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一高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郸城一高”,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创建于1951年9月,1988年更为现名。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总占地230多亩。其中新校区占地188亩。
1、学校简介
郸城一高
当年招收郸城、淮阳、沈丘、界首、太和等五县学生入学,第一届招收初中4班188名学生。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由此发端,历经郸城县第一初级中学、郸城县第一中学、郸城县完中等历史时期,筚路蓝缕,励精图治,走过了55年不平凡的风雨历程。现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郸城一高在陈志强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顺利通过了河南省省示范性高中的验收。2007~2008年,在经河南省郸城县县委县*很据本县的情况研究后批准,郸城一高被批准为正科级单位。
2、学校历史
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校以来,走过了近似于两个马鞍形之路,经历了初创发展时期、第一次挫折时期、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时期(即第二次挫折时期)、复苏时期、稳步发展时期、跨越式发展时期和厚积薄发、做强做大时期等八个历史时期,道路曲折而不平凡。
一、初创发展时期(1951年7月~1957年12月)
创建于1951年的郸城一高,初创时是一所初级中学。学校是在一少校舍、二无师资、三无设备、因陋就简情况下开办起来的。当时,郸城还没有正式建县,为加强对学校的领导,主持郸城办事处工作的副主任董庆发亲自兼任校长。主持全校事务的校教务主任郭勇带领被人们戏称为“十三太保”的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很快打开了学校工作的局面。郸城初中的诞生,填补了郸城境内没有中学的空白,揭开了郸城中学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页。
二、第一次挫折时期(1958年1月~1960年12月)
就在郸城一中稳步发展、连创辉煌的时候,学校遭受了第一次大的挫折。1958年1月开始了县级全党全民整风运动,学校出现了反右派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教职工中有40人被错划为反、坏、右分子,大部分被开除公职送回原籍或农场“监督劳动改造”,教师队伍元气大伤。在这三年里,由于政治原因,校领导*频繁调整,教学秩序更难以稳定,办学条件也没有什么变化。
三、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时期(1961年1月~1966年7月)
1961年,从3月份起重点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9月,高、初中分设,校名更改为“河南省郸城高级中学”。学校工作从1961年调整以来的几年间,虽因三年经济困难,基础设施没有改善,但教师精神状态和教学工作逐年好转,1965年已大见成效。进入1966年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丰收在望的大好局面。
四、“*”时期(即第二次挫折时期)(1966年8月~1976年10月)
1966年,就在郸城高中即将迎来新的辉煌的关键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灾难,使学校又一次遭受到大的挫折。直到1976年10月“*”被粉碎后,学校的这场灾难才结束。
五、复苏时期(1976年11月~1984年7月)
1978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后,继续抓好拨乱反正,大规模地纠正“*”期间的冤假错案,安排1958年错划右派平反后的教师回校工作,努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注重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恢复图书室,购买图书资料,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这年8月学校更名为郸城县完全中学,面向全县范围内招生。
六、稳步发展时期(1984年8月~1994年12月)
1984年5月全县机构改革,7月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此后10年的前5年,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班子保持了稳定,没有人事变动;后5年校领导班子基本保持了稳定。在1984年暑假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之后,校领导和师生没有陶醉于已有成绩,而是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继续努力。
七、跨越式发展时期(1995年1月~2008年7月)
1994年底,县委决定调整郸城一高领导班子,调整充实了校级领导成员,陈志强任校长;县教委批准调整充实了中层领导成员。几年来,学校不断改革管理*,激活教师队伍,以超常思路带来超常变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狠抓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外地经验,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1996年起,郸城一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始大面积提高。
八、厚积薄发、做强做大时期(2008年8月至今)
2008年8月,郸城县委、县*决定调整一高领导班子,任命刘成章为郸城县一高党总支书记、校长。2011年5月成立郸城一高党委。现任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成章上任以来,遵循“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世理念,坚持“四实”“四精”“四严”“四真”“四早”工作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构建了四维一体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和师生为本的质量提升工作体系,全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时期,教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循,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殚精竭虑,埋头耕耘。无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连续取得了辉煌成绩。
3、办学理念
郸城一高
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校风
团结和谐求实创新
教风
教书育人务实求真
学风
自信自主自励自强
办学目标
全省一流全国知名
办学理念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家长满意的服务
营造教师创业的环境开拓学校发展的时空
发展理念
二次创业做强做大
处世理念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工作理念
