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间故事
辽宁是满族形成、崛起、壮大的地区,蕴涵着广博深厚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内涵。满族民间故事生成于满族由“渔猎”转向“农耕”,并且与汉族文化密切接触、融合,逐渐形成满汉杂糅的文化特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特点都鲜明地体现在由辽宁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传承、“记录”他们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故事中。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传承意义
满族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由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之对辽宁境内的满族民间故事进行资源普查、田野调查、资料整理、项目文本和录像片制作的工作,同时还根据普查的结果,运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理论,深入研究满族民间故事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2、篇目分布
满族神话型格的作品占所有篇目的60%,清代传说不足5%;同为黑龙江省的阿城地区所出版的同类故事集中,祖先创业传说约占50%,清代传说约占30%。若将《承德地区故事卷》也用百分比来划分一下,可以说,清代满族历史人物、风物、史事传说约占所有篇目的50%,其他反映满族风俗、生活的故事约占5%,而满族原始神话、祖先创业传说则一篇没有。无疑,东北区域内满族民间故事描绘的是满族清前史时期满族先民社会生活的画图。而承德反映的则是清代满族社会生活。
3、主要内容
鄂多哩玛发
这呼尔哈河下游,有大小二十七个寨子。在这个地方有三群兽群,一个是老熊群,二是野猪群,三是狼群,还有田鼠总是为他们通风报信,然后,在混乱中寻得好处。三个兽群轮番袭扰,人民生活很困苦。后来,从呼尔哈河上游来了一个老人-鄂多哩玛发,他教会人们练习射箭,刀术,最后,打败了三个兽群,人民重新获得幸福生活,而老人又到其他地方去了。鄂多哩玛发后来被供奉为“狩猎神”。
石头蛮尼
据说石头蛮尼是咸丰年间苏木哈拉的大萨玛。他神通广大,除邪去病,解救困难。本篇录了关于他的三则小故事。其一“搭救小牛倌”,讲的是牡丹江中游北岸的一个叫“两家子”的屯子里,一个叫“崇阿”的孩子,十二岁那年给他的四大爷放牛。小崇阿的四大爷外号叫“四尖头”,虐待小崇阿,逼着他整天的劳动,却不让他吃饱饭,也不让他睡好觉,崇阿生活很苦。有一次,牛受惊游到河对岸,崇阿急得哭了,大萨玛帮助了他,并且决定惩罚“四尖头”。他假意把两斗米寄存在四尖头的粮仓里,晚上,米粒变成无数的老鼠,把粮食偷出来,挨家挨户的送粮食。“四尖头”知道是崇阿报的信,更加地虐待他。大萨玛决定彻底的惩罚他,施法让他头痛,谁也医不好,只有崇阿可以,这样,崇阿过上了好日子,可是,“四尖头”使坏,骗来了能治病的托力,又开始虐待崇阿,可是,托力在他手里就是不好使,最后,“四尖头”就死在了头痛上。其二“搭救采珠人”,讲的是海浪河口的一个贫穷的老采珠人采到一颗稀世的珍珠,却被衙门的昂帮章京以其为假珠为名强行夺去,准备自己进京献宝,大萨玛变成视察的军机大臣,假意将一颗珍珠寄存在他这里,然后施法,让其变成假的,逼其交出珍珠来。其三“搭救卖瓦盆人”,讲的是一个叫牛古录的瓦盆工匠,他家住在小河岔子中间,这一年阴雨连绵,洪水即将到来,可是,牛古录却不知道。大萨玛化身一个老头,闯进屋子,拿起值钱的东西就跑,牛古录就在后面追,这样躲过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