12件广播电视节目获得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奖,其中一等奖5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4件,2件获得2012年度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开办的《科普大篷车》栏目获省委宣传部、省科协表彰的先进单位。全县544个行政村广播实现“村村响”,农村有线数字电视覆盖户新增2.1万户,安装完成“十二五”首批卫星直播“村村通”用户1143户;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050场次,观众人数达81.3万人次。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4126公里,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6%,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6%。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6万册,全县57个乡镇文化站建有图书阅和电子阅览室,新建农家书屋166个,并全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或广场文化活动12场次,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42场次,春节“焰火晚会、“万人坝坝舞”、“万人歌唱队”等活动深受群众拥戴。组织举办大型文艺晚会《cctv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还举办了剑门关豆腐坝坝宴、大型民间文艺表演、中国蜀道书画摄影作品展、剑门关主题歌曲征集和*电视台国际频道《快乐汉语》节目的拍摄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全县成立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12个协会组织、兴趣小组208支。成功举办“迎春书画摄影展、县‘两会期间’廉洁剑阁、广元市‘剑门关杯’县文代会期间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喜迎党的十八大剑阁文化艺术作品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切实加强,新申报市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县级9项。剑阁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艺术精品创作再创佳绩。创作精品文艺24件,小品《情满山乡路》获全国“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小品大赛三等奖,“剑门关杯”书法美术摄影获全国优秀作品奖11件,舞台艺术精品《白龙花灯》、《剑门魂》登上《乡村大世界—走进剑门关》舞台,并获全市民间文艺调演一、二等奖。总投资12亿元的剑门关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评选“首届感动剑阁十大人物”、“十大创业明星”、“十大模范孝子”和76名“孝顺子女”。文化市场管理和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县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并被命名为*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县广泛建立多种协会和俱乐部,依托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建立体育健身指导与服务站点,全民健身活动再掀新高潮;越野赛和健身跑等体育传统赛事不断发展,积极承办全市电力系统、组工系统职工运动会、全市法院系统职工篮球赛等各类赛事;积极组织开展蓝球、橡棋、广播体操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竞技体育加强,组织围棋选手参加了5段全国业余大赛,小学生足球比赛在全省获得第3名,青少年足球队参加省“五人制”足球比赛获第二名,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全市第八届青少年学生球类运动高中男子组冠军。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着力推进“三化”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病人分别达96.59、6.43万人次,增长43.3%、17.6%。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医药卫生*改革深入推进,新农合医疗报销和补偿比例大幅提高,参合覆盖面创历史新高,参合人数60.2万人,参合率达99.25%,截止11月底补助参合农民门诊56.07万人次、住院5.86万人次,补偿金额共达1.46亿元。2012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含网点)653个,拥有床位总数1836张;卫生技术人员247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67人,注册护士507人;医院和卫生院59个,拥有床位1643张,卫生技术人员1432人;全县村级卫生组织549个,拥有乡村医生1030人。

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适度增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90670人,比上年增加1193人,增长1.7‰。其中:农业人口605222人,非农业人口85448人;男性人口356598人,女性人口334072人,男女性别比为107.91(以女性人口为100)。全县常住人口4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4万人。计划生育率90.41%,人口出生率9.15‰,人口死亡率6.03‰,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09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9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14人,藏区“9+3”学生全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开展大型招聘活动21场次,帮助就业3708人。开展创业培训146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2亿元,各类技能培训75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3.5万人,其中新增5500人,创劳务收入23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病医疗统筹、医疗费用统筹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年末,全县五大保险参保达17.4万人次,征收基金3.45亿元,其中征收职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56亿元、医疗保险基金0.5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0.28亿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7.28万人,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率达100%。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3723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844万元;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为12571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95.3万元;集*养农村五保户2017人,供养率达48%。农村医疗救助4346人次,救助金额821.1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457人次,救助金额261.9万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46元,增加2389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219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601元,增加76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825元,增长13.0%。

