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穗赤箭莎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70-90厘米,直立,下部圆柱状,平滑,上部具深槽,槽边缘粗糙。叶基生或少数秆生,基生叶2列套叠,叶鞘开裂,杆生叶叶鞘闭合,均线形,长为秆1/2-1/3,宽1-2毫米,质厚硬,边缘粗糙,上面平滑具槽,下面具3隆起纵脉;苟片叶状,鞘长1-2.5厘米,暗紫色,鞘口斜,膜质,多少被缘毛。k状花序长达40厘米,疏离,每节1-2小穗。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厘米,宽约4毫米,两侧扁,最下的小穗柄长达15厘米,向上渐短,扁平,无毛。每小穗具9-11鳞片,2列,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5-1.8厘米,下部的深褐色,革质,上部的浅褐色,近革质,上半部密被长缘毛,背面龙骨状突起,中部3-4片各具1两性花,最上部1-2片和最下部4-5片无花;下位刚毛4-6,白色,较小坚果短2-3倍,易脱落;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暗紫色突出。小坚果倒卵形,三棱形,灰褐色,具网状皱纹,无毛,无柄。花果期秋季至翌年1月。
中文学名:长穗赤箭莎
拉丁学名:Schoenuscalostachyus(R.Br.)Poir.
拼音:changsuichijiansu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赤箭莎属
1、形态特征
株:根状茎短。
茎:秆丛生,高70-90厘米,直立,下部圆柱状,平滑,上部具深槽,槽边缘粗糙。
叶:叶基生或少数秆生,基生叶2列套叠,叶鞘开裂,杆生叶叶鞘闭合,均线形,长为秆1/2-1/3,宽1-2毫米,质厚硬,边缘粗糙,上面平滑具槽,下面具3隆起纵脉;苟片叶状,鞘长1-2.5厘米,暗紫色,鞘口斜,膜质,多少被缘毛。
花:k状花序长达40厘米,疏离,每节1-2小穗。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厘米,宽约4毫米,两侧扁,最下的小穗柄长达15厘米,向上渐短,扁平,无毛。每小穗具9-11鳞片,2列,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5-1.8厘米,下部的深褐色,革质,上部的浅褐色,近革质,上半部密被长缘毛,背面龙骨状突起,中部3-4片各具1两性花,最上部1-2片和最下部4-5片无花;下位刚毛4-6,白色,较小坚果短2-3倍,易脱落;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暗紫色突出。
果:小坚果倒卵形,三棱形,灰褐色,具网状皱纹,无毛,无柄。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70-90厘米,直立,下部圆柱状,平滑,上部具深槽,槽边缘粗糙。叶基生或少数秆生,基生叶2列套叠,叶鞘开裂,杆生叶叶鞘闭合,均线形,长为秆1/2-1/3,宽1-2毫米,质厚硬,边缘粗糙,上面平滑具槽,下面具3隆起纵脉;苟片叶状,鞘长1-2.5厘米,暗紫色,鞘口斜,膜质,多少被缘毛。k状花序长达40厘米,疏离,每节1-2小穗。小穗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4厘米,宽约4毫米,两侧扁,最下的小穗柄长达15厘米,向上渐短,扁平,无毛。每小穗具9-11鳞片,2列,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5-1.8厘米,下部的深褐色,革质,上部的浅褐色,近革质,上半部密被长缘毛,背面龙骨状突起,中部3-4片各具1两性花,最上部1-2片和最下部4-5片无花;下位刚毛4-6,白色,较小坚果短2-3倍,易脱落;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暗紫色突出。小坚果倒卵形,三棱形,灰褐色,具网状皱纹,无毛,无柄。花果期秋季至翌年1月。
2、产地分布
分布:日本琉球群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及大洋洲
产地:广东、香港、广西及海南
生境:子平地、山坡、山顶空旷向阳处
3、分类文献
Schoenuscalostachyus(R.Br.)Poir.,Encycl.Suppl.II(1811)251;C.B.ClarkeinHook.f.Fl.Brit.Ind.VI(1894)674;E.-G.CamusinLecomte,Fl.Gen.Indo-ChineVII(1912)150——ChaetosporacalostachyaR.Br.Prodr.(1810)233:Kunth,Enum.Pl.II(183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