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薹草
根状茎长,匍匐。秆疏丛生,基部叶鞘紫红色,高10-20厘米,三棱形,上部常粗糙。叶短于杆,平展或内卷,宽1-1.5毫米。小穗1,顶生,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线状圆柱形,长5-8毫米,雌花部分具3-8小花,成熟时近球形。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3毫米,淡红棕色,3脉,具宽白色膜质边缘。果囊厚革质,宽卵形,背面隆起,腹面稍平具2浅槽,长约3毫米,栗至黑褐色,脉不明显,喙短,喙口膜质,斜截;小坚果稍疏松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基部具条形退化小穗轴,稀具不发育果囊,退化小穗轴约与小坚果等长;柱头3。果期8月。
中文学名:北薹草
拉丁学名:CarexobtusataLiljebl.
拼音:beitai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薹草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长,匍匐。
茎:秆疏丛生,基部叶鞘紫红色,高10-20厘米,三棱形,上部常粗糙。
叶:叶短于杆,平展或内卷,宽1-1.5毫米。
花:小穗1,顶生,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线状圆柱形,长5-8毫米,雌花部分具3-8小花,成熟时近球形。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3毫米,淡红棕色,3脉,具宽白色膜质边缘。
果:果囊厚革质,宽卵形,背面隆起,腹面稍平具2浅槽,长约3毫米,栗至黑褐色,脉不明显,喙短,喙口膜质,斜截;小坚果稍疏松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基部具条形退化小穗轴,稀具不发育果囊,退化小穗轴约与小坚果等长;柱头3。果期8月。
根状茎长,匍匐。秆疏丛生,基部叶鞘紫红色,高10-20厘米,三棱形,上部常粗糙。叶短于杆,平展或内卷,宽1-1.5毫米。小穗1,顶生,雄雌顺序,雄花部分线状圆柱形,长5-8毫米,雌花部分具3-8小花,成熟时近球形。雌花鳞片宽卵形,长约3毫米,淡红棕色,3脉,具宽白色膜质边缘。果囊厚革质,宽卵形,背面隆起,腹面稍平具2浅槽,长约3毫米,栗至黑褐色,脉不明显,喙短,喙口膜质,斜截;小坚果稍疏松包果囊中,椭圆形,三棱状,长约2毫米,基部具条形退化小穗轴,稀具不发育果囊,退化小穗轴约与小坚果等长;柱头3。果期8月。
2、产地分布
分布:欧洲北部和中部、亚洲北部及北美
产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及*
生境:林下或林缘草地
海拔:海拔2500米
3、分类文献
CarexobtusataLiljebl.inSvensk.Vet.-Akad.Handl.Stockholm14:69,tab.4,1793;Kom.,Fl.Mansh.1:354,1901;Kukenth.inEngl.,Pflanzenr.Heft38(IV,20):87,1909;V.Krecz.inKom.Fl.URSS3:381,1935;EgorovainGrubov.Pl.As.Centr.3:51,1967;东北草本植物志11:171,图版78,图1-5,1976;ChaterinTutinetal.,Fl.Europ.5:322,1980;*植物检索表1:325,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