11、旅游资源

剑阁县境内山川名胜、文物古迹甚多,剑门蜀道自然与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剑门关与峨眉山、青城山、夔门并称为蜀中四大形胜之地,剑门以天险居其首。“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斯辟,如剑斯植”。古金牛道从剑门隘谷经过,曲折险峻。三国时诸葛亮相蜀,在此垒石为关,使剑门关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蜀门锁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百里程十万树”的世界奇观翠云廊,穿行其间驿道以青石铺就,两旁古柏森森,虬枝凌空,千姿百态,荫翳蔽日,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清人有“翠云廊,苍烟护,苔滑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的佳作赞美翠云廊。

剑阁古城普安镇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以明代建筑钟鼓楼、箭楼为中心的古街区,古风犹存。古城墙上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大型石刻《中国*十大政纲》。城东鹤鸣山,有隋唐时期的道教摩崖造像,唐代诗人李商隐撰文《剑州重阳亭铭》和文学家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等摩崖石刻以及山巅屹立的文峰塔。武连觉苑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大型《佛传》壁画为全国仅有,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瑰宝。

蜀道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小庙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三国古战场、南宋抗元遗址古城堡以及自然景观五子山、翠云湖、茶园沟等。剑门蜀道是古金牛道上保存较好的古道之一,专家认为可与欧洲古罗马大道媲美,是古代陆上交通活化石。“剑门蜀道遗址”以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単位。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先后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称号。剑阁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境内有红军战斗遗址、苏维埃*机关遗址、红军遗物、石刻标语、烈士墓冢等现代革命遗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剑门关


剑门关

剑门关,世称天险,是首批*“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也是*“森林公园”。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境内,紧临成(都)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和宝(鸡)成(都)铁路,集雄、奇、幽、秀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汇汉、唐、宋、明、清的诗人于一地。这里风光秀美,名人荟萃,既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旅游胜地,又是一处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地。

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后山却是松翠蓊郁、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苍翠绵延,翠屏峰秀美幽深,山路曲折蜿蜒,荡舟湖间,别有韵味情趣。剑门关主峰大剑山,海拔1200米,山顶有建于宋代的古庙――梁山寺,沿途可饱览剑门关、石笋峰、穿洞粱、仙女桥,舍生崖等景观。

在剑门关,您还可以看到被誉为世界奇观、蜀道灵魂的翠云廊。剑门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到梓潼,北向昭化、广元,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无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因而得“翠云廊”之雅名。这条古驿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驿道,比古罗马大道还早30年。

巍巍剑门,山清水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剑门豆腐、剑门绿茶、剑门火腿、剑门蝴蝶猪头、剑门手杖及黄花、木耳、剑阁柴胡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

翠云廊


翠云廊

沿由秦入蜀的古金牛道南行,经宁强、利州、剑门关下的古城昭化,经剑阁县城,南至阆中,西至梓潼,有一条以石板铺成的三百里长的古驿道,道路两旁古柏苍苍,铁干虬枝,高拂云天,逶迤莽苍,蜿蜿数百里,云蒸霞蔚,天幕迷濛,人行其中,如入绿色长廊,行者“尽被浓荫裹”,虽是盛夏,也凉爽宜人,暑气全消。《嘉陵江志》载“自剑州以南,尽梓潼县界,古柏千树,皆大数十围,形状诡异”。这条古驿道的绿色长廊,便是被人誉为蜀道奇观的翠云廊。

翠云廊在梓潼境内长达42公里,北起演武铺,南达石牛堡,有古柏覆盖的断断续续的石板路,在七曲山段的悬岩间还可见凌空凿洞的古栈道的一些遗痕。

翠云廊有悠久的历史,传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经石牛道南行,见其蜀柏苍劲,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就大砍蜀道古柏,致使“阿房出,蜀山兀”。蜀地百姓震怒,朝廷即令沿途百姓大量植树;又传说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率兵驻守马西(阆中),时值炎热,路上酷热难当,遂令兵士在驿道植树避热;又说张飞率军驻阆中,由于道路崎岖,山势险阻,为不误羽书传递,遂令军士沿途插柏为记,大军过后,柏树成林,故后世有“皇柏”、“张飞柏”、“将军柏”等称呼。


