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泉水叮咚

科普小知识 2023-11-22 13:59:33
...

《泉水叮咚》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有家庭片,由石晓华执导,张瑞芳主演,张翎飞、牛犇参演,于1982年上映。该片讲述退休教师陶奶奶发挥余热,开办义务幼儿园,为双职工排忧解难的故事。该片在1983年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

1、剧情简介

退休的陶奶奶原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她和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侄女雪莉刚搬进新村不久,就接到教育局邀请她去海滨疗养的通知。雪莉非常高兴,打算跟姑妈去海滨谱写自己的毕业作品,于是她再三鼓励一直想见到大海的姑妈早日去海滨。

新村刚刚建成,托儿所还没有办起来,这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困难:拆迁户大刘家孩子无人照顾,只得把孩子锁在家里;老侯家是双职工,独生子小侯游荡在外,时常闯祸;沈工程师对父母不在身边、娇生惯养的小孙女束手无策。

邻居们的这些困难,深深地触动了对孩子有特殊感情的陶奶奶,她决定放弃海滨疗养,腾出家里一些地方,办一所义务幼儿园,主动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任。对此,雪莉因自己的打算落空,竭力反对。

不久,幼儿园连续发生几起小事故:小侯在墙上乱画,使家长们产生误会;大刘的儿子冰冰不小心跌伤手臂;小侯和小胖打翻墨水瓶,弄脏了雪莉借来的资料和苦心构思的作品,致使雪莉负气离家。陶奶奶在亲人离去,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来到年年接送孩子们的地方,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大刘的女儿喜燕怀念去世的母亲,性格孤僻,被人称为"木头"。在陶奶奶慈母般的关怀和教育下,喜燕与继母消除了隔阂,又恢复了活泼伶俐的天性。陶奶奶病倒了,孩子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看望她,他们问长问短,有的给捶背,有的倒茶水,还有的装孙悟空、猪八戒逗老人高兴。

雪莉也在里委主任的劝导下,回到了姑妈身边。当她看到有这么多孩子在关心老人,深为孩子们的赤子童心所感动,同时也很内疚。这时,她认识到幼教工作的意义和姑妈美好的心灵。雪莉从中萌发了创作灵感:生活中的姑妈,仿佛一般明亮、透彻的清泉,一滴一滴地汇集江河,流入大海。她终于写出了毕业作品《泉水叮咚》,献给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2、演职员表

演员表

演员

角色

张瑞芳

陶奶奶

张翎飞

雪莉

牛犇

大刘

王佳莹

喜燕

史淑桂

月娥

方超

冰冰

陈裕德

老侯

陈磊

小侯

倪以临

方圆圆

凌之浩

沈工程师

孟俊

沈群

屈蕴真

苓苓

宏霞

居委会主任

职员表

导演

副导演(助理)

编剧

摄影

配乐

剪辑

道具

美术设计

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灯光

录音

石晓华

王健

吴建新

俞士善、江淑珍

刘雁西

韦纯葆、王汉昌

潘建明

薛健纳

庄雅贞

张菊芳

何小毛

庄永楠

3、幕后制作

《泉水叮咚》

文章作者:石晓华(《泉水叮咚》、《性命交关》、《娃娃餐厅》等片导演)

“*”是中国电影创作的干旱期,儿童电影也不例外,除了《闪闪的红星》外,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儿童市场的作品问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儿童电影逐步复苏,虽然没能完全褪去固有的概念与教条,也算大步拓开了局面。那段时间,有两件事情值得铭记,一个是1981年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另一个就是1984年儿童电影拥有了自己的奖项———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

1982年上映的《泉水叮咚》,便是当时儿童电影中的一个代表。获金鸡奖特别奖的《泉水叮咚》虽然没有后来的《小刺猬奏鸣曲》、《霹雳贝贝》那么神奇有趣,却展现出那个时期儿童的日常生活,从侧面描写了双职工家庭子女入托难的社会话题,除了小童星方超的加入,还为日后培养出一位大明星陆毅。

《泉水叮咚》是我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这个片子的情节很简单,就是讲一位退休工人陶奶奶创办小小的家庭幼儿园,与孩子们之间十分纯真的情感。选择这个内容和我小时候的切身经历有很大关系。

拍摄《泉水叮咚》之前,我还做过几部影片的副导演,谢晋是我跟过的一位老导演。从1977年的《青春》到后来1979年《啊!摇篮》,恰好都是青春片或者儿童片。我在组里任副导演,专门负责孩子戏的组织,拍完后谢晋对我说:“没想到你拍孩子的戏挺有天赋的,你今后就去拍儿童戏吧!”

