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屋镇
陆屋镇位于灵山县西南部,黎钦铁路,钦陆一级公路贯通其中,是灵山县火车站所在地,交通便利,距钦州市仅54公里。全镇面积299平方公里,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716个自然村,总人口85810人,其中农业人口73379人。耕地面积6441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748公顷,粮食总产量35189吨。主要盛产稻谷、荔枝、龙眼、香蕉、花生、甘蔗等。1999年,水果种植面积19879亩,产量9312吨,其中:荔枝9099亩,龙眼6868亩。甘蔗种植32860亩,产量105152吨。农业总产值14026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6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10.5%,财政收入10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6元。陆屋镇有乡镇企业1705个,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37203万元,乡镇企业年净利润总额1046万元,实现税金499万元。
中文名称:陆屋镇
行政代码:450721111
身份证前6位:450721
长途区号:0777
邮政编码:535000
隶属政区:灵山县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桂N
辖区面积:299km2
1、地方简介
陆屋镇位于灵山县西南部,全镇面积299平方公里,有乡镇企业1705个,是全国全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距钦州市仅54公里。全镇面积299平方公里,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716个自然村,总人口85810人,其中农业人口73379人。耕地面积6441公顷,其中水田面积2748公顷,粮食总产量35189吨。主要盛产稻谷、荔枝、龙眼、香蕉、花生、甘蔗等。1999年,水果种植面积19879亩,产量9312吨,其中:荔枝9099亩,龙眼6868亩。甘蔗种植32860亩,产量105152吨。
2、历史沿革
陆屋镇始建于隋开皇二十年,当时为遵化县城的治所。此后一直延用到宋开宝五年,废遵化县;与钦江、内亭二县一起并入安州县(灵山县)。自古以来陆屋就是一个商埠,以前陆路交通不发达,主要靠水运,钦州的食盐、木材等利用船只沿钦江运到陆屋上岸,再通过陆屋这个商业集散地,用马车拉货物到沙坪,之后依靠西江水路,销售往南宁、河池、百色等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到来以及*给予的优惠政策,使陆屋的面貌有了质的飞跃。陆屋镇城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仅茶座和美发美容院就有27家,上档次的酒家近10家,摩托车行10多家;现建有正大百货、陆屋百货超市、天天旺、利客隆生活超市等大型购物场所;另+外建有综合市场3个。新兴的房地产极大地繁荣了陆屋镇,现建成江滨、鑫达、新城区、河东、河西、城北、凤凰,朝阳等7个商住小区。
3、城镇建设
陆屋镇
地处灵山西部的陆屋镇,东邻三隆、伯劳镇,南接那思、平吉镇,西毗青塘镇,北嵌旧州镇。是钦州市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多年来因街道狭窄、占道经营、交通拥挤、铺面破旧、交易档次低,给该镇小城镇集贸市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阻碍着全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镇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记者在陆屋镇街道上放眼望去,但见鳞次栉比的高楼错落有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越发整洁漂亮。陆屋镇容不仅越来越漂亮、时尚,产业的聚集更是让这里变得繁荣富庶。
该镇不断完善市场服务管理体系,在改善市场服务环境方面下足了功夫,社区服务齐全。并精心营造的浓厚商业氛围,将餐饮消费、休闲消费融合互动,引导创新消费方式,一大批服务企业异常火爆,使得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延伸,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