古榕王

据史料记载,自秦代以来,历经三国、东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官府倡植,民间捐栽,严令砍伐,人民群众爱护,翠云廊上的古柏,有的树龄达2000多年,胸围4-6m,仍生机旺盛,碧绿葱茏。

翠云廊名称的由来,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时任剑州知州的乔钵取的。他在著的《翠云廊.序》中说:“自剑阁南至阆中,西至梓潼,三百余里”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在赞叹时,他将这段古驿道称之为“翠云廊”,并赋诗赞颂:“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旁古柏何人植,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传是昔年李白夫,奇人怪事叫人妒。休称蜀道难,错莫剑门路”。美丽诱人的山色,露于笔端。翠云廊之名,至今近500年,线路长300余里。

翠云廊上的古柏,历代史书皆有记载,《华阳国志》、《晋书》、《蜀书》、《南朝史迹》、《陇蜀余闻》等皆有记。对古柏的描述,更是不绝于书,流露于历代文人学士骚人墨客笔下,李白有“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杜甫有“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前蜀王衍有“乔岩簇冷烟,幽径上寒天”、“回看城阙路,云垒树层层”。清人张邦伸写古柏形状称“......或如山鬼摩空拳,或如青牛森玉树,或如龙爪拿云出,或如黄葛耸翠盖,铁干不受枯藤缠,虬枝四出盘云岭。”在翠云廊七曲山上,你看那“霜皮黛色高参天”的古柏,的确是挺拔伟岸,风姿婆娑,情态万千,气势殊异,有的如千手观音,有的如层层古塔,有的枝垂如拱,有的如巨龙盘桓;有的似恩爱夫妻,人称“夫妻柏”,有的树干弯曲扁平,外侧如刀,人称“关刀柏”,还有的人称“张飞柏”、“卧龙柏”、“阿斗柏”、“晋柏”等,经过沧桑巨变的数千年,据有人统计,翠云廊蜀道上,今尚存合抱大的古柏约八千株。

翠云廊上有唐玄宗幸蜀闻铃的郎当驿。尚存“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巨型石碑,从石碑北望,可窥剑门山阙;西观卧龙山诸葛寨,收来眼底;俯览,见潼江如镜,曲折东流,江边青烟绿树,平畴万亩。

剑阁古城


剑阁县古城

剑阁古城是剑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枣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继有:南齐、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剑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剑阁县,1935年又置剑阁专署。

四山环绕的剑阁县城,北有涓涓傍城东门过闻溪河,东南有秀丽的鹤鸣山,川陕公路傍城东门过闻溪河,终日车如流,人如潮。那横跨闻溪河上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原是平板石桥,名武侯桥,是诸葛亮率兵北伐时所造。伫立桥上,扶栏眺望,便可见面城东门残存的古城墙。明正德年间(1515年后)剑州知州李璧主持修筑的城墙,呈桃形状环绕古城,周长1582米,现只存528米。那青石垒砌,中心夯土,高5米。厚3米的城墙,仍能看出当年城墙的雄壮。

古城东门,便是东西走向横穿城池的主街道。古城东门,便是东西走向横穿城池的主街道。从钟古楼东街数百米便可进入著名的二贤祠。从钟古楼东街数百米便可进入著名的二贤祠。从钟鼓楼往西出西门里许,便可见到翠竹环绕的龙泉井,为椭圆形石坑,直径2米,泉水清洌,冬暖夏凉,其味甘美。剑阁城西门外,汉阳山麓宋代始建的南禅寺,城南门外烟街上的圣寿寺,殿宇昂然,古貌尚存,是古城普安镇的又一大特色。