《泉水叮咚》的编剧吴建新当时是文化局下面的一个工作人员,写出有关走私题材的剧本交给上影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厂里觉得这个题材不大好碰,后来这个本子就没有通过。

吴建新也挺失落,正好这时我们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消息,说的是上海的复旦大学几位教授夫人退休后自发地办起家庭幼儿园,解决一部分教工的后顾之忧,这在当时也是个社会问题。我们都说这个题材好,可以拍成电影,吴建新反应也很快,马上开始写,于是一个从没有人拍过的新时期家庭幼儿园的本子很快就出来了,厂里看到后立即决定投产。

一开始名字就定为《泉水叮咚》,大家都说这个名字特别动人,这种感情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描写大人对于孩子的爱,也写了小孩子对于陶奶奶如泉水一样清澈的爱,非常单纯。

我那时是小导演,第一次独立拍片是非常诚惶诚恐的。我说实话当时想都没敢想能够请张瑞芳老师来演陶奶奶,从演艺生涯、从资历等各个方面来讲她都是让我们仰视的一座高山了。领导当时对我讲陶奶奶这个角色,你们可以找上影几个有名的老演员演,我们还有些胆战心惊,没想到秦怡老师、张瑞芳老师都特别支持我们,一口答应。

后来张瑞芳来了,帮我们改剧本,把一些比较生硬的文学化的语言全部改成口语。我们当时是在福建的一个小地方拍戏,因为资金有限,我们就在当地的仓库里搭内景,大夏天在最闷热炙烤情况下,张瑞芳老师没有一点怨言“战高温”。

影片里面出现了十几个小孩子,方超因为我们在《啊!摇篮》就认识,已经很会演戏了。陆毅那时候就很漂亮,而且比较文静。我们为了找小演员,去了不少幼儿园,找到的这些孩子都很不错,我们的片场热闹的呀,真像开个幼儿园一样。

这些孩子不仅表演,回到厂里还进录音棚亲自完成了自己扮演角色的配音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讲是非常繁琐的,但是他们都很出色。

这个片子出来后获得了很多奖,这真是大大出乎我们意料,当时还给了我们金鸡奖的特别奖,还得了意大利、伊朗、印度等很多国家的电影奖,因为当时是电影局统一选片、送片到外国评奖,很多获奖消息我们都是后来在报纸上看到的。

有意思的是,拍儿童片的多为女导演,像北影厂的王君正、琪琴高娃等女导演在当时也拍了好几部儿童片,包括还未走出校门、或刚刚走出校门的“第五代”电影人也拍出了《红象》、《候补队员》等儿童电影,所以说那时是儿童电影创作的全面拓展期。

陆毅口述

《泉水叮咚》是我五岁时拍的。我小时候在幼儿园是文艺积极分子,那会长得挺可爱,胖胖的,头发生得晚所以特软,稀稀的。

那年上影厂的导演把上海的每个幼儿园都跑遍了,为《泉水叮咚》选儿童演员,我当时是在上海西街幼儿园。正好选了我去面试,记得当时几百人,我就唱歌跳舞给他们看,我唱的是*儿歌,好像还要求我朗诵了一首诗歌,做了一段操,看看口齿清不清楚,形体是不是协调。后来他们就叫我回家等通知,家里人好像比我还着急,老问我有没有结果。过了很久我才拿到通知,说我们幼儿园去面试的200个人里面我是惟一被选上的。于是我被叫到上影厂住了一段日子,接受专业培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习惯离家的感觉。

被剧组选上以后我特别兴奋,虽然不知道拍戏是干什么,当时想到可以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就觉得挺好玩,热情高涨,我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新鲜事物热情高涨的。

记得拍完之后还发了我50元钱,当时那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数目,算是一个大人一个半月的工资了。那时候我不会用钱,就把钱上交了。

但是剧组发给我的一堆蘑菇被我给藏起来了。当时街坊邻居都知道陆毅拍电影的事情了,好像我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老听见别人说向陆毅学习,你看陆毅多有出息这样的话,我听着特美。

其实我拍《泉水叮咚》时只算得上跑了个大龙套,也就是群众演员,最后剪在成片中的有我的镜头加起来也不超过5分钟,可前后拍摄的时间却足足有四个月。

我记得当时一说“拍小孩的戏了”,我就得在后边跑来跑去的,但是我从头到尾都特别认真,一点没想过偷懒什么的。

我们那时选上的十多个小孩一起进了少儿演播组,每周到电视台上两天课,所以有了学习的机会。后来,每年总有两三部戏接,从基本群众到男三号到男二号,但是始终没有做过男主角,直到我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毕业大戏上,才在《海的女儿》中演了王子。

4、获奖记录

1983年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第十三届意大利季佛尼国际儿童电影节

第十二届葡萄牙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

第三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

1984年

葡萄牙第五届托马尔青少年国际电影节

1985年

伊朗第十五届国际教育电影节

5、影片评价

影片围绕对陶奶奶美好心灵的展示与歌颂,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多彩的内心世界,使整部作品犹如一部美好的心灵交响诗,既有尽心于教育事业的陶奶奶高尚品德这一主旋律,又有孩子们的美妙心灵,作为音响穿插其中。

影片情节单纯,故事生动,准确、真实的表现了儿童性格、心理特点,非常符合儿童欣赏心理的需要。

上一篇: 五月的声音

下一篇: 乐一通