镇领导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推进城镇化,最终目的是要抓产业,抓经济发展。离开了优势产业的支撑,再漂亮的城市也只会是"金玉其外"。如今的陆屋镇,仅茶座和美发美容院超过30家,上档次的酒家近10家,摩托车行10多家。
陆屋工商业发展的步伐还在不断加速:新引进的陆屋水务公司、新城水电材料超市、陆阳家私城、东江市场家私城、创兴家私城等7个项目,总投资达9000多万元。另外,预期投资2亿元的广西桂东冶金投资有限公司,计划在该镇建设广西桂东冶金投资有限公司灵山冶炼厂,现已签订了项目合作意向书。还有广西宏科灵山环保车用燃油厂、利致服装厂等10多个项目有意落户该镇石化配套产业园区。
现已有香港、*、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老板前来洽谈生意,有意落户投资建设,项目涉及钢材、矿业、制瓷、肉食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这些项目一旦落户,不仅可填补该镇一些产业没有龙头项目的空白、拉长产业链条,而且还可实现农产品的升级加工,增加就业空间,为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以及该镇城镇框架的进一步扩大奠定基础。
4、农业发展
农业方面,主要盛产稻谷、荔枝、龙眼、香蕉、花生、甘蔗、莪苓、茶叶等。农业综合和开发初步形成规模化,建设有蚕桑、茶叶、莪苓、甘蔗、生态水果、绿色食品养殖等基地,其中要以蔗糖、茶叶、莪苓为主。2007年的农业总产值为450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65元。
5、行政区划
陆屋镇区划
450721111001121陆屋社区
450721111201122陆屋村
450721111202220罗屋坪村
450721111203220石子村
450721111204220南湖村
450721111205220杨屋村
450721111206220华麓村
450721111207220那檀村
450721111208220新坪村
450721111209220马安村
450721111210220古城村
450721111211220富久村
450721111212220申安村
450721111213220坝基村
450721111214220教坪村
450721111215220企石村
450721111216220陆东村
450721111217220新营村
450721111218220连塘村
450721111219220王猛村
450721111220220水茫村
450721111221220新村
450721111222220福星村
450721111223220沙塘村
450721111224220广江村
450721111225220广隆村
450721111226220卢屋村
450721111227220沙田村
450721111228220松木山村
450721111229220广笪村
6、城镇动态
陆屋镇
三措并举创国优——记灵山县陆屋镇商会
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商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152人。近年来,该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以树形象、建机制、勤实践三举措为县域经济发展作较大的贡献,商会被称为该镇的第四套领导班子。由于成绩突出,多次荣获自治区、市、县级的“广西十佳乡镇商会”、“先进基层商会”、“先进镇商会”等荣誉称号,该商会的《构建商会融资担保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获评为“全国工商联(商会)亮点系列优秀案例”。
树形象,商会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抓好规范化建设。商会有固定的办公室,面积106平方米,设有会长室、财务室、会议室等,各种办公设施齐全,制度上墙。规范完善规章机制。制订“商会章程”、“商会会费收缴管理办法”、“商会会员投资管理办法”、商会会议等13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成立党支部。该商会于2010年成立党支部,发展党员18名,多次被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商会,解决了未单独建立党支部的企业,员工入党无门的难题,为企业党建工作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组织会员抱团发展。成立“灵山县超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灵山县超达剑麻专业合作社”两个会办企业,投资金额达7300万元,且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53户农户结对,建立1000多亩的剑麻基地,商会年经费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建机制,广泛搭建平台当好党委助手