明代的城墙,幽深的古寺,典雅的钟鼓楼,鳞次栉比的瓦舍高楼,古朴的十字街,步履街头,宛若置身明代的古市之中。

茶园沟


茶园沟

茶园沟位于广元之南的剑阁县普广乡,距剑阁县城40公里,地处剑门山脉,也是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一个胜景。也有人称小九寨沟。这里有碧绿的海子,有许多奇特的山峰,有浩瀚的-,山上有水,水中有山,的确与九寨沟有几分相似。但它更有自己的特色。

茶园沟风景秀丽,绿色的海子像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巨大的山峰之间,陡峭的剑门棘人崖、熊人崖两岸对峙,绝壁千仞。熊人崖峰峦起伏,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棘人崖高耸的断壁处,石头与石头缝构成了一座天然的棘人石雕像。他昂首挺胸,注视着远方,那形象,那神态,不知不觉会把游人们带到那蛮荒久远的年代。遥望美女峰,更能动人情怀,她像婷婷玉立青春焕发的少女,那长长的秀发,说她原本就是天上的仙女,同仙鹤来到剑门山区帮助这儿的农民种茶、采药、织布、耕种,才使得茶园沟如此秀美。当地老人说,美女峰就是茶园峰。千百年来,仙女早出晚归,种茶、采茶,日夜辛劳。她的滴滴热汗浇灌了茶树,才使得剑门关的茶变得更加清香。年长日久,仙女变成了秀丽的山峰。每当早晨,晨光揭开她朦胧的面纱,她显得分外妖娆。

茶园沟自古盛产名茶。相传,唐明皇奔蜀时,途经剑门,品尝了茶园沟的山茶,味美清香,得到了唐明皇的赞赏,赐封为“贡亲”。从此,这里名声显赫,茶商往来频繁,人丁兴旺,在茶园沟苦竹林一带建起了街道、茶庄、商行,很快发展成了一个县城的规模。宋末,蒙古军入川,这小山城毁于乱军之中。城虽被毁,但仙女传授的种茶技术流伟下来,至今剑门茶仍然清香味美,闻名遐迩。

海子中的小岛更使茶园沟独具一格,它位于海子中心,小岛上花草茂密,藤蔓缠绕,白鹤和各类小鸟在岛上栖息。春夏之季染上各种颜色,绿色的青草灌木,深红的玫瑰,粉红色的杜鹃,把一个小岛装点得格外美丽,游人们划船来到这小岛上,再也不想离去了。

茶园沟森林茂密,-茶花,青松翠柏掩映着崎岖小道,漫步其间,心旷神怡,如入仙境。这里还盛产许多珍贵的药材,如当归、天麻、黄析、杜仲等,还有刺猬、獐子、鹿子、猴子等珍稀动物,也常在茶园沟出没。

鹤鸣山


鹤鸣山

鹤鸣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陕公路剑阁县城郊。相传古代常有飞鹤栖鸣于此,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跨鹤仙去而得名。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张陵开创五斗米教的发祥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现山上开辟了鹤鸣山公园,复建了古代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亭、台、楼、阁,成为川北一大名胜。

鹤鸣山山顶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米,六层八面。第一层外围塔柱上雕有蟠龙图案,塔心*有一块青石,石上雕有太极八卦图案,是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砖石混建塔。山顶处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数10处,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和《大唐中兴颂》石刻,被公认为鹤鸣山石刻“三绝”。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

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郁监造。因为蒋郁意在借重李商隐的名望,使自己的政绩播美于当时,留名于后世,所以,邀请在梓州为官的李商隐为重阳亭作铭文。千余年来,碑为亭护,亭以碑闻。亭虽曾有坏毁,而唐碑却保存至今。据重修重阳亭碑记:九月建于东山之上,坐南朝北,为重九登高观景之所,故以“重阳”为名。北宋治平年亭圮碑倾,历经宋、明清、民国初,或修或塌,时有兴替。现存重阳亭系仿唐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8.5平方米,高4.4米,灰色卷脊屋顶。宋刻“古重阳亭”四字,刻在亭后正中壁上,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李商隐所撰的《剑州重阳亭铭》唐碑,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12、剑阁特产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历史悠久,始于三国,渊源流长。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兰州剑门豆腐庄位于兰州最繁华的南关什字,交通便利,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装修风格大气典雅。二十多间包厢都以三国人物命名,进入剑门豆腐庄,古风遗韵迎面扑来,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氛。

