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科普小知识2021-12-10 10:33:19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下属10个国家在编科研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1个职工医院、3个全资公司、2个院本级实体单位和3个控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型号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覆盖系统总体、空间飞行、结构与强度、自动控制、地面发控、伺服机电、计量测试、强度与环境、新材料、特种制造、总装总测、新能源、煤化工等多方面专业技术,具有先进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目前拥有资产总额约654.3亿元,从业人员约2.99万人,其中包括8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专家、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名全国技术能手、314名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共获得3573项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特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1、简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创建于1957年11月16日,是我国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究、设计、试制、试验和生产基地,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

火箭院现有13个*在编事业单位(含院本级),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6个院属非法人实体单位,3个院级全资公司,4个院级控股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火箭院本部16个部门。

火箭院主营业务包括航天型号工程、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等领域,覆盖系统总体、空间飞行、结构与强度、自动控制、地面发控、伺服机电、计量测试、强度与环境、新材料、特种制造、总装总测、新能源、煤化工等多方面专业技术,具有先进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2015年,火箭院资产总额1016.8亿元。

火箭院现有从业人员约3.16万人,博士超过1000人,硕士超过5500人。*专家20余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3人,*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全国技术能手41人,3项博士学位授予点,8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有31位院士曾在一院工作过,现有院士7位。

火箭院总占地面积9779亩,按“一个核心区,三个产品基地,两个生产制造与试验基地”的思路进行布局。火箭院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1亿元。

多年来,在党*、国务院、*军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火箭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础,使中国航天发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促进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跨越发展的同时,火箭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的道路,积极发挥航天高科技优势,致力于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以先进能源、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应用、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培育了优秀的文化。多年来,火箭院积淀了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铸就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以及“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院魂,培养造就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工作作风严、技术水平高、攻关能力强的科研生产团队。

面向未来,火箭院将始终以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引领航天、追求卓越”为神圣使命,坚持“军品固院、民品强院、创新引院、人才兴院、文化育院”的发展方针,树立“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取胜、携手合作”的核心价值观,按照“归核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略,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

2、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成立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政委谷景生,下设十个研究室。

1957年11月16日~1964年11月,成立国防部五院一分院。

1957年11月16日,国务院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院长兼一分院院长;谷景生为国防部五院副政治委员兼一分院政治委员。

1964年11月~1982年4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决定国家机关实行*改革,七机部改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2年4月~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航天工业部与航空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我院随即改称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88年7月~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成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3年6月~1999年7月,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根据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分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后改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我院随即改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1999年7月至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1989年2月,航空航天部批复一院,同意一院的第二名称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3、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火箭型谱

根据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成功研制了10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长征火箭系列型谱,能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或航天器。

火箭型谱
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E(长二捆) 长征三号
长征二号丙 长征二号F 长征三号甲 长征三号乙
长征三号丙 长征五号 长征七号 长征十一号
发射记录
发射日期 运载火箭 结果 发射日期 运载火箭 结果
2016年10月17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 --- ---
2016年9月1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07年4月14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8月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7年4月1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6年6月25日 长征七号 成功 2007年2月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6月12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2006年12月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3月3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06年10月2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6年2月1日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 成功 2006年9月1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6年1月1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6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2月2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10月12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5年12月1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8月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1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5年4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5年11月4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11月1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10月19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5年9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8月2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5年9月25日 长征十一号 成功 2004年7月25日 长征二号丙/SM 成功
2015年9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4年4月18日 长征二号丙/CTS 成功
2015年7月25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3年12月30日 长征二号丙/SM 成功
2015年3月30日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 成功 2003年11月1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4年12月3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11月1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3年5月2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4年10月27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2年12月3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2002年3月2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9月2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1年1月1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4年3月3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0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12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0年10月3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12月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00年6月25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3年10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0年1月26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3年7月1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2013年6月11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9年6月12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3年5月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12月19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11月2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8月20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11月1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8年7月18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10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8年5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10月14日 长征二号丙SMA 成功 1998年5月2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9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8年3月26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7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7年12月8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6月16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7年10月1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5月26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9月1日 长征二号丙/FP 成功
2012年4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2012年3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7年6月10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2年2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7年5月12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2年1月1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6年8月18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11年12月2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6年7月3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1年12月2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6年2月15日 长征三号乙 失败
2011年11月30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5年12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11月1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95年11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10月7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5年1月26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失败
2011年9月29日 长征二号FT1 成功 1994年11月3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1年9月1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4年8月28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8月18日 长征二号丙 失败 1994年7月21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1年8月12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2011年7月2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3年10月8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1年7月27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2年12月21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失败
2011年7月1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2年10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1年7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92年8月14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1年6月2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11年4月10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10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12月18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长二捆) 成功
2010年11月25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90年4月7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11月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90年2月4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10月1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8年12月22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9月5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8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8月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88年3月7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10年6月2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7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10年1月17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7年8月5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11月1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6年10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8月31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6年2月1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09年4月2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5年10月21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9年4月1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84年9月12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12月23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 成功
2008年10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84年1月29日 长征三号 失败
2008年9月25日 长征二号F 成功 1983年8月1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9月6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 成功
2008年6月9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8年1月26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8年4月25日 长征三号丙 成功 1976年12月7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7年10月24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 成功
2007年6月30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4年11月5日 长征二号 失败
2007年6月1日 长征三号甲 成功 1971年3月3日 长征一号 成功
2007年5月14日 长征三号乙 成功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 成功
备注:数据截至2016年10月

