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插管术
气管内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有效及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指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常用于气管内麻醉和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1、概述
气管内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有效及最可靠的一种方法,指将一种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为解除呼吸道梗阻、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常用于气管内麻醉和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2、适应证
1.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需加压给氧和辅助呼吸者。
2.全身麻醉时便于呼吸道管理和气管内给药。
3.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脑复苏者。
4.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需气管内吸引者。
5.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肺内,需气管内吸引者。
6.婴幼儿气管切开前需气管内插管定位者。
3、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插管创伤可引起严重出血,除非患者急救,否则以上情况下禁忌气管内插管。
2.相对禁忌证
(1)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证,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
(2)并存出血性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等)者,插管创伤易导致喉头、声门或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血肿,继发呼吸道急性梗阻。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动脉瘤破裂,为相对禁忌证。如果需要施行气管插管,动作需熟练、轻巧,避免意外创伤。
(4)鼻道不通畅鼻咽部纤维血管瘤、鼻息肉或有反复鼻出血史者,禁忌经鼻气管内插管。
(5)操作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者,应列为相对禁忌证。
4、检查与评估
气管内插管前应常规实施有关检查(鼻腔,牙齿,张口度,颈部活动度,咽喉部情况),并对下列问题作出决定:①选用何种插管途径(经口或经鼻)和麻醉方法(全麻或清醒);②是否存在插管困难问题,需采取何种插管方法解决。
5、实施方法
1.经口明视插管术
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声门后,将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
(1)先将患者头后仰,若患者口未张开,可用右手拇指对着下牙列,示指对着上齿列,以旋转力量启开口腔。
(2)左手持喉镜自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推向左方,徐徐向前推进,显露腭垂(悬雍垂),再略向前深入,使弯形喉镜窥视片前端进入舌根与会厌角内,然后依靠左臂力量将喉镜向上、向前提起,增加舌骨会厌韧带的张力即可显露声门。如系直型喉镜,其前端应挑起会厌软骨,显露声门。
(3)当声门暴露清楚后,以右手拇指、示指及中指如持笔式持住导管的中、上段,使其前端自右口角进入口腔,直到导管接近喉头时再将管端移至喉镜片处,同时双目经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准确轻巧地将导管尖端插入声门。借助管芯插管时,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后,应拔出管芯后再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18~22cm。安置牙垫,退出喉镜。
2.经鼻明视插管术
本法基本上与经口明视插管法相同,但有下列几点不同之处。
(1)插管前先滴液体石蜡入鼻腔,导管前端外涂以滑润剂。清醒插管者需作鼻腔内表面麻醉。
(2)掌握导管沿下鼻道推进的操作要领,即必须将导管与面部作垂直的方向插入鼻孔,沿鼻底部出鼻后孔至咽腔,切忌将导管向头顶方向推进,否则极易引起严重出血。
(3)鼻翼至耳垂的距离相当于鼻孔至咽后腔的距离。当导管推进至上述距离后,用左手持喉镜显露声门。右手继续推进导管入声门,如有困难,可用插管钳夹持导管前端送入声门。
(4)经鼻导管容易在鼻后孔位置出现屈折,处理困难。为此,对导管的质地应事先检查,选用坚韧而有弹性、不易折屈和压扁的导管。
3.经鼻盲探插管术
将气管导管经鼻腔在非明视条件下,插入气管内。
(1)应首先检查鼻腔通畅无异常,插管时必须保留较大通气量的自主呼吸,可根据呼出气流的强弱来判断导管前进的方向。
(2)以1%丁卡因作鼻腔内表面麻醉,并滴入3%麻黄素使鼻腔黏膜的血管收缩,以增加鼻腔容积,并可减少出血。
(3)选用合适管径的气管导管,在导管外部涂上石蜡油或局麻药膏,右手持管,将导管自鼻孔缓慢送入。需依靠导管内的呼吸气流声强弱或有无,来判断导管斜口端与声门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导管口越正对声门,气流声音越响;反之,越偏离声门,声音越轻或全无。此时术者一边用左手调整头位,并触诊颈前区的皮肤以了解导管前端的位置;一边用右手调整导管前端的位置,同时用耳倾听气流声响。当调整至声响最强的部位时,缓缓推进导管入声门。
(4)在声门张开时将导管迅速推进。导管进入声门感到推进阻力减小,呼出气流明显,有时患者有咳嗽反射,接麻醉机可见呼吸囊随患者呼吸而伸缩,表明导管插入气管内。
(5)如导管推进后呼出气流消失,为插入食管的表现。应将导管退至鼻咽部,将头部稍仰使导管尖端向上翘起,可对准声门利于插入。
4.清醒气管内插管术
利用1%丁卡因喷雾咽喉、气管施行黏膜表面麻醉,在患者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气管内插管,称“清醒气管内插管”,简称“清醒插管”。当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插管不够安全时,可选用清醒插管。
(1)表面麻醉清醒插管前要求对上呼吸道必须有完善的黏膜表面麻醉,包括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
(2)镇静施行经口或经鼻清醒插管,要求患者充分镇静,全身肌肉松弛,这样不仅有助于插管的施行,也可基本避免术后不愉快的回忆。
(3)患者的准备①对患者必须做好适当的解释,重点说明配合的事项,如放松全身肌肉特别是颈、肩、背部肌肉,不使劲,不乱动;保持深慢呼吸,不屏气,不恶心等,尽量争取患者全面合作;②使用适当的麻醉前用药,可使患者分泌物减少和镇静咽喉反射减弱,以利于施行清醒插管。
(4)插管咽喉气管黏膜表麻完成后1~2分钟,即可按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施行清醒气管插管。
6、确认导管位置正确
无论采取何种气管内插管方法,插管完成后,均需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内再固定。判断方法有:
1.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2.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呼吸音。
3.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4.患者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5.如能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则更易判断,P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7、并发症
1.呼吸道损伤
喉镜是金属器械,气管内导管属异物,插管时可致牙脱落,或损伤口、鼻腔和咽喉部黏膜,引起出血和喉头水肿。导管长时间留置甚至会出现喉头肉芽肿。
2.过度应激
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气管内插管对患者是最强的刺激,浅麻醉下进行气管内插管,可引起剧烈呛咳、憋气或支气管痉挛,有时由于自主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产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或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室性早搏、心室纤颤。因此,行气管内插管前应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可应用肌松弛药,使咽喉部肌完全松弛,减少导管通过声门时对咽喉部的刺激,或行喉头和气管表面麻醉,减少插管的应激反应,这些措施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尤为重要。
3.呼吸道梗阻或肺不张
导管因压迫、扭折而使导管堵塞,会增加呼吸阻力;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未能及时吸出,时间稍长后,分泌物在导管内积聚、变干,使导管内径变窄,甚至堵塞导管,影响患者正常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气管内导管插管过深,误入支气管内,一侧肺不通气,引起通气不足、缺氧或术后肺不张。
8、插管后护理
1.气管导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不宜过紧,以防管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患者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L/min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黏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小时不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片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
每4小时放气一次5~10分钟,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小时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9、拔管操作
1.拔管指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考虑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1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10、拔管后护理
1.观察患者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地塞米松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MillerRD,etal.Miller'sAnesthesia.6thed.Philadelphia:ChurchillLivingstone,2005:1629-1646.
2.庄心良等.现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2-935.
3.王春亭等.现代重症抢救技术.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