常人知道的豆腐无非几种,十几种,而剑门豆腐将炒、炸、烧、炖、蒸、煎、拌等多种工艺融为一体,将一百余种美仑美奂的豆腐佳肴呈现在人们面前。满桌豆腐有的以色取胜,有的以形诱人,有的咸中回甜,有的油而不腻,各色豆腐令人眼花缭乱。雪山豆腐形似雪山,由生鱼和嫩豆腐加工而成,咸香爽口,滑嫩无比;牛蹄筋豆腐色泽红亮,川味纯正,营养丰富,软硬适中;麻婆豆腐、怀胎豆腐、脆皮豆腐口味纯正,辣香宜人;麻婆豆腐扣辽参、生鱼黑豆麦仁粥、绿豆豆花羹、银杏百合豆糕皇等特色菜肴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各色豆类烹饪极致。可以说剑门豆腐庄把豆腐这道“百姓寻常菜”变成“华宴席上珍”。

剑门关豆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剑阁县现辖行政区域。

剑门关土鸡


剑门关土鸡

剑门关土鸡是剑阁县独具特色的优质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剑阁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分,气侯温和,无霜期长,农户素有养殖土鸡的传统习惯,土鸡品种多,品质好,肉质鲜美,统一将剑阁土鸡、朝天曾家山土鸡、旺苍米仓山土鸡、青川跑山鸡整合为“剑门关土鸡”品牌,全县土鸡发展不论是增长方式,还是品牌定位都实现了新突破。

剑门关土鸡鸣天下

早在2010年12月14日广元在蓉举办的展销会上,“剑门关土鸡”就搭上“广元七绝”这趟快车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而在此次农交会中,“剑门关土鸡”将再次“飞”进蓉城。

“剑门关土鸡”是广元独具特色的小家禽,继承了广元纯土鸡遗传资源,属于优质地方遗传资源。剑门关土鸡被放养在山地林间,无工业污染,无药物残留。据检测,剑门关土鸡与普通肉鸡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8.5%,谷氨酸含量高7%,水分含量低6.8%;出栏时间120-150天,沉积脂肪多,味道鲜美。

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

剑门绿茶,历史有名,《蜀中名胜记》有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其实,早在唐代,剑门的绿茶已成贡品,宋代诗人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曾在把盏品茗之后也即兴盛赞剑门玉绿,就是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几位指挥战斗的将军们也称“雄关有茶香中华”。

剑门山海拔千余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建国以来,剑门山区拥有茶叶基地十余个,面积万余亩,尤以位于剑门关七十二峰之颠仙峰观的剑门关茶场盛名。剑门关茶远销全国各地,其中“剑门玉绿”获中国西部农博会名优产品称号,“剑门翠云玉芽”荣获第五界“中杯茶”一等奖。从而,剑门绿茶盛名远播,信受茗君们的格外青睐。

剑门根雕


剑门根雕

剑阁树根雕工艺品采用剑门山区的珍贵“檀木”、“塔木”的根为原料,依据原料自然形态,经民间艺人精心雕刻,或珍禽异兽,或自然山水,或花鸟鱼龙等,再配以盆花、盆景成为实用的装饰品。木质细腻,色泽黄褐,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融自然美与雕塑美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厅堂高雅的装饰品。1970年,成立剑阁手杖艺术品厂,1972年其雕刻作品经四川省选送参加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展览。1982年为人民大会堂雕制“锦鸡媲美”、“鸣凤朝阳”等大型树根雕,获四川省科技成果奖。

上一篇: 胰胆汁综合征

下一篇: 十楼的蚊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