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处暑的意义是什么,处暑还有秋老虎吗?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处暑的意义是什么,处暑还有秋老虎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处暑的意义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
处暑以后影响我国气候的冷高压,会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开始了一年之中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处暑期间,东北和西北地区算是真正进入了秋季。每当冷空气影响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同时要起居有节,适当运动。早晚较凉,中午还很热,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
处暑已至,秋老虎是否还在
我国地域辽阔,处暑后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有不同。北方: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南方: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处暑的处即处决、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将要过去,暑气即将结束,是代表天气从炎热到寒冷过渡的节气。在处暑期间,冷空气*往往不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炎热天气容易抬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秋老虎”来了,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处暑是收获的季节。不过,最近高温如此嚣张,处暑的到来真的会让炎热离开吗?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暑气逐渐散去,早晚温差变大,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爽,但晴天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距离进入真正凉爽的秋天还有待时日。而且处暑时节,大部分地区还会经常遭受“秋老虎”的困扰。
“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八九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至15天。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一般情况下,高温天气可能将在9月上中旬才能结束。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才算真正入秋。
秋老虎的特点:
1、“秋老虎”天气,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在秋老虎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
2、“秋老虎”不但特别闷热,且持续的时间较长,有的地区多达五六十天。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时间有长有短,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