科研项目

根据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2016年获得的主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下表所示:

类别 名称 所属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低温液体填充盲支管的不稳定过程研究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多支路油气悬架刚度阻尼耦合特性及控制方法研究
载荷相位对热-机疲劳非线性耦合损伤影响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含周期性单元的隐身材料结构布拉格衍射控制及宽带隐身机理与应用研究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基于天地观测场景相似变换的空间目标光谱特性预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火工品强冲击环境下航天设备的动态损伤机理和失效准则研究 战术武器事业部
高超声速广义雷诺比拟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烧蚀及电离特性研究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超高温陶瓷纤维增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的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造缺陷形成机制及模拟复现

科研专利

截至2015年12月,研究院累计申请专利7406件。其中,国防专利3443件,普通发明专利2128件,实用新型专利1752件,外观设计专利77件,国际专利6件。火箭院累计授权专利3232件。其中,国防专利1502件,普通发明专利368件,实用新型专利1291件,外观设计专利44件,国际专利27件。

学术期刊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是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前国家科委批准出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技术性刊物,1972*,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曾用名《国外导弹技术》、《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设有专家论坛、导弹与航天运载器系统、推进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弹头技术、强度与环境工程、材料与工艺、遥测技术、地面设备、试验与测试、计算机应用、军转民、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性与安全性、热点漫谈、高科技窗口、简讯、广告等栏目。

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航天文摘、中国国防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精品期刊资料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双效期刊,进入国家重点期刊方阵。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

4、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

5、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李洪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郝照平
副院长 韩树旺、唐国宏、吴江、唐一华、王晓东
副院长兼科技委主任 鲁宇
副院长兼一院航天标准化工程项目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杨双进
副院长兼总工艺师兼首席信息官(CIO)兼信息化建设总指挥 王国庆
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兼党校校长兼长征学院校长 罗晓阳
纪委书记 章小芳

历任领导

姓名 任期 职务
钱学森 1957-1960 第一任院长
刘煊 1960-1975 第二任院长
李明实 1975-1979 第二任院长
张镰斧 1979-1984 第四任院长
李伯勇 1984-1986 第五任院长
王永志 1986-1991 第六任院长
沈辛荪 1991-1994 第七任院长
厉建中 1994-2000 第八任院长
许达哲 2000-2001 第九任院长
吴燕生 2002-2007 第十任院长
谷景生 1957-1958 政委
张钧 1959-1975 政委、党委书记
李明实 1977-1982 党委书记
张镰斧 1983-1984 党委代理书记
沈辛荪 1984-1991 党委书记
肖东太 1991-1996 党委书记
王宗银 1996-2003 党委书记
梁小虹 2003- 党委书记

6、文化传统

标识

院徽


logo

标志以直线、圆、字母为设计元素,以“箭头”为设计主题。箭头象征航天产品冲天而起,体现航天主业特征,同时也寓意航天人奋发向上和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箭头又像一个“人”字,寓意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理念;三个同心圆象征三个宇宙速度,传达出航天的产业特征,同时三个同心圆由内而外圆环线条粗细、薄厚渐变,表现集团公司不断开拓、发展、壮大的势头。

上有中文简称(即“中国航天”)和英文简称(即“CASC”)的字体为集团公司以大黑字体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专用字体。右侧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英文字体。

院庆标识


火箭院建院60周年主题LOGO

该LOGO以航天蓝和成功红为主色调,体现星际思维、探索精神、永不停步、勇攀高峰。

LOGO在设计时体现多重寓意,其中,“60”代表火箭院从创建以来已经走过60个春秋。“6”字起笔部分仿佛三个台阶,象征了航天三大精神,即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6”字落笔处留开口,象征着火箭院创新思维、奉献精神以及拥抱未来的心态。“0”字中间的星球表示火箭院“探索浩瀚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责任、使命与不懈追求。

“CALT”是火箭院英文名称(ChinaAcademyofLaunchVehicleTechnology)首字母缩写。字母“A”是26个英文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用红色突出,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第一院名相呼应,也代表火箭院不负*、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国国防事业、航天事业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功,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

“1957”则代表着火箭院于1957年创建。

精神

精神:永不停步,永攀高峰,永保成功,永创一流

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以人为本,以诚取信,以质取胜,携手合作

院魂:顽强、毅力、忍耐、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