搭建培训服务平台。组织会员企业开展政策理论、法律知识、金融知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安全生产等培训,共组织2300人次参加各种培训班。搭建法律服务平台。成立“法律咨询服务部”,引导会员企业守法诚信,帮助48家企业解决经济纠纷152件,挽回经济损失900多万元。协调职能部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劳资纠纷、安全事故调处等便利,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利用网络广优势,配合镇党委*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共引进投资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达20多亿元,实现陆屋招商引资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协调镇党委*为企业穿针引线排忧解难,切实解决投资者的实际困难,为发展陆屋经济保驾护航。搭建融资担保平台。该商会与县信用联社联建“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商会经营项目需要和融资需求,每年优先向商会项目提供不低于3000万元无抵押联保贷款三年循环使用,其中商会会员可贷款15万元、执委20万元、副会长25万元、会长和秘书长50万元。近年来,为29家企业提供贷款金额达57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该商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勤实践,发扬“双思”精神
在会员企业中广泛开展“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和守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会员企业参与光彩事业、公益事业、商会捐资赞助等行动,积极回报社会。通过捐资举办文艺晚会、兴建休闲公园,购置设备设施用于改善治安条件、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碑、改善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陆屋文体中心及补修街道,扶助贫困学生、建设镇过境公路及镇主要街道等金额达730多万元。此外,引导会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该商会89家企业结对89个行政村,从而使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在陆屋镇不断生根、开花、结果,为钦州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7、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1995年3月,陆屋镇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6年,聘请中山大学对陆屋工业小区作了科学的规划。1998年11月,被自治区列为“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至2006年,开发街道20多条,总长12多公里,其中设计标准的河东街长570米,宽长40米。2010年投入180多万元,先后实现了永福街、光明街、中山南路、向阳路、镇兴路的水泥硬底化工程;投入资金8万元,购置环卫车辆1台,环卫铲车1台;新增环卫工作人员6人;投入220多万元建设了广隆、莲塘、水茫、那檀等村共16.4公里的进村水泥路建设;投资1088万元建设了水茫村人饮工程和广隆村人饮工程、广隆村双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广隆双山水库三面光水渠约9公里;投资220多万元动工建设了广隆、水茫、莲塘3个村委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镇29个行政村皆建有办公大楼。
