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宋杖子镇

科普小知识 2023-11-19 23:13:45
...

凌源市辖镇,1958年建乡,曾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0公里,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3万。通公路。辖欺天、二十里堡、北房申、范杖子、段杖子、平房、一家、西高杖子、候杖子、同盛号、康官营子、翟杖子、水泉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金属加工厂、玛瑙矿。农业主产玉米、高粱、大豆。古建筑有辽塔。

中文名:宋杖子镇

行政代码:211382102

身份证前6位:211382

长途区号:0421

邮政编码:122000

隶属政区:凌源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辽N

辖区面积:173km2

人口数量:约3万人

人口密度:173人/km2

1、地方简介


宋杖子镇

凌源市辖镇,1958年建乡,曾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0公里,面积173平方公里,人口3万。通公路。辖欺天、二十里堡、北房申、范杖子、段杖子、平房、一家、西高杖子、候杖子、同盛号、康官营子、翟杖子、水泉14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金属加工厂、玛瑙矿。农业主产玉米、高粱、大豆。古建筑有辽塔。

2、行政区划

11382102200121宋杖子村

211382102201220二十里堡村

211382102202220北房身村

211382102203220段杖子村

211382102204220范杖子村

211382102205220平房村

211382102206220石羊石虎沟村

211382102207220西高杖子村

211382102208220一家村

211382102209220侯杖子村

211382102210220康官营子村

211382102211220翟杖子村

211382102212220同盛号村

211382102213220水泉村

3、地方人口

宋杖子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3410

男:22579

女:20831

家庭户户数:12254

家庭户总人口(总):43389

家庭户男:22560

家庭户女:20829

0-14岁(总):8954

0-14岁男:4921

0-14岁女:4033

15-64岁(总):31671

15-64岁男:16297

15-64岁女:15374

65岁及以上(总):2785

65岁及以上男:1361

65岁及以上女:14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2577

4、地理位置


宋杖子镇

宋杖子镇位于凌源市郊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1°12′37″,东经119°15′19″。东部与凌源市城关街道十五里堡接壤,南与凌源市大王杖子乡相邻,西与凌源市三十家子镇四道沟村相连,北与河北省平泉县榆树林子镇和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五化乡毗邻,镇*坐落在宋杖子村1-4组,电话区位号为0421,邮政编码122524。辖区内共有14个村:宋杖子、范杖子、段杖子、北房身、二十里堡、一家、候杖子、同盛号、水泉、翟杖子、康官、平房、高杖子、北沟,共有126个村民组。

5、农业发展

宋杖子镇耕地面积57800亩,人均1.7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年产量2500万公斤,2011年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6万亩,建温室1450栋,年产保护地蔬菜15万吨,产值达到6亿元。畜牧业以猪牛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2万头,年存栏1.3万头,羊饲养量3.35万只,年存栏1.5万只,牛饲养量2.9万头,年末存栏1.6万头,家禽145万只。2011年生产肉类5745吨,其中猪肉2210吨,牛肉3350吨,羊肉185吨,禽蛋3600吨,畜牧业总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2011年末,累计造林面积6.8万亩,其中经济林2.4万亩,防护林4.4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植树14万株,林木覆盖率50%,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产量4.1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杏、山楂等。

6、基础建设

宋杖子镇有文化站一个,面积200平方米,图书室一个,面积48平方米,藏书23000册。有大型文化活动室一个,每年都组织一至三次文化活动,包括电影宣传周、秧歌比赛、书法竞赛、皮影汇演等等。

2011年末,宋杖子镇有线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8950个,达到总户数的96%。

7、地方特产


凌源羊汤凌源羊汤

凌源羊汤

凌源羊汤主要以羊杂配多种作料加羊骨老汤精制而成。厨艺独特,营养丰富,汤汁肥而不腻,实为羊汤中的上品。喝汤人恋其味美,所以“加汤”的喊声络绎不绝,成为羊汤馆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切糕

以淘制的黄米面(亦有用江米面)辅以红芸豆、大枣分层均匀撒在屉上蒸制而成,出售时现场以长刀蘸水切割故名切糕,制做过程变称“撒切糕”。

制作时先将黄米用水淘洗三次,冬用温水,夏用凉水,除去杂质,晾晒适度后加工成细面,临蒸时掌握好米面的干湿度,火候均匀,蒸熟后糕呈杏黄色或孔白色,表皮有光泽,可蘸白糖热吃,亦可油炸食用或做成菜肴。具有色鲜、味香、劲道等优点。

8、附近景点


惠宁寺

惠宁寺

惠宁寺位于北票市下府蒙古族自治乡*东侧。清初,土默特右翼署建于此,故名下府。清末蒙古族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尹湛纳希就出生在下府林的东邻——中信府。惠宁寺北据官山,南映大凌河,左临牤牛河,右环凉水河,环境优美,实为佳境胜地。

据寺内蒙文碑记载:清初,成吉思汗的后代温布朝和日从呼和浩特的土默特旗移居此地当贝子时,就创建了一座琉璃顶庙。他的四代重孙哈穆嘎白斯古郎图贝子为了发展佛教,从各方请来了-教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五年、二十二年先后三次修建及扩建了藏经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山门、讲经堂,东西配殿等,还砌筑了红院墙,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皇帝赐名惠宁寺。

嗣后,各代执政贝子继承祖业,增其旧制,乾隆四十八年、四十九年、六十年、嘉庆五年、八年、道光元年先后多次维修、改建、增建了七间殿(又称舍得殿)、关公殿、讲经殿,雕刻石狮,竖立旗杆。盛时住寺-不下千人,殿内佛像无数,有万佛仓之称。

关于惠宁寺民间有一段传说:说惠宁寺是土默特旗贝子欲叛清独立而建的金銮殿,后被出身为清王室的妻子告密,土默特旗贝子唯恐被诛,遂急塑佛像,改为庙宇,于是变成了一座大-庙。

该寺南北长192米,东西宽63米,占地12000多平方米,现存建筑16座,共170余间。采用传统的古代建筑形式,自南而北有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阁、七间殿,两侧分布着配殿、钟鼓楼等。寺内松柏参天,大者数围冠如伞盖。壮丽的殿宇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景致十分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