四实:为人实在做事实际工作实干业绩实惠
四精:精心策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品结果
四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评价严明纪律
四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四早:及早策划趁早实施尽早完善抢早提高
4、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拥有卫星电视接收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主控室、理化生实验室配备先进。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订有各类报刊400余种。师资力量
截止到2015年6月,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有教职工496人,其中*骨干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特级教师8人,博士1人,硕士2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6人,高级教师112人,一级教师198人。5、办学成果
2012年高考,考生陈威以716分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3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位居全省第一,1050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
2013年高考,考生周星星夺取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二名,26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40名考生被“985”院校录取,1147名考生被“211”工程院校录取。全校一本上线1147人,上线率31%;二本上线2433人,上线率66%;三本上线3194人,上线率87%。
2014年高考,周口市理科前10名我校占6人,前30名占16人,660分以上36人;周口市文科前10名我校占6人,600分以上16人。全校一本上线1272人,较上年净增128人,上线率33%;二本上线2641人,净增208人,上线率68%;三本上线3437人,净增233人,上线率88%。25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5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线1579人,较上年净增307人,上线率34%;二本上线3250人,净增609人,上线率69%;三本上线4179人,净增742人,上线率90%。各批次上线人数、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17人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加分,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34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6年高考,我校考生刘志文以704分获河南省理科第3名、周口市理科状元;一本上线1900人,较上年净增324人,上线率40%;二本上线3536人,净增289人,上线率74%;三本上线4418人,净增242人,上线率92%。共有44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2017年高考,我校考生段歌、王浩威包揽周口市文理科第一名,全校一本上线2270人,净增370人,上线率44%;二本上线4878人,净增1342人,上线率94%。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均位居河南省第一,各批次上线人数、上线率实现了“十一连增”、周口市“六连冠”。我校共有28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连续6年被清华北大录取180人,位居全国县级高中第一。
6、学校殊荣
由于办学成绩优异,学校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河南省海军招飞先进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安全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家长学校、河南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河南省红十字模范校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受到市县*7次通令嘉奖,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成为中原大地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7、校长致辞
校长
相传,这里是两千多年前道家鼻祖老子炼成仙丹的地方,故名“丹成”;担柴人王子在桥洞里看两位老人对弈,洞中倥偬七日,世上转瞬千年,得道升仙而去……
这是一段悠久厚重的历史。
西汉一代名臣汲黯勤政爱民,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卒于汲冢;汉朝女杰宁平公主征战沙场,戎马倥偬,受封于此,长眠于斯……
这是一片光荣赤诚的热土。
刘邓大军经从这里千里跃进大别山,沿途群众踊跃支前;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白马驿整训后,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革命先烈李宗田从这里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为国捐躯……
这是一所青春可爱的学校。
她成立于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建县前夕,在二郎庙故址茅草房里的如豆油灯下,点燃了郸城中学教育的第一颗火种;她矗立于《水经注》有载的洺水南岸、红军碑下,历经悠悠六十载风雨沧桑,依然青春焕发,朝气蓬勃……
这是一群穷且益坚的师生。
建校初期,人称“十三太保”的13名教职工因陋就简,树林招生,露天上课,艰苦卓绝;首届188名学生负笈担囊,徒步跣足,挑灯夜战,刻苦钻研……
建校以来,一代代郸城一高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有过攀登高峰的辉煌,也有陷入低谷的灰暗,但他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今,郸城一高这株幼苗已经长成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培养的数万莘莘学子奋战在神州各地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年华似水,忆往昔创业峥嵘;岁月如歌,看今朝再谱新篇。郸城一高的历史是一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发展史。回顾历史,成绩卓著,深感来之不易;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更知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为民教子、为国育才的征途上,负重前行,奋勇跋涉,去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