教育事业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举人张永渊回乡同知县张锡田等倡建“陆阳兴让书院”。宣统二年(1910年),兴让书院改建钦灵两等小学堂。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创办私立陆屋初级中学。1945年改称钦县第六初级中学,1952年改名为钦县第三中学,1958年陆屋划归灵山县管辖,定为陆屋中学。1978年后,镇设有幼儿园1所,学前班30班。1986年,全镇小学教育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1994年,建立陆阳中学,设初中12班,学生600人,教职工56人。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6%。1996年,陆屋职业中等技术学校被列为钦州市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997年,全镇有教学楼32幢,宿舍楼10幢,总面积36930平方米。同年,经自治区验收,“两基”达标。2010年,全镇有小学31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11723人,小学教师总数459人;中学3所,中学在校学生总数4616人,中学教师总数226人;幼儿园、托儿所33所。
2013年,陆屋镇有小学31所,在校生1.05万人,教师428人;中学2所,在校生4794人,教师237人;幼儿园、托儿所32所。
文化体育
*,陆屋地区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舞白鹤等传统习惯,其他节日如岭头节等,则有跳岭头等娱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兴建文化站、电影院、新华书店、灯光球场等文体场所。1997年,镇图书馆落成,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有60个阅览座位,藏书2500册,报纸杂志14种,平均借阅图书8050册。2001年,把文化站改为文化广播电视站,村村通广播。2002年,全镇有卫星地面接收站24个,可收看电视节目22套有线户用8560户。2005年,进行“村村通”网络改造,撤消原来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只保留广隆一个地面接受站,进行光纤联网,电视节目增加到34套,受益用户高达15000多户。2008年,投资建设了陆屋文体中心。2010年,全镇有文化站、图书馆各1个,国家向群众发放广播电视村村通设备7109台。
医疗卫生
1958年,陆屋公社卫生院成立,2000年陆屋镇被自治区评为“卫生先进镇”。2001年,成立镇骨科医院。2010年,全镇有医院2所,医生49人,病床74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82170人,参保率达97﹪。2013年,陆屋镇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38人,病床169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9.63万人;全镇各村均建有卫生医疗室。
8、交通
陆屋镇境内有钦陆一级公路、钦浦二级公路、钦灵二级公路、陆沙公路、黎钦铁路、六钦高速公路等线路穿镇而过。2010年,全镇公路里程达80公里。
9、附近景点
文笔峰
灵山县太平镇有个美丽的村子,面积约12公顷。村址原是一片大草坪,人们用“仙人仰睡”来形容它的地形,太平江碧水婀娜自西向东半环,地势从西南至东北错落微拱,上有几个连在一起的大水窝,所以清代乾隆年间村场形成时起名叫连窝坪,道光二十00四年(1844)荣封第落成以后才改名连科坪。荣封第东南朝向,座落在“仙人胸”,府第前的半月形池塘是“仙人肚脐”,周围古荔枝树象罗盖拥簇。西南端枕到江浒的后背山是“仙人头”,松树、沙梨树林葱茏,隔江正对着惟妙惟肖的纱帽岭。东北地形在蚕房处分叉,“仙人胯”下是依次递低的稻田,小溪淙淙从如画般的田畴中激流;“左脚”压着“仙人罗带”太平江,直蹬青松荫绿的龙头岭,临江一侧桑林、绿竹随风摇曳;“右脚”微屈,搁到久土岭山边,棠梨树连片成林溢翠。北面天井岭、鹰岭起伏,如帷如幔,外围远处黑黝黝的青窝岭恰似屏风耸立。连科坪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一年四季鸟语花繁而更显幽静,超尘脱俗但交通便利而不觉偏僻,观光客赞喻是藏在广西首府南宁市后园深处鲜为人知的桃花源,又将荣封第比作晚清民居文化的陈列馆,不是因为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豪华,而在于其积淀的民俗文化厚重,及其所散发出的那种华夏民俗传统的精气神韵。
