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畔莎草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秆丛生或散生高0.1-1米,扁-:棱形,平滑。叶短于秆,宽2-3毫米,或有时具叶鞘而无叶片:叶状苞片2,较花序短,稀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第次辐射枝10余个,长达17厘米;小穗3-6(-10)指状排列于辐射枝顶端,条形或窄披针形,长0.2-1.2厘米,宽1-1.5毫米,具6-24朵花;小穗轴无翅。鳞片密覆瓦状排列,近长圆形,先端钝圆,具短尖,长约1.5毫米,背面稍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紫红或苍白色,3脉;雄蕊3-1,花药窄长圆形;花柱中等长,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三棱状,长约0.5毫米,淡黄色,具疣状小突起。
中文学名:畦畔莎草
拉丁学名:CyperushaspanL.
别称:埃及红莎草,埃及莎草
拼音:qipansuocao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莎草目
科:莎草科
属:莎草属
1、别称
埃及红莎草,埃及莎草
2、形态特征
株: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
茎:秆丛生或散生高0.1-1米,扁-:棱形,平滑。
叶:叶短于秆,宽2-3毫米,或有时具叶鞘而无叶片:叶状苞片2,较花序短,稀长于花序。
花: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第次辐射枝10余个,长达17厘米;小穗3-6(-10)指状排列于辐射枝顶端,条形或窄披针形,长0.2-1.2厘米,宽1-1.5毫米,具6-24朵花;小穗轴无翅。鳞片密覆瓦状排列,近长圆形,先端钝圆,具短尖,长约1.5毫米,背面稍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紫红或苍白色,3脉;雄蕊3-1,花药窄长圆形;花柱中等长,柱头3。
果:小坚果宽倒卵形,三棱状,长约0.5毫米,淡黄色,具疣状小突起。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秆丛生或散生高0.1-1米,扁-:棱形,平滑。叶短于秆,宽2-3毫米,或有时具叶鞘而无叶片:叶状苞片2,较花序短,稀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第次辐射枝10余个,长达17厘米;小穗3-6(-10)指状排列于辐射枝顶端,条形或窄披针形,长0.2-1.2厘米,宽1-1.5毫米,具6-24朵花;小穗轴无翅。鳞片密覆瓦状排列,近长圆形,先端钝圆,具短尖,长约1.5毫米,背面稍龙骨状突起,绿色,两侧紫红或苍白色,3脉;雄蕊3-1,花药窄长圆形;花柱中等长,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三棱状,长约0.5毫米,淡黄色,具疣状小突起。
3、产地分布
分布:朝鲜半岛、日本、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度及非洲
产地: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及*
生境:山坡湿地、山谷、沟边、河边、海边沙地、田边或水田中
海拔:1500米
4、分类文献
CyperushaspanLinn.,Sp.Pl.ed.1(1753)45;Benth.Fl.Hongk.(1861)386;C.B.ClarkeinJourn.Linn.Soc.Bot.XXXVI(1903)213etinBull.Int.Acad.Geogr.Bot.XVI(1906)59;GorutoisinBelval,Fl.Ngan-hoei(1906-22)144etinMem.Hist.Nat.Chinois,MuseeHeudeVI(1920)144;MatsudainBot.Mag.TokyoXXX(1916)42;DunnetTutch.Fl.Kwangt.&Hongk.(1912)295;GroffinLingn.Agr.Rev.I(1923)55;Merr.inLingn.Sci.Journ.V(1927)37;Kukenth.inSinensiaIII(1932)79etinEngl.Pflanzenr.Heft101,IV,20(1936)247;Ohwi,Cyper.Jap.II(1944)146;侯宽昭等,广州植物志(195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