荣封第的主人仇(音求)氏,相传系出夏朝诸侯仇吾氏,发祥地在河南陈留。而有案可稽的是,仇氏落户扎根“中国荔枝之乡”以前,宗支明晰、确凿能详的可以上溯十三代。他们称为“宋始祖”的由十乡官考授判官,再从安微含山迁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后来据说是因为宰相贾似道胁逼宋度宗将胡贵妃出家为尼,胡贵妃抗命躲在南-家,黄家逃奴泄露其行藏,受命前往缉查的兵部尚书下令州县严勒居民迁徒以消灭踪迹,仇氏才又到肇庆府高要县王臣乡开族,在那里先后经历了南宋、元、明三个朝代。十二世祖明末考授灵山县典史,病死于任上。十三世祖仇自奇(1613~1675)闻讣来灵奔丧扶榇回籍,接受灵山知县的建议考袭父职,铨授广西陆川县典史,加捐委署南宁知府,捕盗有功擢升南宁道监军,清兵入关后,他数年间颠簸流离,筹饷缮兵支持南明桂王子永明王,待到明白了历史潮流不可逆转,就隐居时属广东的灵山县西乡宋泰村,并又娶了赖氏为妻,生子治家。清顺治十一年(1672),南明的安西王李定国取道灵山攻占广东高(州)雷(州)廉(州),与清*对抗,召他出山而不就。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又反叛清廷自立国号为周,派人给他送来委任状,软硬兼施,他以“只知有明不知有周”严词峻拒,并避匿深山,但最终还是被吴三桂的人杀害。他在高要县王臣乡原配谭氏所生的儿子仇伯璋往返三次,才找到躲在潭洞村的后母赖氏以及异母的弟妺,并一同落户宋泰村,自始太平仇氏分为长二三四房,连科坪村一支即四房的后代。道光十二年(1832)仇诲忠买下连科坪建设荣封第,历时二十年落成后,带领全家12人由两美村(原名岭美村)移居于此。至1929年,七十五年间累计总人口95人,又七十五年后的2004年在册居民213人。
仇诲忠(1788—1861),字教之,号纳轩。八岁丧父,稍长读书参加童生试均拔置前茅,母亲去世后家务羁绊,未入县儒学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以捐纳监生身份加捐守御所千总候选,道光十六年获得皇帝授予武德骑尉封典。《灵山县志》在他的小传中记载:小好善,有文风。倡建太平圩大石桥、三帝庙。与教廉张永渊同倡“惜字会”。遇善事欣然为之,无吝难色。以公直推选为乡正,每处事日,召集子侄将日间所持理由条分以告,乡族敬如神明。寿七十四岁。
传统建筑
荣封第原有房屋108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体五进深“三排九”结构(每进由正座、小院、外廊构成,横排9间)。道光二十五年(1849),为防御天地会,在大宅院的四角分别增建碉楼。同治三年(1864)清*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重开科举考试后,再在后围墙外建设书院进修斋。1939年11月侵华日军在钦州登陆,为防避兵祸又先后给部分房屋加建夹墙。而今基本保持原貌的屋舍尚有70多间。
荣封第属岭南汉民居独特风格的传统建设,先是纵深增加院落,再横向扩展。用高大的墙垣包绕以对外隔绝。头、二座均是“三间两耳”(正房三间,耳房两间)、“明一暗二”(厅堂一间,厢房两间),厢房为上房。头座正中为祖厅,以此为中轴线贯通二、三、四座厅堂。二座正中为女厅,外人及执役男女不可入内。三厅三开间是会客场所,用料考究,布置堂皇,前后格门高耸,宽檐广廊,光亮、庄严。这些厅堂两侧各有一个回廊通绕的四合院,是家庭成员的住所及其附属屋舍,尊卑有序,严格区别,自有天地。各进之间交通不必经过厅堂,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
三、四座之间的天井两边,女儿墙与屋檐平高,左右的第一个小四合院,廊屋两两相对,那前后也是“三间两耳”、“明一暗二”型式的男、女客厅,堪称经典之作。前向的叫司厅,是男主人书房兼接待贵宾的套间,小厅前格扇门的浅浮雕、通雕工艺精湛,格栅透风采光;大檐前廊,可以出入三厅、偏院,格调清雅。女性专用的客厅叫花厅,俗称倒朝厅,小檐廊分别与四厅和内院通行,氛围素怡。男女客厅之间有小天井正中的一堵漏窗照壁遮挡,向司厅一侧砌金鱼池,象征男士平步青云,向花厅一侧砌花坛,寓意内眷芝兰惠香。两边的廊屋都隔为两间,两端各有一垂脊小门,左廊屋靠近司厅的是放置草稿废纸的,惜字房,靠近花厅的是烧水间,功能有别,屋阶可以来往司厅、花厅,进退有度;以前习俗“男不入厨房,女不进司厅”,自得其乐,内外兼顾,宜室宜家。
四座的过厅设置屏风门,平时紧闭忌避夕阳-,惟有重大事故或贵客来访才“打开中门”迎瑞纳福,营造出既肃穆又规围的气氛。四、五座之间即前庭院,以前外人至此止步,非请勿进了。四座正门两侧外墙平胸高处各嵌有两块花岗岩拴马石。五座为倒廊,不设门楼,墙垣式大门两边分别是门房。显示主人家豁达庄重、文武相济的气概,还隐藏有当时期待后辈连科发甲,增广门庭的深刻意义。再往外侧两边的依次是杂务小院。围墙有五个门口出入,既与“五代恩荣”相呼应,又使得居所象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田园诗。
文笔峰
在灵山县,大多数人知道有个文笔山!因为文笔山离县城仅8公里,与县城的六峰山遥相呼应,在县城举目南望就可以看到;还因为文笔山是灵山县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古迹的山岭,其山顶的文笔峰在民间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文笔峰自建成至今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本地一批又一批文人骚客,现在,她还是县城及周边乡村的人们登高和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山脊上第一级(个)山头,往上,整个山梁一直延伸并直通到山顶(乃至文笔峰以东);从此往下,整个山头形如一个趴地待扑之猛虎,左右两边两支呈合抱形状的小山梁,如虎之前肢,山前隔着公路是一片开阔的田垌,垌中一脉流水自东南向西北曲折环流,如书中所说的“玉带缠腰”。
第七、第八级山头向南延伸的山梁构成了两个极其形象的正在展翅飞翔的天鹅,有翅有身有头有嘴。当地人介绍说“这是一块公鹅踩水地!好风水呢!”(注:“公鹅踩水”即公母鹅0),一看,确实很象!两鹅的翅膀互相搭着,左拥右抱,栩栩如生,极具风情!上到了第九级山头,一块巨大的石头“长”在这山肩上,据说这就是“龙脉”所带的“印”!芳草萋萋,整个山坡都被茂盛的茅草所覆盖,茅草盛开着洁白的花絮,在阳光照耀下是一片银白,那花絮在微风中摇曳,风姿卓约。从这第九级山头往正南面俯瞰,三条山梁近乎悬崖般急吊而下,到了中部却又变得平缓延伸,这三条山梁和第十级山头,已经是文笔山主脉的脊线,文笔山主峰及其峰顶如“烽火台”般的文笔峰(塔)已经出现在我们的东方。回头再次俯视刚才走过的山梁,宛如一条下山的巨莽,左右蠕摆,极其生动形象而富有力量!遥看西南面,只见对面远处的“仙女岭”真如一个仰卧的少女,“头部”五官清楚,“身体”曲线分明,凹凸有致,“长发”向东南飘洒,“腹部”和“下肢”向西北伸展,非常生动。
来到海拔501.5米的文笔山顶,终于与文笔峰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文笔峰是一座向上渐收的梯级形八面体峰塔,现有19层,每层高33厘米,共6米多,每级宽18厘米;八角形的塔底每层边宽4.5米,周长36米左右;*边2米,围长16米,对角宽5米;斜边高6.8米。登上塔顶,只见峰塔的外壳以沙、泥、石灰混合夯筑而成,厚约40厘米;塔内有厚度为33厘米的也是以沙、泥、石灰混合夯筑而成的十字形间隔墙与四面峰壁衔接,其余的空间用黄泥填满为实体;中间十字型间墙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东西两向的内间墙伸到塔外形成了峰塔的一对护耳,护耳也为沙、泥、石灰混合并依峰夯筑而成,呈梯形,峰耳厚73厘米,底座向外伸出2.1米,高达该峰塔的第十级,即高3.3米。
关于文笔峰的来历,村里的老人们说,因为灵山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位于县城东面的马鞍山是一匹“上京马”,灵山的人才会“骑着”这匹宝马入仕京城为官;但朝廷的“国师”为了阻止灵山人才入仕京城,当高官占权位;所以就在上京马背后的县城南面新圩镇梁冠山顶钉了一根大柱,以拴住“上京马”,破坏灵山的风水,使灵山从此再也没有人入仕朝廷做高官。梁冠山此后就被称文笔山。
民间的这种传说,有点神乎,而且现在还在广泛流传,认为文笔峰是破坏了灵山的风水。但是,实际历史上修建文笔峰的目的和背景、起因刚好与此传说相反,不是为了破坏风水,而是为了弥补风水的不足!
钦州市灵山县陆屋镇
据清代和民国的《灵山县志》记述,旧时建文笔峰很有一番别意和重要的社会背景。清朝时期,灵山的社会风气很不好,盗贼、-、打架、娼0等四亚盛行,根源在于当时人民的素质低劣,愚昧落后。因此在县府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采取措施,加大了治学的力度。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知县迟维城创建西灵书院;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国家建立学校,原有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屋也”。在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重建文庙时,知县李培仁还作重建文庙碑记:“古今建邑凡以教养斯民也养则谋诸野教则谋诸学故邑必有学学必有庙”,以示县府重教兴学。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为兴行教化,转变社会风气,“知县李正恺始延请名师,义学遂振兴焉”。同年县府还恤教职,“查旧例,教职两官同食一俸,未免不敷养廉,着从乾隆元年春季为始,照各员品级给予全俸,永著为例”。在乾隆年间,县府划拨了不少学田,租银“详俸批准拨入义学。由是肄业生意,按名给发膏火,人争来学,较前更振兴焉。”除此,县府及各界人士还大兴修建文阁、文明坊楼、学官等,以此营造一个兴学育才的浓厚气氛。在这股兴学育才的热潮中,“乾隆庚申岁(即公元1770年,清朝乾隆35年)邑人劳基、张所述等倡建文笔峰于梁冠山与文庙正向”。看来当时他们兴建文笔峰,就大有振兴文风,净化社会风气,使灵山快出文人、大出人才之意。在文笔峰落成时,进士王家宪并有诗云:“屹立文焰照宫墙,还是灵冠旧笔床。食肉不须投定远,生花应已梦江郎。云连五色知常护,弩发千钧岂比强。从此海天多脱颖,夜阑作作露星芒。”由此背景可以看出,当初建文笔峰的意图和作用是很明显的。
据传,建塔时,是由劳基、张所述倡议并监建,塔高原有25层,后因风雨冲刷,造成多次崩塌,现在只存19层。而且现在以中间十字间墙相隔的占塔的四分之一的东北面部分已经崩塌至塔底了;其它几面也是遍体裂缝,茅草附生。究其崩塌原因,可能这主要是由于当年峰塔逐层夯筑而建,而墙体内和每层间墙又没有装上筋骨(如竹片、钢筋等)连着,使得原有的上面六层与下面的十九层脱离分开并倒下;同时由于塔心是以黄泥夯填,而塔顶没有批搪灰浆,使得雨水从顶部中间灌入,加上峰体周围又缺乏排水孔;因此当下大雨时,雨水从顶部黄泥中灌入,导致了峰体膨胀、破裂,而裂缝中茅草、灌木的附生又进一步形成并加速了峰塔的植物风化,最后就造成了塔峰的崩塌。
这座诞生于封建社会,跨越了四个世纪,经历了几个朝代的“灵山第一古董”,虽然与北国长城相比她是那么年轻,但对于今天改革开放的一代人们她是那么的古老!她秉承了荔乡的旖旎,散发着百姓的质朴,闪烁着古代文人的睿智,今天她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厚重的历史积淀幻化成灿烂的人文景观,深深地吸引着灵山大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三海岩
三海岩于灵山县灵山中学校园内,由于景观优美被誉为“粤西胜景”。岩名三海景堪奇,石磔分开月钱龟,阴翳凉峒避酷暑,流丹飞阁竞芳姿。能诗游客寻无侣,如水时光住有期,福地洞天供你写,灵山第一莫相疑。
三海岩与六峰山百米之隔。三海岩前后贯通,南北深60米,高30多米,东西宽45米,分为三:东为月岩,中为龟岩,西为钱岩,取沦海三变之意,故名“三海岩”。北部有一亭与六峰山相照,故有“灵岩出路通三海,此地攀登上六峰”之说。岩洞口刻有“洞天福地”、“惟此为灵”、“灵山第一”摩崖石刻。洞内冬暖夏凉,有“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避暑胜地”之称。
今洞内保存有北宋至民国约九百年间的石刻一百四十余幅,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这些石刻有诗、赋、纪事、题字、题名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及山川风物,反映了北宋以来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豸和精神生活,不少作品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些作品分别用不同大小的楷、行、草、隶、篆等字体书刻,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有的相当精巧。这些石刻的诗文及书法作者多是地方文人及地方官司员,也有如得松、陶弼等外来达官名人。由于三海岩摩崖石刻年代连续,刻幅密集,诗文书法俱佳,并与自然景观相映生辉,因而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从而使三海岩成为游览胜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于1994年公布三海岩摩崖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10、地方特产
灵山凉粉
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最近,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其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等国家*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灵山香鸡
灵山香鸡分布于灵山各乡镇,农家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较原始土种鸡的基因宝库。据有关专家考证:“灵山人”骸骨化石发现地灵山县的马鞍山以西4公里的翠壁峰也有禽鸟类骸骨化石,灵山县各乡镇遍布数以千计的原鸡,因此认为灵山是鸡的起源地之一。而灵山香鸡是由灵山原鸡经古人长期驯养,今人多次选育而成。
灵山香鸡是优质型肉鸡,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具有原始肉鸡的纯正香味,适合家庭消费及宴席佳肴,是白切鸡、水蒸鸡等品牌鸡制作的上等选择材料。2004年8月广西家禽业协会在玉林市召开的广西“百鸡宴”品尝会上,灵山香鸡以优质优势获广西优质品牌鸡的殊荣。
经选育的灵山香鸡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外貌特征:冠高红润,脚细皮黄,羽色以黄麻、棕麻为主。成年体重:公鸡2.1-2.3千克,母鸡1.5-1.85千克,母鸡19周龄开产,66周龄平均产蛋120-130个,蛋重39-41克,种蛋受精率91-93%,受精蛋孵化率92-94%,健雏率98%。肉鸡饲养100-110天体重:公鸡1.3-1.4千克,项鸡1.2-1.25千克,饲料转化率分别是3.0-3.3∶1和3.5-3.8∶1。饲养120-130天,项鸡1.3-1.6千克,饲料转化率为3.9-4.1∶1。阉鸡饲养180-200日龄出售,体重2.1-2.3千克,饲料转化率为4.4-4.7∶1。
沙路村的“灵山香鸡”成为众多客商关注的焦点,多位客商与沙路村的养鸡大户签订购销合同,“灵山香鸡”飞出了沙路村。“沙路村毗邻县城,山坡果林多,村民历来就有养鸡的习惯,但沙路村近年来养鸡业发展迅猛,乃至打响‘灵山香鸡’品牌,与我县的人大代表、养鸡大姐大劳俭是分不开的。”知道我们要采访养鸡村,镇人大主席*恒向我们推介县人大代表劳俭带领群众养鸡致富的事迹。
为了使沙路村成为科学养鸡示范村,带领群众致富,劳俭充分发挥自己从事孵化鸡苗业的优势,大力鼓励村民发展养鸡业,对村民资金周转不过来的,劳俭则先垫资或赊鸡苗扶持发展。如该村养殖户姚兰娟,于去年初投资30多万元建成养殖场后,却因资金短缺无法购回鸡苗,正当她急得抓耳挠腮进退两难时,劳俭伸出了援助之手,毫不犹豫赊给她鸡苗5000多羽。同时,结合县妇联有关扶持妇女发展经济小额贷款政策,帮助村妇女搞小额贷款发展养鸡业。在劳俭的牵动下,沙路村掀起一轮“巾帼创业行动”,使沙路村的养鸡业迅猛壮大,如今,沙路村单靠养鸡收入100万以上的养殖户就有20多户,养鸡业已成为沙路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真真正正的养鸡专业村。
灵山凉粉
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分布广。在当地山区的山沟河边都有野生的凉粉草生长。凉粉草株型形态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叶沿锯齿状,叶色有黄绿色、浅绿色及浓绿色。茎呈方形,颜色为绿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等;茎蔓长可达1.5公尺左右。据《纲目拾遗》卷四记载,凉粉草具有清暑、解热、利水的功能,可治中暑、清热消暑、降血压、关节肌肉疼痛等病症。凉粉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质、黄酮类物质、多糖类物质、香精素、脂肪、咖啡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凉粉草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香精素有镇静、清凉解毒、利水的功效;其中的维生素能调节和增强生理机能;含有的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更具有抑制目田基形成、养颜、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凉粉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是一种宝贵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灵山县志》的第六章《自然资源》中第一节植物资源(135页)的记载有凉粉草。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人们易感热毒、湿毒,引起身体不适。老百姓为防暑降火、祛热毒,就到山上采割野生凉粉草做成凉粉草冻食用。经过长期的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凉粉作为预防和治疗热毒和湿毒的食疗方式,于是形成了服用以当地凉粉草熬制的凉粉预防和治疗热毒、湿毒的好吃又可以防病治病的“凉粉”,并且这种习惯历代相传。
在炎热的夏天,辛苦劳作之余,一碗清凉的凉粉草冻是首选的解渴、清热消暑的佳品。夏天,街上到处可见卖凉粉草冻的摊挡。农历入伏吃凉粉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凉粉整个夏天就不会长痱子。
灵山凉粉是具广西特色的民族食品之一,主要以产自灵山县的优质凉粉草、优质食用淀粉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流传于灵山县民间已数百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护肤养颜、通便燥湿、清热止痒和抗衰老作用。
灵山凉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武利镇、伯劳镇、文利镇、佛子镇、平山镇、平南镇、烟墩镇、丰塘镇、石塘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